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第8章--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心理学第8章--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doc(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咨询心理学第8章-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第八章 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第八章 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 会谈是心理咨询(门诊咨询和现场咨询)的主要形式。会谈的咨询和治疗的基形式和手段。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者一般都很重视会谈技术,认为它是一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对于咨询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会谈概述 一、什么是会谈 从外行人的角度看,会谈似乎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会谈
2、不就是谈话吗?谈话的能力谁没有?其实,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咨询会谈是一种特殊的会谈,它必须能够有效地促成来访者的良性改变。因此,咨询和治疗者应该是懂得会谈的道理,会娴熟运用会谈技巧的专家。有位美国记者开玩笑地说,心理医生为什么仅靠微笑、点头就能挣大钱,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微笑、点头!这话虽有点刻薄和言过其实,倒也有几分道理。1、含义:会谈是指两个人或多个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在彼此之间进行的一种以对话为主的交流。咨询性会谈是指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进行的会谈。2、意义:在心理治疗工作中,人们很重视会谈技术。有人说高超的会谈技术是与生俱来的,也有人说是后天习得的;有人说这是一种艺术,也有人说这是一
3、门科学。无论怎样说,会谈都是包含有许多知识、技巧的一门学问,值得专业工作者去学习和钻研。每个人都有过会谈的经历,但心理咨询中的会谈,亦即咨询性会谈要比日常生活中的会谈复杂得多。因为咨询者的会谈对象(来访者)有着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咨询者必须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通过与来访者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互动,去发现错综复杂的心理问题背后的根源,并最终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环境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 二、咨询性会谈的特点 (1)会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咨询目标。 (2)共情、积极关注、尊重与温暖、真诚、具体化、即时化和对峙等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亦即咨询特质)都是通过会谈发挥作
4、用的。 (3)咨询者在会谈中起主导作用。(4)会谈的技术既体现出咨询者个人的风格,也与咨询者所依据的咨询理论有关。三、咨询性会谈的主要类型 根据会谈的目的和功能,可以将会谈划分为诊断(或评估)型会谈和解决问题型会谈 1诊断(或评估)型会谈 它通常在会谈的初期进行,一般占用一次会谈即可,有时咨询者需要更多时间来了解来访者。目的首先是要区分来访者是否适合进行心理咨询,其次是要分清来访者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什么是对方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咨询者还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解决问题型会谈 这类会谈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改变。咨询者要运用不同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达到这一目的。这是心理咨
5、询中耗时最多的一类会谈。(二)根据会谈有无固定的程序,可以将会谈划分为标准化(结构式)会谈和非标准化(非结构式)会谈 1标准化(结构式)会谈这种会谈有着比较固定的程序,问题事先准备好,咨询者以同样内容和同样顺序向每个来访者提出同样的问题。 2非标准化(非结构式)会谈 这类会谈没有固定的程序,咨询者提问的内容和顺序都取决于对方的回答。这种会谈给双方很大的主动性,有利于咨询者了解来访者的深层次问题及细节内容。 三、影响咨询性会谈的环境(情境)因素和时间因素 (一)环境(情境)因素 会谈的环境(情境)对咨询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对会谈场所要有一定的要求。会谈的环境(情境)应有助于来访者处于适度
6、的唤醒水平。如果来访者觉得不够舒适或者过于舒适,以致抑制自己探讨问题的愿望,则说明会谈环境使来访者处于较低或较高的唤醒水平,甚至出现过度应激反应。这时咨询者应当考虑通过移动室内陈设、改变色彩和光线、调节室温、强化语言表述来调整会谈环境的唤醒水平。如果来访者对会谈环境(情境)产生低度警觉和中等愉悦的反应,则说明会谈环境的唤醒水平是适度的。在这种会谈情境中,来访者感到舒适和放松,从而能够探索自己的问题及暴露自我。 一般来说,适宜的会谈环境(情境)能满足如下条件: 1会谈场所安静、隔音安静、隔音的会谈场所可以满足来访者希望保密的愿望,并使会谈不受外界噪音的干扰。 2会谈场所让来访者感到舒适首先,温度
7、要适宜。其次,座椅应当让来访者的心身感到舒适。比如,座椅要软硬适中;座位的摆放尽量不要设在背对房门的位置,以免来访者因不知背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而产生不安全感;如有可能,来访者的座位应放在靠墙位置,与咨询者的位置呈直角,这样可以减少咨询者对来访者的视线压迫;室内色调要适宜,灯光不应正对着来访者的位置等等。 3会谈场所中有能说明咨询者专业身份的标记 公开咨询者的专业身份(如姓名、学位、专业职务、职业资格以及所受过的荣誉)既会对来访者产生某种暗示,有助于提高咨询者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同时也便于来访者对咨询者的监督,有助于增加来访者的安全感。 (二)时间因素 按事先约定好的时间来咨询室进行有一定时间限制
8、的会谈,是欧美心理咨询的一种模式,而对我国的许多来访者来说,随意或顺便来访且对会谈时间不加限制的方式更为常见。还有的来访者愿意在心理诊所(室)以外的环境中会谈。 第二节会谈中的言语技巧(即倾听技巧) 咨询者在会谈中通常以两种方式作用于来访者,一种是言语表达,另一种是非言语表达。所谓会谈技巧,就是咨询者在会谈过程中巧妙地使用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行为,并将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咨询效果。有效地使用会谈技巧是优秀咨询者的重要标志之一。会谈中的言语性技巧包括参与技巧和影响技巧两大类。 一、参与技巧 也称倾听技巧(listening skills)。倾听一词的英文是Attending,有参与、
9、专注、注意的含义。它不是单纯的听,它包括更多的反应。倾听来访者的叙述是咨询者在会谈中最先做出的反应,咨询者虽然处于听的位置,但这是一种主动的听,是参与式的倾听,其作用至关重要。首先,咨询者的倾听强化了来访者的自我暴露、自我剖析和自我探索,否则双方就有可能讨论与咨询目标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咨询者就可能过早地提出干预策略;其次,咨询者的倾听表示了对来访者的关注和理解,它是建立咨询关系的必要条件;第三,咨询者可以通过倾听技巧将来访者的思路引向预定的方向;第四,对于某些寻求理解、安慰、宣泄的来访者来说,咨询者的倾听行为本身就具有帮助的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咨询效果。所以,倾听是咨询过程的基础,是咨询者主动
10、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过程。 常见的参与技巧包括开放性提问、封闭性提问、鼓励、澄清、释义、情感反应、概述等。 (一)开放性提问 一般来说,会谈开始或转换话题时大都采用开放性提问,通常以“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可不可以”、“行不行”开始。它能促使来访者主动地、自由地敞开心扉,自然而然地讲出更多的有关情况、想法、情绪等,而无须搜肠刮肚地回忆、思考,或者仅仅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就结束回答。 一般来说,咨询者以不同的词语开始的提问得到的来访者回答也不同。具体如下: (1)“那么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你有些什么反应?”“还有什么人在场?”
11、这种包括有“什么”在内的提问,可以帮助咨询者找出某些与问题有关的特定的事实资料。 (2)“对这件事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如何知道别人的这些看法的呢?”这类带“怎样”、“如何”一词的问题往往会引导出来访者对事情经过的描述及其对此问题的想法和情绪反应。 (3)“为什么你觉得这样做不公平?”“为什么你说别人都看不起你?”“你当时为什么那样做?”通过这类“为什么”的问题,可能得到多种较为具体的解释与回答,从中找出来访者对某事所产生的看法、做法、情绪等的原因。 (4)“能不能告诉我,这事为什么使你感到那么生气?”“可不可以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吗?”以“能不能”、“可不可以”、“行不行”开始的这类问题,可
12、以说是最为开放的问题了,这种问题可促进来访者的自我剖析、自我探索。这类问题一般都会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但也可能有的来访者会说“不能”、“不可以”、“不行”等等。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咨询者还可以进一步使用其他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等。当然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少发生。 虽然开放式问题给来访者的回答以较大的自由度,可能会得到不同来访者各种各样的答复,但开放式问题的目标都始终趋向于来访者问题的特殊性。通过这类问题的提问,咨询者可以掌握与来访者问题有关的具体事实、来访者的情绪反应、来访者对此事的看法及推理过程等。 注意:开放性提问要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否则,来访者就可能产生被讯问、被窥探、被剖
13、析的感觉,从而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有些提问,尤其是要逐一提问时,语气、语调、词语的选择既不能过于随便,也不能有咄咄逼人或指责的成分,尤其是涉及一些隐私时更是如此。辩论式、进攻式、语气强硬的发问与共情式、疑问式、语气温和的发问就可能会在来访者心里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印象,前者会被认为咨询者对自己有敌意,后者则被认为咨询者是真心实意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从而帮助自己。此外,咨询者要记住,询问是咨询本身的需要,而绝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窥探隐私的欲望。 还需要指出的是,提出开放性问题后,要给来访者足够的时间来回答问题,要知道,来访者可能没有现成的答案。让来访者产生急于回答的感觉是有害的,因为他可能为使
14、咨询者高兴而回答问题。 (二)封闭性提问 当会谈内容较为深入,需要进一步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或集中探讨某些特定问题的时候,可以适当采用封闭性提问。封闭性提问通常以“是不是”、“要不要”、“有没有”、“对不对”开头,如:“你喜不喜欢学校?”“你来这儿是否因为婚姻问题?”“你确实这样想过吗?”而来访者多以“是”、“否”或其他简短的语句作答。可以用来收集特别的资料,以澄清事实,由于这种提问限制了来访者的回答,所以它还可以制止来访者喋喋不休、漫无边际的叙述。除此之外,封闭式问题也可以帮助咨询者把来访者偏离某一主要内容的话题重新牵引回来。譬如,“我们能否继续接着讨论刚才的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封闭
15、性提问不宜过多使用。否则,会使来访者产生被讯问的感觉,压制来访者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甚至对咨询关系产生破坏性影响。因为来访者前来咨询的目的之一是向咨询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若总是处于被动回答的地位,就会降低它的求助动机。 另外,一次不要提出多个问题,否则,会使来访者产生混乱,结果可能只回答了最不重要的那个问题。 (三)鼓励 鼓励是指咨询者直接、简明地重复来访者的话,尤其是重述来访者回答中最后一句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好”、“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别的情况下如何”、“我明白”之类过渡性短语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四)澄清 澄清是指咨询者要求来访者对
16、于含糊而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详细、具体的叙述。它通常以疑问的形式表达,如“你是说”“你能试着再描述吗?”“你能澄清吗?”“你指的是”澄清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澄清使来访者表达的信息更加清楚,并确认咨询者对求助者信息知觉的准确性。只要当你无法确信自己是否明白来访者的信息,并需要详细叙述时,就应使用澄清技巧。二是通过澄清可以检查咨询者从来访者信息中听到的内容。特别是在咨询开始阶段,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一定要澄清来访者的信息内容。 (五)释义 释义又称说明或内容反应。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信息内容加以解释后,再反馈给来访者本人。换句话说,释义就是咨询者对来访者的回答内容进行再编排,换种形
17、式向来访者再说一遍。释义的目的主要在于,一是可以让来访者知道,咨询者已经理解他们的信息,如果咨询者的理解是完整的,来访者就会进一步澄清自己的想法;二是可以鼓励来访者对一些关键想法或事实做进一步阐释,使他们深入地探讨某个重要话题而不至于分心。 释义的步骤: (1)咨询者要在心中重复或回忆来访者的信息他告诉了我些什么? (2)咨询者问自己“在他的信息中存在什么样的情境、人物、物体或思想”?这样来辨别信息中的内容部分。 (3)咨询者最好是选用来访者言语中最具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 (4)运用所选择的语句将来访者信息的主要内容或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调听起来像陈述句而
18、不是疑问句。 (5)通过倾听和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来评价自己进行释义的效果。如果咨询者的释义是准确的,来访者会以某种方式(言语或非言语)来肯定它的正确与有效性。 (六)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与前面的释义很接近,其区别在于,释义是对来访者言语内容(认知信息)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是对来访者的情感内容进行再编排后反馈给来访者。情绪的发生依赖于个体的认知经验以及个体对环境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咨询者经由对来访者情绪的了解可进而推测对方的思想和态度等认知活动。此外,咨询者还可运用这一技巧促进来访者对特殊情境、人物或事件表达出更多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 一般说来,会谈中咨询者对来访者表达出的情感内容和认知内容(言
19、语信息)的再编排是同时的。 情感反应的步骤: (1)要注意倾听来访者信息中使用的情感词汇。 (2)注意观察来访者传递言语信息时的非言语行为。当来访者的情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或表达得比较微妙时,观察非言语行为更加重要。 (3)咨询者要使用自己的语言,把由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线索获得的情感再反馈给来访者。选择反馈词语是情感反应技巧能否奏效的关键一步。例如,来访者者表示“烦恼”,可以用来替换的情感词汇有“困扰”、“烦扰”等,而“愤怒”、“疯狂”和“狂暴”等词要比来访者的情感程度更强烈。选择的情感词汇不仅要与来访者情感相吻合,而且与其强度也要保持一致,可以通过在情感词汇前加副词来控制强度,如“有些”、“相
20、当”、“十分”等。如果咨询者高估或低估了来访者的情感强度,则会使来访者产生受威胁或被嘲弄的感觉。 (4)咨询者在语句中加进情感发生时的情境。情境内容可以通过来访者者信息的认知部分确定。例如,来访者说到:“我就怕参加考试。尽管我努力学习,可是一旦考试我就非常紧张,总考不好。”在这个信息中,情感部分为紧张,认知部分为考试。咨询者反映情感部分时,可以说“你感到很紧张”,而加进情境内容后可以说:“不论你什么时候参加考试,你都感到很紧张。” (5)评估咨询者情感反应是否有效。通常情况下,如果咨询者能准确地反映来访者的情感,来访者就会以这样的方式加以肯定,说“是的,没错”或“是的,那正是我的感受”等。如果
21、你没有反映出来访者的情感,来访者就会回答“不完全是那样”或“我的感受不是那样”或“不,我不那样感觉”等。当来访者否认情感时,这就意味着你的反映不确切、不合时机,重要的是咨询者要确定进行情感反应的时机。在咨询的初期,情感反应的影响太强,因而不能频繁使用,此时如果过分使用情感反应会让来访者感到不舒适,导致他们否认自己的情绪感受。但在咨询后期,则不要忽视情感反应的潜在影响和作用,此时关注来访者的情感会促进咨询的进程。 (七)概述 概述又称归纳总结,就是用两句或更多的释义或情感反应浓缩来访者表达的信息,换句话说,也就是咨询者把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归纳整理,并以提纲的方式将它们准确地复述给来访者
22、。通过概述咨询者把会谈中来访者表达的零散信息以一个或多个主题串联起来,而且也可使来访者再一次回顾自己叙述的内容,并进行补充。 概述可以在咨询过程的一个阶段(包括几次会谈)完成时进行,也可以在一次会谈结束前或一次会谈中咨询者认为对来访者所说的内容已基本清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来说,第一种情况下概述的难度较大。 概述的步骤: 要想进行准确的归纳总结,就要能够很好地回忆出来访者此前表达出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时间跨度短则几十分钟,长则可能有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具体步骤如下: (1)回忆来访者表述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并在头脑中复述这些信息:来访者讲述了什么?关注些什么?尤其是反复强调的是什么?这是进行归纳总
23、结的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因为它需要你注意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许多变化着的各种信息。 (2)从众多零散的信息中提炼出一个或几个主题。 (3)以陈述的语调,用自己的语言将总结复述给来访者。 (4)通过倾听和观察来访者对总结的态度,来评估概述的效果。 二、影响技巧 在咨询进行过程中,咨询者总要在某个时刻超越出来访者的参照框架,从咨询者自己的角度出发,依据所接受的咨询专业训练,所具有的洞察力、感受力和人生经验,主动影响来访者,以使来访者的成长更快一些。我们将咨询者的这种反应称之为影响技巧(influencing skills)或干预技巧。与参与技巧(倾听技巧)相比,影响技巧对来访者的影响更为直接,
24、它促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而且需要一个更为客观的参照框架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改变,这样一来,来访者的进步就会明显加快。另外,影响技巧还能体现出由咨询者引导而不是来访者引导的咨询风格。影响技巧包括解释、指导、提供信息、影响性总结、自我开放等。 (一)解释 解释就是咨询者对来访者思想、情感、行为和事件之间的联系或其中的因果关系的阐述。它与参与技巧(倾听技巧,如释义、澄清、情感反应和概述等)不同之处在于,其一解释是从咨询者自己的参考体系出发的,而不是从来访者的参考体系出发的;其二解释针对的主要是来访者隐含的那部分信息,即来访者没有直接讲出或没有意识到的那部分内容。咨询者要将来访者自己隐隐约约感觉到
25、或没有感觉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参与技巧则仅仅针对来访者已经表达出来的内容。 解释是最重要的影响技巧之一,它能帮助来访者超越个人已有的认识,以一种新的方式(或者说从另一个参照框架)重新看待它们自身的问题,从而对问题有更好的理解,甚至还可能使他们的世界观产生认知性的改变。 解释也是最复杂的影响技巧之一。解释应该主要依据各种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但运用要灵活,要富有创造性,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针对来访者不同问题,并根据咨询者个人的理解、领悟与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修正,最终给予真正符合来访者情况的合理解释。 一般来说,使用解释技巧要注意以下事项: (1)解释应该在充分收集了与来访者问题
26、有关的资料(尤其是来访者隐含的内容及其意义)之后进行,且来访者表示愿意倾听和接受咨询者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所以,解释通常是在一次会谈的后期或几次会谈之后进行。 (2)解释应建立在与来访者的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因为解释基于与来访者不同的参考框架,因而又可能导致来访者的阻抗。良好的咨询关系有助于提高来访者对解释内容的容忍、接受程度。反过来,解释技巧的妥为使用又会提高咨询者在来访者心目中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从而加强咨询关系。 (3)虽然解释的目的是让来访者从一个与自己有所差异的方式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但操作时要注意循序渐进,解释的内容不要与来访者的信念、文化背景存在过大差异或产生严重的冲突。此外,解释时的
27、措辞要适合来访者。 (4)解释的同时,注意观察来访者的反应,尤其是非言语行为,如沉默、微笑等。 (二)指导 指导就是咨询者直接告诉来访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以及如何做或以某种方式行动。很多咨询者认为,指导是对来访者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技巧。指导有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另一种则是咨询者根据个人的咨询经验做出的。在第一种类型中,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者指导来访者进行自由联想,以寻找问题的根源;行为主义取向的咨询者要求来访者做各种训练,如系统脱敏训练、放松训练、自信训练等;合理情绪学派的咨询者则针对来访者的各种非理性观念予以指导,用理性的观念去代替它们;运用森田疗法的
28、咨询者告诉来访者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去生活。 当然,接受非指导性咨询理论的咨询者不赞成使用指导技巧,他们认为这是操纵、控制和支配来访者。咨询者在会谈中主要使用参与技巧(倾听技巧),如鼓励、澄清、释义、情感反映等,以及非言语技巧帮助来访者认清、理解他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而很少使用指导技巧,以避免代替来访者作决定,甚至对来访者的提问不给予直接回答,尽可能地要求来访者自己确定要讨论的问题。总之,他们认为指导就是把咨询者的意志强加在来访者身上,而这无助于来访者的真正成长。 在使用指导技巧时,咨询者可依据各种咨询理论的指导模型和个人的咨询经验,灵活而富有创造
29、性地加以运用,使之真正成为有效的指导。具体地说,咨询者应十分明确自己对来访者指导些什么?效果会怎样?叙述应清楚、明确,要让来访者真正理解指导的内容。同时指导要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比较深刻、自尊心强的来访者,咨询者进行指导时不要以权威的身份强迫来访者执行,以免引起对方反感而中断咨询。如果来访者暂时不理解、不接受,可暂缓进行。此外,在进行指导时,要充分利用非言语行为的影响力。 (三)提供信息 在咨询会谈中,来访者很多时候会提出了解有关信息。例如,一位自诉被丈夫虐待的来访者,需要了解关于法律权利和诉讼途径的信息,一位因被老板无理辞退的来访者,需要了解有关
30、劳动保障法规方面的信息,一位已经中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的来访者,需要了解个人职业能力倾向以及职业需求方面信息。提供信息在职业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咨询以及对教育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咨询中更为重要。正因为如此,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次颁布试行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中,要求从业者必须掌握劳动法基本知识;民法通则中与心理咨询和治疗相关的法律条文(如隐私权、人身权等);现行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条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条文,以及心理评估技术5。 咨询过程中的信息提供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首先,当来访者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选择时,有必要提供其信息,这有助于帮助来
31、访者明确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信息提供也可用来校正无效的或不可靠的信息,如迷信观念。换句话说,当来访者对某事的信息有误时,应提供信息;提供信息还有一个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审视他们一直回避的问题。例如,一年来一直感到身体不适的来访者,当从咨询者那里得到忽视疾病治疗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的信息时,也许能促使他尽快进行身体检查。提供信息不同于提建议。提建议是给来访者推荐或策划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或行动途径,并让他照着去做。相反,提供信息则仅仅是告诉来访者与主题或问题相关的信息。 例16: 来访者(一位年轻的妈妈):我发现真是很难拒绝孩子提出的要求,很难对她说不。即使当我明知她所提的要求是无理的,甚至可能
32、会给她带来危险时,我也难以拒绝。 咨询者(提出建议):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呢?开始时只对她的一个要求说“不”,这可以是你认为最好拒绝的任何一个要求,然后看看情况会怎样。 咨询者(提供信息):我想我们可以讨论两个可能影响你处理这种情况的事情。首先,我们可以谈谈如果你说不,你感觉会发生什么情况。另外我们也需要了解,当你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对待你提出的要求的。在家里你的要求是被怎样处理的。父母怎么对待我们,我们也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这种方式非常自然,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事情是这样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运用提供信息技巧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时机。在传递信息前,来访者应有愿意接收信
33、息的表现。如果过早进行,所提供的信息可能会被来访者忽视。 (2)咨询者还应明确什么样的信息对来访者来说是有用而切题的。总的来说,如果所提供的信息是来访者自己不可能发掘的,而且如果来访者有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做出反应的能力,那么这种信息便是有价值的。 (3)咨询者还应确定是否应按一定顺序提供信息。因为来访者往往对最先提供的信息记得最牢,所以可以首先呈现最重要的信息。 (4)不要将信息强加于来访者,要考虑来访者接受信息的能力。尤其是要考虑到信息是否与来访者的文化背景相容。 (四)影响性总结 影响性总结是指咨询者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一般在会谈即将结束时进行。
34、影响性总结与参与技巧中概述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咨询者表达的观点,而后者是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因而,前者较后者对来访者的影响更为广泛而深远。影响性总结既可在会谈中间使用,也可在会谈结束时使用。有时常和参与性概述一起进行。比如,在会谈结束时,咨询者首先对来访者叙述的内容进行归纳,然后讲述咨询双方所做的工作,最后总结出自己的主要观点。这样会使整个咨询过程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利于来访者抓住会谈要点,掌握会谈中学到的东西。当然,这一工作也可以让来访者自己来完成,或者以咨询者提问让对方回答的方式来进行,咨询者借此了解来访者对咨询过程的了解、把握程度,并在适当时机进行修正。 (五)自我开放 自我开放,也称
35、自我暴露,是指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经验等有关信息告诉来访者。心理咨询中原来只强调来访者的自我开放,认为这是咨询成功的必要条件。后来发现,咨询者的自我开放在咨询中同样十分重要。咨询者适度的自我开放,能使来访者产生共情、温暖和信任的体验,增加来访者对咨询者的认同感以及对会谈的兴趣,有助于彼此建立相互信任和开诚布公的咨询关系。除此之外,在咨询者自我开放的示范作用下,来访者会有进一步的自我开放。 自我开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咨询者把自己对来访者的体验与感受传递给来访者,其中包括正性信息和负性信息,但传递负性信息时一定要审慎,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说话时口气要委婉、含蓄,要充分顾及对方的接受能力。如:
36、“你没有那样做,我有些失望,但我想也许你有什么原因?”第二种形式的自我开放是咨询者暴露与来访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历和体验。如:“你目前的这种感受,我能想象得出来,因为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一般说来,这种自我开放内容应简明扼要,因为目的不是谈论自己,而在于借自我开放来表明自己理解并愿意分担来访者的情绪,促进来访者更多的自我开放。所以,在咨询者自我开放之后,应尽快把会谈话题转回到来访者身上来,进一步提出一个相关的开放性问题。也就是说,咨询者的自我开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应始终把重点放在来访者身上。 此外,自我开放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咨询关系上,有一定的谈话基础和背景,如果过于突如其来,反而收不到好
37、的效果。另外,自我开放要有一定的限度。低于或高于这个限度的自我开放,既无助于来访者的自我开放,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咨询关系,甚至起破坏作用。尤其是过度自我开放,则会占用会谈中原本属于来访者使用的时间,而且可能会使来访者感到咨询者也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于是中断咨询。 三、参与技巧与影响技巧的有效使用 在咨询性会谈中,能否有效地使用参与技巧和影响技巧,直接关系到咨询效果的好坏。一般来说,咨询技巧的选择和使用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一)咨询者所遵循的咨询理论与方法 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在咨询技巧的使用上存在一定差别。例如,来访者中心咨询学派认为一个人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
38、,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其着眼点是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促进其自我概念向着更接近于自我的经验、体验的方向发展。主张咨询者放弃权威地位和指导者的角色,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了来访者身上。所以遵循该理论流派的咨询者主要使用参与技巧,而行为主义咨询学派认为,来访者的各种问题都是个体在生活中通过学习而形成并固定下来,因此,通过咨询者设计某些特殊情境和专门程序,使来访者逐步清除其问题行为,并经过新的学习训练形成正常的行为反应。所以遵循该咨询学派的咨询者不但使用参与技巧,而且更重视影响技巧。马建青曾对西方各主要咨询流派在使用咨询技巧方面的情况做过总结归纳7,我们结合本书的内容对其做了某些删改。具体如
39、下: 表10-1 西方若干心理咨询流派使用的咨询技巧 咨询技巧 咨询流派 参 与 技 巧 影 响 技 巧开放性提问封闭性提问鼓 励澄 清释 义情感反映概 述解 释指 导提供 信息影响性总结自我开放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来访者中心学派 + + + + + + + + 注释:“+”代表最常使用 “”代表经常使用 “”代表可能使用,但非主要技巧(二)咨询者个人的特点 1咨询者的经验和习惯 每个咨询者在长期咨询活动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某些习惯。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咨询技巧的选择和使用。比如,有的咨询者对影响技巧中的指导技巧使用得非常熟练、得心应手,而有的咨询者则擅长运用鼓励、情感反映等参
40、与技巧。 2咨询者人格特点 一般来说,具有主动、控制、支配型人格特点的咨询者比较偏爱使用影响技巧,尤其是指导技巧,而性情随和、耐心细致、平易近人的咨询者大多使用参与技巧。 3咨询者的人性观 如果咨询者认为,人是理性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具有自我引导、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而某些“恶”的特性则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那么,在咨询性会谈中,他就倾向于使用参与技巧而非影响技巧。相反,如果咨询者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决定的,是能被控制的,那么他就可能比较重视影响技巧。 (三)来访者的特点 1来访者问题的特点 如果来访者的问题是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比如一个曾经有过轻微手淫,但却从
41、未有过性交经历的男大学生担心自己患了阳痿,咨询者应给予性知识方面的解释和指导;如果来访者的情绪反应强烈,思维比较混乱,用词不够准确,则咨询者除了给予情感反映外,还要运用释义和概述技巧;如果来访者的问题比较复杂或有深层次的原因,这就需要咨询者采用开放性提问、鼓励、澄清等技巧,促使来访者自我开放和自我探索,最后再给予专业性解释。 2来访者的个人生活状况 在商业性咨询机构里,那些经济状况较差的来访者,可能希望咨询次数少些,针对性强些,多给些具体的答案,因而他们可能更喜欢接受咨询者的影响技巧。这一情况还适于那些工作或学习较忙,闲暇时间较少,无法抽出较多时间接受咨询,或者居住偏远、交通不便,或者急切想解
42、决问题的来访者。 3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般来说,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来访者往往希望咨询者是专家、权威,具有特别的专业知识和非同寻常的办法8,对此,咨询者宜采用影响技巧,尤其是指导技巧。倘若只采用参与技巧,就不能满足来访者的心理期待,甚至导致咨询中断。相比之下,对于那些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文化程度较高且问题比较轻微的来访者,则更宜采用参与技巧。 此外,选择何种咨询技巧还要考虑来访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个性等因素。 总之,咨询者要掌握多种咨询技巧,而且要灵活而有针对性地加以使用。 第三节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 咨询性会谈属于人际互动的一种形式,会谈中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在运用语言符号进行言
43、语交流的同时,还利用非语言符号进行着非言语交流。有时,非言语交流甚至比言语交流更重要。一个有效的咨询者不仅要善于运用言语交流,而且要善于运用非言语交流。 一、非言语符号的种类及其功能 非言语符号的分类有多种,社会心理学家贝克(K. W. Beck)将非语言符号分为动姿、静姿和辅助语言与类语言9。也有人将动姿与静姿合称为身体语言或体态语言,还形成了专门研究身体语言的身势学;还有人将非言语符号分为视觉符号和副语言两大类。其中视觉符号包括身体运动及姿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接触、人际距离、仪表、时间控制、实物与环境等。 (一)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包括无声的动态姿势,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变化
44、等,或无声的静态姿势,如站立、倚靠、仰坐等,以及交往中的人际空间距离等,它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872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率先研究了人的面部表情,认为面部表情具有普遍的意义,在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中的人,至少能够通过相同的表情表达6种情绪:愤怒、幸福、悲伤、厌恶、恐惧和惊讶。以后,在这一领域中最卓越的研究者是美国的伯德惠斯戴尔(R. L. Birdwhistell)。他于1963年首创“身势语”的概念,认为人体的大部分动作就像组成词的字母和音素一样,是表达意思的组成部分。他把这些组成部分称为“身势语的最小表述单位”,由这些最小表述单位进一步组成“身势语词素”,由一系列动作构成,用来表
45、达某一具体的含义,可以被看成是身势话语。身势语词素进一步按句法结构原则结合成扩大的、互相联系的行为组织,即复杂的身势形式结构,它有口语句法的特点。伯德惠斯戴尔进而认为这种有内在结构的身势语,随文化的不同而变化,是特殊的习得的而非本能的10。 我国学者孙庆民采用实验法、开放与半开放问卷法和模拟表演等方法,研究了身势语的信息表达和译释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的身势表达方面,总的来说,被试表达某种信息的姿势并不止一种,即同一种信息可由不同身势表达出来,但每一项信息的身势表达均有一种主要的形式;在身势的译释方面,身势所表达的信息广泛而弥漫,显示出某种程度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但被试对身势信息的译释均有
46、一定的倾向性,而且,被试对身势信息译释的准确性程度均比较高11。 在身体语言中,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所传递的信息是大量而有效的。人类的大多数面部表情具有文化的普遍性和非习得性。但也发现,社会因素往往能够降低消极的态度和情绪的表情强度,使得那些本能性的面部表情受到严格的限制。 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被认为是最能明确表达内心活动的,有人将眼睛比作是“心灵的窗户”,它在非语言交往中用途最广,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光接触(也称视线接触)是人际沟通中极为重要的手段,其作用主要在于:作为一种认识手段,表明对说话者十分感兴趣,并希望知悉、理解他们的话题;控制、调整沟通者之间的互动;用来表达人的感情及其在沟通情境中的卷入程度;作为提示、告诫以及监视的手段。人们交谈的时候往往通过目光接触来了解自己的话语对他人的影响或者说他人对自己话语的反应。目光接触的意义可因以下因素的不同而改变:目光接触的时机选择、时间长短、强度以及双方的空间距离。 交往中的人际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彼此间已有的或希望形成的关系。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 T. Hall)提出了“近体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