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徐海波.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40898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徐海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徐海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徐海波.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美术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设计心理学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姓名:徐海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平面专业 指导教师:毛德宝 201206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读者购买书籍的决定 因素已经不是其商品价值,某种程度上也不完全由其功能决定,而是决定于情感 记忆或者愉悦心理,使得研究设计心理学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变得非常必要。 本文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充分认识读者的情感因素和阅读心理需求与书 籍设计内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书籍整体设计的角度出发,总结归纳出对应 读者不同层次情感需要的合理的书籍设计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书籍设计中去从而 使设计有目的、有意识地迎合读者

2、的不同阅读心理需求,在能够保证书籍根本价 值 阅读功能的前提下,增进书籍使用的舒适性和趣味性,并赋予书籍阅读功 能以外的情感价值,使书籍能够在电子媒介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下更能迎合人们 的选择。 本文首先对 (纸本 )书籍存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是对书籍设计构成要素 与阅读行为和心理相互作用的分析研究;最后是对设计心理学在书籍设计中的应 用 研究。 关键词 :设计心理学、书籍设计、情感需要 Abstract Determinants of the readers to buy books is not the value of the goods, or not entirely its fu

3、nction to some extent, it is decided by emotional memory and pleasant psychology. So putting design psychology research into use of book design is very necessary.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esign psychology research fully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ders emotional factors or reading psychol

4、ogical needs and the intrinsic elements of book design. From the point of the overall designs view of the books, it sums up the reasonable books design method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corresponding emotional needs of readers and use it into the book design so that the design is purposeful and conscio

5、usly cater to different readers!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it ensures that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fundamental value of the books - reading function, enhancing comfort and fun of books, and give the book other sentimental value, so that books can better meet peoples choices in the popularity of elec

6、tronic media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books; secondly analy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ok design elements and reading behavior with psychology; thirdly analyses the use of design psychology in book design. Key words: psychology of design, book desi

7、gn, emotional needs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主流传播媒体的转变 近年来,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网络作为这个时代发展背景下 的幸运儿,在大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加深。面对着新媒介的挑战,尤其是网络电 子阅读物的冲击,纸本书籍作为主流媒介的地位一去不复返。相对于传统的纸本 书籍,电子阅读物具有着多、快、好、省的特点:多 信息量大且种类繁多; 快 传播速度快而覆盖能力强;好 生动的音像效果使得阅读高效;省 由于数字形式的保存方式使得阅读成本低廉。同时,由于当前人们阅读随意性强, 电子阅读物更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基于如此众多的优势,电子阅读物的阅读比率 不断

8、上升也就不难理解了。 2009年,我国 18周岁以上成年国民数字出版物阅读率为 24.6%。 分别 有 16. 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 14. 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 国民电子阅 读器使用率虽然仅为 1.3%,増幅却 高达 30%。面对这种局势,纸质出版物受到的 冲击和挑战也是不容否认的。调查显示, 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 91.0%的读者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 ,加上 51.0% 的国民认 为当前图书价格 比较贵 或 非常贵 由此看来,纸本书籍的未来不容乐观。纸本书籍由其固有的物质存在属性而 带来的先天性缺陷(相较于电子阅读物 ) : 资源耗费大、等量价格高、

9、出版过程 长、知识更新慢、传播速度慢且无法无限共享、信息呈现形式比较单 - 局限 于文字和图形、阅读感觉容易枯燥等等不容易改变。似是纸本书籍也并非能够完 全被电子阅读物所替代,毕竟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电子阅读物也有着不少缺 陷:公信力和权威性严重缺乏、思想性极其容易缺失、阅读环境受限和储藏的安 全性不足等等。且由于纸本书籍具有文明积淀和文化修养的精神高度,带给读者 的不仅仅是表面的信息,同时它还具备着阅读行为习惯所带来的文明习性。因此 以为纸本书籍终将被完全取代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而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在 抹杀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和层次性。试想在未来人类可以用一种廉价、省时、营养 健康的药物取代

10、饮食,人类难道就因此而放弃麻烦费时的种种美食吗?显然这是 不可能 的。人们只会是各取所需而绝不会因麻烦而自绝一种优质的享受。同理, 人们在选择阅读纸本书籍时也等同于选择一种有别于数字阅读的阅读行为方式, 它所附带来的知觉感受和环境等等因素对读者本身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影响是多 样和迥异的。而阅读本身并非单纯的读字看图的视觉行为,它更是一种由认识思 维过程带来的情感享受。由于人类思想情感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 纸本书籍和电子阅读物只能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一个局面。总而言之,纸本 书籍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在人们阅读量中占有的比例不断减少直到一个平 衡点,佝它绝对不会 轻易消亡。 第一章、

1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主流传播媒体的转变 近年来,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网络作为这个时代发展背景下 的幸运儿,在大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加深。面对着新媒介的挑战,尤其是网络电 子阅读物的冲击,纸本书籍作为主流媒介的地位一去不复返。相对于传统的纸本 书籍,电子阅读物具有着多、快、好、省的特点:多 信息量大且种类繁多; 快 传播速度快而覆盖能力强;好 生动的音像效果使得阅读高效;省 由于数字形式的保存方式使得阅读成本低廉。同时,由于当前人们阅读随意性强, 电子阅读物更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基于如此众多的优势,电子阅读物的阅读比率 不断上升也就不难理解了。 2009年,我国 18周岁

12、以上成年国民数字出版物阅读率为 24.6%。 分别 有 16. 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 14. 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 国民电子阅 读器使用率虽然仅为 1.3%,増幅却高达 30%。面对这种局势,纸质出版物受到的 冲击和挑战也是不容否认的。调查显示, 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 91.0%的读者阅读电子书后 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 ,加上 51.0% 的国民认 为当前图书价格 比较贵 或 非常贵 由此看来,纸本书籍的未来不容乐观。纸本书籍由其固有的物质存在属性而 带来的先天性缺陷(相较于电子阅读物 ) : 资源耗费大、等量价格高、出版过程 长、知识更新慢、传播速度慢且无法无限共

13、享、信息呈现形式比较单 - 局限 于文字和图形、阅读感觉容易枯燥等等不容易改变。似是纸本书籍也并非能够完 全被电子阅读物所替代,毕竟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电子阅读物也有着不少缺 陷:公信力和权威性严重缺乏、思想性极其容易缺失、阅读环境受限和储藏的安 全性不足等等。且由于纸本书籍具有文明积淀和文化修养的精神高度,带给读者 的不仅仅是表面的信息,同时它还具备着阅读行为习惯所带来的文明习性。因此 以为纸本书籍终将被完全取代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而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在 抹杀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和层次性。试想在未来人类可以用一种廉价、省时、营养 健康的药物取代饮食,人类难道就因此而放弃麻烦费时的种种美食吗?

14、显然这是 不可能的。人们只会是各取所需而绝不会因麻烦而自绝一种优质的享受。同理, 人们在选择阅读纸本书籍时也等同于选择一种有别于数字阅读的阅读行为方式, 它所附 带来的知觉感受和环境等等因素对读者本身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影响是多 样和迥异的。而阅读本身并非单纯的读字看图的视觉行为,它更是一种由认识思 维过程带来的情感享受。由于人类思想情感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 纸本书籍和电子阅读物只能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一个局面。总而言之,纸本 书籍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在人们阅读量中占有的比例不断减少直到一个平 衡点,佝它绝对不会轻易消亡。 1.1. 2、纸本书籍设计的新思考 纸本书籍是一种承载着信

15、息(包括文字、图形等)的六面体,即它以开本、 纸张、色彩、插图、版式等构成的物质形态体现作者、编辑以及设计师等创作者 一切思维意图且是呈现这些信息的物质终端。而读者的思维模式是在动态的阅读 过程中形成的。纸本书籍的固有的物质形态优势集中体现在设计者为读者营造的 阅读氛围中,纸本书籍的这种形态特征赋予了阅读空间上,时间上和感宫上共同 作用的信息接收状态。而这种多感观共同作用的阅读氛围的营造是数字阅读所不 具备的,而这种设计意图能够充分地体现纸本书籍最根本使用价值一一阅读功 能。也就是说,发挥纸本书籍固有优势同时意味着需要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 实现书 籍的根本价值与意义。在此情况下,以吕敬人为

16、首的一批国内设计师提出 了 书籍设计要从装帧走向书籍整体设计 、 设计为读者 的观点。 “ 对于许多种的书籍类型来说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它们的功能起作用,总 的来说它们也是美观的。 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总结归纳新的合理化书籍设计方法并将其融入 到书籍设计当中。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2.1、 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由 温饱 向 情感 转变。在 此趋势下,美国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 盖洛普 提出了 情 感经济 的概念,这是继 实物经济 、 服务经济 之后又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 也意味着当今社会整体需求比重

17、在向 情感 偏移。在这个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 景下,书籍设计有必要也有能力迎合这种发展趋势。通过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 了解读者的情感心理需求可以使书籍更能抓住读者的心理,巩固其忠诚度,使书 籍设计趋向完善和成功。 1.2.2、 营销价值 从销售角度上讲,书籍就是一种商品。因此书籍设计的 0的之一也就是为了 吸引消费者即读者的注意,诱导其进 行消费。这就要求屯籍设计充分了解读者的 购买心理和阅读需要,从而使书籍更具有竞争力。 1.2.3、 理论价值 日前来说设计心理学理论比较广泛运用于产品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 较少。本文将设计心理学理论尝试运用到书籍设计中去,力求从新的理论角度探 讨更人性化

18、的书籍设计方法。 1.1. 2、纸本书籍设计的新思考 纸本书籍是一种承载着信息(包括文字、图形等)的六面体,即它以开本、 纸张、色彩、插图、版式等构成的物质形态体现作者、编辑以及设计师等创作者 一切思维意图且是呈现这些信息的物质终端。而读者的思维模式是在动态的阅读 过程中形成的。纸本书籍的固有的物质形态优势集中体现在设计者为读者营造的 阅读氛围中,纸本书籍的这种形态特征赋予了阅读空间上,时间上和感宫上共同 作用的信息接收状态。而这种多感观共同作用的阅读氛围的营造是数字阅读所不 具备的,而这种设计意图能够充分地体现纸本书籍最根本使用价值一一阅读功 能。也就是说,发挥纸本书籍固有优势同时意味着需要

19、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 实现书籍的根本价值与意义。在此情况下,以吕敬人为首的一批国内设计师提出 了 书 籍设计要从装帧走向书籍整体设计 、 设计为读者 的观点。 “ 对于许多种的书籍类型来说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它们的功能起作用,总 的来说它们也是美观的。 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总结归纳新的合理化书籍设计方法并将其融入 到书籍设计当中。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2.1、 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由 温饱 向 情感 转变。在 此趋势下,美国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 盖洛普 提出了 情 感经济 的概念,这是继 实物

20、经济 、 服务经济 之后又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 也意味着当今社会整体需求比重在向 情感 偏移。在这个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 景下,书籍设计有必要也有能力迎合这种发展趋势。通过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 了解读者的情感心理需求可以使书籍更能抓住读者的心理,巩固其忠诚度,使书 籍设计趋向完善和成功。 1.2.2、 营销价值 从销售角度上讲,书籍就是一种商品。因此书籍设计的 0的之一也就是为了 吸引消费者即读者的注意,诱导其进行消费。这就要求屯籍设计充分了解读者的 购买心理和阅读需要,从而使书籍更 具有竞争力。 1.2.3、 理论价值 日前来说设计心理学理论比较广泛运用于产品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 较少。

21、本文将设计心理学理论尝试运用到书籍设计中去,力求从新的理论角度探 讨更人性化的书籍设计方法。 1.2.4、现实需要 由于网络媒体的盛行,纸本书籍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已不复存在,而其作为 物质形态存在的价值也受到冲击,在这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的严峻情况下, 探求书籍设计的新出路是一项迫在眉睫的现实需要。本文从设计心理学出发,力 求一条纸本书籍合理而可行的出路。 第二章、书籍设计相关理论和设计心理学理论 2.1、 书籍设计相关理论 2.1.1、 从 装帧 到书籍设计 装帧一词是 1928年由丰子恺先生从日文中翻译过来的,在日语中, 装帧 、 装订 、 装丁 几个词汇发同一个音,表达同一个含义。装

22、帧的 帧 是数量 词(影视、动画的最小单元格画面也叫 帧 ) ,本意是把纸张折叠为一单元 帧 , 之后用线把多个帧穿连起来并加上书皮,贴上标签并进行具有保护功能的装饰设 计 3。自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装帧是几乎等同于封面设计的。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的书籍设计才慢慢向包括封面、书脊、封底、环衬、勒口等的整体设 计转变。此后,装帧的内涵继续不断扩大,进而包括了内文版式、书籍材料、印 刷工艺等,从而使 装帧 一词进一步扩展到 书籍设计 。 2.1.2、 书籍设计的概念 书籍设计是一门 构造学 ,是营造外在书籍造型的物性构想和对内在信息 传递的理性思考的综合学问,是设计家对内容准确地领悟后随

23、之会对主体由感性 的萌生、悟性的理解以及知性的整理,并经过周密的计算、精心的构划以及对节 奏的把握和工艺的运筹等步骤有条理、有秩序地构建出设计者心中的 构建物 。 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还能与周边的环境产生一种和谐的理想空间。 1 书籍设计概念的转变使得设计师参与到书籍由作者、文字编辑、印刷人员最 终到读者整个过程的统筹工作中,它意味着设计师在其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 书籍本身内在组织体(包括封面、环衬、序言、目次、正文体例、文字、传达风 格、节奏层次,及图像、留白、纹饰、线条、标记、页码等)组合的合理性和美 观性,同时更要预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及其所带来的阅读效 果。也就是说书籍

24、设计概念的确立达成了设计师参与把握读者阅读情绪和心理的 可能,这也正是充 分发挥纸本书籍固有物质形态优势的必要条件与寻求纸本书籍 生存空间的需要。 吕敬人茗节艺问迈M2.2、设计心理学 2.2.1、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设计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需求的 心理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科,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 设计对社会及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再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 能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5 设计心理学的雏形形成于上世纪 40年代 6。二战期间,人机工程学和心理测 量等应用心理学科得到迅速发展,战后转向民用,实验心理

25、学及工业心理学、人 机工程学中的很大一部分研究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为设计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 理论来源。随着西方社会进入消费时代,社会物质生产极度发展繁荣,为设计心 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研究等到很大的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设计成为了商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出现了大批优秀设计 人员。其代表人物德雷夫斯 ( Henry Drefuss)率先有意识地将人机工程学理论 运用到工业设计中,他于 1951年出版的为人民设计 ( Design for People ) 一 书很多内容都围绕着用户心理研究展开。 1961年,认知心理学家赫伯特 _A “ 西 蒙在人工科学中提出了

26、 有限理性说 和 满意理论 ,即认为人的认知能 力具有限度,人不可能达到最优选择,而只能 寻求满意 。他对设计的论述都 围绕着设计思维展幵,把复杂的设计思维活动当做问题的求解活动 7。 20世纪 80 年代,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 唐纳德 *A *诺曼 撰写了 The Design Everyday Things (中文译名设计心理学 ), 成为可用性设计的先声。他认为在关注产品的可用 性的基础上,不能为了追求产品易用性而牺牲艺术美。 2004年,他又出版了情 感化 设计 (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 , 在书

27、中他把人们对产品的情感体验分为二个层面:本能阶段、行为阶段和反思阶 段。此二个阶段分别对应着设计产品的 外形 、 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及 自我 形象、个人满意和记忆 。 0前,我国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却 取得了一定成果 : 2001年江南大学的李彬彬教授出版了设计心理学, 2004年 西安交通大学的李乐山教授出版了工业设计心理学,湖南大学的赵江洪教授 出版了设计心理学, 200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丄 “ 柳沙出版了设 汁艺术心理学。这些设计心理学成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应用于工业设计,但 是在其他方面尤其是书籍方面的运用和意识都呈现薄弱现象,这说明在书

28、籍方面 的设计心理学研究有着很大的空间和必要,同时可以预计研究成果必将对书籍 设 计具有巨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2.2、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艺术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创造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由此可 以看出艺术设计一方面是解决人们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是 赵 ;_丨 :洪编者设计心理宁 M北总 .北京理丨 :大学出版杜 2005 pool 刘能强卞编设计心学战础 M北克 .人 W关术丨丨 !版社 2011 P006 笼 赫伯特 A* Ht著 杨 砾 译 关 于 人 为 IT物的科学 M北京 .解放 出版社 1987 P064 2.2、设计心理学 2.2.1、 设

29、计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设计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需求的 心理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科,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 设计对社会及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再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 能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5 设计心理学的雏形形成于上世纪 40年代 6。二战期间,人机工程学和心理测 量等应用心理学科得到迅速发展,战后转向民用,实验心理学及工业心理学、人 机工程学中的很大一部分研究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为设计心理学提供了 丰富的 理论来源。随着西方社会进入消费时代,社会物质生产极度发展繁荣,为设计心 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消费

30、者的心理和行为研究等到很大的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设计成为了商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出现了大批优秀设计 人员。其代表人物德雷夫斯 ( Henry Drefuss)率先有意识地将人机工程学理论 运用到工业设计中,他于 1951年出版的为人民设计 ( Design for People ) 一书很多内容都 _绕着用户心理研究展开。 1961年,认知心理学家赫伯特 _A “ 西 蒙在人工科学中提出了 有 限理性说 和 满意理论 ,即认为人的认知能 力具有限度,人不可能达到最优选择,而只能 寻求满意 。他对设计的论述都 围绕着设计思维展开,把复杂的设计思维活动当做问题的求解活动 7。 20世纪 8

31、0 年代,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唐纳徳 “诺曼撰写了 The Design Everyday Things (中文译名设计心理学 ), 成为可用性设计的先声。他认为在关注产品的可用 性的基础上,不能为了追求产品易用性而牺牲艺术美。 2004年,他又出版了情 感化设计 (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 , 在书中他把人们对产品的情感体验分为三个层面:本能阶段、行为阶段和反思阶 段。此二个阶段分别对应着设计产品的 外形 、 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及 自我 形象、个人满意和记忆 。 0前,我国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32、,但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却 取得了一定成果: 2001年江南大学的李彬彬教授出版了设计心理学, 2004年 西安交通大学的李乐山教授出版了工业设计心理学,湖南大学的赵江洪教授 出版了设计心理学, 200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丄 “ 柳沙出版了设 汁艺术心理学。这些设计心理学成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应用于工业设计,但 是在其他方面尤其是书籍方面的运用和意识都呈现薄弱现象,这说明在书籍方面 的设计心理学研究有着很大的空间和必要,同时可以预计研究成果必将对书籍设 计具有巨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2.2、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艺术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创造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由此可 以看出艺术设计一方面是解决人们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是 赵江洪编若设计心理学 M北束 .北京理丨 :大学出版杜 2005 p001 刘能强: 1:_编设计心 ffl学 *础 M北京 .人 W关术丨丨 !版社 2011 p006 关 赫伯特 “ A.ffit著 杨 砾 译 关 于 人 为 1 K物的科学 M北京 .解放出版社 1987 P0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