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的幸福观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素的幸福观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罗素的幸福观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精品文档.罗素的幸福观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摘要:罗素是英国思想家中研究人类幸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幸福观对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他指出,不幸福的根源,来自于自我沉溺、忧郁、竞争等 另一方面 提出善的生活包含爱和知识两大主题,而这正是幸福的源泉,包括家庭和工作、情趣等,通过对罗素幸福观的心理和伦理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获得幸福的方法有节制、外向、注重统一性等,他有关幸福的见解对于现实生活中我们研究如何提高幸福感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字:罗素 幸福观 现实意义贝特兰罗素()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
2、家,还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罗素指 出,我们人类似乎有太多的不幸,“这种种不幸的 根源,一部分在社会制度,一部分在于个人的心理素质,然而一个人是无法改变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和制度,一个明智的人 所能做的是约束自己,所以改变自我是最迅捷、 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罗素本人着重从影响到人们心理变化的因素来阐述了自己的幸福观。一、导致不幸福的因素罗素的幸福观主要关注的是使人幸福与否的个人伦理。另外,罗素所讨论的不幸的人群不是那些处于极度悲惨境遇的人,而是享有足够温饱的人。他们的不幸不是由于经济问题,而大多是由于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错误的生活习惯。安娜 卡列尼娜里有这样一句
3、话,“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对于不幸,罗素也认为人的不幸来自于很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因素为(一) 抑郁 拜伦式的忧郁是典型的造成不幸的心理因素。而这些人大多是智慧之士,他们看破红尘,认为世间没有任何事值得为之奋斗,认为不幸是宇宙的本质,拜伦消极的认为:“当早年的思想因感觉的衰微而逐渐凋零时,世界所能给的欢乐绝不能和它所攫走的相比。”而罗素认为这种对世界的悲观看法没有必要,他说,“理性决不会阻碍幸福”,“,罗素认为,有些智慧之士,例如传道书的作者,认为一切都是虚空,甚至连智慧也算在内。罗素认为这种空虚之感是因为天然的需要太容易满足而产生的。罗素认为,人和动物一样宜于做生存
4、斗争,倘若人毫不费力的就满足了自身所有的欲望时,那么生活中就缺少了努力,幸福的要素就会离你而去。这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就是,人除了物质追求外,还应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对精神进行追索。(二)自我沉溺罗素认为,过度的自我沉溺(-)是不幸福的罪魁祸首,其中又可分为:1.罪人(-)是指一个人总是陷入罪的意识中不能自拔,总是对自己感到不满,他所认为的合理的伦理是:“在合理的伦理中,给任何人(甚至是自己)带来快乐,都应受到称赞,只要不给自己或他人带来附带的痛苦。”这反映了罗素的理想主义的伦理观,对此,我们应该辩证的分析,一方面,罗素反对传统的道德准则对人性的束缚,另一方面他也肯定了有些道德准则对于一个人的成
5、长是有正面意义的。2. 自恋狂()自恋狂是负罪感的反面,特征是习惯于自赞自叹,并希望别人称赞。虚荣是自恋的典型表现,如果推至极致,会使其孤芳自赏,对外事外物毫无兴趣,因而陷入无聊窘迫的自我封闭的境地。3. 自大狂(-)。自大狂的典型特征是一个人希望自己强大而不是有魅力,希望被敬畏而不是被爱戴。对权力的过分追求会使人不能正确认识现实,同时失去获得幸福的机会。罗素认为,为了培养人性中的一个因素而牺牲了人性中的其他所有因素,或把整个世界看作构造一个人的自我显赫的素材,是绝无终极的满足。(三) 竞争 现代人认为痛苦的一大根源在于“生活的斗争”,罗素认为这种说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很大程度上是错的。所
6、谓的“生活斗争”也就是“成功的斗争”,追求成功是人的本性使然,但罗素认为,“过于重视竞争的成功,把它当作幸福的主要源泉,这就种下了烦恼之根”。他坚持认为“成功只能为造成幸福的一分子,倘若牺牲了一切其余的分子去赢得这一分子,代价就太高了”。罗素指出的过于追求竞争的现象在现代人中也比较普遍。适当的竞争是必要的、有益的,而一些人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盲目地过分竞争,不仅失去了享受平静生活的乐趣,而且没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陷入欲速而不达的困境。(四)嫉妒罗素认为:使人不幸福的最主要的潜在原因就是除了忧虑之外就是嫉妒了。罗素认为:在普通的人性的特点中,最不幸的莫过于嫉妒。嫉妒者不但希望别人遭到不幸,而且他自
7、己也因嫉妒而郁郁不欢。他不是从自己拥有的一切中去寻找快乐,而是从他人拥有的东西中寻找痛苦。对于现实生活中,因为嫉妒和比较而痛苦的人比比皆是,罗素认为:治疗这一切的有效办法是,培养精神纪律,即不去想无益的事情,享受自己已经得到的快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把你幻想的-也许完全是错误的-比你更幸运的人来和自己比较,这样你才能摆脱嫉妒。二、 幸福的因素 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然而每个人幸福的程度却存在很大的差别,罗素宣称,“基本的幸福最重要的立足点是对人对物的友善的关切”,他认为,理想的爱是“快乐和美好愿望的密不可分的结合”。也就是说,“爱”除了包括对物的兴趣之外,更重要的内涵是“对人的友善的关切”
8、。另外罗素把幸福视为善,他在罗素论幸福一书中说,“我是作为享乐主义者写这本书,就是说我把幸福当作善 ”,对于善的生活,罗素明确指出,“善的生活由爱所激发,由知识所引导”,爱和知识对于善的生活是缺一不可的,是通往幸福的重要因素。(一)爱1.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罗素认为父母与子女的爱应该是最大的幸福源泉,但实际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因受到心理、经济、社会、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却常常成不幸之源。他认为理想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充满平等、体贴、关爱以及对彼此个性的尊重。在当今社会,“代沟”现象普遍存在,罗素的这一深刻分析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钥匙。2.男女之爱 他认为,“爱情,首先应认作本身便是快乐之源,
9、这虽非爱情的最大的价值,但和它的其余的价值比较起来,确实是最重要的”,他提倡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反对道德准则对人们行为的束缚,并特别反对基于物质利益之上的爱与婚姻,这对于维护爱情的纯洁性很有意义。(二)知识 罗素认为知识是善的生活的另一要素,很多幸福的源泉都与知识有关,包括工作、情趣、爱好等。1. 工作 罗素认为工作除了能增进知识外还增进幸福感,满足人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使人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使工作有趣的是两个因素:第一是技巧的运用,第二是建设性。人的天性使人愿意从事技巧性强的工作,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建设性即因完成一件伟大的建设事业而感到的快慰,是人生中的最大快慰之一。莎士比亚在提起他的诗作时说
10、:“人类能呼吸多久或眼睛能观看多久,这些东西就存在多久。”可见,诗人对自己的贡献感到无比的欣慰、幸福。当然,前提是这个人倾心并热爱自己的工作2.情趣。现代人的一句口头禅是“烦”。那么,怎样克服烦闷呢?罗素的建议是情趣。罗素举出福尔摩斯(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蓝宝石案件)的例子。当他看到一顶旧帽子时,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将它扔在一边,而是仔细审视,居然能准确地推断出这帽子的主人的大致年龄、身材、身份,以及他因酗酒而落魄并且失去了妻子的爱。对如此琐碎的小物件都感到如此强烈兴趣的人绝不会感到生活是烦闷的。罗素认为幸福人士最普遍、最典型的特征是情趣。3业余爱好。除了那些生活所依赖的主要兴趣之外,人们的业余爱好也
11、可以使人摆脱日常压力、疲惫和不快,例如观看比赛、看戏、打高尔夫球等。这些活动会使人们的注意力从自我转向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从而保持一种镇定自若的心态。三、 幸福的可能(一) 平衡罗素批评了那些在浪漫主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的含有破坏性和反社会的激情,因为这些过于极端。他认为,“在善的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活动之间必须有一个均衡,决不可把其中之一推倒极端,使其余的活动不可能”平衡对于获得幸福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情趣、工作、兴趣等领域。人的情趣应有保持一定的限度,不要失衡。一个理性的人对人对物应保持适当的兴致。罗素批评了骄奢淫逸者和禁欲者,因为这些人都没有依照人的本性行事,都不能享受幸福。纵欲者对很多事物
12、的无止境的欲望会使其处于失控境地,甚至自我毁灭。罗素还批评了禁欲者,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在于,追逐成功是每个人的天性,但如果因为追求成功造成身心疲惫,就逐渐远离了幸福,这类似于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凡事都要讲究适度有节制。(二)眼光聚焦于外 罗素认为人们都有内省病的倾向,只顾关注内在的空虚而忽视大千世界,内省之人不容易找到快乐,而外向之人反而能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美和兴趣。他说“在外界的环境并不极端恶劣的场合,一个人应该能获得幸福,唯一的条件是,他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如果人总是专注于一己之私,就往往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样,世界上就会增加猜疑、仇恨、暴力和动荡。而如果人们把
13、目光投向人类历史的长河,就会发现人类只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过客,地球如此渺小,人生短暂,无足轻重。他的幸福之路里有这样一句话,“凡是能达到心灵的伟大的人,会把他的头脑洞开,让世界上每一隅的风自由吹入。 摆脱了为环境所迫的人所怀有的恐惧之后,他将体验到一种深邃的欢乐,尽管他外表的生活变化无定,他心灵深处永远不失为一个幸福的人。”(三)统一性 罗素认为幸福的人生是被视为整体的生活。人类在把生活视为一个整体的倾向上有很大差别。那些把生活视为整体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因为他们会慢慢地造就他们能够感到快慰和自尊的环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生活是由一系列互不相干的事件组成的,没有统一性。他们更难获得幸福,因为他
14、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也就没有坚定的决心。把人生视为一个整体的习惯,显示了智慧和真正的道德,应该通过教育加以鼓励。正如罗素的名言:“始终一直的目标不足以使生活幸福,但几乎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始终一致的目标,主要就包括在工作之中。” 总之,罗素的幸福观给现实生活的启示是,幸福并不会从天而降,要学会克服种种不幸,觉察到生命之中的平衡之美,外向的看待大千世界,保持恬静的心态、也许幸福就在身边。参考文献1陆士桢,吴鲁平,石国亮.社会转型中的青年发展与社会整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2罗素.罗素论幸福()(英中文).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3.艾耶尔.贝特兰罗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