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2019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2019定稿).doc(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2019定稿).精品文档.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信息安全测评联盟2019年6月目 录1适用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参考依据24安全物理环境24.1物理访问控制24.2防盗窃和防破坏34.3防火44.4温湿度控制54.5电力供应54.6电磁防护75安全通信网络85.1网络架构85.2通信传输136安全区域边界146.1边界防护146.2访问控制196.3入侵防范206.4恶意代码和垃圾邮件防范226.5安全审计237安全计算环境247.1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等247.1.1身份鉴别247.1
2、.2访问控制277.1.3安全审计287.1.4入侵防范297.1.5恶意代码防范327.2应用系统337.2.1身份鉴别337.2.2访问控制377.2.3安全审计397.2.4入侵防范407.2.5数据完整性437.2.6数据保密性447.2.7数据备份恢复457.2.8剩余信息保护487.2.9个人信息保护498安全区域边界518.1集中管控519安全管理制度539.1管理制度5310安全管理机构5410.1岗位设置5411安全建设管理5511.1产品采购和使用5511.2外包软件开发5611.3测试验收5712安全运维管理5812.1漏洞和风险管理5812.2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5912
3、.3恶意代码防范管理6212.4变更管理6312.5备份与恢复管理6412.6应急预案管理65附件 基本要求与判例对应表67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1 适用范围本指引是依据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有关条款,对测评过程中所发现的安全性问题进行风险判断的指引性文件。指引内容包括对应要求、判例内容、适用范围、补偿措施、整改建议等要素。需要指出的是,本指引无法涵盖所有高风险案例,测评机构须根据安全问题所实际面临的风险做出客观判断。本指引适用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活动、安全检查等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单位亦可参考本指引描述的案例编制系统安全需求。2 术语
4、和定义1、 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指出现短时故障无法提供服务,可能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等造成严重损害的系统,即可用性级别大于等于99.9%,年度停机时间小于等于8.8小时的系统;一般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证券、非金融支付机构、互联网金融等交易类系统,提供公共服务的民生类系统、工业控制类系统等。2、 核心网络设备指部署在核心网络节点的关键设备,一般包括但不限于核心交换机、核心路由器、核心边界防火墙等。3、 数据传输完整性要求较高的系统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遭受恶意破坏或篡改,可能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或造成严重破坏的系统,一般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证券、非金融支付机构、互联网金融等交易类系统等。4、 不可控网络
5、环境指互联网、公共网络环境、内部办公环境等无管控措施,可能存在恶意攻击、数据窃听等安全隐患的网络环境。5、 可被利用的漏洞指可被攻击者用来进行网络攻击,可造成严重后果的漏洞,一般包括但不限于缓冲区溢出、提权漏洞、远程代码执行、严重逻辑缺陷、敏感数据泄露等。3 参考依据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8448-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5069-2010 信息安全技术术语4 安全物理环境4.1 物理访问控制4.1.1 机房出入口控制措施对应要求:机房出入口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判例内容:
6、机房出入口区域无任何访问控制措施,机房无电子或机械门锁,机房入口也无专人值守;办公或外来人员可随意进出机房,无任何管控、监控措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判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机房出入口区域无任何访问控制措施;2、机房无电子或机械门锁,机房入口也无专人值守;3、办公或外来人员可随意进出机房,无任何管控、监控措施。补偿措施:如机房无电子门禁系统,但有其他防护措施,如机房出入配备24小时专人值守,采用摄像头实时监控等,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机房出入口配备电子门禁系统,通过电子门禁鉴别、记录进入的人员信息。4.2 防盗窃和防破坏4.2.1 机房防盗措施对应要求:应设
7、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或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判例内容:机房无防盗报警系统,也未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出现盗窃事件无法进行告警、追溯的,可判高风险。适用范围: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所在机房;2、机房无防盗报警系统;3、未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4、机房环境不可控;5、如发生盗窃事件无法进行告警、追溯。补偿措施:如果机房有专人24小时值守,并且能对进出人员进出物品进行登记的(如部分IDC机房有要求设备进出需单登记),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机房部署防盗报警系统或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如发生盗窃事件可及时告警或进行追溯,确保机房环境
8、的安全可控。4.3 防火4.3.1 机房防火措施对应要求: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判例内容:机房内无防火措施(既无自动灭火,也无手持灭火器/或手持灭火器药剂已过期),一旦发生火情,无任何消防处置措施,可判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机房内无任何防火措施(既无自动灭火,也无手持灭火器/或手持灭火器药剂已过期)。补偿措施:无。整改建议:建议机房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相关消防设备如灭火器等应定级检查,确保防火措施有效。4.4 温湿度控制4.4.1 机房温湿度控制措施对应要求: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
9、,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判例内容:机房无有效的温湿度控制措施,或温湿度长期高于或低于设备允许的温湿度范围,可能加速设备损害,提高设备的故障率,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可判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机房无温湿度调节措施;2、机房温湿度长期处于设备运运行的范围之外。补偿措施:对于一些特殊自然条件或特殊用途的系统,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机房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备,确保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4.5 电力供应4.5.1 机房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措施对应要求: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
10、行要求。判例内容:对于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如银行、证券等交易类系统,提供公共服务的民生类系统、工控类系统等,机房未配备短期备用电力供应设备(如UPS)或配备的设备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的,可判高风险。适用范围:对可用性要求较高的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系统可用性要求较高;3、无法提供短期备用电力供应或备用电力供应无法满足系统短期正常运行。补偿措施:如机房配备多路供电,且供电方同时断电概率较低的情况下,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配备容量合理的后备电源,并定期对UPS进行巡检,确保在在外部电力供应中断的情况下,备用供电设备能满足系统短
11、期正常运行。4.5.2 机房电力线路冗余措施对应要求: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判例内容:机房未配备冗余或并行电力线路供电来自于同一变电站,可判高风险。适用范围:对可用性要求较高的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系统可用性要求较高;3、机房未配备冗余或并行电力线路供电来自于同一变电站。补偿措施:如机房配备大容量UPS,且足够保障断电情况下,一定时间内系统可正常运行或保障数据存储完整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配备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线路,电力线路应来自于不同的变电站;对于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4级系统),建议变电站来自于不同的市电。4.5.
12、3 机房应急供电措施对应要求:应提供应急供电设施。判例内容:系统所在的机房必须配备应急供电措施,如未配备,或应急供电措施无法使用,可判高风险。适用范围:4级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4级系统;2、机房未配备应急供电措施,或应急供电措施不可用/无法满足系统正常允许需求。补偿措施:如果系统采用多数据中心方式部署,且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应用级灾备,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单一机房发生故障所带来的可用性方面影响,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配备应急供电设施,如备用发电设备。4.6 电磁防护4.6.1 机房电磁防护措施对应要求:应对关键设备或关键区域实施电磁屏蔽。判例内容:对于涉及大量核心数据的系统,如
13、机房或关键设备所在的机柜未采取电磁屏蔽措施,可判高风险。适用范围:对于数据防泄漏要求较高的4级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4级系统;2、系统存储数据敏感性较高,有较高的保密性需求;3、机房环境复杂,有电磁泄露的风险。补偿措施:如该4级系统涉及的信息对保密性要求不高,或者机房环境相对可控,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机房或重要设备或重要设备所在的机柜采用电磁屏蔽技术,且相关产品或技术获得相关检测认证资质的证明。5 安全通信网络5.1 网络架构5.1.1 网络设备业务处理能力对应要求: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判例内容:对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不足
14、,高峰时可能导致设备宕机或服务中断,影响金融秩序或引发群体事件,若无任何技术应对措施,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对可用性要求较高的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系统可用性要求较高;3、核心网络设备性能无法满足高峰期需求,存在业务中断隐患,如业务高峰期,核心设备性能指标平均达到80%以上。补偿措施:针对设备宕机或服务中断制定了应急预案并落实执行,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更换性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的设备,并合理预计业务增长,制定合适的扩容计划。5.1.2 网络区域划分对应要求: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判例内容:应按
15、照不同网络的功能、重要程度进行网络区域划分,如存在重要区域与非重要网络在同一子网或网段的,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任意条件):1、涉及资金类交易的支付类系统与办公网同一网段;2、面向互联网提供服务的系统与内部系统同一网段;3、重要核心网络区域与非重要网络在同一网段。补偿措施:无。整改建议:建议根据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做好各区域之间的访问控制措施。5.1.3 网络访问控制设备不可控对应要求:应避免将重要网络区域部署在边界处,重要网络区域与其他网络区域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判例内容:互联网边界访问控制设备无管理权限,且
16、无其他边界防护措施的,难以保证边界防护的有效性,也无法根据业务需要或所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调整访问控制策略,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互联网边界访问控制设备无管理权限;2、无其他任何有效访问控制措施;3、无法根据业务需要或所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调整访问控制策略。补偿措施:无。整改建议:建议部署自有的边界访问控制设备或租用有管理权限的边界访问控制设备,且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配置。5.1.4 互联网边界访问控制对应要求:应避免将重要网络区域部署在边界处,重要网络区域与其他网络区域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判例内容:互联网出口无任何访问控制措施,或访问控制措施配置失效,
17、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任意条件):1、互联网出口无任何访问控制措施。2、互联网出口访问控制措施配置不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3、互联网出口访问控制措施配置失效,无法起到相关控制功能。补偿措施:边界访问控制设备不一定一定要是防火墙,只要是能实现相关的访问控制功能,形态为专用设备,且有相关功能能够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可视为等效措施,判符合。如通过路由器、交换机或者带ACL功能的负载均衡器等设备实现,可根据系统重要程度,设备性能压力等因素,酌情判定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在互联网出口部署专用的访问控制设备,并合理配置相关控制策略,确保控制措施有效。5.1.5
18、不同区域边界访问控制对应要求:应避免将重要网络区域部署在边界处,重要网络区域与其他网络区域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判例内容:办公网与生产网之间无访问控制措施,办公环境任意网络接入均可对核心生产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办公网与生产网之间无访问控制措施;2、办公环境任意网络接入均可对核心生产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进行管理。补偿措施:边界访问控制设备不一定一定要是防火墙,只要是能实现相关的访问控制功能,形态为专用设备,且有相关功能能够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可视为等效措施,判符合。如通过路由器、交换机或者带ACL功能的负载均衡器等设备实现,可根
19、据系统重要程度,设备性能压力等因素,酌情判定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不同网络区域间应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并合理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确保控制措施有效。5.1.6 关键线路、设备冗余对应要求:应提供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和关键计算设备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判例内容:对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若网络链路为单链路,核心网络节点、核心网络设备或关键计算设备无冗余设计,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对可用性要求较高的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系统可用性要求较高;3、关键链路、核心网络设备或关键计算设备无任何无冗余措施,存在单点故障。补偿措施:1
20、、如系统采取多数据中心部署,或有应用级灾备环境,能在生产环境出现故障情况下提供服务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2、对于系统可用性要求不高的其他3级系统,如无冗余措施,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3、如核心安全设备采用并联方式部署,对安全防护能力有影响,但不会形成单点故障,也不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关键网络链路、核心网络设备、关键计算设备采用冗余设计和部署(如采用热备、负载均衡等部署方式),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5.2 通信传输5.2.1 传输完整性保护对应要求: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判例内容:对数据传输完整性要求较高的系统,数据在网络层传输无完整性保护措
21、施,一旦数据遭到篡改,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的,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对数据传输完整性要求较高的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系统数据传输完整性要求较高;3、数据在网络层传输无任何完整性保护措施。补偿措施:如应用层提供完整性校验等措施,或采用可信网络传输,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5.2.2 传输保密性保护对应要求: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判例内容:口令、密钥等重要敏感信息在网络中明文传输,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设备、主机、数据库、
22、应用等口令、密钥等重要敏感信息在网络中明文传输;3、该网络管控措施不到位,存在口令被窃取并远程登录的风险。补偿措施:1、如网络接入管控较好且网络环境为内网封闭可控环境,确保密码被窃取难度较大,或使用多因素等措施确保即使密码被窃取也无法进行管理,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2、如业务形态上必须使用远程Internet访问的相关设备,设备采用多因素认证,且严格限制管理地址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相关设备开启SSH或HTTPS协议或创建加密通道,通过这些加密方式传输敏感信息。6 安全区域边界6.1 边界防护6.1.1 互联网边界访问控制对应要求: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据流通过边界设备提供的受
23、控接口进行通信。判例内容:互联网出口无任何访问控制措施,或访问控制措施配置失效,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任意条件):1、互联网出口无任何访问控制措施。2、互联网出口访问控制措施配置不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3、互联网出口访问控制措施配置失效,无法起到相关控制功能。补偿措施:边界访问控制设备不一定一定要是防火墙,只要是能实现相关的访问控制功能,形态为专用设备,且有相关功能能够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可视为等效措施,判符合。如通过路由器、交换机或者带ACL功能的负载均衡器等设备实现,可根据系统重要程度,设备性能压力等因素,酌情判定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在互联网出
24、口部署专用的访问控制设备,并合理配置相关控制策略,确保控制措施有效。6.1.2 网络访问控制设备不可控对应要求: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据流通过边界设备提供的受控接口进行通信。判例内容:互联网边界访问控制设备若无管理权限,且未按需要提供访问控制策略,无法根据业务需要或所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调整访问控制策略,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互联网边界访问控制设备无管理权限;2、无其他任何有效访问控制措施;3、无法根据业务需要或所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调整访问控制策略。补偿措施:无。整改建议:建议部署自有的边界访问控制设备或租用有管理权限的边界访问控制设备,且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
25、配置。6.1.3 违规内联检查措施对应要求: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或限制。判例内容:非授权设备能够直接接入重要网络区域,如服务器区、管理网段等,且无任何告警、限制、阻断等措施的,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机房、网络等环境不可控,存在非授权接入可能;3、可非授权接入网络重要区域,如服务器区、管理网段等;4、无任何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包括限制、检查、阻断等。补偿措施:如接入的区域有严格的物理访问控制,采用静态IP地址分配,关闭不必要的接入端口,IP-MAC地址绑定等措施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部署能够对
26、违规内联行为进行检查、定位和阻断的安全准入产品。6.1.4 违规外联检查措施对应要求:应能够对内部用户非授权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或限制。判例内容:核心重要服务器设备、重要核心管理终端,如无法对非授权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或限制,或内部人员可旁路、绕过边界访问控制设备私自外联互联网,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机房、网络等环境不可控,存在非授权外联可能;3、对于核心重要服务器、重要核心管理终端存在私自外联互联网可能;4、无任何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包括限制、检查、阻断等。补偿措施:如机房、网络等环境可控,非授权外联可能较小,相关设备上
27、的USB接口、无线网卡等有管控措施,对网络异常进行监控及日志审查,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部署能够对违规外联行为进行检查、定位和阻断的安全管理产品。6.1.5 无线网络管控措施对应要求:应限制无线网络的使用,保证无线网络通过受控的边界设备接入内部网络。判例内容:内部核心网络与无线网络互联,且之间无任何管控措施,一旦非授权接入无线网络即可访问内部核心网络区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内部核心网络与无线网络互联,且不通过任何受控的边界设备,或边界设备控制策略设置不当;3、非授权接入无线网络将对内部核心网络带来较
28、大安全隐患。补偿措施:1、在特殊应用场景下,无线覆盖区域较小,且严格受控,仅有授权人员方可进入覆盖区域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2、对无线接入有严格的管控及身份认证措施,非授权接入可能较小,可根据管控措施的情况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如无特殊需要,内部核心网络不应与无线网络互联;如因业务需要,则建议加强对无线网络设备接入的管控,并通过边界设备对无线网络的接入设备对内部核心网络的访问进行限制,降低攻击者利用无线网络入侵内部核心网络。6.2 访问控制6.2.1 互联网边界访问控制对应要求:应在网络边界或区域之间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默认情况下除允许通信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判例内容
29、:与互联网互连的系统,边界处如无专用的访问控制设备或配置了全通策略,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任意条件):1、互联网出口无任何访问控制措施。2、互联网出口访问控制措施配置不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3、互联网出口访问控制措施配置失效,启用透明模式,无法起到相关控制功能。补偿措施:边界访问控制设备不一定一定要是防火墙,只要是能实现相关的访问控制功能,形态为专用设备,且有相关功能能够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可视为等效措施,判符合。如通过路由器、交换机或者带ACL功能的负载均衡器等设备实现,可根据系统重要程度,设备性能压力等因素,酌情判定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在互联网出口部署专用的访问
30、控制设备,并合理配置相关控制策略,确保控制措施有效。6.2.2 通信协议转换及隔离措施对应要求:应在网络边界通过通信协议转换或通信协议隔离等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判例内容:可控网络环境与不可控网络环境之间数据传输未采用通信协议转换或通信协议隔离等方式进行数据转换,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4级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4级系统;2、可控网络环境与不可控网络环境之间数据传输未进行数据格式或协议转化,也未采用通讯协议隔离措施。补偿措施:如通过相关技术/安全专家论证,系统由于业务场景需要,无法通过通信协议转换或通信协议隔离等方式进行数据转换的,但有其他安全保障措施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
31、数据在不同等级网络边界之间传输时,通过通信协议转换或通信协议隔离等方式进行数据交换。6.3 入侵防范6.3.1 外部网络攻击防御对应要求: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外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判例内容:关键网络节点(如互联网边界处)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无法检测、阻止或限制互联网发起的攻击行为,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关键网络节点(如互联网边界处)无任何入侵防护手段(如入侵防御设备、云防、WAF等对外部网络发起的攻击行为进行检测、阻断或限制)。补偿措施:如具备入侵检测能力(IDS),且监控措施较为完善,能够及时对入侵行为进行干预的
32、,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在关键网络节点(如互联网边界处)合理部署可对攻击行为进行检测、阻断或限制的防护设备(如抗APT攻击系统、网络回溯系统、威胁情报检测系统、入侵防护系统等),或购买云防等外部抗攻击服务。6.3.2 内部网络攻击防御对应要求: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内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判例内容:关键网络节点(如核心服务器区与其他内部网络区域边界处)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无法检测、阻止或限制从内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关键网络节点(如核心服务器区与其他内部网络区域边界处)无任何入侵防护手
33、段(如入侵防御、防火墙等对内部网络发起的攻击行为进行检测、阻断或限制)。补偿措施:如核心服务器区与其他内部网络之间部署了防火墙等访问控制设备,且访问控制措施较为严格,发生内部网络攻击可能性较小或有一定的检测、防止或限制能力,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如核心服务器区与其他内部网络区域边界处)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并部署相关的防护设备,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内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6.4 恶意代码和垃圾邮件防范6.4.1 网络层恶意代码防范对应要求: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并维护恶意代码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判例内容:主机和网络层均无任何恶意代码检测和清
34、除措施的,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主机层无恶意代码检测和清除措施;2、网络层无恶意代码检测和清除措施。补偿措施:1、如主机层部署恶意代码检测和清除产品,且恶意代码库保持更新,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2、如2级及以下系统,使用Linux、Unix系统,主机和网络层均未部署恶意代码检测和清除产品,可视总体防御措施酌情降低风险等级。3、对与外网完全物理隔离的系统,其网络环境、USB介质等管控措施较好,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在关键网络节点处部署恶意代码检测和清除产品,且与主机层恶意代码防范产品形成异构模式,有效检测及清除可能出现的恶意代码攻击。6.5 安全审计
35、6.5.1 网络安全审计措施对应要求:应在网络边界、重要网络节点进行安全审计,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判例内容:在网络边界、重要网络节点无任何安全审计措施,无法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日志审计,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无法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日志审计。补偿措施:无。整改建议:建议在网络边界、重要网络节点,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日志审计,便于对相关事件或行为进行追溯。7 安全计算环境7.1 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等7.1.1 身份鉴别7.1.1.1 设备弱口令对应要求:应对登录的用户进
36、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判例内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存在空口令或弱口令帐户,并可通过该弱口令帐户登录,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存在空口令或弱口令帐户;2、可使用该弱口令帐户登录。补偿措施:1、如采用双因素认证等管控手段,恶意用户使用该空/弱口令帐号无法直接登录相关设备,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2、如测评对象重要性较低,不会对整个信息系统安全性产生任何影响,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删除或重命名默认账户,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口令的最小长度、复杂度与生存周期,并根据管理制度要求,合理配置
37、账户口令策略,提高口令质量。7.1.1.2 远程管理防护对应要求: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判例内容:通过不可控网络环境远程管理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鉴别信息明文传输,容易被监听,造成数据泄漏,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通过不可控网络环境远程进行管理;2、管理帐户口令以明文方式传输;3、使用截获的帐号可远程登录。补偿措施:1、如整个远程管理过程中,只能使用加密传输通道进行鉴别信息传输的,可视为等效措施,判符合。2、如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访问地址限定、仅允许内部可控网络进行访问的措施时,窃听到口令而无法
38、直接进行远程登录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3、如通过其他技术管控手段(如准入控制、桌面管理、行为管理等),降低数据窃听隐患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4、在有管控措施的情况下,如果默认采用加密进行管理,但同时也开启非加密管理方式,可根据实际管理情况,酌情判断风险等级。5、可根据被测对象的作用以及重要程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判断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尽可能避免通过不可控网络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进行远程管理,如确有需要,则建议采取措施或使用加密机制(如VPN加密通道、开启SSH、HTTPS协议等),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7.1.1.3 双因素认证对应要求:应采用口令
39、、密码技术、生物技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至少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判例内容:重要核心设备、操作系统等未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鉴别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例如仅使用用户名/口令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削弱了管理员账户的安全性,无法避免账号的未授权窃取或违规使用,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重要核心设备、操作系统等通过不可控网络环境远程进行管理;3、设备未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鉴别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4级系统多种鉴别技术中未用到密码技术或生物技术。补偿措施:1、如设备通过本地登录方式(非网络方式)维护,本
40、地物理环境可控,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2、采用两重用户名/口令认证措施(两重口令不同),例如身份认证服务器、堡垒机等手段,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3、如设备所在物理环境、网络环境安全可控,网络窃听、违规接入等隐患较小,口令策略和复杂度、长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4、可根据被测对象的作用以及重要程度,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判断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重要核心设备、操作系统等增加除用户名/口令以外的身份鉴别技术,如密码/令牌、生物鉴别方式等,实现双因子身份鉴别,增强身份鉴别的安全力度。7.1.2 访问控制7.1.2.1 默认口令处理对应要求: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判
41、例内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默认账号的默认口令未修改,使用默认口令进行登录设备,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未修改默认帐户的默认口令;2、可使用该默认口令账号登录。补偿措施:无。整改建议:建议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重命名或删除默认管理员账户,修改默认密码,使其具备一定的强度,增强账户安全性。7.1.3 安全审计7.1.3.1 设备安全审计措施对应要求: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判例内容:重要核心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未开启任何审计功能,无法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
42、安全事件进行审计,也无法对事件进行溯源,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重要核心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未开启任何审计功能,无法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3、无其他技术手段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溯源。补偿措施:1、如使用堡垒机或其他第三方审计工具进行日志审计,能有效记录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可视为等效措施,判符合。2、如通过其他技术或管理手段能对事件进行溯源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3、如核查对象非重要核心设备,对整个信息系统影响有限的情况下,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在重要核心设备、安全设备、操
43、作系统、数据库性能允许的前提下,开启用户操作类和安全事件类审计策略或使用第三方日志审计工具,实现对相关设备操作与安全行为的全面审计记录,保证发生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溯源。7.1.4 入侵防范7.1.4.1 不必要服务处置对应要求:应关闭不需要的系统服务、默认共享和高危端口。判例内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等存在多余系统服务/默认共享/高危端口存在,且存在可被利用的高危漏洞或重大安全隐患,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操作系统上的多余系统服务/默认共享/高危端口存在可被利用的高风险漏洞或重大安全隐患。补偿措施:如通过其他技术手段能降低漏洞影响,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
44、议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等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后门等安全漏洞;根据自身应用需求,需要开启共享服务的,应合理设置相关配置,如设置账户权限等。7.1.4.2 管理终端管控措施对应要求: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或网络地址范围对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的管理终端进行限制。判例内容:通过不可控网络环境远程管理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未采取技术手段对管理终端进行限制,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3级及以上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3级及以上系统;2、可通过不可控网络环境远程进行管理;3、未采取技术手段对管理终端进行管控(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终端接入管控、网络地址范围限制、堡垒机等)。
45、补偿措施:如管理终端部署在运维区、可控网络或采用多种身份鉴别方式等技术措施,可降低终端管控不善所带来的安全风险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通过技术手段,对管理终端进行限制。7.1.4.3 已知重大漏洞修补对应要求:应能发现可能存在的已知漏洞,并在经过充分测试评估后,及时修补漏洞。判例内容:对于一些互联网直接能够访问到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如存在外界披露的重大漏洞,未及时修补更新,无需考虑是否有POC攻击代码,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该设备可通过互联网访问;2、该设备型号、版本存在外界披露的重大安全漏洞;3、未及时采取修补或其他有效
46、防范措施。补偿措施:1、如相关漏洞暴露在可控的网络环境,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2、如某网络设备的WEB管理界面存在高风险漏洞,而该WEB管理界面只能通过特定IP或特定可控环境下才可访问,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整改建议:建议订阅安全厂商漏洞推送或本地安装安全软件,及时了解漏洞动态,在充分测试评估的基础上,弥补严重安全漏洞。7.1.4.4 测试发现漏洞修补对应要求:应能发现可能存在的已知漏洞,并在经过充分测试评估后,及时修补漏洞。判例内容:通过验证测试或渗透测试能够确认并利用的,可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漏洞(包括但不限于缓冲区溢出、提权漏洞、远程代码执行、严重逻辑缺陷、敏感数据泄露等),可判定为高风险。适用范围:所有系统。满足条件(同时):1、存在可被利用的高风险漏洞;2、通过验证测试或渗透测试确认该高风险漏洞可能对该设备造成重大安全隐患。补偿措施:只有在相关设备所在的物理、网络、管理环境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