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译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秋水译注.doc(1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庄子秋水译注庄子秋水译注庄子秋水译注秋水题解本篇着重阐述认识相对性的理论,是逍遥游、齐物论宗旨的充实和展开。全篇的核心部分是河伯与北海若的七段对话,把其综合起来,就是讲人由于受时空的局限,所见所闻所知是极有限的。河伯以黄河汛期之水为多,到了海边才知海水比河水大得多,由此引申开来,海比河大,天地比海大,天地以外还有更大的,人在无限的宇宙中,就更渺小了,必须突破自身限制,
2、才可能认识大道。进而论述大小是相对的,毫未虽小,与比它更细小之物相比则为大;夭地虽大,与比它更大的相比则为小。因此,大小、多少、是非、善恶、贵贱等等,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反而不可以相无”的,各自按其本性生灭变化,从大道来看,都是齐一的,最后归结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应当一切任其自然,不用人为去破坏它,才合于天道之真。这种理论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它否认事物差别的客观性,否认认识的真理性,尽管其中包含有某些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在反对儒、墨形而上学独断论上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它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徒劳的、无意义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最终把人引向了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后面几段也是围绕这一中心,从
3、不同方面,运用不同事例加以反复申说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1),泾流之大(2),两涘渚崖之间(3),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5),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6),望洋向若而叹曰(7):“野语有之曰(8):闻道百,川为莫己若者(9),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0),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2)。”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干海者,拘于虚也(13);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4);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5),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
4、乃知尔丑(16),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7)。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8);尾阎泄之(19),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20)。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臼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2),吾在于天他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23),又奚以自多(24)?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5)?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未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3
5、2),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3),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4),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35),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注释(1)这句意思为:秋雨不停的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于黄河。(2)泾流:指黄河主流之宽度。泾(jng):通径,指河之宽度。(3)涘(s):水边、岸边。渚(zh:水中间小块陆地、小洲。这句是说,由于河水上涨,河面宽阔,两岸之间,小洲之上,相互望去,见物不真,连牛马都不能分辨。(4)河伯:黄河水神。从殷代起,至于周未,一直为人所崇奉,祭祀甚隆,盖因黄河常年泛澜,给人带来深重灾难,古人在无力征服水患的条件下,不得不祈求河神福佑。(5)北海:不同年代有不同指向,春
6、秋战国时所称北海,多指黄河注入之渤海。此与逍遥游_的“北冥”不同。(6)旋其面目:改变态度。(7)洋:水多的样子。若:海神。何以称海神为若,王夫之以为,取其“若有若无之谓”,海神能不以自身为大,不以他物为小,不受形象和语言的约束,虚幻无形,故能与大道合一。(8)野语:俗语。(9)百:泛指数量很大、很博。莫己若:莫若己的语序颠倒,没有人及得上自己。听了很多道理,自以为广博,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10)仲尼:为孔子之字,孔于是以博学著称的。伯夷以重义清高著称。尽管如此,有人却敢于小看仲尼之博学,轻视伯夷之高义。(11)殆:危险。(12)大方之家,深明大道之人。(13)虚:同墟,指蛙所居之土井之类。
7、拘:拘束,限制。(14)笃:困,亦为限制之意。时:为四时,四季。夏天的昆虫至秋而死,受时令所限,不能和它说冬天结冰之事。(15)曲士:乡曲之上,曲见之士。指识见偏狭,孤陋寡闻的人。(16)丑:鄙陋无知。(17)大理:大道。(18)盈:盈满。(19)尾闾:传说为排泄海水之处,又称沃燋,其地在东大海之中,扶桑之东,有巨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到那里就被蒸发掉。见文选嵇康注引司马彪语。(20)这句的意思是:大海水不会因春雨流入少秋雨流入多而发生变化。陆上天旱天涝,海也没有感觉。(21)不可为量数:没有办法能估量、计算。(22)比形于大地:由天地具足了形体。受气子阴阳,从阴阳秉受生气。(23)方存
8、乎见少:正存在着自以为小的想法。(24)奚以自多:哪里会自足自多呢。(25)礨空:石块上的小孔。又,礨空力蚁塚、蚁穴。皆以其小与大泽相对照。(26)稊(t):一种形似稗的草,其种子很小,制成米粒更细小。(27)这句的意思为:宇宙之物不止万种,称万物,概而言之也。(28)人卒九州:九州之内尽为人居,卒,尽。(29)人处一焉:此与上旬人处一焉之人字,含义不同,上句指人类全体,此指单个人。也就是九州之内,谷物生长,舟车通行之处都有人在,个人只是这千千万万人中之一。(30)豪未:兽类绒毛末梢。(31)连:连续,继承之意。指所连指五帝间以禅让方式相传承。(32)所争:以武力所争夺的。(33)任士:以治世
9、为己任的贤能之士。(34)辞:辞让。(35)向:以前、从前。自多于水:指河伯未至海前,识见狭小,以黄河之水自夸其多。译文秋雨不停地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加宽,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上,相互望去,连牛马都辨认不清。于是乎河神欢欣鼓舞自满自足起来,以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顺河流东行,到达渤海,往东面望去,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乎,河神开始改变自满自得的神态,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对海神感叹说:“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自以为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啊。我曾听说有人以仲尼之闻见为少,以伯夷之义为轻的人,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这等浩瀚无边,难于穷尽,我若不到你
10、这里来,就糟了,我将长久为深明大道的人所笑话。”海神说:“井里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因其被所居土井局限也;夏天的虫类不可以同它讲冰,因其被季节所困也;见识偏狭孤陋寡闻的人,不可以同他讲说大道,因其为所受教育束缚也。现在你走出河流两岸,看见无边的大海,则知道自己的鄙陋,就可以同你讲说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再大的了,千万条河都流归干它,没有休止之时,而不盈满;从尾闾往出宣泄,没有停止之时,而不空虚;不因春秋季节流入水量多少不同而变化,陆上的旱涝大海没有感觉。大海超过江河的水量,没有办法估量、计算。而我未曾以之为多,因为我从天地那里具足了形体,从阴阳那里秉受了生气,我在天地之间,如同小石块小树
11、木在大山之中,正有自以为少的想法,又哪里会自以为多呢?约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不也就象蚁塚在大薮泽中一样吗?约计中国在四海之内,不也就象一粒稗米在大谷仓中一样吗?称谓物类数量叫作万,人只居其中之一;人住满九州之地,凡谷物可以生长,舟车可以通行之处,皆有人居,个人只是众人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也就象一根绒毛末梢在马身上一样微小吗?五帝以禅让相传承的,三王以武力相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贤能之士所操劳的,完全都在这里了。伯夷辞让以博得好名声,仲尼谈论以显示博学,这种自满自足,不就象你以前自夸黄河之水为多一样吗?”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未(1),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2),时无止(
12、3),分无常(4),终始无故(5)。是故大知观于远近(6)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7)知量无穷;证曏今故(8),故遥而不闷阂(9),掇而不跂(10),知时无止;察乎盈虚(11),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但涂(12),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13)。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蔓小求穷其至大之域(14),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未之足以定至细之倪(15)?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16),是信情乎(17)?”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
13、大之殷也(18)故异便(19)。此势之有也(20)。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21);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22);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23);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24)。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25);动不为利,不贱门隶(26);货财弗争,不多辞让(27);事焉不借人(28),不多食乎力(29),不贱贪污;行殊乎俗(30),不多辟异(31);为在从众,不贱佞(32);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33),戮耻不足以为辱(34);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35)至德不得(36),大人无己(37)
14、,约分之至也(38)。”注释(1)大天地而小毫未:以天地为大,以毫未为小,河怕提出这样问题,说明他依然有区分大小、执著物量的想法,依然“圃于量之有涯,而困于时之有止”(王夫之庄子解),眼界为时空所限,其所见仍然是表面的、肤浅的,没有领悟大道。(2)量无穷:物量是大与小的统一,无论从大小哪方面去观察,都是不可穷尽的,言其大,还有比它更大者;言其小,还有比它更微者。因此,不能执著于某物之大或小。(3)时无止:时间是永恒向前,无有止息之时。(4)分无常,分无常即是说一个人的名分,地位不是恒常不变的,贫宫贵贱,上下尊卑等等,都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分(fen),名分、地位之意。(5)终始无故:终而复始,无
15、有穷尽,故无端倪,故,端也,又,故与固通,固定之意。(6)大知:大智之人,领悟大道的圣人((7)小而下寡,大而下多:小的事物也包含丰富内函,故不以为少;大的东西与更大的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放下以为多。(8)证曏今故:证明古与今都是一样的,时间单向流动,永无止息,从古至今,从今至未来,都处于时间长链条中的一点,从大处看则是一个整体。曏:明,故,作“古”解。(9)遥而下闷:对遥远的古事不感到暗昧,又,遥作长久解,寿命长”而下厌倦。(10)掇(du):拾取也,指相距很近,随手可取。掇而不肢;就近之事也有不可求之理。跂(q),与企同,求也。又,掇与遥对,作短解,寿命短暂而不企求。(11)盈虚:盈满与
16、空虚。庄子认为,盈虚不是固定下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所以,盈满不足喜,空虚不足忧。(12)坦涂:平坦的大路。比喻终始往复、日新不已的大道。(13)说:同悦。故:作固解,终始:同于死生。指死生循环下已,不断转化,领悟此道则不因生而高兴,不把死视为灾祸。(14)至小:极小。此指人的有限生命和智慧。穷:穷究、究极。至大之域:无限的宇宙。(15)倪:边界,端倪。(16)这句的意思为:最精微的东西没有形体,最大的事物没有什么能包围它、限定它。此与惠施提出的“至大无外”的“大一”和“至小无内”的“小一”。含义相近,都是讲的极限论问题。(17)信情:信实、真实可信。(18)(f):同郛,城外之城,比喻大之外
17、还有更大者,殷:盛大也。(19)异便:异为相异、相别。便同辨,分辨。异便即对其差异进行分辨。这句的意思说,精是小中之小,垺是大外之大,二者的差异是可以分辨的。(20)势:形势、趋势,就是说有形之事物,其存在和发展可构成可见的形势、趋势,有大小精粗之分。(21)期于:限于、限定于。有形者:有形可供感知和思维的对象。(22)数之所不能分:不能用数字计量、划分。(23)意致:运用意识、思维可以获得的。(24)不期精粗,下限于精粗。指不能言说、不能意致的对象,也就是超验的道体。(25)不多仁恩,不夸耀仁爱和恩惠。(26)不贱门隶:不鄙视守门之仆隶,大人虽不求利,也下以求利之守门仆隶为贱。(27)多:崇
18、尚、夸赞之意。(28)事焉不借人:作事不借助于人。(29)不多食乎力,不崇尚自食其力者。(30)行殊乎俗:行事与世俗不同。(31)辟异,邪辟怪异。不多辟异:不标榜炫耀邪辟怪异之行,不有意标新立异。(32)佞谄:以顺耳动听的言词奉承恭维人。(33)劝:鼓励、劝勉,使之为善。(34)戮耻:处以刑罚,使受耻辱。(35)道人不闻:得道之人不闻名于世间,意思是说,得道者行无为而治,任民物按自性生息变_化,不加干预,故无功绩可寻,没有什么可供传闻歌颂的,如孔子称颂尧“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论语泰伯川唯其下闻名于世间,才是真正得道者。(36)至德不得:大德之人无所得。大德之人与道合一,无形无名,不能用名言
19、概念表述其得,所以是无得,无得亦无失,是为至上之得。如老子讲:“上德下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即为此义。(37)大人无已:大人摆脱形体束缚,把己溶人物中,与造化一体,也就是齐物论所讲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力一”的高境界,所以是无己。这种无己正是实现己之无限与永恒。(38)约分之至:约束主客、己物之分别达到极至。达此极至也就是抹灭主客、己物的区分,使二者融合为一的境界。译文河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未力小,可不可以呀?”海神说:“不可以。凡物;其物量大小是不能穷尽的,时间是不会停止的,名分地位也不是恒常不变的,终始往复更没有尽头。所以大智之人观察远处和近处的一
20、切事物,不因其小而视之为少,不因其大而视之为多,这就是深明物量是没有穷尽的;证明古与今都是一样的,故而对遥远的古事不感暗昧,对就近之事也知其有不可求之理,这就是通晓时间是永不停息的;考察盈满和空虚之相互转化,因而得到了不足以欣喜,失去了不足以悲伤,这就是懂得名分地位不是恒常不变的;明白终而复始、日新不已的大道,所以就不因生而高兴,不把死视为灾祸,这就是知道死生往复不定之理。约计人所知道的,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为多;其生之时间,不如其未生之时间为长;以其极有限的智慧和极短暂的生命求穷尽对无限大宇宙的认识,因此陷入迷惑昏乱而茫然无所得。由此看来,从哪里可以知道毫未足以定为极小的界限呢?又从那里可以知道
21、天地足以穷尽至大之范围呢?”河神说,“世间议论的人都说,最精微之物没有形体,最大的物没有什么能包围它,这话真实可信吗?”海神说:“从细小处看庞大之物看不完全,从宏大处看细小之物,看不清晰。所说的精,是指小中最微小的;垺,是大之外更庞大的,所以二者是可以区分辨别的。这是物之形势、趋势中所具有的。说到精和粗,是限于有形之物而言,至于至精无形之物,是数字所不能计量,剖分的;至大不可范围之物,是数字所不能穷尽的。可以言说议论的是物之粗,可以用意识获致的是物之精;言语所不能谈论,意识所不能获致的,就不限于精粗之范围了。因此,大人之行事,不有意害人,也不夸耀对入的仁爱和恩惠;行动不力求利,也不以求利之门隶
22、为卑贱;不为财物而争夺,也不推崇辞让之德行;作事不借助他人,也不夸赞自食其力,不鄙视贪污之行;行事与世俗不同,却不是故意标新立异;所为顺从众人,不鄙视滔媚讨好的人;世问的高爵位厚奉禄不足以劝勉他,刑罚耻辱不足以羞侮他;因为他深明是非是不可分辨的,精细与巨大也无法划出边界。闻知有这样说法,得道之人不闻名于世,大德之人无所得,大人没有自己。这是约束分别达到极至了。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1),恶至而倪贵贱(2)?恶至而倪小大?”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3)。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4)。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5)。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6),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下
23、小;知天地之为梯米也(7),知毫未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8)。以功观之(9),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_万物莫不无(10),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11),则功分定矣(12)。以趣观之(13),因其所然而然之(14),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15),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16),则趣操睹矣(17)。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啥让而绝(18);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19)。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20)。梁丽可以冲城(21),而不可以窒穴(22),言殊器也(23)。骐骇、胖骅骡一日而驰千里(24),捕鼠不如狸狌(25),言殊技
24、也。鸱鸺夜撮蚤(26),察毫未,昼出嗔目而不见丘山(27)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28)!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29)。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30),非愚则诬也(31)!帝王殊禅,三代殊继(32)。差其时(33),顺其俗者,谓之篡夫(34);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35)。默默乎河伯(36)!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37)。”注释(1)若:作或,表选择。意为物之贵贱、大小之分,或在物性之外,或在物性之内。(2)恶至:从那里、从何处。倪:划分。(3)庄子认为:物皆为道的体现,道的外在形式,只要自足其性,便与道同一。不管大山与毫
25、未,西施与丑女,以及一切正常的与怪异的,从道看来,都是齐一的.没有什么贵贱分别。(4)自贵而相贱:物各从自身角度去观察他物,故皆以自身为贵,彼此以对方为贱。(5)这句的意思是,人或物之贵贱,皆由世上通行看法力判定标准,以为贵则贵,以为贱则贱,不由人物自身确定。(6)这句的意思是:从万物差别性方面观察,循其所具大的一面把它看成大,则万物无不是大的,毫未也可以是大。反之,则无不是小,丘山天地也可以是小。(7)稊米:细米。(8)差数睹矣:差别的相对性就看清楚了。(9)功:功效、功能作用。(10)庄子认为:万物各按自性生息,并未存心创立功业或施惠他物,因而是没有功效的。但是,从事物相关性、联系性方面看
26、,物与物之间又是善遍联系、互相依存的。唇亡则齿寒,四肢五官百体有一处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其他。从这方面看,万物的自性活动又是善遍有功效的。(11)这句的意思是,东与西是相反的,又是相成的、彼此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无东作比较,西也就不能成立。(12)功分:功能、职分。(13)趣:趋向。(14)然:表肯定是这样。(15)非:与然对,表否定。(16)相非:互以对方为非。(17)趣操:志向。(18)让:禅让。为远古时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方式。传说尧以帝位让舜,舜又让位于禹,禹以后则改传贤为传子,结束禅让方式。这都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啥:指燕王啥。之:指燕相子之,燕王哈在谋士苏代的蛊惑下,效法尧舜禅让古
27、制,不顾世道民心,把王位让给子之,遭到国人反对,很快使燕国大乱,齐国乘机进攻燕,杀掉燕王哈和子之。几乎使燕国灭亡。(19)争:指以武力相争夺。白公:春秋未年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名胜。因封于白邑,称白公。其为人“诈而乱”,在楚国争位内乱中,杀掉令尹子西与司马子期,一度占据楚都。后力叶公子高帅国人战败,逃往山中自缢而死。_(20)常:恒常不变之准则。(21)梁丽:皆指粗大的木料。梁,梁为屋梁。丽,通,中梁。冲:冲撞。古时作战用巨木冲撞城门或城墙,后发展成冲车之类。(22)窒穴:堵塞小孔、鼠洞之类。(23)言殊器:这是说不同器物有不同功用。(24)骐骥、骅骝:指日行千里的良马
28、。骐,青黑色带有棋盘格子花纹的马,骅骝,相传为周穆王时造父所驾驭的八骏之一,泛指良马。(25)狸(1ish):狸为野猫,狌同生即黄鼠狼。(26)鸱鸺(chlxio):即鸱鸮,猫头鹰,昼伏夜出之猛禽。撮蚤:抓注跳蚤。(27)嗔(chn)目:睁大眼睛。(28)盖:作孟,何下。师:师法、效法。无:不要、去掉之意。这句的意思为:何不以是为师法而不要非,以治理为师法而不要动乱。(29)情:本性。(30)然且:然而还是。语而不舍:说个不停,不肯舍弃原来的看法。(31)非愚则诬:不是愚昧便是欺骗。(32)帝王殊禅:五帝三王之授位方式不同,有的以让,有的以争。三代殊继:夏商周三代王位继承方式不同,有的子继父位
29、,有的以武力篡夺。(33)差其时:错过时代,不合历史潮流。逆其俗:违背世道人心。(34)篡夫:槁王位篡夺的人。(35)义之徒:合乎正义之人。(36)默默:沉默不语。(37)门:门径,此指道理。家:学派如儒家、墨家等。这句的意思为:贵贱大小本无界限,你河伯又从哪里得知它的区分呢。译文河神说:“或是从物性之外,或是从物性之内,究竟应该从哪里区分它们的贵贱?从哪里区分它们的大小呢?”海神说:“从大道来观察,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万物自身角度观察,物各自以为贵,而相互以对方为贱。以世俗通行观念观察,物之贵贱决定于外而不在自身。从物的差别性观察,如果循其所具大的方面把它视为大,则万物莫不是大;如果循其所具
30、小的方面把它视为小,则万物无不是小;明白天地可看作象一粒细米般小,一根毫毛未悄可看作象丘山般大,则万物差别的相对性就看清楚了。从物之功效观察,顺着其具有功效一面看,万物莫不有功效;顺着其不具功效一面看,则万物莫不无功效;明白东与西方向相反又不可相互缺少的道理,则万物的功能职分就确定下来了。从万物的趋向观察,顺其以为对的一面把它视为对,则万物莫不是对的;顺其以为错的一面把它看成错,则万物莫不是错的;明白尧与桀的自以为是,而互以对方为非,则志向之不同就看清楚了。从前尧舜由掸让而成为帝,燕王哈与子之却因禅让而遭灭绝;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相争而为王,白公胜以武力争位而身死。由此看来,争夺与禅让之礼制,尧
31、与桀之行为,其贵贱是因时而异的,不可以把它们看作恒常不变的。粗大的梁木可用来冲撞城门,而不可用作堵鼠穴,言其器用不同也。骐骥、骅骝一类良马可日行千里,捕捉老鼠不如野猫和黄鼠狼,言其技能不同也。猫头鹰夜里可以抓住跳蚤,明察秋毫,白天出来睁大眼睛也看不见丘山,言其性能不同也。以前有人说:何不以是为师法而不要非,以治理为师法而不要动乱!这_种说法是不了解大地问的大道理和万物的实情。这就如同以天为师法而不要地,以阴为师法而不要阳一样,它的行不通是很明显的。然而还是有人说个不休,不肯放弃,这样作不是愚昧无知便是存心骗人!五帝三王传授王位方式不同,夏商周三代王位继承方法也不一样。错过时代,违背世道人心的,
32、称力篡夺者;合乎时代,顺应世道人心的,称力合乎正义的人。沉默不语吧河神!你从哪里能知道区分万物贵贱、大小的界限呢?”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1),吾终奈何?”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2);无拘而志(3),与大道蹇(4)。何少何多,是谓谢施(5);无一而行(6),与道参差(7)。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8);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9);泛泛乎其若四方无穷,其无所珍域(10);兼怀万物(11),其孰承翼(12)?是谓无方(13)。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14)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15)。年不可举(16),时不可止,消息盈虚
33、(17),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18),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19),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20)。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21)。”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也(22)?”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23),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署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24),言察平安危,宁于祸福(25),谨于去就(26),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27);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28), 而屈申(29),反要而语极(30)。”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31),穿牛鼻,是
34、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32),无以得殉名(33),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34)。”注释(1)辞受趣舍:指人的出处进迟等行为。辞,推辞,辞让;趣,进行。(2)反衍:反复衍化,不是凝固不变,如贵贱之间的反复转化即是。(3)而:同尔,你。无拘而志:不要用传统成见拘束你的心志。(4)蹇(jun):阻隔、险难之意。(5)谢施:新陈代谢,交互为用之意。意为多由少积成,可以转化为少,少积累而成多,由少变多,都是不断变化的。(6)无一而行,不要拘执于一得之见去行。(7)与道参差:与大道不统一、下一致之意。参差,长短不齐。(8)严乎:庄重威严啊。意为得道者庄重威严,象国君一样,对谁都没有私恩相加
35、。(9)繇繇(r6u):同悠悠,悠闲自得的样子。社:社稷神。意为得道者悠闲自得,象受祭的社神一样,对谁都不私与福佑。(10)泛泛:水流漫溢的样子,形容无所不在。珍(zhn)域:边界、界限。(11)怀:包容、容纳。(12)承翼:承受庇护。言得道者包容一切,而不使谁特别承受庇护。(13)无方:没有固定方向,也就是不偏向任何方面。(14)不恃其成:物之成不足以依赖。因物之死生成毁都处于运动转化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15)位乎:处于。这句的意思是,言事物时而空虚,时而盈满,不是总处于原来的状态。(16)年不可举:年岁是不能给予的,言人之寿命有定。举作与。举亦可作存胃讲,理解为岁月_不能留存亦通。(1
36、7)消息盈虚:消亡、生息、盈满、空虚,指万物循环住复、变化日新的不断转化过程。(18)大义之方:大道之方向。(19)骤、驰:车马快速奔跑之意,比喻物生息变化之疾速。(20)移:推移、运动。(21)自化:按自性生息变化。意为什么是该作的,什么是不该作的,任其自然吧,物自会按自性生息变化的。(22)何贵于道:道有何可贵之处呢。(23)权:权变。这句意思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用道理加以权衡处置,而不执一不通。(24)薄之:迫近它、触犯它。(25)察乎安危:对安危能明察。指知其不可免,不可逃,故处之泰然。宁于祸福:至德之人深知祸福穷通变化不定,不执着,而与变化同一,故不管祸福、穷通皆能安处。(26)去
37、就:进退去留。(27)德在于夭:高尚之德行在于与天性合一。(28)位乎得:处在其所应得的地位上。(29) 而屈伸:或进退或屈伸,随时迁变,不是固定不移的。 (zhizh),进退不定的样子。(30)反要而语极:返归道之枢要而讲出道之精粹和极致。(31)落马首:给马首带上笼头。落,同络,马笼头。(32)故:造作,指不管物之本性而随意急妄作。如穿牛鼻、络马首虽是人为,却还合乎物之天性;如果穿马鼻、络牛首便是任意妄为了。命:指天理,也就是物性所具自然之理。(33)得:作德,指得道后表现为与自性同一的品德。殉:求。不要牺牲品德去求得好名声。(34)反其真,复归人的本性、自性。译文河神说:“既然如此,那么
38、我该作什么?不该作什么?我之出处进退以何为准则?我究竟应该怎么办呢?”海神说:“从道来观察,什么贵呀贱呀,都是说的反复转化过程;不要用传统成见去束缚你的心志,使其与大道相阻隔。什么少呀多呀,是说的新陈代谢交互为用的过程;不要拘执一得之见去行,而与大道不相一致,庄重威严象国君一样,对谁都没有私恩相加;悠闲自得象受祭的社神一样,对谁都不私加福佑;如同水流漫溢四方没有尽头一样,它是无所不在没有边界的。对万物兼容并包,岂有谁承受特殊庇护?这就是不偏向任何方面。万物原本是齐一的,谁为短谁为长呢?大道是无始无终的,而万物有死有生,但其生成不是固定不变,故不足以依赖。空虚盈满时时转化,不是总处于原来状态。岁
39、月不能留存,时间不能停止。消亡生息,盈满空虚,终而复始运转不停。这就是讲说大道的方向,论述万物的道理。万物之生息,如同奔马般疾速。无一动不在变化,无一时不在推移。什么是该作的?什么是不该作的?都不要管,万物自会按自性生息变化。”河神说:“既然如此,那道还有何可贵之处呢?”海神说:“深明大道的人必能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能通达权变,通达权变的人不会让外物损害自己。真正获得大道的人,火不能使他热,水不能使他陷溺,严寒酷暑不能使他受损伤,凶禽猛兽不能使他受残害。不是说至德的人迫近、触犯这些而不受害,是说他能明察安危,能看透祸福穷通之转化,而下喜不惊处之泰然;能谨慎对待进退去留,所以就没有什么外物能
40、损害他。因此说:人的天性是在内的,_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影响是在外的,获得大道的人在于顺从于天。知道天性与人为两方面,以天性为根本,处于其所应得的位置上,或进退或屈伸,随时迁变而不执一,这便是返归大道之枢要而讲出了大道的极致、精粹。”河神说:“什么是天性?什么是人为?”海神说:“牛马长有四足,就是天性;给马带上笼头,给牛穿上鼻绳,就是人为。所以说:不要以人力来破坏天性,不要用造作来破坏物理,不要牺牲德行去谋求好名声,谨守天性不使失去,就是复归自性、本性。”夔怜蚿,蚿冷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1)。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2),予无如矣(3)!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4)?”蚿曰:“不然。
41、子不见乎唾者乎(5)?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6),而不知其所以然(7)。”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8)?吾安用足哉(9)?”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10);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11),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12),鳅我亦胜我(13)。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14),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15。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注释(1)夔(kui):传说中一足异兽。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
42、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此外还有“如龙有角”、“人面猴身”等不同说法。怜:羡慕、仰慕之意。蚿(xin),多足虫。(2)吟绰(chnchu):跳着走。(3)予无如矣:“无知予矣”的语序颠倒,没有象我这样简便了。(4)独奈何:将怎么办呢。(5)唾者:吐唾沫或打喷嚏的人。(6)天机:自性所具有的机能。(7)这句的意思为,众足之动受自性所具天然机能支配,我并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动的,如同打喷嚏时,喷出多少大小不同的水珠完全是本性运动一样。(8)易,改变。(9)安用足:哪里用得着足呢。(10)有似
43、:有形象显示出来。(11)蓬蓬然:风吹动时发出的呼呼之声。(12)指我则胜我:用手指一指我,就能胜过我。(13)鳅:足踏也。此句意为,风虽能自北海而南海,折木飞屋,但人可以用手指点它,用足践踏它。(14)蜚大屋:把大屋子吹得飞上天。蜚,同飞。(15)这句的意思为,以众多小的不胜来求得大胜。即不求一事一物上的小胜,而求根本的大胜。译文独脚的夔仰慕多足的蚿,多足的蚿仰慕无足的蛇,无足的蛇仰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仰慕能看的眼睛,能看的眼睛仰慕能思索的心。夔对蚿说:“我用一只脚跳着走路,没有象我这样简便了。现在你用万只脚走路,将怎么办呢?”蚿说:“不是这样的。你没有看见打喷嚏的人吗?喷出的唾沫大的如水珠
44、,小的如雾气,混杂着落下来,没有办法数得清。现在我运用自性的机能,而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发动的。”蚿对蛇说:“我用众足行路而不及你的无足,是为什么呢?”蛇说:“天性机能之发动,怎么可以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足呢?”蛇对风说:“我运动脊背和肋部而爬行,这是有形可见的;现在你呼呼地由北海刮起,又呼呼地吹入南海,而好象没有形迹似的,这是为何呢?”风说:“是的。我呼呼地从北海刮起而吹入南海。可是,人们用手指来指我,就能胜过我,用足踏我也能胜过我。虽然如此,那折断大树、吹起房屋的,也只有我能作得到。故而在众多小的方面不能取胜却能取得大胜。取得大胜,只有圣人才能作得到。”孔子游于匡(1),宋人围之数匝(2),
45、而弦歌不惙(3)。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4)?”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5),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6)。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7);当染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7);时势适然(8)。夫水行不避蚊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兄虎者(9),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10)。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俱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11)!吾命有所制矣(12)!”无几何,将甲者进(13),辞曰:“以为阳虎也(14),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注释(1)匡:春秋时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睢县西。(2)匝(Z):环绕一周。宋:卫之误。据史记
46、孔子世家载,孔子由卫去陈,路经匡邑。因以前阳虎侵暴过匡邑,孔子长得很象阳虎,又因孔子弟子颜剋也曾与阳虎一起凌犯匡人,此次又恰好是他为孔子御车,匡入误以为阳虎重来,便出兵把他们包围起来。(3)惙chu):通辍,止也。弦歌:弦指琴瑟之类乐器,歌为诵诗、唱诗,指孔子和弟子们虽被包围,仍在行礼作乐,唱诗并以琴瑟等乐器伴奏。(4)娱:快乐。孔子一行为匡人包围,处境十分危险,孔子不忧惧,反而让弟子唱诗奏乐,子路不理解,而有此问。(5)讳穷:忌讳困穷。(6)时:机遇,时势,时运之意。(7)穷人,困穷不通达之人。(8)时势适然:时势、时运造成这样的。(9)咒(si):犀牛一类猛兽,独角,青色,体重可达三千斤。(10)烈士:古代泛指有志于功业或重义轻生的人,此指后者。(11)处矣:安心吧。指让子路不用担心,顺天安命而已。(12)制:分限、限定。孔子意为,我的命运是由上天安排确定的,只须顺时安命就是了,不必担心什么。(13)将甲者,统帅甲士的长官,将,统帅也,甲,指甲士,即着盔甲之兵士。(14)阳虎:又名阳货,本为鲁国季孙氏家臣。后篡夺鲁国政权,把持大权达三年之久。在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