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土壤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1. 土壤由哪些物质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1)土壤由 三相物质五种组分构成:固相 土壤 矿物质 、有机质 和活的生命 有机体 ;液相 土壤 水和土壤溶液;气相 土壤 空气 。(2)它们之间是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液相和气相经常处于此消彼长 的状态。2. 次生矿物有哪些类型?对土壤特性有哪些影响?(1)可分成三类:简单盐类 、次生氧化物矿物和次生铝硅酸盐矿物(黏土矿物)。(2)既是土壤中黏粒和无机胶体的组成部分,有些可作为黏粒薄膜包裹着粉粒和沙粒,使它们染上各种颜色,并起着胶结剂的作用,使粗细颗粒互相
2、黏结形成聚集体;也是土壤固体物质中最有影响的部分,土壤颗粒大小与其有一定关系。3. 土壤有机质由哪些成分组成?对土壤有哪些影响?(1)包括: 动植物残体 、微生物体 及其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2)有机质是 作物氮、 磷及硫等营养元素的给源,并且作为生理活性物质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机质特别是腐殖质本身的胶体特性 对土壤的吸收性能、阳离子代换性能、与土壤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以及对土壤缓冲性能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3、- - - - 第 1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有机质还与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而它们又是影响土壤水分渗透、水分含量、耕性、通气性、温度、微生物活性,以及植物根的穿透性的主要因素。4. 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的概念有何不同?腐殖质的性质涉及哪些方面?(1)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一个重要组分,它的含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50% 65% ;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 。(2)元素组成、 功能团含量、 分子大小和形状、化学结构、与其他物质之间的作用和生
4、理活性。5. 什么叫做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它对土壤的特性有哪些影响?(1)土壤有机无机复合是有机物质 与矿物质 (或黏粒)通过各种力的作用相互结合的现象。(2)土壤中的黏土矿物和腐殖质很少单独存在,绝大部分是紧密结合成为有机无机复合体状态存在的。 土壤理化性质多受黏土矿物和腐殖质这两种胶体的影响,土壤胶体是土壤活性的基础,黏土矿物和腐殖质是活性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产生化学反应和养分交换。黏土矿物和腐殖质还在表面吸持离子以免养分的淋失,并可缓慢地放出养分以供植物利用。6. 土壤水分有哪些类型?哪些类型能为植物有效利用?(1)可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和重力水。(2)膜
5、状水的外层部分和毛管水;重力水虽也有效,但因其流动快, 并且在深厚或干燥的土层中很快转变为毛管水,所以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很少能直接供应植物的需要。7. 什么是土壤水的有效性?(1)能被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不能被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2)萎蔫系数 是土壤有效水的下限,田间持水量 是有效水的上限,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萎蔫系数或高于田间持水量时的水分都是
6、无效水。8. 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 气和热的能力, 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亦有“稳匀足适,水肥气热”的说法。9. 影响土壤通气性的因素有哪些?土壤通气性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1)土壤孔隙状况是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能否通畅的主要因素,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时都要通过土壤孔隙,土壤的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非毛管孔隙的数量;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孔隙状况有关,因而影响到土壤的通气性:团粒结构的土壤,通气性良好;在无结构的土壤中只有沙土有良好的通气性;黏粒土壤通气性差;此外,气候变迁 、 昼夜温差 、 生物活动 均有助于土壤和近地面空气层之间的气体交换
7、。(2)土壤中水和气是一对矛盾,土壤中水分多了,土壤气体就少了,而且大气和土壤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也受到阻碍。当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时将造成不良效果:好氧微生物不能正常活动,只有厌氧和兼气性微生物能够活动,这样大大降低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分解产物多呈还原态,这对植物有毒害作用;植物根系也因氧气不足而减少呼吸能量,对水分和养分吸收力趋于降低,并引起了缺乏营养元素的症状。所以调节水、 气矛盾是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 - - -
8、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10. 什么叫做矿质化作用与腐殖化作用?对土壤肥力起了什么影响?(1)矿质化作用是指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物 CO2、H2O、NH3、H2P和 S的过程;腐殖化作用是指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腐殖质的过程。(2)土壤三相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营养关系上沿着矿质化作用与腐殖化作用两个不同方向进行。 在好氧情况下进行矿质化作用,在厌氧情况下进行腐殖化作用。矿质化作用是有机质的分解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相当数量的有效态的矿质营养元素;腐殖化作用是腐殖质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可以
9、为土壤提供若干数量的腐殖质,得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这就形成土壤营养关系的基本结构。11. 什么是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或称交换性阳离子总量,可简称交换量,以表示。不同胶体类型,其阳离子交换量也不同。第二章 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1. 土壤系统有哪些环境因素?生物因素、气候因素、母质因素、地形因素、年龄(时间)因素、人类活动。2. 有机质的累积与分解对土壤形成有哪些影响?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9
10、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土壤腐殖质的累积对土壤形成起重要作用。腐殖质和土壤上层矿物质相混合,使土壤矿物的颜色变暗黑,这就构成土壤剖面的腐殖质层。腐殖质 具有胶体性质 ,带负电荷, 能吸收各种盐基和氢离子,使土壤溶液呈酸性、中性及碱性等不同的反应,而且决定着土壤剖面的性状,影响各种类型土壤的形成。(2)腐殖质分解可产生有机酸 和酸胶体 , 所以一般呈酸性反应。 在寒湿郁闭的针叶林植被下,残落物富含单宁与树脂类物质,经真菌微生物分解产生以富里酸为主的有机酸,引起土壤强烈酸性淋溶作用,土壤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被淋失,硅、铝、铁发生分离,铁铝胶体也遭淋失(
11、即灰化过程)。在阔叶林植被下,残落物富含盐基,在其分解过程中盐基不断中和有机酸,因而可以抑制酸性淋溶作用(即棕壤的形成过程)。3. 黏土矿物的生成与破坏对土壤形成有哪些影响?(1)当黏土矿物的形成和积累超过其破坏和淋失,以致土体或某一图层的黏粒含量明显增加时,成为黏化作用。黏化作用使土壤某一层次明显聚集黏粒,则称其黏化层。(2)如果土壤处于寒湿针叶林植被下,那么土壤黏土矿物在强烈酸性淋溶作用下将受破坏,土壤表层除石英外的其他矿物将遭受淋失或从土体排出,在残落物层下部形成强酸性的灰化层。 灰化层以下是铁、铝和腐殖质淀积的锈棕色淀积层,这些层次都是灰化作用的基本特征。(3)如果土壤碱化以后,由于雨
12、水的淋溶作用及碱土柱状层不透水性的滞水作用,土壤胶体上的吸收性钠逐渐被代换,这样引起土壤中硅酸盐矿物遭到破坏而分离出简单的硅酸和铁铝三氧化物。铁铝三氧化物被淋洗至下层沉淀,而硅酸则由于失水变成粉末状残留于表面,出现漂白色的呈片状结构的脱碱层,这是脱碱作用的基本特征。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4. 土壤物质的淋溶和淀积作用对土壤形成有哪些影响?(1)在半干旱气候条
13、件下,土壤淋溶作用较弱,易溶性盐类如氯、硫、钠、钾等盐类大部分淋失,而钙、镁等盐类只是部分淋失或很少淋失,硅、铁、铝基本上未动,钙成为化学迁移中的标志元素。土壤溶液与地下水均为钙离子所饱和,土壤表层残存的钙和植物残体分解所释放的钙,在雨季以重碳酸钙的形式向下淋洗,但当富含重碳酸钙的下淋溶液由于土粒的吸收和蒸发等作用变干时,重碳酸盐又以碳酸盐的形式淀积于土体中的一定部分,形成石灰斑或各种形状的结核,其淀积的层次称为钙积层,这个过程称钙积化。(2)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或母质中分散的可溶性盐分随土壤水向上移动重新淀积于土表和土壤上部,导致盐化作用,形成盐霜或盐结皮。(3)在
14、潮湿地区, 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可能有低价铁、锰在土壤中上下移动或随地下水移至远处并在氧化条件下聚集为铁石或铁磐等。不论半干旱地区或潮湿地区都可能有氧化硅随土壤水和地下水淋洗,并就地或在远处土层、在母质中聚积成粉末状氧化硅,或胶结成硅质硬磐。5. 土壤氧化还原作用对土壤形成有哪些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参与土氧化还原体系比较活跃的是铁和锰,其氧化还原过程导致土壤潜育、潴育和白浆化过程的发生:(1)潜育化过程(灰黏化过程、潜水离铁过程)由于土层长期被水浸润、空气缺乏(即处于厌氧状态) ,从而产生较多的还原性物质,其中高价铁、锰转化为低价铁、锰,从而形成蓝色或青灰色,是所有水成土共有的过程。(2)潴育化过程
15、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 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通常发生于水稻土的形成过程中。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3)白浆化过程土壤表层由于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是在周期性滞水状态下发生的黏粒淋洗和铁、锰还原淋溶两个过程。6. 人类劳动对土壤形成有哪些影响?土壤熟化过程是人类定向培育土壤的过程人类通过耕作、培育和改良等措施,不断
16、改变土壤原有的某些不良性状,使其朝向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例如盐渍土的熟化过程是围绕脱盐作用进行的,通过灌排工程、 耕作、 轮作和施肥改良等措施,加速土壤脱盐和提高肥力,以促进盐渍土的熟化。7. 成土因素学说的主要观点。(1)土壤是一个 独立而又联系的自然体,是母岩、生物、地形、气候、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各成土因素是同等重要的,不可相互替代的;(3)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 土壤的形成和演化;(4)成土因素在地表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土壤与环境的主要因素之间呈函数关系:? 。式中:为土壤;为气候;为生物;为母质;为地形;为时间。8. 什么叫黏化作用?土体中黏粒的形成或淋溶、淀积而导致
17、黏粒含量增加 的作用。尤其在温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土体中水热条件比较稳定,发生较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黏土矿物的形成,或表层黏粒向下机械淋洗。一般在土体中、 下层有明显的黏粒聚积,形成一个相对较黏重的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层次,称为黏化层。第三章土壤分类1. 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诊断分类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多种分类制并存的原因何在?(1)土壤发生分
18、类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成土因素 及其 对土壤的影响 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结合 成土过程 和土壤属性 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土壤诊断分类分类所依据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属性 , 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诊断层 和 诊断特性 。(2)土壤是是十分复杂的自然客体,既受各种自然要素(矿物质、有机质、空气、水分、生物)的影响,又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根据分类的性质和条件十分复杂,目前对土壤的发生、 属性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上还有不少分歧,因而迄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土壤分类原则、分类系统和命名,存在多元分类体系。2. 什么叫诊断层和诊
19、断特性?在土壤系统分类中是如何应用它们的?试举例说明。(1)诊断层 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 上有一系列 定量说明 的土 层。诊断特性能够鉴别土壤类型,并有定量指标 的土壤 性质 。(2)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依据,定量指标明确, 设有根据土壤特性确定一个未知土壤在分类系统中位置的检索表:例如: 冻土( gelisols ) 表土至 100cm 内有永冻层,或100cm 深度内有冰冻物质且 200cm 深度内有永冻层.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20、- - - - 第 8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3. 试述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12 个土纲的主要特征, 它们分别大致相当于发生学分类的哪些土壤类型?(1)冻土( gelisols ) 分布于高纬地带和高山垂直带上部;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冰川地形保持相当完整;土层浅薄。有机土( histosols ) 土壤沼泽化;有机土壤物质积累;下部矿质土层潜育。灰土( spodosols ) 主要分布于湿润寒温带的粗质酸性母质上;剖面中有活性铁、铝、非晶质粘粒和腐殖质的淀积层;该层之上为漂白层;土体湿润或潮
21、湿;质地为壤质或砂质;具有较高的pH 阳离子交换量和较低的盐基含量。火山灰土(andisols ) 零星分布于世界各地死火山口附近;剖面构型一般为A ( AB)(B)( BC) C 型,有的具有几次喷发堆积造成的叠置剖面;土层中含有或多或少的浮岩和火山弹、火山渣等熔岩块;土体的结构垒结松、多裂隙和孔隙,有明显棱角的核粒结构和不显棱角的团粒状结构;质地粗,密度小,容重小,孔隙度和持水能力高。氧化土( oxisols ) 具有氧化层或在距表面约30cm 深度内有明显聚铁网纹的土壤。变形土( vertisols ) 粘粒含量高达30%以上;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土壤体积可以产生明显的变化;在某些季
22、节, 土壤可以产生深而宽的裂隙(可达 50cm 深和 21cm宽) ;从断面擦痕的形态、小起伏的微地形以及在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进行耕作时所产生的楔形结构体,可看出土壤移动的迹象。干旱土( aridisols ) 气候干旱,降水少和渗透浅,土壤水分状况属于非淋溶型。老成土( ultisols ) 土壤反应呈酸性,盐基含量低;有较强的淋溶粘化作用,剖面下部具有盐基含量较低的粘化层;年平均土壤温度8;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气温较低、湿度大,土壤养分生物小循环较快,成土时间一般较长,土壤相对年龄较老。软土( mollisols ) 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名师归纳总结
23、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9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淋溶土( alfisols ) 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以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草甸和草甸沼泽类型的草本植物为主;地形多为低山丘陵、低平原河谷阶地、山间盆地和盆地、山前台地及部分熔岩台地;
24、成土母质为残积物、坡积物、第四纪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腐殖质的组成差异较大,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至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高;粘粒含量高,并以未彻底风化的硅酸盐粘土矿物组成,质地较粘,多呈棱块状结构,有棕色胶膜。始成土( inceptisols ) 一年中有大半年或温暖季节连续3 个月以上,植物可以从土壤中获得水分; 具有一层或多层除了碳酸钙或无定形硅以外,无其他迁移物质积聚的变异层或富集层; 质地细于壤砂土;具有部分可分化矿物;粘粒部分具有中到高的阳离子交换量。新成土( entisols ) 只有一个淡薄表层或者人为扰动层和不同的岩性特征,可出现于任何气候、地形、植被、风化物和沉积物条件下,广
25、泛分布于大江大河两岸、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以及风沙物质积聚区。(2)冻土 冰沼土、冻漠土;有机土 有机土;灰土 灰壤、棕色灰化土、潜水灰壤;火山灰土火山灰土;氧化土 铁铝土、砖红壤;变性土 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赤红壤、水稻土;干旱土 棕钙土、灰钙土、高山及亚高山草原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老成土 灰化红壤、侵蚀性红壤、黄壤;软土 淤
26、泥、淤泥质土(淤泥质黏性土粉土)、泥炭、泥炭质土;淋溶土 黄棕壤、棕壤、褐土;始成土 极地棕色森林土、冰沼土、暗色土、酸性湿草土、火山灰土;新成土 风砂土、冲积土、粗骨土、部分紫色土、部分黄绵土。4. 试比较土壤诊断学分类和土壤发生学分类。(1)土壤发生学分类:理论基础是 道库恰耶夫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由于成土因素, 特别是气候和植物,具有地理分布的规律性,因而土壤的分布也表现出地理分布的规律性。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结合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但对土壤 本身属性 和过渡带土壤类型注意不够, 分类指标
27、不具体, 侧重研究 中心地带典型土壤类型 ,有些土类间的 指标界限不很严格,定量化程度不高。对耕作土壤有: 所涉及,但 重点仍放在自然土壤上。有 冗长 之弊,不便利用。(2)土壤诊断分类:起于 1975 年正式出版 土壤系统分类 (Soil Taxonomy)一书,分类所依据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属性,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侧重于以 土壤本身属性进行分类, 指标具体 ,可以观察和量测,且基层单元土系的分类指标统一 ,不因土壤分类系统的变化而变化,便于定量分类。但未能完全贯穿发生学的原则,指标过于繁琐分散,有些 高级分类单元概括过广。不重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
28、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视耕作土壤 ,水稻土等重要耕作土壤在分类上没有应有的位置。土系 不反映 与根系生长密切相关的 表土层变化 ,土系之间也 缺乏必要的联系。在诊断层、 诊断特性的 具体含义和划分 上还存在 混淆不清 和有争议的地方。第四章土壤类型1. 冻土具有哪些特性?它是怎样形成的?(1)具有 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和冻融 特征。 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结构简单,呈酸性或碱性反应
29、,阳离子交换量低,土壤黏粒含量少,而且淋失非常微弱,营养元素贫乏。(2)以物理风化 为主,进行得很缓慢,只有冻融交替时稍微显著,生物、化学风化作用亦非常微弱,元素迁移不明显, 黏粒含量少, 普遍存在粗骨性, 普遍存在不同深度的永冻层。2. 试述灰化土的分布状况和成土条件。(1)灰化土 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在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沿纬线延伸, 其中包括挪威、瑞典、芬兰、波兰、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都有分布。在南半球由于相应纬度地带被水域所占据,仅在山地垂直带谱中可见。(2)气候: 寒温带湿润气候区,冬季漫长寒冷,季节变化大,降水量少,集中在夏季,积雪很厚,降低水分蒸发作用;植被: 以
30、针叶林为主,林下草本植物稀少,地被植物多为苔藓、地衣、蕨类;地形: 多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一般坡度较平缓;母质: 多为更新世冰川沉积物,还有砂岩、泥岩、黏土以及石灰岩风化物。3. 淋溶土成土过程有何特点?淋溶土各土类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有何差异?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主要包括 黏化过程 和腐殖质累积过程。淋溶土分布的地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水
31、分季节变化明显。在温暖多雨季节,原生矿物分解强,土壤中的易溶性盐类和碳酸盐均遭到淋失,原生矿物分解的结果是形成黏土矿物。这些黏土矿物一部分就地残积于土体层,成为残积黏化作用,另一部分黏粒随着季节性水分的变化,向下淋溶, 在心土层淀积起来,使心土层的黏粒含量增高。淋溶土区的自然植被以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草甸和草甸沼泽类型的草本植物为主,生物量大,每年可生产较多的凋落物,复盐基作用明显,腐殖质累积显著。(2)暗棕壤 具有厚层凋落物层,并夹有白色菌丝体,腐殖质层颜色较浅,呈棕灰色,淀积层呈棕色,结构面常有不明显的铁锰胶膜。有机质含量5080,pH 为 5.56.5 ,盐
32、基饱和度达60%80%, 阳离子交换量2540, 代换性阳离子以钙、镁为主,黏粒在剖面中无明显移动。棕壤 分布于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具有淡薄表层,棕色的淀积黏化层,质地黏重,有锈色斑纹,通体淋溶强烈,全剖面无石灰反应。pH 为 57,Bt 层达 90% 以上,无活性铝,无富铝化特征,阳离子交换量1222,交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黏粒有明显移动和淀积,黏粒部分硅、铁、铝未收明显破坏与分离,黏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蒙脱石占优势。高岭石次之。黄棕壤 分布在亚洲东部, 凋落物层和腐殖质层较薄,呈暗灰棕色, 淀积层呈黄棕色,块状或棱块状结构,结构面有棕色或暗棕色胶膜或铁锰结核,母质层变化大。 表层有机质含
33、量为4070,一般为轻壤土,pH 为 56.7 ,黏粒交换量为3050,交换性盐基以钙、 镁为主, 盐基饱和度达30% 80%,盐基已饱和, 黏粒部分的硅、 铝、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3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铁成分已破坏,但分离不明显,黏粒的硅铝率为2.4 3.0,黏土矿物为伊利石、蛭石、高岭石,也有部分蒙脱石。白浆土 集中出现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剖面分化明显,腐殖层厚1020c
34、m ,呈暗灰色,白浆层厚2040cm ,呈灰白色,基本无结构,黏磐层棕色或褐色,棱柱状或棱块状结构, 呈现有光泽的铁锰胶质。表层有机物质含量为80100,pH 为 5.5 6.5 ,交换量为 20 30,以钙、镁占优势,盐基饱和度为60%80% ,盐基不饱和。硅铁铝率为2.53.5 ,底层黏粒含量比表层高出一倍以上,黏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4. 热带、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哪些土类,为什么说富铝土是该地带的地带性土壤?(1)富铝土、弱淋溶土、盐渍土、变性土、人为土。(2)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原生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铁、铝、锰不断形成氧化物而相对积累,即
35、脱硅富铝化过程。在此过程下,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称之富铝土。而其他土类由于形成的生物气候条件不相匹配,分布范围较小。5. 钙积土的成土过程有哪些特点?包括 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钙积过程 。(1)腐殖质积累过程:钙积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暗沃表层,这是草本植物生根的习性、有机质储存能力、草类生长以及腐解循环与地区水分状况独特组合的产物。草本植物夏季生长繁茂,由于冬季严寒漫长,土壤冻结,春季解冻,地表潮湿,微生物活动微弱, 死亡的有机质得不到充分的分解,年复一年腐殖质积累于土壤中,使土壤表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
36、料 - - - - - - - - - - - - - - - 第 14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层的颜色越来越黑,形成明显的暗色表层。由于草类有机质含有丰富的盐基,养分在矿质化过程中不断归还土壤,使土壤保持较高的盐基饱和度。(2)在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由于降水量不足,降水只能淋洗易溶性的氯、硫、钠、钾等盐类,而钙、镁等盐类只部分淋失,部分残留于土中,而硅、铝、铁等基本上未移动。因此,土壤胶体表面和土壤溶液为钙、镁所饱和,钙积过程十分明显。6. 什么是盐土和碱土?(1)盐土 土壤中可溶盐类含量达到对作物生长有显著危害程度的土壤。(2)碱
37、土 含有危害植物生长和改变土壤性质的多量交换性钠,又称钠质土。7. 人为土和自然土壤之间有什么关系?人为土是指自然土壤经人类活动 的影响 改变了原来土壤的成土过程而获得新特性 的土壤,例如:水稻土、灌淤土、绿洲土和 塿土等都作为独立的土类,其共同特点是经受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获得新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称之为人为土。8. 凡是耕作的土壤是否都可以认为是人为土?人为土要具备哪些条件?(1)可以。人为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形成的土壤,在原有土壤的成土过程基础上进行耕作熟化, 通过灌排、 耕作和施肥等一系列农业措施,不断克服原有土壤的某些不良性状,改善了其保水、保肥性能和适种性。(2)人为作用 是人
38、为土形成基本条件,人工影响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人为土的发育;人为土受 人工植被 的影响较大,水稻土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灌淤土、绿洲土、塿土多种旱作物,如谷子、高粱、玉米、芝麻、大豆、红薯、小麦、大麦等;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5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不同地形 影响人为土的分布。在大河流域、 三角洲地区、 河湖冲积堆积平原与盆地地区, 水稻土一般表现出成片连续分布;在低山丘陵区的分布则
39、表现出多种形式,主要是沿河谷作树枝状或条带状分布,与地形、 水系的形态基本一致,排列和山间谷地走向相似。第五章土壤分布1. 试阐明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1)土壤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地表水分和热量的分化呈带状配置的特性,可视为三维空间成土因素的函数:?。式中: S 表示土壤地理分布状态;W、J、 G 分别表示纬度、经度和海拔。(2)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壤分布主要受某个因素的控制,可相对划分为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因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候(热量差异为主)、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土壤大致沿纬线呈东西延伸的带状分布;干湿度地带性因海陆分布格局影
40、响大气环流,导致不同陆地位置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气候(水分差异为主)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至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地大致沿经线呈南北向延伸的带状变化。垂直地带性随山体海拔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最大降水高度)内递增而在超出该高程后递减,并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出现有规律更替,呈垂直分带的特性。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6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
41、则殆2. 以您所在地区为例,阐明土壤的中域和微域分布规律。中域: 位于 南亚热带地区,从丘陵台地到海滨,出现“红壤水稻土滨海盐土”和“赤红壤水稻土滨海盐土”系列。微域:同心圆式分布,以居民点为中心,愈近居民点,受人为影响愈强烈,土壤熟化程度越高。3. 对比理想大陆的气候图、植被图和土壤图,归纳出各自然带的土壤分布概况及各大洲土壤分布大势。P260 :图 5-16 理想大陆上的土纲分布模式(据Strahler ,1989 ) 。4. 在中国土壤分布填充图上,确定主要地带性土类的分布区。P262 :图5-18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模式(据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1981 ) 。5. 试述基
42、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的我国土壤分布概况。P263 :图 5-20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的中国土壤分布模式(据龚子同等,1999 ) 。第六章土壤资源1. 试述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和突出问题?(1)特点:土壤 类型众多 ,土壤资源丰富,生产潜力较大;山地 土壤资源所占 比重较大 ,适宜综合利用;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7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土壤资源 人均数量偏少,整体质量较差;土壤
43、资源 空间分布与利用不平衡。(2)突出问题:耕地减少、土壤退化。2. 何为土壤资源评价,其评价的依据和原则如何? (1)土壤资源评价是土壤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以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属性为主,综合环境和生产条件等,评定土壤质量,包括土壤的适宜性与限制性,生产潜力和利用措施,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土壤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2)前提 按不同地区的生产需要确定目的和具体要求;首要任务评定土壤资源质量,统计其数量, 借以确定土壤的利用方向和土宜,并提出土壤的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充分发挥土壤潜力,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主要依据土壤生产力;原则 土壤生产力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壤的利用方向和土宜是土壤资
44、源评价的中心; 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是土壤资源评价的重要环节;当前与长远, 养地与用地相结合的原则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出发点。3. 土壤质量的定义?如何进行土壤质量评价?(1)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保持生物生产力、维持环境质量以及促进植物和动物健康的能力,是土壤 肥力 质量、 土壤 环境 质量和土壤 健康 质量三个既对立又联系的综合集成。(2)首先,确定可测定的全面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标准;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8 页,共
45、 19 页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其次,研究耕作措施等因素对土壤质量变化的影响,筛选出评价土壤质量短期和长期变化的指标体系;最后,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和数据找出适宜的指标和评价方法。4. 如何进行土壤资源优化利用?(1)退化土壤资源:侵蚀土壤资源P284 ; 盐渍化土壤资源P285 ; 沙化土壤资源P286 ; 污染土壤资源P286 。(2)区域土壤资源:湿热地区P288 ;干旱地区P289 ;海陆交接地区P289 ;高山和高原地区P289 ;草原地区 P290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9 页,共 19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