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讲义言语理解与表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测讲义言语理解与表达.doc(2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行测讲义言语理解与表达.精品文档.【行测讲义】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节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作用所谓言语理解与表达,指作为公务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许多种途径,其中言语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言语活动是人类运用语言的过程。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是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符号系统,必须具备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要素。言语的理解实质上也就是在言语感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语义的过程。言语的理解有不同的水平。词
2、是言语材料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复杂的语义都是借助于词来表达的。言语的理解必须以正确理解词的意义为基础。因此,对单词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初级水平。若不理解就谈不上言语的理解。但是,对各个单词的理解并不意味着就能理解由个别单词所构成的短语和句子。短语或句子不是个别单词的简单堆砌,它在言语交际中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而被使用着。句子的情况更为复杂。它不仅有一定的语法关系,语法关系不同,语义也不同;而且,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对短语和句子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较高水平。言语理解的第三级水平是对一段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目的或意图的理解。与前两级水平相比,听出言外之意,难度要大得多。绝大多
3、数时候,这种理解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言语能力,还反映了他的思维水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审美修养,甚至反映出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言语的表达是由思想到说话或写作的过程。不论是口头言语的表达,还是书面文字的组织,都反映了一个人运用某种语言形式来达到其预定的目的和意图的过程。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针对应试者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侧重于考查应试者在言语理解的正确性、言语表达的规范性、言语表达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应试者一定要提高自己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公务员素质的要求。二、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析言语
4、理解与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能力,它要求应试者正确理解字词、语句、段落、全文的含义,并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应试者必须有较强的言语综合能力,才能在测验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近年来测验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中,共有四种题型,分别是:词语替换、选词填空、语句表达、阅读理解。应试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应试水平。三、 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技巧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能力。应试者在强化训练和正式考试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应用形式和考查题型。根据近几年来在该项测验中出现过的各种题型形式,应试者应当在各种类型的强化训练中提高其在言语的理解
5、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只有当应试者在真正获得了较强的言语综合能力之后,才能在变化多端的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就以下四种题型(词语替换、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适当地分析,并尽可能地为应试者提供丰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一) 词语表达1. 词语替换词语替换的目的是考查应试者对语句中某一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即应试者能够熟练而准确地运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来对句子中的重要词语进行替换。出题方式通常是给定一个完整的句子,在该句子里比较重要的一个词下画一道横线,然后给出可供选择的四个同义词或近义词,选出一个与句意最为接近的词语来替换画线的词语。解答词语替换这种题,首先需要应试者准确
6、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画线词语的含义;其次要求准确分析所给词语的含义,从而选择出最符合句意的词。作为应试者,应清楚做这类题是有一定技巧的。一个原则:用所选定的词语替换画线之词语后,句子的含义基本一致。基本要求:替换之后的句意与原句意一致,同时替换的词在整个句子中要协调,要符合原句的语境。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的考试题目中,词语替换题越来越少,可以预见,未来的题目中也许不会有此类题目。但词语替换作为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个基础,应试者还是应将这种题型的训练作为提高自己语感与理解能力的一个训练手段。词语替换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迅速地理解考题中画线部分指定的词语,同时能够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区分,找出它们之间
7、的相同语义和不同语义,然后迅速选定一个进行替换。下面,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来具体分析一下词语替换的要求与方法。(1)老张是一个非常(诙谐)的人。只要有他在,大家总是乐呵呵的。A.动人B.和谐C.风趣D.可爱【解析】句中的“诙谐”一词主要是指老张这个人说话幽默,与“风趣”是同义词,因此两个词语可以互相替换。(2)为了查清事实真相,掌握第一手材料,记者们又连夜(采访)了几位知情者。A.拜访B.寻访C.访问D.走访【解析】几个选项中都有“访问”的意思,但只有“走访”更符合原句中“采访”的原义,所以比较理想的答案是D。(3)领导的心理是想让人(尊重)他,特别是在一些大众场合,领导者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A
8、.崇拜B.敬仰C.佩服D.尊敬【解析】在四个选项中,“崇拜”和“佩服”都不恰当,“敬仰”又有些太夸张,只有“尊敬”和“尊重”的意思最接近。其实,在做词语替换题时,关键是能够准确而迅速地把握每一个选项的词义。一般来讲,不管同义词还是近义词,四个选项中要么其中3个意思接近,另一个词汇的意义相应突出一些、与原句中的词汇意义接近,而这种题做起来容易一些;要么四个选项各有各的意思,这种选择难度就稍微大一点。这种题型主要是在词义的相互干扰上做文章。只要应试者不被这种词义干扰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去伪存真,识别真相,能够在读懂语句的同时找到较好的第一感觉就行了。如果实在是拿不准的话,不妨把每个选项都逐
9、个放到语句中去,然后用心去念每一个句子,或许就能找到感觉。虽然近年来这种题型很少在考题中出现,但从应试者在言语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提高的角度来看,还是应当把这种题型的训练作为基础,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应试的基本技巧。词语替换练习,解答的关键是用你所选定的词语替换原句中画线部分的词语之后,原来句子的意思能够基本保持不变。因此,不仅要求原句中的词语与用来替换的词语在意义上相同或相近,即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而且要求两个词语所适用的语言环境也尽量一致。2. 选词填空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对词义的辨别分析能力。公务员考试中已较少见到这类题目,但应试者仍然应练习。选词主要是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从所给的几个词
10、中找出一个和所给句子句意符合的词。填入空格的词,必须使句子看起来完整,句意表达清楚。如“我愣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四个给出的词为A:不知所措;B.不知所云;C.忘乎所以;D.不辨东西。根据句意,选A可使句意完整。应试者应注意,答选词填空这类题目,一定要提高对同义词或近义词分析、辨别能力。它采取的是虚空待填的考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难度要大于词语替换。对待选词填空这类题,关键点在于应试者必须拥有大量的词汇储备,对常用词的词义、词的用法、词的结构、词的惯用句式应了如指掌。其次,应试者应将每个词和句意环境联系起来,即在句子中分析、理解词义,这样才能对词义把握得更准确一些。第三,应试者应加强自己的语
11、感练习,可通过多读、多写来达到这个目的,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即讲的是语感增强后,含义便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同第一种题型相类似,选词填空题也是考查应试者因词义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相互干扰的情况中对不同词汇的辨析能力。只不过因为缺少了句中的参考词汇,难度稍微大了一些。我们知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个词只有应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具有确切的意义。换句话说,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把一个词汇理解得准确、具体、透彻。因此,对付这种题型的一个关键是应试者头脑中应当拥有大量的词汇,而且对常用词汇的词义、用法等等都是比较熟悉的;关键之二是应试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整个语句试
12、图表达的意思,也即应当有比较好的语感才行。解答选词填空,应试者一靠理解句义、词义,二靠语感,三靠尝试,即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将每个词都放在空里尝试一下,默念一番;看哪个更通顺、更自然,则选择该词;如果一个词放在空里看着别扭、读着绕口、生硬,便不能选择该词。这种逐一尝试的方法,也可称作排除法。在这种题型的训练中,语感的强化主要是靠诵读来获得,也就是把每一个词汇放到句子中去,然后默默地诵读一遍或几遍,直到找到语感为止。这是解题的技巧之一。同样重要的是,对每个词汇的准确理解是准确答题的基本条件。如果连词汇的意义都把握不准,是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的。因为对词义的正确辨析必须建立在对每个词语的词义的理解基
13、础上。当然,在本测验中,出现的词汇都将是一些主要的常用词,而不会出现偏僻的词汇。词汇量的增加与对词语的运用能力,尤其是语感,必须靠日常的训练和积累。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选词填空这种题的解答思路例题1:中国古塔的建造,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在古代建筑中是()的。A.首屈一指B.屈指可数C.空前绝后D.史无前例【解析】此题的题意指中国古塔各方面在古建筑中都是其他建筑无法比拟的。答案A“首屈一指”可说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其他三个答案都与题意不符。例题2: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的美景。A.美丽B.奇丽C.艳丽D.绚丽【解析】此
14、题只有选择“奇丽”才能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完整、连贯。虽然美丽、绚丽、艳丽都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色或景观,但绚丽是灿烂美丽的意思,艳丽为鲜明美丽的意思,用于此处均不够贴切。若用美丽,则最后一句话就变成“处处有美丽的美景”,更不合适,所以只有“奇丽”最准确。例题3:如果你不压抑自己的情绪,而表现出得意洋洋的姿态,很容易引起旁人的嫉妒。A.故意B.刻意C.决意D.有意【解析】在所给四个选词中,似乎都可以填空,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A“故意”一词有些牵强,C“决意”并非一个常用词,D“有意”流于口语化,所以权衡的结果,应该用B,“刻意”一词。(二) 语句表达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对语气、语序、语法
15、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所以,这种题型对应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相对于词语替换、选词填空来说,语句表达的难度较大,它要求应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根据近年来出题的实践,最近几年语句表达主要有3种出题方式。1. 病句判断这种题型通常是给出四句话,其中只有一句话正确,其他三句都存在着语病,要求应试者找出正确的一句话来。综合各种情况,可能出现的语病有:(1) 用词错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就是用词不当,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弄错对象、风格色彩不协调、搭配不当等。例题1:对金钱的强烈欲望,已经把他改造成一个冷血动物。【解
16、析】在此句中,“改造”一词通常指将习惯不好的人变成一个好人,用在这个句子中显然不合适,可以将这个词改成“扭曲”或者“变成”,更符合题意。例题2:小王这个人为人热情大方,“不拘小节”但也有粗心马虎的特点。【解析】“特点”在形容人时一般是褒义,“热情大方”,“不拘小节”都可以说成是特点,但“粗心马虎”只能说成是缺点。例题3:年轻人应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开拓自己的视野。【解析】“视野”用“开拓”一词是不合适,如果把“开拓”改为“拓展”、“拓宽”等词更为合适。此病句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例题4:战争以在平时无法与之相比的强大的创造力,把一个平庸的人,塑造成一个有种的勇士。【解析】“有种”感情色彩不对,“
17、有种的勇士”可以改为“英勇的战士”例题5:千年桐树树型高大,抗虫抗病,但有产量低、质量差等特点。【解析】“特点”往往指特殊性,而“产量低、质量差”是缺点,所以“特点”要改为“缺点”。例题6: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将会应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解析】“应用”的对象是原理、原则、方法、理论等,对“资源”来说,要用“运用”。例题7:太阳和月球每天从东方升起,又向西方落下,星星也会东升西落。【解析】有风格色彩不协调的毛病,“月球”用在书面语中,“星星”口语词。为了做到口语化,“月球”可改为“月亮”。例题8:这种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解析】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句中的“效果”
18、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例题9:农民起义军割断了北京的交通,扳住了明朝统治者的咽喉。【解析】“割断”同“交通”不能配合,可改为“切断”;“扳住”同“咽喉”也无法搭配,“扳住”可改为“卡住”。(2)语法方面的错误语法方面的错误种类很多,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归类进行列举:1) 词性误用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形容词当动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副词当动词用等,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语病。可通过以下例子体会一下词性误用的错误。例题1:网球运动员在比赛间隙,经常会喝点水,吃点香蕉,以强壮他们的体能。【解析】此句中的“强壮”一词本应是形容词,如“身体变得强壮了”,一般不用作动
19、词,句子中应当找一个能与“体能”搭配的及物动词,因此“补充”最为合适。例题2:姐姐生了个孩子,才三个月,总爱冲着人笑,真是惹人可爱。【解析】“可爱”只能做形容词,句子中应当使用一个动词,所以改为“喜爱”更为恰当。从以上两例看,形容词和动词之间误用的情况很常见,考生应加以注意。例题3:他学习别的功课都不开窍,只有学习计算机课程很悟性。【解析】“悟性”是名词,这里在“很”后应用动词,可以在“悟性”前面加个动词,变为“很有悟性”。例题4:她的这个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例题5:吃进去的食物足以保证补充由于运动而消耗的能量,并用来发达我
20、们的身体。【解析】“发达”是形容词,这里当及物动词了,可以把最后一句改为“并且用来滋养我们的身体”。例题6:粘结法有胶带贴补与胶水修补两种,两种都必须先将薄膜表面清洁、干净。【解析】“清洁”是形容词和动词的跨类词,在这里当动词用是可以的,但是“干净”只是形容词,就不能当动词用。把“将”改为“使”,“清洁、干净”就都成了形容词,可以合用。例题7:我们北部山区蕴藏的这种矿产确实是十分丰富的,但如今都在睡眠着。【解析】“睡眠”是名词,不能当动词用,可改成动词“沉睡”。例题8:他对别的事不太了解,对学生却很有理解。【解析】“理解”是动词,这里当名词用了,可删去“有”。2) 代词使用不当代词使用不当一般
21、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用错了代词,一种是代词使用指代不清。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请看下面的例子:例题1:即使你的上司在工作上有什么失误,也绝不能在别人面前批评或责怪你们的上司。【解析】在此句话中,出现了代词前后使用不一致的问题,使整个句意前后矛盾,正确的应为“也绝不能在别人面前批评或责怪你的上司”,属于错用代词。例题2:丽丽一向是个注重仪表的女孩子,可是昨天下午,他却蓬乱着头,满头大汗地冲进了教室。【解析】在此句中,“丽丽”是一个女孩子,正确的指代关系词应该是“她”而非“他”,此句犯了指代不清的错误,应将后面的“他”改成“她”。例题3: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
22、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解析】此句话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才意思通顺,指代清楚。例题4:齐晓霞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不过他很用功。【解析】“齐晓霞”是女生,用“她”不用“他”。例题5:几次投篮失败,体育测验不及格,他的心情是什么呢?【解析】“什么”是问事物,这里是问情况,可以把“是什么”改为“怎么样”。例题6:这些军人,生活十分艰苦,他们的情绪却十分乐观。来到我们军校进行军训,谁都会被他那种不怕艰苦的作风所感动。
23、【解析】前头用“他们”,后头用“他”,在数目上不统一,“他”也应改成“他们”。这是用错了代词的例子。例题7: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小说,他大声疾呼,用他那尖锐泼辣的笔去批判人吃人的旧世界。【解析】“他”似乎指“狂人”,因为狂人也写下了日记批判了旧世界;又似乎指鲁迅,一个代词有了两个前词,产生歧义。可以不用代词,将“他”改为“鲁迅”或“狂人”。例题8:李政委来到七连后,时间不长,就发现这个连队的实际情况与原来自己以为的有利条件有差距。【解析】“自己”似乎指“李政委”,又似乎指“这个连队”,也有歧义。例题9: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虽然只是表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小事,却耐人寻
24、味。【解析】“编辑部”是一个词,而“他们”不能代替其中的语素“编辑”。“他们”要改为“编辑们”。3)介词使用不当在所给题目当中,介词使用不当。介词使用不当包括用错介词和介词同宾语配合不当。请看下面的例子:例题1:这篇文章,对揭露“法轮功”的本质上起了重大作用。【解析】此句中介词使用错误,即“对上”有误,属于错用介词,应改为“这篇文章,对揭露法轮功的本质起了重大作用。”删掉介词“上”或者也可改为“这篇文章在揭露法轮功的本质上起了重大的作用。”例题2:临出发前,局长语重心长地向每一位同志握手。【解析】此句中的介词“向”属于用词错误,可以说“向人打招呼”、“向每个人问好”、“向每个人敬礼”,故应将介
25、词“向”改成介词“和”,或者也可以改成“跟”。上述两例都属于用错介词的情况,下面再看介词与宾语搭配不当的例子。例题3:伟大的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向小康的大道上迈进。【解析】此句的介词“向”与其后的宾语搭配不当,应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在小康的大道上迈进”。将“向”改为介词“在”。这样通顺一些。例题4:小明恭恭敬敬地跟俞老师敬了一个礼。【解析】“跟”应当是“对”。例题5:资本主义国家向一些丧尽天良的中国清朝官员做可耻的鸦片买卖。【解析】“向”应该是“同”。例题6:这样写,不仅为人生道路的探索打上了宿命论的印记,而且也给人一种荒谬、神秘的感觉。【解析】的“为”应当是“给”,这是用错了
26、介词的例子。例题7:现在的中关村,在向现代化的大道上迈进。【解析】这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的例子,“向”不能同“上”配合,可改为“在”或者删去。例题8: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解析】“对”也不能同“上”配合,可删去“上”。4) 连词使用不当这里说的连词,包括关联词语。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请看连词使用不当的例子。例题1: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并且缺乏实际意义。【解析】此句中的连词“并且”,使前、后句意思出现了不连贯的问题,不能准确表达句意,应将这个连词改为“但是”或者“可是”。例题2:至于节食越瘦的说法,不一定是正确的。【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连词
27、“越”,作为一个连词,“越”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即“越越”成对地出现,此句之错误即缺少一个“越”字,应改为“至于越节食越瘦的说法,不一定是正确的。”例题3:只有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解析】该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例题4:至于戴眼镜近视越深的理论,更是错误和有害的。【解析】“越”应当成双出现,开头可以改为“至于越戴眼镜近视越深的理论”。例题5:球员们深深理解这一点,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呵!【解析】“不仅仅”要同“而且”相配
28、合。5) 句子成分欠缺句子中最容易欠缺的成分是主语和宾语,尤其是主语的欠缺,表现得很隐蔽,难以察觉。现举例说明:例题1: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使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解析】这样的表达,在很多人的言语中和文章中都见过。仔细分析,“使”在句中作谓语,“经过”之后是状语,因此缺少主语。有两种修改方式:删去“经过”,让“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做主语,或删去“使”,让“成绩”做主语。例题2: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正确的态度是,不要逃避,而是要战胜。【解析】这样的一个句子,有明显的缺陷,即缺少宾语,使句意残缺不全,正确地应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正确的态度是
29、,不要逃避,而是要战胜这些困难。”例题3:看到农村里还有这么多的人靠卖血来维持生计这种现实情况,使我的内心变得沉重起来。【解析】这个句子中,“使”作谓语动词。句子缺少主语,使句子变得不通。有两种改正的方法,一是删去“看到”,让“现实情况”成为整个句子的主语;一是删去“使”,让“我的内心”作为句子的主语。例题4:经过这次下乡调查,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解析】“使”作谓语动词,缺少主语。可删“经过”,也可删“使”例题5:看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视片,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震动。【解析】可删“看了”,也可删“使”。例题6:剧中周副主席挥毫写“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30、的时候,利用幻灯打出了气势磅礴的十六个大字。【解析】“利用”之前也少主语,似乎是“周副主席”在利用幻灯,实际上不是。可在“利用”之前加上“剧组人员”作主语。例题7:人民没有在恐怖的现实面前一蹶不振,而是要战胜。【解析】没说“战胜”谁,缺少宾语,作者应当把宾语加上去。例题8:听了张海迪同志讲述她身残志不残,努力学好各种知识,治好了许多病人,我们很受教育。【解析】谓语“听了”,宾语应是“张海迪病人的事迹”,这句宾语不完整。例题9:它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我国人民为实现四化贡献力量。【解析】宾语不完整,句末要加上“的情形”。6) 搭配不当词与词之间搭配不当是常见的错误。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
31、是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一种是动词与宾语搭配欠妥,造成句子意义有误。搭配不当最容易出现的是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请看下面的例题:例题1:一个人如果保养好的话,他的寿命能活到一百二十岁。【解析】此句中的后半句的主语“寿命”与句中谓语“活”并不是正确的搭配,正确的应为:一是删去“的寿命”,让“他”作主语;一是将谓语“能活到”改为“有”,这样主、谓语就搭配得当了。例题2:看完这篇描写农村悲惨状况的报告文学,我的心灵不能平静。【解析】此句的后半句“我的心灵”与后边的“平静”一词属错误搭配,正确的应为“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搭配不当很多都是因为措词而造成。例题3: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到国外旅行的人
32、数越来越增大了。【解析】“越来越”后面应当搭配一个形容词,而不能是动词,所以,最恰当的表达是把“增大”改为“多”。这个病句同时也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例题4:长尾鸡的尾羽,每年约能伸长1米左右,它的寿命能活九至十年。【解析】后一句主语是“它的寿命”,谓语是“能活九至十年”,寿命只能论多长,谈不到“活”,所以主谓语搭配不当。可删去“的寿命”,让“它”做主语;也可以把“能活”改为“有”,让“有九至十年”做谓语.例题5:就这样,知识补上了不少,也提高了不少。【解析】主语是“知识”,同后边的“提高了不少”不能搭配,因为知识是谈不到提高的。“提高”可改为“增加”。例题6:一些做题的学生,他们解题的能力往往
33、生搬硬套。【解析】主语“他们解题的能力”只能论强弱高低,同谓语“往往生搬硬套”不能搭配,可删“的能力”。例题7:养鸭三载,王双贵已经积蓄了一些养鸭的经验。【解析】“积蓄”,一般当名词用。作动词时,对象是“钱财、物品”之类,因此它同宾语“一些养鸭的经验”无法配合。“积蓄”可改为“积累”例题8:义和团的斗争打破了侵略者瓜分中国的企图。【解析】“打破”同“企图”也不搭配,可以把“打破”改为“粉碎”,也可以把“企图”改为“美梦”。例题9: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挑起建设祖国,实现“四化”的伟大事业,战胜一切困难。【解析】“挑起”同“建设事业”不搭配,“事业”后头应加上“的重担”。例题10:在夜里昏暗的条
34、件下,猫的瞳孔可以放得像满月那样圆。【解析】这是定语和中心词配合不当,“昏暗”不能修饰“条件”,应当是“在夜里光线昏暗的条件下”。例题11:这一看似可笑的举动,包含着她心中的多少痛苦、孤寂和辛酸。【解析】定语“多少”可以修饰“痛苦”和“辛酸”,但是不可以修饰“孤寂”,可以把“多少”删去。7)句子次序颠倒句子次序颠倒分两种情况,一是句子中语词的次序不正确,另一个是句子间的次序不对。请看以下例子:例题1:虽然她只有七岁,但是对于父亲的死,她格外显得冷静。【解析】此句中的“格外”是程度副词,应当用来修饰形容词,因此,应把“格外”和“显得”之间次序颠倒,变成“她显得格外冷静。”例题2:公安战士毫不费力
35、地按照线人的指引找到了被绑架的小女孩。【解析】此句之问题也在于词序不对,“毫不费力地”作为副词应置于动词“找到”之前,因为“毫不费力地”是用来修饰“找到”,而不是修饰“按照”。例题3:老张进了村子,因为二十多年没有回过这里,村子里大多数人他都不认识了。【解析】此句之病在于句子顺序安排不合理,第一句与第二句应交换位置,改为“老张因为二十多年没有回过这里,走进村子,大多数人他都不认识了。”例题4:花木兰在困难面前格外显得坚强。【解析】“格外”是程度副词,应当放在形容词“坚强”前头,说成“显得格外坚强”。例题5:经过文人删改过的民歌,有些可以从遗诗中找到,至今被删后而无法在遗诗中找到的民歌,还不知道
36、有多少。【解析】“至今”要移到“而”后头。例题6: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枪猎手。【解析】“顺利地”应移到“找到”之前。例题7:有的猴类比较聪明,甚至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再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就会用过去的方法试探着去做。【解析】“甚至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同“再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应当交换位置。例题8:我们进山以后,因为我们长期在城里走平坦的路,所以走山路十分不习惯。【解析】“因为”一句要放在最前边,“我们进山之后”要同它交换位置。8) 杂混所谓杂混即将两种格式混淆起来。对于这种原因造成的病句,可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取其中一个格式。请看下面的例子:例题1:这栋建筑有三十层组成。
37、【解析】这个句子的问题出在将“有三十层”和“由三十层组成”两个格式杂混起来,因此,即可以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栋建筑由三十层组成”。例题2:由于长期坚持锻炼身体,老张的体重比四年前相比减少了20斤。【解析】这是在人们口语中经常使用的病句。此句之病在于将两个格式“与四年前相比减少了20斤”与“比四年前减少了20斤”相混杂,把原句可以改成两个格式中的任意一种,但后一种格式更为简练。例题3:太阳是一种炽热的气体大火球,它的外层主要有3层组成。【解析】要么说成“它的外层主要有3层”,要么说成“它的外层主要由3层组成”。例题4:我们厂年产值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比增加了3倍。【解析】两种格式是“同改革开
38、放前的1978年相比增加了3倍”和“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加了3倍”。例题5:鲁迅的祝福通过一个身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迫害下的祥林嫂这个典型,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解析】两种格式是“一个身受旧礼教和迷信思想迫害的祥林嫂”和“一个在旧礼教和迷信思想迫害下的祥林嫂”。例题6: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解析】两种格式是“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和“他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3) 修辞错误言语表达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使句子生动、语言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因此,正确地使用修辞手法,是每个考生必备的能力
39、。修辞方面的错误,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比喻不当句子使用的比喻不贴切、不恰当。请看下面的例子:例题1:小王非常热爱本职工作,他经常对同事们讲,要像发疯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解析】热爱事业属于理智的行动,而喻体“发疯”常指人丧失理智、不能正常做事,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例题2:我们要像驴子一样勤恳地工作。【解析】此句中的喻体“驴子”,通常情况下都含有贬义的色彩,将人比喻为“驴子”,隐含了人蠢的意思,所以比喻不恰当,应将“驴子”改为“老黄牛”。例题3:这几天,王书记忙得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解析】王书记之工作忙,并不能用“陀螺”这样的喻体,因陀螺是在被抽打的情况下旋转,用在这儿,显然不够恰当
40、例题4:这个烟幕黑得出奇,好像是一些大喷泉突然喷出时张成的巨大扇面。【解析】本体是“烟幕”,要形容它怎样黑,应当用形容黑的喻体,可是这儿的喻体讲的是形状,这个比喻就不恰当了。2)重复多余这里的“重复”是指那些不必要的重复出现的词语,为使句子简练,就应删掉多余而又重复的词语。但句中的反复修辞方法不属于多余重复的情况,对此应认真分析。请看以下例题:例题1:我们十分、十分地热爱伟大的祖国!【解析】此句中连用了两个“十分”,并不属于重复多余,而是一种表达充沛感情的、一种必要的修辞方法。例题2:面对洪水,吴镇人民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空前的团结。【解析】此句中的“从未有过”和“空前”就属于多余的重复,可删去其
41、一,使句子表达更加简洁、有力。例题3:只有不断的努力,你才有希望攀登最高的顶点。【解析】此句中的“最高的”和“顶点”两个词即意义重复,可改为“你才有希望攀登最高峰”。例题4:海水不断地掀起了前仆后继的巨浪,看得人们心惊肉跳。【解析】此句中的“不断”和“前仆后继”属于重复,可删去其一,改为“海水不断地掀起巨浪”。例题5:多年来他坚持到祖国各地进行写生创作了大量活生生的作品。【解析】此句中“进行”一词属于多余,可删去,改为“多年来他坚持到祖国各地写生”。例题6:电影院是影片制作的归宿,影片要在这里同观众见面。【解析】“制作”多余,不用也完全可以。3)过简该写的不写,过分简略,也会造成病句。过分简略
42、句子必要成分,使句子出现意思不完整,造成了病句。请看下列例题:例题1:五中教师座谈会,教师们提了许多条意见。【解析】此句的弊病在于逗号前后两句话不能有效地衔接,应将第一句话加上必要的成分,改为“在五中教师座谈会上”,这样才能前后连贯起来。例题2: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根本不可能做好这个工作。【解析】此句的弊病在于缺少必要的成分,造成句意不完整,应该在句末加上一个“的”字,这样与前边的“是”协调一致。例题3:他没有意识到,仍然一意孤行。【解析】此句之问题在于缺少必要的成分,使句意不完整。“意识到”后缺少宾语,应改为“他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例题4:万物的生长,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已经基本掌握了
43、各类物种的生活习性。【解析】“万物的生长”同后头没什么联系,前后脱节,把逗号改为“使”,就没这毛病了,可见这里少写了一个字。例题5:北京大学教师座谈会,两小时之内老师们就提了几十条意见。【解析】逗号前后不连贯,前头改为“在北京大学老师座谈会上”,加上点儿词语,前后就连贯了。例题6:如果没有知识,是根本不可能搞好“四化”建设,不可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社会主义的强国。【解析】句末缺少一个“的”与“是”相呼应,句子不完整。(4)逻辑错误因为逻辑问题而出现的病句、错句、问题句,在实践中非常多。此处逻辑方面的病句,仅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病句。常见的逻辑方面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错用概念一般情况下,错用概
44、念表现为错用实词,因为实词通常都能表达概念。请看下面的例子:例题1:黄河谣里有不少民歌,它大胆地吸收了民间音调中一些积极的因素。【解析】此句中“音调”一词外延太窄,不能表达句意,应将其改为外延大一些的词,诸如“音乐”、“曲调”等。例题2:他这个人一向为人忠诚、老实。【解析】此句之病在于概念使用不当,其中“忠诚”一词使用不当,应将其改为“诚恳”。例题3:写文章时,有些句子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好,找不到恰当的形容词。【解析】说“句子不知该怎么形容”,“句子”的概念是表示完整意义的语言使用单位,没有什么必要对语言单位加以形容。需要形容的是“事物”,因而这里用错了概念,应当改用“事物”这个概念。例题4:为
45、什么一月正是严寒之时,而七月正是酷热的岁月呢?【解析】“岁月”指很长的时间,用在这里指一月,太大了,可改用“月份”。2)偷换概念也称暗换概念,暗换概念表面上看起来是用了某一个概念,实际上暗中用了另一个概念,这就是暗中更换概念。请看下面的例子:例题1:陕西李自成的起义,均田免粮,英勇抗击明军的围剿。【解析】此句中的“起义”这个概念,本是一种行动,不可能有后面的行为,有行为的是人,所以“起义”已经暗换成“起义军”的概念了。例题2:陕西省渭南地区农民在夺得今年棉花好收成的基础上,不断掀起采棉、售棉高潮。【解析】既然已经夺得了好收成,为什么还要“采棉”呢?这种自相矛盾是更换概念造成的。写“棉花好收成”
46、时,“棉花”这个概念指已经采摘下来的“棉花”,到了写“采棉”时,“棉(花)”指尚未采摘下来的棉花”,写“售棉”时又用了前一个概念。这句后头可以删去“采棉”和顿号。因为既然已经“售棉”了,那棉花就必定采摘下来了。3)大小概念并列句中将外延大小不一致的概念并列起来,大概念包含了小概念,有了大概念,小概念就不必要了。请看下列例题:例题1:剧团演出了文艺节目、耍狮子、表演轻功等。【解析】此句中的“文艺节目”是属概念,而后面的“耍狮子、表演轻功”为种概念,是不能并列的。例题2:参加演出的有男人、妇女、大学生、中学生。【解析】此句犯了将大、小概念、交叉概念进行并列的错误,应改为“参加演出的有男人、女人,其中也有一些大学生、中学生”。例题3:老王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好人、好男人。【解析】此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