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复习材料.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统计学复习材料.精品文档.统计学复习题型:一、单项选择题 2*10=20分二、多项选择题 2*5=10分三、判断题 1*10=10分四、填空题 1*10=10分五、计算题 10*3=30分六、分析题 8+12=20分各章分值分布:第一章 绪论 6分第二章 统计调查 6分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10分第四章 综合指标 12分第五章 抽样调查 14分第六章 时间序列分析 14分第七章 统计指数综合评价 10分第八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0分第九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 8分第一章 绪论 复习要点(选题、判断、填空)1 统计学派及理论 P1-2记述
2、学派(国势学派);政治算术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经济统计学派。2 统计的三种含义 P2-3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科学。3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P3-4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4 统计运行机制 包括三部分 P5统计主体;统计客体;统计宿体。5 国家统计系统 包括三部分 P5综合统计系统;专业统计系统;基层单位统计组织。6 统计的作用 包括四个方面 P6反馈信息;实施监督;提供咨询;支持决策。7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黑体字部分 P7-9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或基本单位称为总体
3、单位。标志:标志按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标志还可以按标志表现的差异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变量:按照变量取值是否连续,变量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综合说明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数值。统计指标的概念: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统计指标的分类: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性能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统计指标按其计算的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统计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预警指标。统计指标与标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指标体系: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互联系的统计
4、指标所组成的整体。指标体系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技术统计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按考核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中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第二章 统计调查 (选题、判断、填空)1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P11-12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效益性。2 统计调查的种类 P12-13按调查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的时间是否连续分类,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分类,可分为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按调查资料搜集的方法分类。按调查资料搜集的方法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法等。3 调查对象和调查
5、单位 P14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即统计总体。(如:调查目的为了搜集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资料,则调查对象就是该市所有国有工业企业。)调查单位是所要搜集的资料的来源单位,也即所要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4 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登记时间 P15-16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也就是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时间。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时间所需要的时间。调查登记时间,指调查人员登记调查项目资料的
6、时间。(如:某企业某年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时间规定为次年一月底,则调查时间为一年,调查期限为一个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如果调查人员是2010年11月5日去调查登记有关资料的,则调查登记时间为2010年11月5日,但登记的人口资料是属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这一标准时点。)5 统计报表的概念 P16-17统计报表调查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统计报表又称为统计报表制度,是按国家统计法规制定、实施和管理的一整套办法。6 统计报表的分类 P17-18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全面调查统计报表和非全面调查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不同,统计报
7、表分为定期报表和年报;按报送的方式不同,统计报表分为电讯报表和书面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统计报表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按实施的范围不同,统计报表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7 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概念 P18-22普查是根据统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但二者并不能互相代替。)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在被调查项目的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的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通过这些少数重点单位的调查,就可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非全面调查,但实质上却是范围比较小的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被研究
8、的现象进行初步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典型调查是一种比较灵活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这一部分的调查资料,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8 统计调查的技术 P22-23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法;网上调查法。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选题、判断、填空)1 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 P31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数据的分类汇总;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数据的保管和发布。2 统计分组的意义 P32-33划分现象的
9、类型;揭示总体内部的构成状况;显示现象间的相互依存关系。3 统计分组的原则 P33-34科学性原则;完备性原则;互斥性原则。4 统计分组的标志、种类、方法 P34-36分组标志是分组时用来划分资料的标准,即分组的依据。统计分组的标志: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选择最能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根据现象所处的具体时间、地点、条件选择分组标志。分组标志的种类:按品质标志分组。即是选择反映事物质量属性的特征来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即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为分组标准进行的分组。分组方法:按统计分组使用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5 变量数列 P37-41变量数列的种类:单项
10、式变量数列又称单项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组只有一个变量值的变量数列;组距式变量数列又称为组距数列,是指在变量数列中,由表示一定变动的范围或一定距离的两个变量形成一组,由这些组及所包含的单位数形成的变量数列,就叫组距数列。品质分布数列频数分布数列单项式数列 变量数列 等距数列组距式数列 异距数列变量数列的编制:将资料按数值从小到大排列;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限与组中值;计算频数、编制变量数列。6 统计汇总技术 P45-46手工汇总:划记法;记录法;折叠法;卡片法。计算机汇总:编程序;编码;数据录入;逻辑检查;数据的存贮和制表打印。7 统计表的构成、种类、编制 P46-49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的形式
11、:统计表主要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构成。统计表的内容:主词: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它可以使总体、分组及总体单位的名称,通常列在表的左方;宾词:统计表的宾词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常列在表的右方。统计表的种类:简单表:按总体单位排列的统计表;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分组表;复合表。统计表的编制:宾词指标的设计:宾词指标的简单设计。就是将说明总体的各个指标在表的宾词部分作平行设置,即各个指标的数值是彼此分开单独计算的;宾词指标的复合设计。就是说明总体的各个指标在表的宾词部分作层叠设置,即一个指标的数值是同其他指标结合起来计算的。统计表的设计应注意
12、的问题:总标题应简明确切,概括地反映全表的基本内容,并应标明时间和空间。表中的主词各行和宾词各栏的排列,一般按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及先列各个项目、后列总计。若没有必要列出所有项目时,可先列出总计,再列其中一部分重要项目。内容不宜过于庞杂,力求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如栏目较多,应编序号。表中应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表中各栏数字应整齐填写,对准位数。统计各表下,应注明资料来源。第四章 综合指标 (侧重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察如下概念:算数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全距、平均差、标准差 P67-72 P78-79;文中黑体字部分均请务必关注(选题、判断、填空),在此不再赘述。总量指标是反映客观
13、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的作用:总量指标是认识客观现象的起点;总量指标是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基础。总量指标的种类:按反映现象总体的内容不同分类: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类: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单位。计算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应正确理解总量指标的含义、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在计算实物总量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质性;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相对比所得到的比率或比值,用以反映现象发展的速度、结
14、构、强度、普遍强度、比例关系、计划完成等数量关系。相对指标的作用:利用相对指标可以更深入地揭示所研究现象的特征;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统计指标找到共同比较的基础。相对指标的种类: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类比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保持所对比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将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运用;正确选择对比基数;有关的相对指标应结合运用。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是用以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平均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各单位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平
15、均指标反映的是某种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代表值。平均指标的种类: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以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总量所形成的综合指标,它适用于各单位标志值之间相加求和的数量关系。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 = (用频数形式)算术平均数;N总体单位数;求和符号。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 =F标志值出现的次数;x各组数值;算术平均数= + + +=(x) (比重即频率形式)算术平均数的变形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通常是在计算算术平均数中缺乏分母资料时,作为计算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方法是先用各组标志总量除以各组标志值,并将其相加得出
16、分母数据,然后再求算术平均数。这里的权数是各组的标志总量,它的计算公式及其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是:=M各组标志总量 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是n个标志值连乘积开n次方的平均数。公式:= = 连乘号。位置平均数:位置平均数是用标志值所处的位置直接观察,或根据其所处位置有关的部分标志值计算确定的平均数,主要有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居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用以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用表示。众数。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也是最常见的标志值,用表示。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指标,它是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的差异程度的指标。变异指标的作用:表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17、;说明现象变动的均衡性或稳定性。变异指标的种类:全距:是指变量数列中最大变量与最小变量值之差,又称极差,它表示标志值相差的幅度,从标志值变动的范围上粗略说明标志变动程度。R= 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表示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平均差异程度,用符号AD表示。AD= (简单式)AD= (加权式) 标准差:标准差又称均方差,是测定标志变异程度最主要的指标,它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用表示。 (简单式) (加权式)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非标志有两个标志值1和0,其平均值为具有某一特征的单位数占总体全部单位数的比重(也叫成数),用p表示。
18、P= 1p= 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总体中具有某一特征的单位数所占比重和不具有这一特征的单位数所占比重之乘积的平方根,即:第五章 抽样调查 (侧重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察如下概念:1 概率度与可靠程度 P98 表5-1概率度:用抽样误差去除抽样误差范围得到一个相对数,此相对数通常用t表示,说明抽样误差范围为抽样平均误差的若干倍。t= 或记作=tt= 或记作=t所谓可靠程度P(t)是指抽样误差不超出给定的抽样误差范围的可能性大小,也叫把握程度或概率。表51 常用的概率度,可靠程度概率度t1.001.281.6451.962.002.583.00可靠程度p(t)0.67280.80000.90000.9
19、5000.95450.99000.9973P(Z)=2(Z)1(Z)为了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需扩大抽样误差范围,但这就降低了抽样估计的精确程度。精确程度是说明抽样估计准确性大小的指标,也从反面说明了抽样误差范围的大小。公式:=1 =1 成数的精确度。精确度与可靠程度是对立的。2 抽样误差范围、可靠程度与精确度 P98-99 例5-5抽样误差范围也叫允许误差、误差限、抽样极限误差,它是以绝对值形式表示的一定可靠程度下抽样误差的一般可能范围,或者说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的一般可能范围。这个范围的表示,就是在一定可靠程度下一个由最小的抽样误差为下限和最大抽样误差为上限的区间。抽样误差范围是一个
20、一般范围和可能范围,而不是绝对的范围,各个抽样误差并不是都完全,一定在此范围内,但一般来说在此范围内。P(|)1P(|)1分别表示平均数的抽样误差范围;1置信水平或把握程度(可靠程度),叫做显著性水平。概率度:用抽样误差去除抽样误差范围得到一个相对数,此相对数通常用t表示,说明抽样误差范围为抽样平均误差的若干倍。所谓可靠程度P(t)是指抽样误差不超出给定的抽样误差范围的可能性大小,也叫把握程度或概率。例55 某企业2002年12月有工人12600人,从中随机抽选126人,测得总工资为119070元,样本平均工资为945元,样本标准差为280.62元。那么工人平均工资的抽样误差为:=25(元)当
21、可靠程度为95%时:=t1.962549(元)=1=194.81%当可靠程度降低为90%时:=1=195.66%当可靠程度提高为95.45%时,提高为96%时,则:(1) =(196%)945=37.8(元)=18.9(元)抽样误差范围越大,把握程度越大,精确度越小。同时提高方法:扩大样本容量3 样本容量、抽样误差 P99-100 侧重于考察总体参数为平均值的情况样本容量是指样本所包括的总体单位数目,又称样本单位数,以字母n表示。抽样误差是抽样估计值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之差。重复抽样方法下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根据= ,得n= (用代替,又由 t,得=代入上式,则:n=同理:对成数而言:n=第六章
22、 时间序列分析 (侧重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察如下概念:1 首末折半法与间隔加权法 P131-132首末折半法: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若掌握的是间隔相等的期初或期末时点资料,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计算时,假定现象在两个相邻时点之间的变动是均匀的,这样,可以把相邻两个时点指标值相加后除以2,求得的两点之间的平均值,再根据这些平均值进行简单平均,得出整个数列的序时平均数。例 63 某企业2010年第一季度月初职工人数资料日期1月初2月初3月初4月初月初职工人数140150146142这是一个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根据资料求第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如下:间隔加权法: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若掌握
23、的是间隔不等的期初或期末时点资料,也假定相邻两个时点指标值之间是均匀变动的,先计算出各间隔期内相邻两个时点指标值的平均值,再以时间间隔(f)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整个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公式: 例64 某企业2010年全年的职工人数资料日期1月1日5月31日8月31日12月31日职工人数(人)362390416420397(人)2 由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P132-134由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不能直接由数列中相对数、平均数计算。由于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是由两个相互联系的绝对数时间数列对比所构成的,因此分别计算分子、分母两个绝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加以
24、对比,即得所求的序时平均数。公式:=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分母数列的序时相对数。由于对比的绝对数时间数列的指标性质不同,a、b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a、b是时期数列;a、b是时点数列;a、b一个是时期数列,一个是时点数列。例65 某地区20062010年期间的棉花种植统计资料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a.总产量(t)414.9378.8450.8567.8450.8B.播种面积(h)553.5520.3558.8653.8683.5c.单位面积产量(h)750728.0807.0868.0660.0要求计算20062010年间平均棉花单位面
25、积产量。762(h)单位面积产量数列是平均数时间数列,其分子(总产量)、分母(播种面积)均为时期数列。例66 某企业2010年第四季度职工人数资料年份9月末10月末11月末12月末a.工人人数(人)342355358364b.职工人数(人)448456469474c.工人占职工比重(%)76.3477.8576.3376.79要求计算第四季度工人的平均比重。工人比重是相对数时间数列,其分子数列(工人数)与分母数列人数(职工人数)均为时点数列。-76.91%例67 某工厂下半年劳动生产率资料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a.总产值(万元)218.4225.25229.5236.64249.2
26、290.7b.月末职工人数(人)840.0850.0850.0870.00890.01020.0c.劳动生产率2600.02650.02700.02720.002800.02850.0又知:6月末职工人数为830人,要求计算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时间数列属平均数时间列,其分子(总产值)是时期数列,分母(职工人数)是时点数列。=2775(元/人)第七章 统计指数综合评价 (侧重分析题)狭义的指数的特点:综合性;平均性;相对性。统计指数的作用:综合反映多种事物或复杂总体数量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变动中,各构成因素的影响作用及程度;利用指数数列,可以反映现象发展变
27、化的长期趋势。指数的种类: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在总指数中,按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按指数基期选择不同,分为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分析题主要考察如下内容:1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 P167-172 表7-1与表7-2、表7-3;综合指数是通过两个时期的综合总量对比来计算的总指数。总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首先要解决不同度量单位的问题,即引入媒介因素。使不能直接加总的,不同使用价值的各种事物总体,改变成为能够进行对比的两个时期现象的总量,以不同时期两个总量对比编制的总指数,即综
28、合指数。例71 某超市五种商品的销售量和价格资料商品单位销售量价格(元)假定销售量(万元)基期销售额(万元)报告期销售额(万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大米T2402603000360078.0072.0093.60鸡肉Kg84000950001820171.00151.20190.00食盐Kg50007500231.501.002.25服装件2400023000100130230.00240.00299.00电视台51061245004300275.40229.50263.16合计755.90693.70848.01上述资料中,三种商品销售数量的增长量速度不一,为了说明三种商品销售量变动情况,编
29、制销售量指数来反映销售量的变动情况。由于这三种商品各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度量单位,销售量不能直接相加,但这些商品同时都具有价值。如果借助价格,以价格乘以销售量,则可以使原来不能直接相加的实物量指标转变为可以相加的货币量指标。如果将价格固定在基期,所得的数量指标指数反映的是数量指标的纯变动,其中不包含价格变动影响;而若将价格固定在报告期,则所得指数,不仅反映数量指标变动还包含有一部分销售量和价格的“共变影响”。因此,为了所反映数量指标的变动,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综合法数量指标总指数的计算公式: (拉氏)根据表71 计算得: 108.97%=755.90693.70=62.20上式表明各种商品
30、销售量变动虽各不相同,但总起来看,报告期比基期平均增长了8.97%。分子、分母之差表示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长了62.20(万元)。显然,综合法指数有“平均”的意思,因此指数用表示。质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的计算公式: (帕氏)由表71计算得:112.19%=848.01755.90=92.11计算结果表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五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了12.19%,由于价格上升使销售额增加了92.11(万元)综上所述,无论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能反映指数化指标的纯变动;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则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基于指数研究的目的任务及指数体系关系的成立,实际计算时统一
31、按如下原则:反映数量指标变动时,以其对应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反映质量指标变动时,以其对应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平均数指数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通过简单平均或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总指数。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其经济内容和计算结果和综合指数相一致;而在另一些场合,平均指数有其独特意义。表72 某超市五种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产品单位销售量个体指数(%)=基期销售额(万元)基期报告期大米T240260108.3372.00鸡肉Kg8400095000113.1152.20食盐Kg500075001501.00服装件240002300095.83240.00电视台51
32、0612120229.50合计693.70= 则=销售量平均指数公式为:设已知各种产品的个体产量指数为,该式以个体产量指数为变量值,以基期销售额为权数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销售量平均指数:=108.97%=755.90693.70=62.20(万元)计算结果表示,五种商品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长了8.09%。其增长部分的销售额为62.20万元,与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现仍以前面计算商品价格综合指数的例子来说明调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方法。当资料只有价格和报告期销售综合资料,而没有销量资料时,就要改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即调和平均数法来计算。例73 某超市五种商品价格和销售额资料产品单位价
33、格(元)个体指数(%)报告期销售额(万元)基期报告期=大米T3000360012093.60鸡肉Kg1820111.11190.00食盐Kg231502.25服装件100130130299.00电视台4500430095.56263.16合计848.01改变后的计算公式,就是以个体价格指数为变量值,以报告期销售额为权数计算的调和平均数。价格平均指数为:=112.19%=848.01755.90=92.11(万元)计算结果表示,五种商品的价格报告期比基期平均上升了12.19%。由于价格下降使销售额增加了92.11(万元)。这与前面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上两式与综合指数的关系为:=
34、 ,根据前述综合指数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选择原则,得到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求总指数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求数量指标总指数,用算术平均法,权数为基期总额;质量指标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求质量指标总指数,用调和平均法,权数是报告期总额。在上述条件下,平均数指数的计算结果和经济内容与综合指数一致。在这种条件下,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以基期总额加权的算术平均法数量指标指数和以报告期总额加权的调和平均法质量指数才分别是综合法指数的变形。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平均指数公式是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区别:运用资料条件不同;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 两因素与三因素指数体系分析 P175-178
35、表7-4与表7-5两因素分析:如果现象的总变动是由两个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就可以采用两因素分析法分别测定这两个因素的变动情况及其对总变动的影响方向,程度和实际经济效果。其中,表7-5的公式计算有误:三个变量q、m、p在运算中的公式表示顺序为qmp而不是文中的qpm(P177),请修正;表74 某地三种主要商品的销售价格资料商品单位销售量价格(万元)假定销售额(万元)基期销售额(万元)报告期销售额(万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套85233191.7094156.925844668.316295.336563.7乙台90813081.41313.73351848.31283.14883.4丙千件1
36、0959.950044.7889539.6599.5403.1合计47056.218177.941850.2从表中资料可以计算出三种主要商品销售额报告期较基期增长了130.23%,绝对数增长了23672.3万元。即,销售额指数:=230.23%-=41850.2-18177.9=237672.3分析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价格指数:88.94%分析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销售量指数:-=258.86%-=47056.2-18177.9=28878.3三者之间的联系: 230.23%=258.86%88.94% 23672.3万元=28878.3万元5206.0万元以上指数体系说明:三种主要商
37、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30.23%;是由于销售量增长了158.86%和价格下降11.06%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绝对数上看,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了28878.3万云;物价下降使销售额下降了5206.0万元,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销售额共计增加了23672.3万元。多因素体系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根据现象之间的客观联系排好各因素的逻辑顺序;在分析某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时将其他各个因素都固定下来;为了保持指数体系的成立在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时应按因素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替换。例75 某企业两种主要产品的原材料支出资料产品名称产量(台)原料名称单位消耗量(kg)原料价格(元)原材料支出总
38、额(元)基期报告期A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假定假定报告期甲90100A40364048144000160000141000172800乙7085A302640488400010200088400106080B1514323733600408003808044030合计261600302800270480322910根据表75资料可得该企业两种产品原材料支出的动态分析的指数体系。=即:原材料支出总额指数=产量指数原材料价格指数将表中计算数据代入公式得:计算结果为:123.44%=115.75%(因小数点取舍略有误差)这个指标体系说明:该企业原材料支出总额增长了23.44%,是由于产量综合增长了
39、15.75%,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降低了10.67%和原材料价格上升19.38%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指数体系可得如下绝对差额关系:将表75中数据资料带入计算入:322910-261600=(302800-261600)+(207480-302800)+(332910-270480)即:61310=41200+(-32320)+52430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原材料支出总额增加了61310元,是由于产量的增长使其增加了41200元,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降低使其减少了32320元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使其增加了52430元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 总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因素分析与标志总量变动因素分析
40、 P178-181 表7-6与表7-7;总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平均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表76 某企业基期和报告期职工人数及月工资资料职工分类职工人数(人)月工资水平(元)月工资总额(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假定报告期工人40060036004800144000021000002880000技术及管理人员20025052007200104000013000001800000合计600850248000034600004680000根据资料76资料,利用指数体系如下:相对数指数体系分析 代入资料得:即:计算结果得:133.21%=98.48%135.26%
41、这个指数体系表明,该企业报告期职工月总平均工资比基期增长33.21%,是由于各类职工构成变化而下降1.52%和各类职工工资水平提高而上升35.26%两个原因引起的。绝对差额分析: 将计算资料代入得:5505.9-4133.3=(4070.6-4133.3)+(5505.9-4070.6) 1372.6=62.7+1435.3这个绝对差额关系说明:该厂报告期职工月总平均工资比基期增加了1372.6元,其中,各类职工构成变化而使其下降了62.7元,因各类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了1435.3元。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在标志量总量变动分析中的应用:表77 工资总额变动及各因素影响变动因素影响程度上升幅度(
42、%)绝对差额(元)职工月工资总额变动88.712200000其中:职工人数变动41.671033325各类职工变动-1.52-53295各类职工月工资水平变动35.61220005(公式具体自己看书)第八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侧重分析题)函数关系:也叫确定性关系,它是指客观现象之间存在的严格数量依存关系,表现为一种现象或一些现象发生一定的数量变化时,受其制约或影响的另一种现象也随之发生确定的数量变化,变量值之间呈一一对应关系。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但又是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相关关系的特点:相关关系是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数量依存关系;相关关系的特征是数量上的非确定性。相关关系的类型:按照相关的形式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按相关变量的变化方向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按相关变量的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按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相关分析的内容:通过绘制相关图和相关表来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计算相关系数,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根据现象之间的表现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描述现象之间的联系;对变量估计值的精确度进行测定。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根据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估计模型中的参数,并对参数和方程的显著性以及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