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 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内容摘要: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营造优良德育氛围,让学生受德育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训练学生意志,是德育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的有益途径。在素质教育中应切实抓好德育工作,在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德育工作:一、在班级工作中,必须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二、在班级工作中,必须
2、积极探索反映时代特色,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新方法;三、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切实加强德育工作。 关键词:初中德育工作 素质教育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从教十余载,接触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也看到了在成长阶段许多不同性格的孩子,通过这些孩子的成长历程,我不禁也深深体味到“德”对于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德与才是人的个性的两个不同方面,但又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而德是基础。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国家昌盛以科技为本,科技以人为本,而育人以“德”为本。”普通中学的德育有其特殊性,营造优良德育氛围,让学生受德育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3、,训练学生意志,是德育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的有益途径。在我身边发生了这样几件事,(1)张某,成绩好,在教师面前表现好,教师们公认的“好学生”、“尖子生”,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如此之可造之材却在半夜翻墙偷农民的瓜果,翻墙到女生宿舍,敲门,吓得女孩们哭叫时,还在一边偷着乐。当班主任调查清楚,批评教育他时,他很会“申诉”,拒不承认错误,利用老师对他的信任及机智的头脑,以班主任教育方法不当为名,将班主任告到了学校,他倒成了受害者。(2)杨某,成绩好,尤擅长理科,脑筋活,家境富裕。上课本分,寡言少语。但却是一只独来独往的“夜猫”,半夜翻墙出去打游戏,进教室偷窃,还是全校有名气的“赌神”。半夜行窃被值班老师
4、捉到时,老师都不敢相信,等等。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学生如单纯以成绩来评判,不能不说他们“很好”。但“品德”如此低下,令人担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虽可能成为“高等人才”,但也必将成为社会的“危险品”。究其原因,学校目前教育的对象很多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家里也一般不超过两个孩子。这一代人是在父母从精神到物质的双重呵护下长大的,由于缺乏独立能力的训练和挫折的磨砺,致使部分学生德育观念薄弱,表现在对自己要求松懈,对别人挑剔,对班级集体缺乏荣誉感等。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素质教育中应切实抓好德育工作,我在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德育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一、在班级工作中,必须切实加强师德
5、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崇高思想和完美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所谓:“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就是这个道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始终抓住师德教育学习不放,用先进的思想去教育陶冶学生。经常进行理论学习,参加知识更新的培训,学习先进模范人物,如:孔繁森、焦裕禄、扬善洲等。为人师表,做好学校的事,管好周围的事,关心他人的事。教师应把无私奉献放在首位,应“乐于奉献、乐意吃苦、乐意助人。”富有“改革意识、奉献意识、主人意识、荣辱意识、创新意识。”以身作则,以自身高尚的品德给学生做出榜样。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不仅仅是用言语教育学生,还要靠人品去感染学生,课堂上讲的与课
6、下的行为不悖,才会给学生深刻的影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熏陶和感染学生,那么无论他对各种现象的思想性进行了多么深入的挖掘和精辟的分析,讲了多少做人的道理,其教育效果都是苍白无力的。同时,教师也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才能站的高、看的远,由衷地通过教育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很难想象一个对人生、事业、政治等淡漠的人,会对教育过程中的德育因素寄于满腔的热情,并能塑造出一颗颗美好的心灵,真正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二、在班级工作中,必须积极探索反映时代特色,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新方法。班级是学校的前沿阵地,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班级传递给学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
7、,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成长的优劣。班级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强化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加强德育工作的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班级、学校生活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第一、利用班会、主题班会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使学生对国家产生浓厚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通过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了解农村发生的变化,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的坚定信心。通过书法、绘画、劳技表演、体操演唱等活动,活跃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常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人人夸好人好事,人人抓不良现象,大大增强学生的
8、奉献精神。这些有益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有春风化雪、润物无声之效。第二、养成考试,促三风建设。为抓好常规教育和管理,每接手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强化措施,努力探索,搞好日常常规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落实,切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理想教育,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背诵规范内容并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养成教育的小规章、小制度和具体措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规范习惯和心理素质。比如,针对学生爱吃零食,制定“三不准公约”,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制定“你好我学
9、、你扔我捡、你挤我让、你需我帮”16字的行为准则,等等。在班级教育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三、营造德育工作氛围,发挥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增强德育工作效果。定期办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张贴名人名像名言、标语口号、班校风、守则规范等,来点缀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潜移默化,影响感召学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上进心、责任感,使他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受到教育熏陶,使他们形成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第四、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精心设计每堂课,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过程紧凑,有系统的布置作业,及时而严格地检查,正确的评价学习成绩等,都有助于
10、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组织纪律性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学生在上课、复习、作业、考试等方面的表现,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而且与学生的品德、作风也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学生的状况,善于发现并及时抓住学生的各种表现和思想特点,进行生动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五、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学生到了初中,自我表
11、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作为教师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
12、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第六、实践锻炼。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的紧密配合。其中,家庭教育是合力的首要支柱。班级可通过开家长会和家访,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努力配合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中进行德育不在于所占时间的多少,关键在于恰到好处,绝
13、不能进行抽象说教,否则会使德育工作简单化、庸俗化。三、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少年儿童道德意识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塑造培养,而不是搞几次活动,搞些花架子就能突出来。中学时期是少年儿童,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特殊时期,要全面规划好德育的内容,使之形成序列,互相促进,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精雕细琢,日积月累,需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杜绝工作中的主观盲目性和随意性,采取各种德育措施,力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以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注释: 中学德育大纲第1页,第1行参考文献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学德育大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