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72122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56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1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 太公家教节选教学目的:一、了解蒙学的有关基本内容及其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二、了解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三、认识重读蒙学教材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蒙学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二、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导语: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学为主体

2、.儒学极为重视教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而作为基础教育的蒙学尤其受到重视,这就使我国古代的蒙学具有了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期儒学伦理思想的特点.事实证明,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深入人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立身之本,有效地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传统蒙学的这种伦理教化功能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料3、全班汇报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1)生平简介(生卒年不详),西周齐国始祖。又名姜尚、吕尚、吕望,字子牙。西周初为“师”(武官名)

3、。也称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智勇双全。相传著有六韬、太公家教等。本文是姜太公的太公家教节录。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于语言通俗,被认为“浅陋鄙俚”,所以公私藏书家多未注意珍藏;史、志书籍也少著录。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窟”内发现了唐人的写本一卷,后被收入鸣沙石室佚书影印出版。该书收录太公家教共580句计2610字。全书以四言为主,自绐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本文强调“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是崇敬老师、重视教师作用的教诲,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2)汇报内容: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有

4、疑责问,有教责受。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掉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3)注释: 译文: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侍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老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师柬修的好意。那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4)师补充民间故事4、学生谈上完本节课的体会5、师总结6、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2课增广贤文(节选)一、经典回放: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5、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

6、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4页六、活动广角:第6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3课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

7、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8、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第4课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教

9、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教学过程: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古诗。诵读欣赏(一)蝉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诵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2、要正确读音、断句。3、识别诗体。二、诵读1、应用多种方式诵读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3、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4、提出问题:(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三、诵读1、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2、教师引导学生

10、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学生各抒己见)(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四、诵读1、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第5课 画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准备多

11、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二、学生跟读背诵蝉咏萤三、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h; 宋?郑思肖画菊并:靠,依傍。疏篱:稀疏的篱笆。赞颂了菊花宁可枯死枝头也不落地的独立、坚贞的品格,寄寓了决心斗争到底的民族气节。四:日积月累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

12、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五:拓展活动 梅兰竹菊1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清?郑燮兰俗尘:庸俗的尘世。2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清?郑燮题兰友:作朋友的意思。炎凉:气候的冷热,比喻人情势利。后嗣子:后代。婚媾:婚姻。3春兰末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清?郑燮盆兰末了:花开尽了。呆:待。荣枯:盛衰。盎(ng):腹

13、大口小的盆。前两句教人珍惜时光,后两句道出世事枯荣。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凌寒:冒着严寒。遥知:远远便知道。作者抒写自己坚贞的意志和品格。六、学生背诵七、你怎么理解的?还会背哪些有关的诗篇?第6课 题画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兰草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二、学生跟读背诵画菊梅花三、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以兰草自比 又以山中的群芳比喻不如意的外部环境,坚贞还自抱 写出了作者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何事斗群芳 则

14、反映了作者不愿为了功名利禄而劳累喜爱隐居生活的惬意心情 四:日积月累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五:拓展活动 梅兰竹菊露涤铅粉节, 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 无地不相依。 分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的诗特别深刻精警,以清新明快的语言,表达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理解。流放南方时,他吸收“武陵夷俚”民歌的营养创作的竹枝词等,于唐代诗坛别开生面,也显示出他持立独行的个性。六、学生背诵七、作业:背诵本课第七课 鸡(节选)一、教学目标:

15、1.背诵古诗2.学习诚实守信的品德。唐?徐夤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二、教学内容解析:鸡名列十二属相之一,厚厚的羽毛上长有美丽的花纹。它守时守信,唤来朝日:一声啼叫,送走黎明。诗人通过对鸡形象的描写,赞扬了一种诚实守信的品德。诗人简介:徐夤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借咏史来反映社会现实,或以咏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拓展: 花鸭(节选) 杜甫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自我测评; 补全下列关于鸡的成语。 ()鸡()舞 鸡()蛋() 鹤()鸡( ) ( )若( )鸡 鸡( ) 蒜(

16、)第8课五月五端午节教学背景分析:端午节是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本课是从学生常见的民俗民情着手,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内的活动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并抓住端午文化习俗,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熟识端午节上民间的一些活动,了解一至二项简单的端午节活动的方法,如包粽子,撞蛋等,在体验性活动中,加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感受端午节浓郁的文化氛围,体验传统节日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瞧,(出示温瑞塘河图片)我们的母亲河温瑞塘河就象一条纽带将

17、温州市区和瑞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母亲河上年年都会有这样一幕:(出示划龙舟比赛录象)2、师:这是每年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怎样使龙舟划的又快又好呢?两边人数;指挥官;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动作要一致、整齐。3、师:还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奋勇争先的团队精神,是吗?瞧,我们每一大组不就象一条龙舟吗?今天就让我们这四条龙舟在齐心协力中走进端午,感受成功!(板书:端午节)二、体验风俗,感受快乐1、端午知识热身赛。举手抢答,答对者将龙舟向前划一格。端午节在每一年的什么时间?下列哪项物品和端午节无关?A、粽子B、龙舟C、月饼D、雄黄酒根据提示说出这是端午节什么物品?提示一:由花花绿绿的毛线编

18、成提示二:孩子们把它挂在胸前提示三:里面放着蛋根据图片说出这是端午节什么物品?说出三种不同馅料的粽子。2、介绍粽子。师:刚才你们提到各种不同馅料的粽子,老师仿佛也闻到了浓浓的粽香。粽子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呢?你都见过哪种形状的呢?老师也收集了几种,瞧,我们温州比较常见的是哪种?其实包出这样形状的粽子还很有讲究呢。1)介绍包粽子的材料。2)教师示范。课件显示过程:先将粽叶折成漏斗形,然手放入主料及内馅,最后折好粽叶绑好绳子。3)学生操作。想不想试一试?就让我们进入包粽子大赛。宣布比赛规则。4)评比反馈。清点包出的粽子,谈谈你有什么感受。欣赏包出的粽子。5)总结:瞧,只要你自己动手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

19、,你都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3、撞蛋活动1)师:刚才我们看了龙舟,又包了粽子,你觉得我们这个传统节日怎样?(很好玩)2)师:我们小孩子还有更好玩的活动呢,你知道是什么吗?撞蛋。那我们就来个撞蛋比赛。会玩吗?好,看哪条龙舟先推出自己的最佳选手,站到台前。3)采访冠军。谈谈感受。4、其他风俗。还有哪些风俗?三、介绍来历,提升内涵1、你知道端午节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吗?生介绍。是啊,这些风俗都因为一个动人的故事。2、介绍来历(课件)3、听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你有什么感受?4、介绍屈原。从此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象划龙舟活动还走出国门,成为一项

20、国际赛事。5、端午节也在韩国流传开来,他们非常注重弘扬传统文化。2005年11月24日,韩国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作为了自己的文化遗产。听了这则消息,你想说什么?师:端午节讲述着动人的故事,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6、现在大家都在努力着,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将端午节纳入我国法定休假日。如果这个建议实现,端午节你想怎么过?7、是啊,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也许今年的端午节你会注意到很多你往年没注意到的地方,会过得更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着四、唱童谣第九课 中秋节一、

21、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知识。2、学习节日绘画题材的表现方法。3、在绘画活动中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二、活动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远古文明的缩影,它展示着人民的传统习惯、风土民情、民族心理及宗教观念。“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人们抒发乡情的时候,人们都想在节日和家人见面,人月两团圆,这亦反映了中国人重视家庭伦理的性格特征,但对于小孩来说很少经历过生死离别,所以我又允许学生对其他节日进行描绘,甚至想象创造一个你的节日。三、活动准备:师生准备有关节日的资料,教师为每人准备一张作业纸,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四、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有关中秋节的资料,教师归纳这种思乡之情我们称它为乡情,(二)、欣赏一些

22、学生作品及夏家尔的故乡、陈逸飞的双桥。1、照作品了解一些基本的构图:中心式构图、横式构图、S形构图、大小对比式构图。2、了解画面色彩特点:抒情的蓝紫色使人回味、热烈的红黄色充满喜庆、绚丽的对比色使人精神振奋、丰富的协调色使人赏心悦目。3、学生交流如何表现中秋节的画面,谈构思。教师小结:可以画家乡有代表性的景物、人物和活动。(三)、哪些传统节日你比较熟悉?学生交流。(四)、你认为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开发些什么节日?师生讨论。(五)、学生作业:交流作品,评价作品。第十课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俗风情的喜爱。

23、 2、让学生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生活、思想等状况,从而理解、关心、尊重老人,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敬老的美德。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个性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敬老的文字、图片资料。 (2)联系敬老院有关领导,为学生作“尊老敬老”专题讲座。 (3)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4)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并做好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工作,保证学生活动的正常开展。 2、学生准备 (1)多种渠道搜集有关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相关资料。 (2)整理各科教材中“尊老敬老”的图片、文章。

24、 (3)收集有关“尊老敬老”的名言佳句及感人故事。 活动过程: 一、知恩(9.2910.5国庆长假期间) 1、深入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故事及其发展相关资料。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书店或上网搜集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完成好调查表。 我身边的爷爷奶奶调查表 我调查的是 生日: 年 月 日 属相 1、最喜欢吃的东西 2、他(她)的爱好 3、最开心的一件事 4、不顺心的事 5、最想让我为他(她)做的一件事 调

25、查人: 4、写好一篇“我与爷爷奶奶比童年”习作 。说说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将自己的童年和爷爷奶奶的童年做对比,比比谁的童年更难忘。 二、感恩() 1、利用升旗仪式讲话,使队员们深入了解重阳节。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关爱老人也同样是关爱我们的将来。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当前社会各界都在提倡敬老爱老的新风尚。作为21世纪的我们,尊老敬老的道德意识就显得更必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九九重

26、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去感恩吧! 2、利用晨会开展“重阳节感恩在行动”大讨论。 (1)组织学生交流假期期间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尊老敬老感人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我与爷爷奶奶比童年”习作。 (3)讨论我们明天九九重阳节该如何行动,并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谈谈活动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 3、重阳节,落实“感恩行动”。 (1)为了全面掌握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组织学生探望敬老院老人,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 (2)请敬老院领导,为学生作“尊老敬老”专题讲座。 (3)学生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

27、体验及时进行交流,师生共享活动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4)利用课余时间找合作伙伴,排练几个以“尊老敬老”为主题的节目,准备参加班级“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 (5) 学生制作“感恩卡”,开展“感恩卡”传递活动,把卡片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或邻居家的爷爷奶奶,力求把“感恩”意识及行为传播到家庭及社会的各个角落。 (6)散学后完成一件“感恩”行动:为爷爷奶奶献上一支歌,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搓搓手, 为爷爷奶奶叠被子,为爷爷奶奶盛饭洗碗,为爷爷奶奶洗一次脚,为爷爷献上一杯茶,为奶奶梳梳头等。 4、10月8日,召开“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

28、会 组织召开“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并请爷爷、奶奶及一些退休老教师来校作客。学生表演自编自演或与他人合作的节目,展示自己的特长.第11课 王羲之教学目标:1、了解王羲之生活时代,通过欣赏兰亭集序摹本的墨迹,了解其书法特点。2、知道兰亭集序的产生过程。3、了解王羲之是怎样苦练书法,终成“中国书法第一人”的。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王羲之刻苦学习的精神。过程:(一)简介: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

29、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二)作品: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

30、为“书圣”。 丧乱帖快雪时晴贴十七贴(局部)初月帖(局部)王羲之学书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以前各种碑刻均用篆书或隶书,王羲之以后行书亦可刻碑。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

31、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王羲之遗迹遍及全县各地。嵊西独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山上观音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

32、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右军祠于墓前,并于观旁建书楼、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隋大业七年(611年),其七世孙智永和尚嘱徒尚杲(吴兴永欣寺少门),专诚赴金庭祭扫,并撰有瀑布山展墓记,立碑墓前。明永乐年间,张推官树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晋王右军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孙秀清于金庭观左建“晋王右军墓道”牌坊,现尚完好。(三)兰亭集序: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33、,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

34、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第12 课颜真卿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了解其书法特点。2、了解颜真卿其人其事和他的高尚品质。3、学习他勤学苦练的精神。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山东的历史文化底蕴。过程:(一)简介:颜真卿(709-785年),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家。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二)艺术:颜真卿为琅琊

35、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

36、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

37、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

38、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

39、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三)作品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

40、,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

41、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

42、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第13课 柳公权练字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唐代著名的

43、书法家柳公权及他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2、通过对柳公权在书法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感知,使学生体会到,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与他们的勤奋努力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是密不可分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柳公权的资料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唐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文化上取得了很多成就,出现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就是其中的一位。观看唐代书法的录像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柳公权的资料3、全班汇报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1)柳公权的生平介绍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卒于任上。由于他也被皇帝封

44、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2)柳公权作品的特色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茍。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为之动容。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

45、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3)师补充民间故事柳公权练字(4)柳公权的著名作品李晟碑 玄秘塔碑 苻嶙碑 金刚经 神策军碑4、拓展生写课本37页在空格里认真写字,看谁写得又正确有好看。5、学生谈上完本节课的体会附中国民间故事柳公权练字 柳公权是唐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柳家塬人。他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这时,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头放下担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