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演变-文学常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46130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举制度的演变-文学常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举制度的演变-文学常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举制度的演变-文学常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举制度的演变-文学常识.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科举制度的演变-文学常识.精品文档.宋朝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宋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

2、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明朝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参加乡试的,除监

3、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又称乡闱、秋闱,三年一次,秋季八月,贡院,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会试(又称礼闱,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应试者为贡士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

4、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三级。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清代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人为最多。1.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2.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3.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4.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