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习题集名词解释(仅供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贸习题集名词解释(仅供参考).doc(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国贸习题集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国贸习题集名词解释(仅供参考)第一章 导论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一国(地区)同别国(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它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2净进口:是指一国同类商品上有出口也有进口,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部分。3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各国(地区)的进口
2、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它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额。4对外(国际)贸易量:是指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对外(国际)贸易额,即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以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办法,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计算公式为:对外(国际)贸易量对外(国际)贸易额价格指数。5贸易顺差: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或称贸易黑字,我国也称之为出超。6贸易逆差:当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逆差,或称贸易赤字,我国也称之为入超。7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是指通过第三国(地区)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签订进口合同与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3、以营利为目的,通常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地区)而言,是转口贸易。8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密度,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D)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基本指标。9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10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入出口,即总出口。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之和即为总贸易额。11专门贸易:以进出关境为
4、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从外国进入关境和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称专门进口。离开关境的商品称专门出口。但从关境外国境内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商品,则不被统计为出口。专门出口额与专门进口额之和,即为专门贸易额。12有形贸易:是指实物商品(有形商品)的贸易。13复出口:是指一国对从外国进口的商品不经任何实质性加工,再行向外出口。14复进口:是指一国的产品销往别国后未经加工又被该国重新购回。15净出口:是指一国同类商品上有出口也有进口,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部分。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是指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2绝对优势:是
5、指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3自然优势:是指一国固有的天赋优势,如一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土壤质量、气候条件或矿产资源等。4获得性优势:是指通过接受教育与训练及生产实践等后天的活动获得的优势。5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各国应该按照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绝对劣势的产品,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6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
6、)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7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指出,国家之间应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各国都应该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比较优势理论”。8相对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价格之比。9贸易所得:是指在一国通过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达到了比贸易前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是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10非贸易品:是指不能同其他国家发生贸易的商品。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1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它表示一国在不同
7、的相对价格下愿意进口与出口的商品数量。提供曲线既可以看成是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也可视为一国进口商品的需求曲线。作为出口供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愿意提供出口产品的数量;作为需求曲线,它表示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2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3相对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性,或者说是一国的相对资源供给量。4相对要素密集度:是指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率。5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
8、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6里昂惕夫之谜:又称里昂惕夫悖论,是指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采用美国的数据对-模型所做的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模型的结论正好相反。第四章 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一、名词解释:1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同一种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而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2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认为,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在两国均不可能实现完全专业化的前提下,贸易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这会使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
9、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满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前提下,由于生产要素不能在国家间自由流动,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商品的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要素报酬(如工资、地租、利息)的国际差异缩小,最终会造成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4特定要素定理:国际贸易使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获益,进口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受损,公共要素可能受益也可能受损。特定要素的增长会增加本要素的总收益和流动要素收益,降低另一部门特定要素的收益。公共要素的增长使两个部门特定要素的收益都增加,而公共要素的收益下降。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
10、论一、名词解释:1行业间贸易: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的贸易。产业之间发生的贸易活动,主要基于不同国家各自具有的比较优势。2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创新出来,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改进;到逐步标准化生产,市场不断扩大;再到完全成熟,标准化生产,市场基本饱和;乃至最后被新创新的产品淘汰这样一个过程。3不完全竞争:如果某行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主要厂商,而在消费者眼中各厂商生产的产品互有区别,各厂商是价格制定者而非价格接受者,则称该行业是不完全竞争的。4行业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式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并且对X-M取绝对值
11、。T的取值范围为0到1。5规模经济: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换言之,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单位生产成本降低(即成本递减)而产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边际收益递增)。6内部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于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如汽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等。7外部规模经济: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外部的规模经济一般出现在竞争性
12、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中。8坎姆模型:由经济学家默瑞坎姆在1964年提出的。说明外部规模导致国际贸易,从而解释“北北贸易”的一个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说明为什么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禀赋相同,甚至消费者需求偏好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9价格歧视:厂商虽然出售的是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在国际贸易中,这种价格歧视行为就是通常所谓的“倾销”。10需求的收入弹性:经济学家将价格不变时人们对收入变动所作出的需求反应称之为需求的收入弹性,用需求变动的百分率与收入变动的百分率的比来衡量。公式可以表示为:11恩格尔法则:德国经济学家厄恩斯特恩格尔在说明和预测收入与需求变动的关
13、系时指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花费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少。他的这一结论,已被许多事实证明,经济学则将他的这一论断称为“恩格尔法则”。12克鲁格曼模型:指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的国际贸易模型。在给定规模经济和市场均衡的条件后,垄断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短期均衡条件则可写为,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利润为零。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消费人口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但消费品的种类则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加提高福利。第六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流动:由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别,劳动力在
14、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内或不同岗位之间、行业之间、职业之间的自愿选择、迁移的现象。2全球战略:跨国公司从全球观点出发,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位比较优势,把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和职能加以分散和配置,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综合一体化经营,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以期获得长期、稳定的全球竞争优势,实现最大化的全球效率。3智力外流:最初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教授等迁移到发达国家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也被称为“智力反向外援”。后来人们把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接受高级专门教育的留学人员滞留不归也划入智力外流的范畴。4外国直接投资: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15、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5国际间接投资:发生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活动,包括国际信贷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前者是指一国政府、银行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向第三国政府、银行、自然人或法人提供信贷资金;后者是指以购买国外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为内容,以实现货币增值为目标而进行的投资活动。6转移定价:跨国公司内部,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销代产品,提供商务、转让技术和资金借贷等活动所确定的企业集团内部价格。7跨国公司: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
16、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8技术转移:指通过跨国公司建立子公司及其他方式而实现的在经济上有用的知识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第七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一、名词解释:1关税:进出口货物通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政府所设计的海关向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税收。关税作为现代贸易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一国国民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 2名义保护率:某种进口商品通过该国关境时根据海关税则被征收关税的税率。以名义保护率衡量关税保护率的高低,有一定的局限性。3有效保护率:对某工业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即一国整个的贸易壁垒体系使某产业单位产出的增值提高的百分比(不考虑非关税壁垒)。公式为:ERP=(WV)/V,其中,E
17、RP为有效保护率,W为施加一整套关税后的增加值,V为施加一整套关税前的增加值。 4进口附加税:在国际贸易中,有些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的进口关税外,还往往会根据某种需要再征收额外的关税,即进口附加税。进口附加税的征收通常是作为一种特定的临时性措施,其主要目的是调节贸易平衡与收支,对某些商品的进口作特别限制,在国家与地区间实行贸易歧视和贸易报复等。5反倾销税: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征收的一种附加税,即在倾销商品进口时除征收进口关税外,再征收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抵制外国倾销,保护国内相关产业。6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经过长期斗争,在1968年
18、通过建立普惠制决议之后取得的,是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一种关税优惠待遇。7差价税:当某种商品国内外都生产,但国内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进口产品的进口价格时,为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和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8最优关税税率:能使一国福利最大化的关税税率,即使一国从贸易条件改善中所得的收益减去进口数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后的正差额达到最大时的关税税率。9. 滑准税:是一种与进口商品价格成反向关系的关税计征办法,即进口商品价格越高其进口关税税率越低,而价格越低税率越高。其主要特点是,可以保持滑准税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尽可能减少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10.
19、从量税:根据进口商品的计量单位(重量、长度、面积、容积、数量等)作为征税标准,以每一计量单位应纳的关税金额作为税率的关税。11.特惠税:全称为特定优惠关税。它是指对从特定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零关税待遇,其税率低于最惠国税率。特惠税有的是互惠的,有的是非互惠的(单向的)。12.海关税则:也称关税税则。它是一国海关据以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类表。里面有海关征收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也有海关的关税税率表。关税税率表的主要内容有:税则号例、商品分类目录和税率三部分。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一、名词解释:1非关税
20、措施:一国政府采取的,除了关税以外的,任何可以对国际贸易形成阻碍的措施总和,包括一国的法律和行政规定,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所有政策。 2进口配额制: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内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控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简单而言,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口。 3绝对配额: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超过限额后,就不准进口。 4关税配额:在
21、一定时期内,对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限额,对于限额之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关税或免税待遇,对于超过限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后再允许进口。 5“自愿”出口限制: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愿”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该限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即停止出口。简单而言,就是出口国“自愿”限制其出口量。 6进口许可证制: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进口许可证则是一国管理货物入境的法律凭证,具备三层含义:一为国家机关签发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二为批准进口特定货物的文件,三为证明文件,海关凭此接受申报
22、和查验。 7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国家通过法令和政策明文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商品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商品或服务,或其他歧视性的规定。 8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加以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一种制度。外汇与对外贸易关系密切,如果实行外汇管制,进口商和消费者不能自由兑换外汇,也就不可能自由进口。9技术性贸易壁垒:一国(地区)或区域组织为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的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自由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形成贸易扭
23、曲,因而具有贸易壁垒的实际效果。10保障措施:世贸组织所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措施,全称应为免受进口损害的保障措施。它是指某一成员方因意外情况或承担世贸组织的义务(包括关税减让),某一产品进口到该成员方的数量(绝对或相对于该国内生产)不断大量增加,并对生产相似或直接竞争的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该成员方可在适当的时间和程度内对此产品全部或部分地暂停实施其所承担的义务,以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保障措施应是非歧视性的,不分国别地适用于所有同类进口产品。11配额租:在配额制度下,许可证持有者从外国购买进口商品在国内以高价出售,所获取的利润即称配额租。12. 相机保护
24、措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某些紧急保护措施或停止履行现有协议中的正常义务,以保护本国某些更加重要的利益。第十章 贸易保护理论一、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是15-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欧洲流行的,主张通过对外贸易差额获取财富的一种经济理论,代表了当时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2贸易差额论:又称为贸易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主张国家应允许货币输出购买本国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进行转口贸易,但仍然坚持买少卖多的原则。3货币差额论:为早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主张国家采取强制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在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或不买,用以积累货币。4幼稚产业:是指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具有发展前
25、景,并且最终能够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5对外贸易乘数:是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经济增长、国民收入与就业产生倍加效果。6超贸易保护: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凯恩斯主义对外贸易乘数影响下,主张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实施全面保护、夺取国外市场、实现经济扩张为目的的侵略性贸易政策。7新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逐步盛行的理论思潮及其政策实践表现,往往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技术上的歧视性和实际效果的有效性等特点。8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国际贸易中的国家利益,政府通过确立战
26、略性产业,并对这些产业实行适当的保护和促进,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国际竞争力。9管理贸易制度:是一种兼有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特点的新型贸易制度。通常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为手段,实现对外贸活动的协调和鼓励。10普雷维什命题: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现状后所得出的贸易条件长期恶化原因及后果的一种理论学说。第十一章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组织一、名词解释:1经济全球化:指经济活动突破国界限制,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服务提供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经济整体。2贸易自由化:是指各国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
27、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度的一个过程。3贸易条约与协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确定它们之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4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种商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之间,或者主要生产国与主要 进口国之间为了稳定或者操纵该种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获得足够的垄断利润,保证世界范围内的供求基本平衡而签订的多边国际协议。5非歧视原则:是针对歧视性行为的一项缔约原则,它要求缔约各方在实施某种优惠和限制措施时,不要对缔约对方实施差别待遇。在世贸组织中,非歧视原则主要由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体现出来。6最惠国待遇:是指一成员方对于原产于或运往其他成员方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惠、特
28、权或豁免都应当立即无条件地给予缔约对方。7国民待遇:是指在民事权利方面一个国家给予在其国境内的外国船舶、公民和企业与其国内船舶、公民、企业同等待遇。8关税减让:是指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并尽可能地消除关税壁垒,并且削减后的关税应得到约束,不得再进一步提高。9部长级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和决定涉及世贸组织职能的所有重要问题,并采取行动。10保障措施:指当不可预见的发展导致一产品的进口数量剧增,以致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国可以在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对该产品的进口实施限制。第十二章 区域性经济合作一、名词解释1区域
29、经济一体化:指地理区域上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实行的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2贸易创造效应:指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3贸易转移效应:指关税同盟对外实行保护贸易,导致从外部非成员国较低成本的进口,转向从成员国较高成本的进口,发生“贸易转移”。4关税同盟:是指各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壁垒,实现内部的自由贸易,并对非成员国的商品进口建立统一的关税制度。5经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不但商品与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对外统一关税,而且要求成员国制定并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
30、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各国在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6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由27国组成、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7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在原美国、加拿大自由贸易区基础上的扩大和延伸,美、加、墨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宣布成立一个横跨北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8大市场理论:是由西托夫斯基和德纽提出的,从动态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取得经济效应的理论学说。该理论解释了大市场内激烈竞争和规模生产带来的经济利益等。9关税同盟理论:是范纳提
31、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用于解释一体化后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10水平一体化:又称横向一体化,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所形成的经济一体化形式。第十三章 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出口替代战略:又称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推进工业化的策略。2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化创造有利条件。3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
32、汇率在货币当局确定的区间内波动。4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是对外经贸经营管理体制的简称,它是指一国在对外经贸组织形式、经营分工、利益分配等方面所设置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对外经贸计划管理体制、外经贸财务管理体制、外经贸行政管理体制等。5外贸经营注册登记制度:是指从事外贸业务的主体在提供了所有必须的材料,并到指定机构进行备案登记后,即可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制度。6出口外汇核销:是为保证出口商品能够及时收汇,防止外汇资金流失境外而对出口款项的清算进行核查和跟踪管理,直至货款收回。7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有重点、有计划地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市场,改变出
33、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逐步建立起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总体格局。8以质取胜战略:是指通过完善立法、进行质量监督、扶持优质产品等,以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创名牌出口商品为核心的出口贸易战略。9科技兴贸战略:是指发挥科技及产业优势,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优势技术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技术出口产品和企业,促进我国从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10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是将对外贸易从以数量规模的外延增长转向质量效益的内涵增长,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第一章 合同标的一、名词解释 1、FAQ:在国际贸易中,对于某些品质变化较大而难以规定统一标准的农副
34、产品,往往采用“良好平均品质”(Fair Average Quality, FAQ)这一术语来表示其品质,所谓“良好平均品质”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是指中等货而言,在我国实际业务中,在标明FAQ的同时,通常还约定具体规格作为品质依据。2、品质公差:指国际上公认的产品品质的误差,为了明确起见,应在合同品质条款中订明一定幅度的公差。有些工业制成品,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做到很精确,可根据国际惯例或经买卖双方协商同意,对合同中的品质指标订有允许的“公差”,这就是品质公差(Quality Tolerance),即所谓品质公差是指允许卖方交货的品质可以高于或者低于合同规定的品质的幅
35、度。3、以毛作净:有些价值较低的农产品或其它商品,有时也采用“以毛作净”的办法计重所谓“以毛作净”指对一些单位价值不高的商品可以按毛重计量,即以毛重作为计算加工和交付货物的计量基础。4、溢短装条款:在大宗商品的交易中,由于受商品特性,货源变化,船舱容量,装载技术和包装等因素的影响,要求准确地按约定数量交货,有时存在一定困难,为了使交货数量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录活性和便于履行合同,买卖双方可在合同中合理规定数量机动幅度,只要卖方交货数量在约定的增减幅度范围内,就算按合同规定数量交货,买方就不得以交货数量不符为由而拒收货物或提出索赔。在规定具体数量的同时,在合同中规定的卖方允许多装或少装的一定百分比。
36、5、公量:主要使用于少数价值较高水分含量极不稳定的商品,如羊毛、生丝、棉花等,在计算重量时,使用科学方法抽掉商品中的水分后,再加上标准含水量所求得的重量。6、中性包装:中性包装是指既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和厂商名称,也不标明商标或品牌的包包装,也就是说,在出口商品包装的内外,都没有原产地和厂商的标记,中性包装包括无牌中性包装和定牌中性包装两种。7、回样:在国际贸易中,谨慎的卖方往往不愿意承接凭买方样品交货的交易,以免因交货品质与买方样品不符而招致买方索赔甚至退货的危险,在此情况下,卖方可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交买方确认,这种经确认后的样品,称为对等样品或回样也有称之为确认样
37、品(Confirming Sample)当对等样品被买方确认后,则日后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必须以对等样品为准。8、定牌:指卖方按买方要求在其出售的商品或包装上标明买方指定的商标或牌号,这种做法叫定牌生产。第二章 商品的价格和贸易术语一、名词解释1、贸易术语:或称价格条件,它是在长期的贸易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用一简短的概念或外文缩写来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买卖双方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的专门用语。2、FOB Under Tackle:即FOB吊钩下交货,是一种为划分装船费用的负担而产生的FOB变形,指卖方将货物置于轮船的吊钩可及之处,而吊装入舱以及其他各项费用,概由买方负担
38、。3、FOBST:FOB Stowed and Trimmed即FOB包括理舱费和平舱费。指卖方负责将货物装入船舱并承担包括理舱费平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4、CIF Liner Terms:即CIF班轮条件。指卸货费用按照班轮做法来办,即买方不负担卸货费,由卖方或船方负担。5、DEQ:Delivered Ex Quay,即码头交货,它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卖方要自负费用和风险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并将货物卸至码头,办理进口清关手续。买方处置货物后,风险转移。6、象征性交货:象征性交货是与实际交货相对而言,指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
39、交货义务,也称“单据买卖”。7、佣金(Commission):是代理人或经纪人为委托人进行交易而收取的报酬。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往往表现为出口商付给销售代理人、进口商付给购买代理人的酬金。因此,它适用于与代理人或佣金商签订的合同。8、固定价格:我国进出口合同,绝大部分都是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明确地规定具体价格,这也是国际上常见的做法。按照各国法律的规定,合同价格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更改,在合同中规定固定价格是一种常规做法。它具有明确,具体,肯定和便于核算的特点。第三章 货物的交付一、名词解释 1空白抬头、空白背书提单:提单上收货人栏填写“凭指定”(To order)或
40、“凭某某人指定”(To order of)字样,背书人(提单转让人)在提单上签名,而不注明被背书人(提单受让人)名称的提单。2运费吨:运费吨是重量吨和尺码吨的统称。重量吨是按毛重计算,以每公吨、每长吨或每短吨为计算运费的单位,用“W”表示。尺码吨是按体积计算,以每立方米或40立方英尺为1尺码吨,用“M”表示。3. F.I.O:F.I.O 即 Free In and out,是程租船合同对于装卸费负担的划分,表示船方不负责装卸费用。4滞期费:如果租船人未能在许可装卸时间内完成装卸作业,则自许可装卸时间终止到实际装卸完毕时的这段时间称之为滞期,为此,租船人须向船方支付一定的罚款,以补偿船方的损失。
41、这种罚款称为滞期费。5共同海损:是指在海运途中载货船舶遇到危险,威胁到船货各方的共同利益,为了维护船货各方的共同安全或使航程得以继续完成,船长有意并且合理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某些特殊牺牲或支付的额外费用。6. 推定全损:是指货物发生事故后,认为实际全损不可避免,或者为了避免实际全损所需的费用与继续将货物运抵目的地的费用之和超过保险价值。7. 单独海损:指被保险货物遭到海上风险后,其损失未达到全损程度,这种损失仅涉及船舶或货物所有人单方面的利益的损失。8施救费用(Sue & labour expenses):它是指被保险货物在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时,被保险人或其代理人为防止损失扩大而采
42、取抢救所支出的费用。此项费用由保险人给予补偿。第四章 国际货款的收付一、填空题1汇票: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2承兑: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3追索权是指汇票遭到拒付时,持票人要求其前手背书人、出票人、承兑人或其他的汇票债务人清偿汇票金额及有关费用的行为。4背书是汇票的收款人或持票人在汇票背面或者粘单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行为,凭此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5票汇是指汇出行应汇款人的申请,代汇款人开立的、以其分行或代理行为解付行的银行即期汇票,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付款方式。6银行保函是银行作为保证人向
43、受益人开立的保证文件。银行保证被保证人未向受益人尽到某项义务时,则由银行承担保函中所规定的付款责任。7备用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应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对受益人开立的承诺某项义务的凭证。当开证申请人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或货款,或未能履行投标义务时,开证行为其支付。8保理是指出口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提供保理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商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第五章 争议的预防与处理一、名词解释1不可抗力是指买卖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疏忽或过失,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
44、当事人无法预见预防避免和控制的事件,以至不能或不能如期履约,发生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约的责任或推迟履约。2索赔 :指买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违约致使其遭受损失而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要求损害赔偿的行为。3法定检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对规定的进出口商品或有关的检验检疫项目实施强制性的检验或检疫。4罚金:指当事人为了保证合同的履约,对违约一方征收的罚金,罚金是一种督促履行合同的措施,带有惩罚性质的方法,违约方支付罚金后不能终止合同,必须按规定继续履行合同。 5仲裁:买卖双方在争议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签订书面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双方所同意的第三者予以裁决,以解决争议的
45、一种方式。6根本违约:一方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约。如卖方不交货,卖方不支付货款。7争议:是指买卖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未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所引起的纠纷。8理赔 :是指买卖合同违约当事方受理因其违约而遭受损失一方的赔偿要求。第六章 出口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和履行一、名词解释1询盘:交易的一方有意购买或出售某一种商品,向对方询问买卖该商品的有关交易条件。询盘的内容可以是只询问价格,也可询问其他一项或几项交易条件;可由买方发出,也可由卖方发出。2. 发盘:在法律上又称要约,是拟交易的一方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人提出
46、订立合同的建议,如其内容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在受盘人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成发盘。 3还盘:还盘指受盘人在接到发盘后,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发盘人在发盘中提出的条件,为进一步磋商交易对发盘提出修改意见 。4逾期接受 :收盘人的接受通知超过了发盘规定的有效期限或发盘未明确规定有效期限而超过合理时间才达到发盘人。5销售确认书是买卖双方在通过交易磋商达成交易后,是由卖方出具并寄给双方加以确认的列明达成交易条件的书面证明。经买卖双方签署的确认书,对买卖双方具有同等的约束力。6. 订单是由进口商或实际买主拟制的货物订购单。7. 结汇是出口商将其外汇收入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按一定汇率付给等值的本币
47、的行为。8清关:即结关,是指进口货物、出口货物和转运货物进入或出口一国海关关境或国境必须向海关申报,办理海关规定的各项手续,履行各项法规规定的义务。只有在履行各项义务,办理海关申报、查验、征税、放行等手续后,货物才能放行。第七章 进口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和履行一、名词解释1国际市场调研:是指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记录一切与特定国际市场有关的信息,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寻找并把握目标市场变化的规律,为国际市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活动。2国际商务环境:即对影响企业国际市场进入的诸多环境因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环境因素大致包括: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发展的态势与贸易格局;贸易法律法规;目标市场国的人口规模、人口分布、民族特征、消费禁忌等规律;目标市场国家的物价指数、国际收支和进出口状况;消费者收入和实际购买力状况;消费结构和消费者支出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者支出模式;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消费者收支变化规律及趋势;消费者储蓄和消费者信贷状况;社会阶层和相关群体的分类及不同的需求特征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