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八章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精品文档.第八讲 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 教学要求 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明确对外贸易价格的概念,了解进出口商品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区别和联系,认识正确处理国内外价格关系的意义,掌握我国处理国内外价格关系的政策,把握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与做法,知晓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各种因素。使学生在明确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掌握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因素等基础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我国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原则和指标体系,以及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教学内容 一、对外贸易价格概述。我国处理国内外价格
2、关系的政策,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以及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 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 四、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因素 五、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 六、中国外贸经济效益与外贸盈亏 七、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有关价格重点看看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而其它的以后还要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学到,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了解一下即可。第一节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 一、经济效益概述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 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耗费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简言之,即投入产出之比。 (二)经济效益的层次 1、宏观经济效益 从全社会的投入产出出发来考
3、察的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也称社会经济效益。它反映该国全局性的国民经济整体的效益,同时也是长期与近期相结合的效益。 2、中观或微观经济效益 从一个产业部门或企业的投入产出来考察的经济效益是中观或微观经济效益。 (三)经济效益的本质 提高经济效益本质上就是时间的节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反映生产力的水平。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一)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对外贸易领域的劳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构成 1、通过利用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比较差异,输出本国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输入本国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价值增
4、值,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2、输出本国相对富余的产品,换回本国所短缺的产品和资源,实现实物形态上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最终达到创造更多价值的目的。 (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层次 1、外贸宏观经济效益 是指通过对外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经济效果。它不仅包括由对外贸易活动实现的直接的价值增值,还包括由对外贸易活动派生出的、间接的社会劳动节约。 2、外贸微观经济效益 是指通过外贸活动,外贸企业所取得的盈利。外贸企业效益仅考察外贸企业财务帐面上的,以货币形式出现的盈利或亏损。 第二节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 一、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形成 (一)利用“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
5、”,形成外贸宏观经济效益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通过对外交换所获得的价值增值。价值增值是由于存在着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之间的差异而产生、形成的。国内必要劳动时间和世界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导致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进而使通过对外贸易活动可实现价值增值。 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可以归纳为两类;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这两类差异的存在都有可能使参加贸易的各方获得国别价值增值。 1、绝对差异 设A国甲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而乙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而B国乙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甲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各自发挥绝对优势,即A国出口甲商品,进口本国有绝对劣势的乙商品,B
6、国出口乙商品,进口甲商品,则两国获得国别价值增值。 商品 国内价值(A国) 国际价值 国内价值(B国) 甲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乙 6小时 3小时 2小时 2、比较差异 (1)设A国甲商品和乙商品的国内价值均高于国际价值,该国出口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程度较小的甲商品,即发挥其比较优势,进口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程度较大的乙商品,从而可获得国别价值增值。不同商品间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例差是决定比较优势的核心。 商品 国内价值(A国) 国际价值 比值 甲 2小时 1小时 21 乙 6小时 2小时 31 (2)设B国甲商品和乙商品的国内价值均低于国际价值,但甲商品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的程度较小,
7、乙商品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的程度较大,因此,该国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乙商品,进口具有相对劣势的甲商品。 商品 国内价值(B国) 国际价值 比值 甲 1小时 2小时 12 乙 1小时 3小时 13 (二)通过使用价值转换,形成外贸宏观经济效益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 利用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绝对差异”、“比较差异”实现价值增值,必须建立在使用价值转换的基础上,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 2、使用价值对外转换在社会再生产中产生的新价值。 通过对外商品流通,通过使用价值转换,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改善社会产品构成,使社会获得的较自我循环更多的新价值或劳动节约,也是外贸经济效益的组成部分。 二、对外贸易
8、微观经济效益的形成 (一)从理论上看 对外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直接形成于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差,这种价格差再减去商品流通费用即是外贸企业的盈利(若为负数则为亏损),也即外贸企业经济效益。 (二)从实践上看 外贸企业经济效益还受其它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政府的政策措施、对外贸易体制等等。 第三节 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 一、影响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一切影响商品国内价值、国际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因素,一切影响使用价值在社会再生产中发挥作用,带来更多新增价值的因素,均影响外贸经济效益。 (一)比较优势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通过对外贸易活动实现的价值增值,而价值增值是通过发挥比较
9、优势取得的,即通过出口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取得的。因此,比较优势是取得外贸经济效益的客观基础。一国的比较优势则取决于一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与世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异。 1、在古典贸易模型中,生产的唯一投入要素是劳动,一国的比较优势就取决于一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与世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异。 2、随着古典贸易模型的拓展,单一劳动要素假设被扩展为多种生产要素假设,从而比较差异不仅仅由劳动生产率所决定,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成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 国内外价值的差异必须通过一定的使用价值为载体表现出来。因此,不同的使用价值结构,即进出口商品结构会影响国内外价值
10、差异的程度与方向,从而影响外贸经济效益。 1、劳动生产率的双重差异“内差异”和“外差异”使出口商品结构极大地影响输出的国内价值量以及该国内价值量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承认的程度。 2、由于相同的原因,同一国际价值量,由于其物质承担者不同,在国内市场上会被承认为不同量的国内价值,而对外贸易所实现的价值增值正是国内价值的增值。 3、进出口商品结构对外贸的宏观效益有着更深的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安排合理与否,影响着对外商品流通对再生产促进作用的发挥。 (三)价格机制 1、比较优势只有正确地表现为价格差时,对外贸易才会依此进行,比较优势才会成为现实的比较利益。因此,价格是否真实地反映价值、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
11、度与方向都可影响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从而影响外贸经济效益。 2、价格机制不仅会影响价值增值的正确表现,还会通过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进而影响实际的价值增值量或劳动节约量,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四)汇率机制 对外贸易是通过一定的货币兑换率进行的,因此汇率的高估或低估都有可能造成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影响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五)市场机制 比较优势的发挥有赖于完善的市场机制,使资源能够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动实现最优配置,保证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实现。 (六)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如产业政策、就业政策以弥补市场缺陷,追求长远发展目标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比较利益格局
12、,对外贸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二、影响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的因素 (一)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 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汇率准确反映货币之间比率的条件下,影响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等微观因素。 (二)在各种扭曲的条件下 在价格、汇率扭曲情况下,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就要复杂得多,许多因素往往是外贸企业所不可控制的。 第四节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 一、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 (一)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价值评价 外贸经济效益所揭示的是由于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所实现的社会劳动节约,这里的“劳动”乃抽象劳动,它是价值的唯一构成要素。因此,
13、外贸经济效益属于价值范畴,对它的评价必须从价值角度进行。在对贸易经济效益评价中,使用价值评价可以归结为价值评价,价值评价可包含使用价值评价。 (二)评价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应包括对贸易机会成本的考察 1、评价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不仅应考察通过对外交换活动所实现的劳动节约,还须考察参加交换的商品如果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带来的收益,考察参加交换的价值量如果选择其他的物质承担者可能带来的收益,即考察进出口商品的机会成本,这样才能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对外贸易活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收益。 2、进出口商品的机会成本同一般的机会成本有所不同。出口商品的机会成本指的是出口商品如果不用于出口而用于国内的生产、消费
14、所可能带来的最大的收益。进口商品 的机会成本则指的是同一可支配的国际价值量,如果选择其他的物质承担者给国民经济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三)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必须借助于货币、价格形式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乃是通过对外交换活动所实现的价值增值,增值了的价值与价值本身一样,它是抽象的、非实物的,但又必须依存于商品体中,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因此,价值增值在商品经济中必须借助货币、价格形式。 (四)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应是宏观的、全面的评价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通过对外商品交换所节约的社会劳动。这里的劳动节约是指一国范围内的劳动节约,因此,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范围是一个国家
15、,评价角度应是宏观的、全面的。 二、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评价 外经贸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共十五个指标构成。 表81:中国外经贸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 偿债能力的指标 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反映盈利能力和国有资 产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 销售(营业)利润率 出口每美元成本 进口每美元赔赚额 费用水平 资本金收益率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反映企业对社会贡献的指标 出口收汇额 社会贡献率 社会积累率 第五节 中国外贸经济效益与外贸盈亏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外贸盈亏 1979年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对外贸易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财务上实
16、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体制,进出口企业的盈利,集中上缴国库,而发生的亏损,也统一由国家财政拨款予以补贴。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外贸盈亏 (一)1991年以前外贸盈亏分析 从1981-1990年,我国对外贸易连年亏损,国家不得不给予大量财政补贴。外贸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1、政策性亏损 我国曾长期实行国内外价格割断政策,国内价格体系和国际市场价格体系相脱节。 2、体制性亏损 (1)由于税收、汇率等方面的改革不同步,税利收入的分配格局是外贸亏损的原因之一。 (2)外贸体制不完善是造成外贸企业非正常亏损的因素之一。 3、结构性亏损 我国进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也是产生外贸亏损的因素。 4、生产性亏损
17、 由于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国外售价低,造成外贸亏损。 5、经营性亏损 由于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造成的亏损也相当可观。 (二)1991年以后外贸盈亏分析 从1991年起,我国外贸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起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得到根本的改变;减少行政干预,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取消了国家对外贸企业的出口亏损补贴,使外贸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三)外贸经济效益与外贸盈亏的关系 外贸盈亏与外贸经济效益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外贸财务盈亏的状况及其变化,深层次
18、的原因在于经济体制,外贸出现亏损并不等于外贸经济效益差。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趋于成熟与完善,价格扭曲与汇率扭曲的逐步消除,外贸盈亏与外贸经济效益的差异也会趋于缩小以致消失。 第六节 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途径 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就是要积极合理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最大限度节约社会劳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外贸社会经济效益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宏观政策层面上。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是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因此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
19、用价值的构成,即进出口商品结构,无疑是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前提条件是要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因为产业结构是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物质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从而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高外贸经济效益。 (二)建立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协调外贸社会效益与外贸企业效益的关系 外贸社会效益与外贸企业效益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二者既是统一的,又是有矛盾 的。国家的外贸效益目标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企业经济效益;外贸企业经济效益有时甚至和外贸社会效益相悖。因此,为了尽可能使两者统一起来,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既满足外贸企业的效
20、益目标,更要保证国家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三)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保证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促使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互接互补,更好地利用国际分工,提高生产力水平。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引进国际竞争,加速我国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推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促使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除了必须给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宏观环境外,更要从微
21、观层面上进行变革,挖掘企业内在潜力。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首先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要逐步推行股份制,使外贸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生产者和经营者。 (二)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 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应由商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 1、实行资本经营,要求外贸企业要按照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进行进出口活动,实现资产增值和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优化资产结构是实行资本经营的基本要求。 (三)大型外贸企业应走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的道路,实现综合经营、规模经营 外贸企业传统的单一商品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
22、经济环境,必须转向多元化、综合性经营,以增强抵御风险、综合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外贸企业尤其是大型外贸企业,应加强横向、纵向联合,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扩大经营规模,实行规模经营。 (四)加速生产企业技术进步 影响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出口商品质量低,从而使销价降低。因此,必须推行“以质取胜”战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用高新技术武装企业,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价值。 (五)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外贸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的完善及科学与否,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外贸企业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为重点,辅之以健全的劳动管理
23、、人事管理、分配管理,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素质 企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外贸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企业的经营决策人才和具体业 务人才,建设一支有足够数量、高质量的职工队伍。 本章重要概念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外贸宏观经济效益 外贸微观经济效益 外贸盈亏 绝对差异 比较差异 进口机会成本 出口机会成本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2、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是如何形成的? 3、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是如何形成的? 4、影响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因素是什么? 5、影响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因素是什么? 6、我国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7、说明我国评价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6、外贸盈亏与外贸经济效益之间是否可以划等号?为什么? 7、我国提高外贸宏微观经济效益的途径是什么?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幼文,双重体制的扭曲与外贸效益,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年。 2、王林生,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