失重和超重-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126739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重和超重-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失重和超重-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重和超重-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重和超重-教学设计.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失重和超重-教学设计失重和超重-教学设计课题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朱琴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七节教材分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选自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七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应用。对于这一知识点,教材安排该内容为例题人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对地面的压力等三个实际问题,分别

2、阐述了超重和失重,共点力平衡条件以及动力学看自由落体,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同时,教材中安排这一节,以超重和失重展开,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热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类基本问题。(2)掌握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力学公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力学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2)通过实验探究超失重现象原因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提炼出情景的能力,增强学生能在多种情景中找出问题的实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体会牛顿运动定律在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中的重要作用,产生探究的成就感(2)通过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身边物理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掌握物理规律是有价值的(3)通过小组实验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情分析本节课为高一物理第四章第七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具备进

4、一步求解力学问题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慢慢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对物理规律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比较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的疑惑:一是对于超重和失重实质的理解,物体重力是否改变;二是在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时,可能会出现将速度与加速度方向辨识不清的困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分析,以及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目前的思维认知水平,问题教学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突破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错误前概念学生可依据猜想与假设,设计与论证。运用归纳分

5、析法,讨论法进行学习。器材多媒体计算机、PPT课件、书本、弹簧秤、钩码、饮料瓶、体重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教师用纸带拉着钩码向上运动。情景引入:播放杨利伟在太空的工作的视频片段。 航天员杨利伟返回地面后,电视台记者在对他进行采访时,有一段很生动的对话: 思考与讨论:师:上面对话中的“有载荷”、“有压力”、“失重”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生:“有载荷”、“有压力”、是在加速上升的产生的,而“失重”是在飞船加速下降入轨后产生的。师: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1:坐电梯 生2:在游乐场坐过山车时。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看来失重和超重跟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超重与失

6、重。趣味实验引入,发散学生思维。教师用纸带拉着钩码向上运动。提出问题:能不能用一个手把纸带拉断?为什么纸带一开始能承受钩码的重力,而当我们用力向上拉的时候它却断了? 学生动手用纸带拉钩码向上运动,体会趣味物理。用已有认知和该实验现象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生活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为课堂教学埋下伏笔:学生思考:纸带会断是因为拉力变大?但是重力难道变大了吗?引发学生的思想矛盾。新课教学一、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2引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感受超重与失重。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钩码,使其上下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7、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分析产生超重与失重的情况。师:这就是超重和失重。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体重计示数,分析产生超重与失重的情况。师:这就是超重和失重。以上两个实验我们不难发现:物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体重计的压力有时比物体重力大有时比物体重力要小。在我们物理学中就把:1.超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在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钩码对它的拉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超重与失重现象,并学会分析物理现象的本质通过实验结果,帮助学生自主

8、总结出超重和失重的定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二、什么情况下发生超重? 什么情况下发生失重? 3、为什么会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刚才的实验示数变化太快,我们不好观察到底什么时候发生超重什么时候发生失重?换句话说发生超重失重的条件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说电梯里有超重和失重,我们把测力计和体重计放到电梯里仔细观察探究发生失重和超重的条件?师:由以上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我们猜想物体发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到底与什么物理量有关呢?那我们能不能把电梯力这六个阶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用箭头标出来,记录到表格中,从表格中发现规律和结论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总结得出结论:发生超重与失重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9、与速度方向无关。2、什么情况下发生超重? (加速度向上时) 什么情况下发生失重?(加速度向下时)师:为什么会发生超、失重呢?能不能从我们物理学的角度去解释和分析发生超、失重的原因?学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力分析,总结超重失重的四种情况。实验验证:当装有水的水杯壁上有一个孔时,在水压作用下,水会从孔中流出来。如果让这个杯子自由下落又是什么情况呢?经过实验发现水柱消失,原因是什么?师:当瓶子自由下落时,瓶中的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小孔以上部分的水对小孔处的水的没有压力,小孔没有水流出。小结:学生任选一个示数进行观察,到底什么时候发生超失重?并把自己观察到的结果数据记录到导学案的相应表格中。学生相

10、互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实验结果。生:与加速度有关、与速度有关?生:小组相互讨论六个阶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情况,交流相互的意见和结论。归纳发生超、失重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钩码在各种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及加速度方向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列出方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完成其余三种情况的受力情况并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重新提出新课引入中的实验,进行演示,在过程中,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路,层层递进。通过受力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进一步强调受力分析的重要性,以此突破教学难点。板书设计:超重和失重1、什么是超重现象?什么是失重现象?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2、什么情况下发生超重? (加速度向上时) 什么情况下发生失重?(加速度向下时)3、为什么会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设计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演示实验,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联系生活,知识小结这六个方面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创设情境,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联系生活,知识小结,又符合杜威五步教学法的教育理念,在超重和失重以及共点力平衡等难以理解问题的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会学生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