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池的水质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蟹池的水质管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蟹池的水质管理.精品文档.蟹池的水质管理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是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到产量和经济效益。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如果水质的一些基本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养殖动物生长速度缓慢,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提高,经济效益下降。重者可能造成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水质对养殖的水生动物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正常的养殖水体,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PH值(酸碱度)、溶解氧、亚硝
2、酸盐、硫化氢等指标。重金属、农药、化工污水等污染的水源,如超出渔业水质标准,则不能用于水产养殖生产。对养殖用水,必须定期进行全面科学检测。如果片面检测或仅凭经验主观判断,可能招致灾难性的后果。一、溶解氧水产动物生命要素同人一样,水产动物也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不同的是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而水产动物呼吸的是水体中的溶解氧。水体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时泛塘致死。1、养殖水体溶氧要求一般来说,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ppm),至少应保持在3mg/L以上。各种鱼、虾、蟹类的需要溶解氧条件如表一。表一、各种鱼、虾、蟹类所需溶氧范围(mg/L)品种适宜范围开始浮头窒息死亡鳜鱼6-81.50
3、.8鲢鱼5.5-81.750.6鳙鱼4-81.550.4鲫鱼4-51.00.1青虾6-81.40.4河蟹52.51.5轻度缺氧虽不致死,但鱼、虾、蟹生长会变慢,饲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上升;水中溶氧过高会引起鱼类气泡病。2、造成溶氧不足的因素(1)高温。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如在1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mg/L降至6.93mg/L,高温会引起水体中的溶氧降低。此外,水产动物和其它水生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增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养殖密度过大。水体中众多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加,生物耗氧量也增大。(3)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有机物越多,
4、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缺氧。(4)无机物的氧化作用。水中存在如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的溶解氧。3、引起鱼、虾、蟹浮头的原因(1)上下水层温差产生急剧对流。在夏、秋高温季节,精养塘水质浓肥,白天上下水层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溶氧饱和,下层水严重缺氧,由于水的热阻力,加之风平浪静,使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晚以后,如果突然下雷阵雨或刮大风,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造成上下水层急剧对流,上层溶氧量较高的水迅速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的有机物耗净,偿还“氧债”,从而使整个池塘的溶氧量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头。(2)水质过肥或败坏而引起。夏、秋
5、高温季节,池水温度较高,加以大量投饵,使池水很肥。如果久晴不雨,又长期不加注新水,易使水质过肥(水色转黑)或败坏(因浮游植物繁殖过度而导致大量死亡,水质转浑发臭),引起鱼类浮头。(3)光合作用不强而引起。由于阴雨连绵或大雾,致使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中溶氧补给量少,而池水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又不断的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缺氧浮头。(4)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引起。由于水蚤、轮虫等浮游动物过度繁殖,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使池水转清,水中溶氧主要靠空气溶入来补充,远远不能满足好氧需求,引起鱼类浮头。4、鱼、虾、蟹缺氧时的反应轻度缺氧时,鱼、虾、蟹出现烦躁,水面明显看到
6、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于水面,呼吸加快;严重缺氧时,大量鱼虾会浮头,甚至死亡。长期处于1.0-3.0mg/L溶解氧时,鱼、虾、蟹摄食基本停止,生长速度极慢,抵抗力下降。5、溶解氧与其它有毒物质的关系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和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含量。例如:水中有机物腐烂后产生氨和硫化氢,在有充足氧存在的条件下,经微生物的耗氧分解作用,氨会转化成亚硝酸盐再转化成硝酸盐,硫化氢则被转化成硫酸盐,变成无毒的最终产物,并被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因此,水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如果缺氧,这些有毒物质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据测定
7、,当水中溶氧由1.54mg/L提高到2.2mg/L时,NH3的含量由0.4mg/L降到0.2mg/L,亚硝酸盐由0.04mg/L降到0.01mg/L。6、如何增氧最好的办法是经常注入新水,晴天中午或后半夜经常使用增氧机,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经常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增氧方法。缺氧浮头时泼洒活性氧水质改良剂是水体缺氧的应急措施,但化学增氧剂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水体缺氧问题。无论何种增氧剂固体含量不能超过13%,液体含量也不能超过18%。如果1亩池塘(平均水深1米),泼洒1公斤增氧剂,其溶氧也不过增加0.25mg/L,而鱼开始浮头死亡到正常溶氧
8、之间的差距达2mg/L以上。因此,通过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平时多注水或开增氧机或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措施,是水产养殖动物浮头或泛塘的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二、PH值水质状况的晴雨表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PH值决定着水体中很多的化学和生物过程,如NH3和H2S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其毒性也不同。1、水质PH值的控制标准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6.5-9.5之间,其中河蟹养殖PH值应保持在8.5-9.5之间。水体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PH值的变化对水产养殖动物和水质均有很大影响。2、PH值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直接影响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
9、接危害,甚至致死。酸性水中(PH值低于6.5)可使鱼虾蟹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鱼虾蟹浮头。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但是鱼虾蟹仍处于饥饿状态。鳗鱼在PH值低于5时,鳃变红褐色粘液分泌增多,呼吸衰竭而死亡。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蟹大批死亡,PH值在低于4或高于10.5时,鱼虾不能存活。3、PH值对水质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PH值高于8,大量的铵(NH4+)会转化成有毒的氨(NH3)。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H2S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总之,过高或过
10、低的PH值均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4、如何调节水体PH值水质偏酸:当PH值小于7时,可全池泼洒20ppm生石灰提高PH值0.5左右。水质偏碱:当PH值在7.0-9.5之间时,适宜鱼虾蟹生存。当PH值大于9.5时,可采取措施降低PH值。降低PH值最好的方法是换水或注入新水。也可全池泼洒降碱灵降低PH值。但每亩每次泼洒不得超过1公斤,宜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三、硫化氢(H2S)水中的剧毒气体1、硫化氢的来源硫化氢(H2S)是一种可溶性的毒性气体,带有臭鸡蛋气味。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产生硫化氢:一是养殖池底中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二是异氧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硫化物与泥土中的
11、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这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2、水体中硫化氢的控制指标水产养殖(特别是育苗)生产中,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该严格的控制在0.1ppm以下。3、硫化氢的毒性硫化氢对于水产动物是剧毒物质。大约0.5ppm的硫化氢可使鱼急性中毒死亡。当水中的硫化氢浓度升高时,鱼虾蟹的生长速度、体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严重时会损坏鱼虾蟹的中枢神经。硫化氢与鱼虾蟹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载氧能力,导致鱼虾蟹呼吸困难,造成中毒死亡。硫化物在水中能常以HS-和H2S两种形式存在,S的量极微,HS-和H2S的比例受PH值调节,转化形式如下: H2SH+ HS- H+ H
12、S-H2SH2S有毒,HS-无毒。等量的H2S,PH值越低毒性越大。按H2S的离解常数,当PH值为9时,约有99%的硫化氢以HS-形式存在,毒性小;当PH值为7时,HS-和H2S各占一半;当PH值为5时,则有99%的硫化氢以H2S形式存在,毒性很大。4、维持池水硫化氢不超标的方法(1)充分增氧,高溶解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并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和繁衍。通过泼洒高效增氧剂,加开增氧机可达到增氧的目的。(2)控制PH值:PH值越低,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机会越大。一般应控制PH值在7.8-8.5之间,如果过低,可使用生石灰提高PH值,但要注意水中氨氮的浓度,以防引起氨中毒。(3)经常换水:使池水有机污
13、染物浓度降低,同时向新水中泼洒絮凝剂和解毒剂能沉淀水中的硫化氢。(4)干塘后彻底清除池底污泥,如不能清除,应将底泥翻耕曝晒,以促使硫化氢及其他硫化物氧化。(5)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四、氨(NH3)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1、氨的来源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粪便)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氨对水产动物是种剧毒物质,养殖池中由于有动物排泄物,必定存在氨,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2、水中氨的控制标准氨对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由于个体和品种差异而安全浓度有所不同,为保证鱼虾蟹的安全,水产养殖(育苗)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ppm以下。3、氨的毒性氨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1)
14、在0.01-0.02ppm的低浓度下,水产动物可能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一是干扰渗透压调节系统;二是易破坏鳃组织的黏膜层;三是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鱼虾蟹长期处在此浓度的水中,会抑制生长。(2)在0.02-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水生动物疾病的因子共同起叠加作用,加重病情并加速其死亡。(3)在0.05-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蟹的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4)在0.2-0.5ppm的致死浓度下,鱼虾蟹会急性中毒死亡。发生氨急性中毒时,鱼虾蟹表现为急躁不安,由于碱性水质具较强刺激性,使鱼虾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鱼在水
15、体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嘴挣扎。4、氨的中毒与PH值的关系对水产动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是氨(NH3),而不是铵(NH4+)。铵(NH4+)对水产动物没有毒性。在水中氨与铵存在如下转化:NH3+H2ONH4OHNH4+OH- NH3+H2ONH4OHNH4+OH-表二、水体中有毒氨(NH3)在总氨氮中的比例(%)水温PH值152025306.000006.500.10.20.37.00.30.40.60.87.50.91.20.82.58.02.73.85.57.58.58.011.015.020.09.021.028.036.045.09.546.056.064.072.010.073.0
16、80.085.089.0从表中可以看出,PH值越高,氨的浓度将增加,而铵的浓度将减少;反之,PH值越低,氨的浓度将降低,而铵的浓度将增加。当PH值低于6.0时,水中氨的含量将是0。在水质分析中,测定的氨氮是氨和铵的总量。根据水的PH值和温度,可以查出氨的浓度。5、如何防止水中氨过高在养殖(育苗)生产中,要定期检测控制水中的氨氮指标,池塘氨氮含量一般要控制在标准值以下。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排污,尤其是小水泥池养殖或虾蟹育苗时,应将池底污泥彻底排掉。(2)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尽量减少残饵。(3)养鱼中使用铵态氮肥(硫铵、碳铵、硝铵)时,应避免PH值过高。铵态氮肥与生石灰不可同时使用,一般应
17、间隔十天以上。(4)4-8月期间,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对降解氨氮效果明显。6、水中氨氮偏高如何处理水中氨的浓度超过0.02ppm就属偏高,应设法改善。可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水体的PH值,减少氨的浓度,降低氨氮的毒性。(2)定期冲注新水,稀释水中氨氮的浓度。(3)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五、亚硝酸盐(NO2-)水产动物致病根源1、亚硝酸盐(NO2-)的来源亚硝酸盐(NO2-)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一旦消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中积累。这种情况在对虾、河蟹育苗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如河蟹期蚤状幼体对亚硝酸盐的要求含量必须控制在0.2mg/L,如
18、超过此含量将导致幼体大批死亡。2、亚硝酸盐的控制标准根据现有文献,亚硝酸盐的毒性依鱼虾蟹种类和个体不同而不同,因此对各种鱼虾的安全浓度差异很大。为确保鱼虾蟹(尤其是育苗期)的安全,建议将亚硝酸盐必须控制在0.2mg/L以下。3、亚硝酸盐的毒性当养殖水体中存在亚硝酸盐时,鱼虾类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鱼类长期处于高浓度的亚硝酸盐的水中,会发生黄血病或褐血病。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当亚硝酸盐达到0.1ppm时,鱼虾蟹红(蓝)细胞数量和血红(蓝)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会造成鱼虾蟹慢性中毒。此时鱼虾蟹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当亚硝酸盐达到0.5ppm时,鱼虾蟹某些代谢器官的功能失常,体力衰退,此时鱼虾蟹很容易患病,很多情况下鱼虾蟹爆发疾病而死亡,就是由于亚硝酸盐过高造成的。亚硝酸盐过高可诱发草鱼出血病。鳗鱼亚硝酸盐中毒时鱼体发软,胸部、臀部带浅黄色,肝脏、鳃、血液呈深棕色。对虾中毒时,鳃受损变黑,导致死亡。4、怎样防止亚硝酸盐过高(1)定期换、注水。(2)保持养殖池或育苗池长期不缺氧。(3)少施无机氮肥,高温季节以施生物肥为主。(4)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