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精品文档.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第二篇 铸造1、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称为铸造。2、充型: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3、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准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4、合金的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5、逐层凝固:纯金属或共晶成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因不存在液、固并存的凝固区,故断面上外层的固体和内层的液体由一条界线清楚地分开。随着温度的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液体层不断减少,直达铸件中心,这
2、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6、糊状凝固:如果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且铸件的温度分布较为平坦,则在凝固的某段时间内,铸件表面并不存在固体层,而液、固并存的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由于这种凝固方式与水泥类似,即先呈糊状而后固化,故称糊状凝固。7、中间凝固:大多数合金的凝固介于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称为中间凝固方式。8、收缩: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其体积或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9、缩孔: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10、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称为缩松。11、顺序凝固: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
3、冒口部位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身的凝固。12、同时凝固:铸件相邻各部位或铸件各处凝固开始及结束的时间相同或相近,甚至是同时完成凝固过程,无先后的差异及明显的方向性,称作同时凝固。13、热应力:由于铸件的壁厚不均匀、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内应力。14、机械应力:合金的固态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内应力。15、热裂:在高温下形成的裂纹。其形状特征是:缝隙宽、形状曲折、缝内呈氧化色。16、冷裂:在低温下形成的裂纹。其形状特征是:裂纹细小、呈连续直线状,有时缝内呈轻微氧化色。17、灰铸铁:具有片状石墨的铸铁。18、可锻铸铁:讲白口铸铁坯件石墨化退火
4、而成的一种铸铁。19、球墨铸铁:向出炉的铁液中加入球化剂和孕育剂而得到的球状石墨铸铁。20、蠕墨铸铁:石墨呈短片状,片端钝而圆,类似蠕虫,故名。21、浇注位置:浇注时铸件在型内所处的空间位置。22、铸型分型面:铸型组元件的接合面。23、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RMA):设计铸造工艺图时,为铸件预先增加要切去的金属层厚度。24、起模斜度:为了使模样便于从砂型中取出,凡平行起模方向的模样表面上所增加的斜度。25、特种铸造:与普通砂型铸造不同的其他铸造方法,包括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和消失模铸造等。26、熔模铸造(失蜡铸造):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涂料制成型壳,再
5、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壳,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填沙浇注的铸造方法。27、金属型铸造(永久型铸造):将液态金属浇入金属的铸型中,并在重力作用下凝固成形以获得铸件的方法。28、压力铸造(压铸):在高压下将液态或半液态合金快速地压入金属铸型中,并在压力下凝固以获得铸件的方法。29、离心铸造:讲液态合金浇入高速旋转的铸型,使其在离心力作用下充填造型并结晶。30、消失模铸造(气化模铸造或实型铸造):用泡沫塑料制成的模样制造铸型,之后,模样并不取出,浇注时模样气化消失而获得铸件的方法。第三篇 金属塑性加工1、 金属塑性加工:利用金属的塑性,使其改变形状、尺寸和改善性能,获得型材、棒材、板材、
6、线材或锻压件的加工方法。2、 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3、 冲压: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品的工艺统称。4、 挤压:坯料在封闭模腔内受三向不均匀压应力作用下,从模具的孔口或缝隙挤出,使之横截面积减小,称为所需制品的加工方法。5、 轧制: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在旋转轧辊的压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塑性变形,获得所要求的截面形状并改变其性能的方法。6、 拉拔:坯料在牵引力作用下通过模孔拉出,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而得到截面小、长度增加制品的工艺。7、 塑性变形:当外力增大到使金属的内应力超过该金属的屈服点后
7、,即使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金属的变形也不完全恢复,而产生一部分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8、 金属的可锻性: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9、 应变速率:应变对时间的变化速率。10、自由锻: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锻件的方法。由于坯料在两砧间变形时,沿变形方向可自由流动,故称自由锻。11、模锻:利用锻模使坯料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12、余块:为了简化零件的形状和结构,便于锻造而增加的一部分金属。13、机械加工余量:成形时为了保证机械加工最终获得所需的尺寸而允许保留的多余金属。14、锻造公差:锻件名义尺寸的云寻
8、变动量。15、分模面:上、下模或凸、凹模的分界面。16、模锻斜度:为了使锻件易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与模膛侧壁接触部分需要带一定斜度,锻件上的这一斜度称为模锻斜度。17、模锻圆角:模锻间中断面形状和平面形状变化部位棱角的圆角和拐角处的圆角。18、分离工序:使坯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互分离的工序。19、冲裁:利用冲模将板料以封闭的轮廓与坯料分离的一种冲压方法。20、落料:利用冲裁取得一定外形的制作或坯料的冲压方法。21、冲孔:将材料以封闭的轮廓分离开来,获得带孔的制件的一种冲压方法。22、废料:冲孔中的冲落部分。23、变形工序:使坯料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位移而不破裂的工序。24、拉深:变形区
9、在一拉一压的应力作用下,使板料(浅的空心坯)成形为空心件(深的空心件),而厚度基本不变的加工方法。25、弯曲:将板料、型材或管材在弯矩作用下弯成具有一定曲率和角度的制件的成形方法。26、翻边:在坯料的平面部分或曲面部分的边缘,沿一定曲线翻起竖立直边的成形方法。27、成形:利用局部塑性变形使坯料或半成品获得所要求形状和尺寸的加工过程。28、精密模锻:在模锻设备上锻造出形状复杂、高精度锻件的锻造工艺。29、热挤压(热挤):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挤压加工。30、冷挤压(冷挤):在室温下进行的挤压加工。31、温挤压(温挤):在高于室温和低于再结晶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挤压加工。32、纵轧:轧辊轴线相
10、平行,旋转方法相反,轧件作直线运动的轧制。33、横轧:轧辊轴线与轧件轴线平行且轧辊与轧件作相对转动的轧制方法。34、斜轧:轧辊相互倾斜配置,以相同方向旋转,坯料在轧辊的作用下反向旋转,同时还作轴向运动,即螺旋运动,这种轧制称为斜轧。第四篇 焊接1、 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一种连接方法。2、 焊接电弧:在具有一定电压的两电极间或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气体介质中,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即在局部气体介质中有大量电子流通过的导电现象。3、 焊缝: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4、 焊接热影响区:焊缝两侧金属因焊接热作用(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
11、5、 焊条电弧焊(手工电弧焊):用手工操纵焊条进行焊接的电弧焊方法。6、 埋弧焊:电弧焊在焊剂层下燃烧进行焊接的方法。7、 氩弧焊: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8、 CO2气体保护焊:以CO2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简称CO2焊。9、 等离子弧焊接:借助水冷喷嘴等对电弧的拘束与压缩作用,获得较高能量密度的等离子弧进行焊接的方法。10、 电阻焊:工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通过接头的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把工件加热到塑性或局部熔化状态,在压力作用下形成接头的焊接方法。11、 点焊:将工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紧压在两柱状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形成一个焊点的电阻焊方法。1
12、2、 缝焊:过程与点焊相似,只是用旋转的圆盘状滚动电极代替柱状电极。13、 对焊:利用电阻热使两个工件在整个接触面上焊接起来的一种方法。14、 摩擦焊:利用工件接触端面相对旋转运动中摩擦产生的热量,同时加压顶锻而进行焊接的方法。15、 钎焊:利用熔点比焊件低的钎料作填充金属,加热时钎料熔化而将工件连接起来的焊接方法。16、 真空电子束焊:利用加速和聚焦的电子束轰击置于真空或非真空中的工件所产生的热能进行焊接的方法。17、 激光焊接:以聚焦的激光束作为能源轰击焊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的方法。18、 高频焊:利用流经工件连接面的高频电流所产生的电阻热加热,并在施加(或不施加)压力的 情况下,使工件间实现互相连接的一种焊接方法。19、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接成按规定设计要求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即金属材料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焊接难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