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专升本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专升本习题.doc(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理学专升本习题.精品文档.第一章 绪论考纲要求: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殖、兴奋性、阈值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内环境的概念和稳态的生理意义;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方式及其特点;正反馈、负反馈、非自动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 2、刺激: 3、兴奋性: 4、兴奋: 5、阈值: 6、内环境: 7、阈电位: 8、强直收缩: 9、反射: 10、反馈: 11、体液调节:12、前馈:二、填空题 1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包括 、 和 。 2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 、 和 。 3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维
2、持 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4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有两种表现形式,即 和 。 5生理学习惯上将 、 和 称为可兴奋组织。 6机体对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 和 ,其中 起主导作用。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称为 。 8反射弧的基本成分包括 、 、 、 、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 B揭示生命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规律C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D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2关于兴奋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B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C阈
3、值的大小和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 D引起组织兴奋的阈值愈大其兴奋性愈高3阈值指的是A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C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E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4在维持机体稳态的自动调节过程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幅度小 B反应速度慢 C作用广泛和持久 D调节的敏感性差 E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6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 B血液pH维持相对恒定
4、 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D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 E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7下列关于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个闭环系统 B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 C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 D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 E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8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分娩过程 E减压反射9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是指 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 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 C外界干扰的情况 D调定点的改变情况 E中枢的紧张性 四、简答题 1. 举例说明体液调节的过程和主要特点? 2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保持内环境相对稳
5、定有何生理意义? 3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五、论述题 1试述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有机体在求得生存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称新陈代谢。 2、刺激:能被生物体感受的各种体、内外环境变化。 3、兴奋性:机体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4、兴奋:机体受刺激后其活动状态由弱到强,或者由相对的静止到显著的变动状态。 5、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或阈强度,简称阈值。 6、内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作机体的内环境。 7、阈电位:是指刚能引起细胞膜上某种离子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6、。 8、强直收缩:在连续给予刺激的作用下,肌肉产生的单收缩复合,包括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9、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10、反馈:受控制部分的效应器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即中枢的过程。 11、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称为体液调节。12、前馈:不由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是指控制部分发出指令信号使受控部分进行某种活动。同时或预先通过某种监测装置给受控部分发出信号,直接作用于受控部分。使其及早做出适应性反应。如条件反射;冬泳时,下水前机体的机温调节等。二、填空题 1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
7、水平 2新陈代谢 兴奋性 生殖 适应性 3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兴奋 抑制 5神经组织 肌肉组织 腺体组织 6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 7反射 反射弧 8感受器 传人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三、单项选择题1 、A 2、D 3、E 4、E 5、E 6、E 7、B 8、E 9、B 四、简答题1体液调节主要调节与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有关的功能活动。可有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两类:全身性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分泌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对其进行调节的。例如寒冷时,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入血,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的细胞使它们的代谢增强,
8、产热增多。局部性体液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例如组织细胞的酸性代谢产物CO。、乳酸等增多时,可引起局部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导致真毛细血管开放,使过多的代谢产物被血流带走,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括约肌又收缩,使真毛细血管关闭,如此周而复始,使局部血流量与该组织代谢水平相适应。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潜伏期长,反应缓慢、作用持续时间长,并且作用广泛。2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稳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可以认为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
9、在于维持稳态。稳态被破坏,必然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活动,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方式。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短暂、范围精确、灵敏性高;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广泛、调节精度较差;自身调节的特点是局限性较大、灵敏性和稳定性较差。五、论述题1根据控制论的原理,人体的机能调节系统可以看作是“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其中由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发出活动的信号,而受控部分则发出反馈信号返回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人体各种机能
10、调节系统中的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部分,可以看作是控制部分;而各种效应器、靶器官、靶组织及靶细胞,则是受控部分,其所产生的效应可称为输出变量。来自于受控部分的反映输出变量变化情况的信息称为反馈信息,它在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信息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达到对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考纲要求: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载体、通道、离子泵的概念;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阈电位的概念;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特点;骨骼肌收缩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钙离子在收缩过程中的作用;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超射
11、 2跳跃式传导 3出胞 4单纯扩散 5易化扩散 6被动转运 7主动转运 8继发性主动转运 9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10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11G蛋白耦联受体12静息电位13极化 14去极化 15超极化 16复极化 17动作电位 18阈电位 19横桥周期 20兴奋收缩耦联21局部兴奋 22绝对不应期 23终板电位 24前负荷 25初长度 26后负荷 27等长收缩 28强直收缩 29.最适初长度 二、填空题:1、生理学是_的科学。2、自从十七世纪_出版了_标志着生理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3、刺激按其性质可分为_、_、_。4、刺激只有_并达到能为_ 的程度时,才具有_。5、刺激的质和量决定机体反应的_
12、和_。6、机体或细胞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统称为_。反应的两种形式是_和_。7、机体内的可兴奋组织是_、_、_。8、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9、组织一次兴奋后,其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了两次兴奋间的_。10、不管给组织的刺激频率有多快,组织依其_在单位时间内只能产生_的兴奋。11、组织细胞兴奋性一般用_衡量,它与兴奋性呈_关系。12、产生反应的必要条件是_。13、反应产生的基础是_。14、刺激三要素是_、_、_。15、要引起组织兴奋,一次刺激的强度必须_该组织的阈值。16、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有_、_、_、_。17、易化扩散包括_中介的扩散和_为中介的扩散。18、纸胞在静息状态下
13、,其膜电位为内_外_,这种状态称_状态。19、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比膜外_,膜内Na+浓度比膜外_。20、细胞除极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_。21、一般生物体内的通道有两种,即_和_。22、神经纤维最基本的特性是_和_。23、在动作电位的超常期内用_ 刺激就能引起动作电位,其幅度_正常。24、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_极化,当静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_极化。25、Na+从膜外进入膜内是属于_扩散,K+从膜外进入膜内属于_转运。26、决定单纯扩散量多少的两个因素是_和_。27、神经、肌肉等组织细胞兴奋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外的_不均分布。
14、28、腺细胞分泌酶、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均属_作用。29、动作电位包括_和_两种电位变化,一般所说的动作电位是指_而言。30、从时间关系来说,锋电位相当于细胞的_,负后电位相当于_, 正后电位相当于_。31、动作龟位的显著特点是_、_、_。32、阈电位一般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_mv。33、_ 和_的变动,影响生物电的质和量。34、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点产生,立即沿细胞膜向_直到_都产生动作电位为止。35.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是通过_传导的,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是通过_实现的。36、兴奋部位O期去极化的速度愈快,幅度愈大,邻近安静部位发生兴奋所需要的时间_,兴奋传导_。37、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
15、部位是_,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_。38、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_,该物质可被_水解而迅速灭活。39、终板膜表面的离子通道是_通道,该通道开放或关闭取决于膜的环境是否存在_。40、两种细胞之间兴奋传递的典型样本是_。41、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应归纳为_的传递。42、肌小节缩短是由于_肌丝向_肌丝间的滑行。43、横桥与_的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需条件。44、直接参加肌细胞收缩的蛋白是_和_合称_。45、对肌肉收缩过程起调控作用的蛋白质是_和_,合称_。46、在前负荷固定的条件下,后负荷愈大,肌肉在缩短前产生的张力也_,肌肉缩短出现的时间_,缩短的初速度和肌肉缩短的长度_。4
16、7、在肌肉收缩时肌肉承受的负荷_或_肌肉收缩力时产生等长收缩。等长收缩的作用主要是_ 和_。48、肌肉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_的情况下,产生等张收缩,其主要作用是_。49、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有_、_、_。50、产生最大张力的肌肉初长度称为_。51、外环境包括_和_。52、稳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_,另一方面指这个恒定_。53、肌肉收缩是指_和_。54、生物体_才有生命。55、人体功能的整体性调节是在_调节为主导, _调节为辅助的情况下完成的。56、人体内的功能调节大都是_式调节,单纯的_调节很少见到。57、若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此种反馈称_。三、单项选择题:1、神经纤维在一次
17、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D、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2、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等于正常3、蛙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为2.Oms,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A、50次 B、100次 C、200次 D、400次 E、500次4、人体内O2、C0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5、运
18、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6、以下关于细胞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跨膜电位、膜电位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B、膜电位是细胞静息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C、一般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D、这种电位差可用测量电极在细胞表面测出 E、正常静息电位数值的这种电位差,表明细胞处于去极化状态7、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 A、阈电位 B、去极相 C、超射 D、负后电位 E、正后电位8、在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 A、去极相之后 B、超射之后 C、锋电位之后 D、正后电位之
19、后 E、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后9、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 A、前者小 B、两者相等 C、前者约大5% D、前者约小10% E、前者约大20%10、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溶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11、细胞膜在安静时对Na+的通透性 A、为零 B、约为K+通透性的1/2 C、约为K+通透性的2倍 D、约为K+通透性的1/1001/50 E、约为K+通透性的1/100012、神经纤维每兴奋一次,膜内Na+浓度大约增加 A、1/100 B、1/1000 C、1/8000 D、1/10000 E、1/8000
20、013、人工地减小细胞浸溶液中Na+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14、用直流电刺激神经干,在通电时兴奋发生在 A、阳极下方 B、阳极或阴极下方均可 C、阳极和阴极两点以外的地 D、阳极和阴极之间 E、阴极下方15、局部兴奋的产生是由于 A、阈下强度的内向电流刺激使细胞超极化 B、阈下强度的外向电流刺激直接造成膜内外的电压降 C、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 D、阈下强度的外向电流直接造成的电压降和膜自身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 E、外向电流引起的Na+通道大量开放所致16、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 A、耗能 B、逆浓度差的跨膜转
21、运 C、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D、膜蛋白的参与 E、具有饱和现象17、估计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运转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的 A、5-10% B、1020% C、20-30% D、3040% E、40-50%18、兴奋通过神经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19、阈下刺激可使细胞产生 A、静息电位 B、局部反应 C、动作电位 D、超极化 E、去极化达到阈电位20、一般情况下,分解一分子AIP钠泵可
22、A、移出2个钠 B、移入2个钠 C、移出3个钠 D、移出3个钠,移入2个钾 E、移出2个钠,移入3个钾21、关于终极电位的论述错误的是 A、具有“全”或“无”的性质 B、其大小与接头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量呈正变关系C、无不应期 D、有总和现象 E、可进行电紧张性扩布22、下列何种物质可促使乙酰胆硷的释放 A、肉毒杆菌毒素 B、美洲箭毒 C、有机磷农药 D、Ca2+ E、解磷定23、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机体的内部环境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人体所有的体液 E、消化液24、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局部体液调节 E、自
23、身调节25、维持机体相对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26、什么样的后负荷才能获得肌肉作功的最佳效率 A、过小 B、过大 C、适度 D、为零 E、以上均不是四、简答题:1、何谓阈电位?其大小取决于什么? 2、何谓局部反应?它包括什么 3、何谓量子式释放? 4、何谓继发性主动转运?五、问答题: 1、何谓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如何?2、何谓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如何?3、何谓兴奋性?某组织接受一个刺激后没有发生反应,分析其原因。4、动作电位为什么会有“全或无”的特性?5、横桥在肌丝滑行过程中有何作用?6、什么叫传递?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如何传
24、递?传递有哪些特征?7、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何联系?有何区别?8、什么叫兴奋收缩耦联?包括哪些过程?9、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10、为什么神经调节快而准确,持续时间短;体液调节慢而广泛,作用时间长?11、何谓Na+ - K+泵?其生理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超射:当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零电位后,膜内电位由零电位转向正电位的现象。 2跳跃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局部电流仅在郎飞结之间发生,即在发生动作电位的郎飞结与静息的郎飞结之间产生,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式传导。 3出胞: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称为出胞。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
25、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4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5易化扩散: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6被动转运:是指物质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不需消耗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7主动转运:是指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的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8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间接利用ATP能量实现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9经载体易化扩散:指一些小分子亲水性物质经载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10经通道易化扩散:指各种带电离子经通道蛋白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
26、转运。 11G蛋白耦联受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类整合蛋白,其分子结构中都具有典型的7个跨膜段,在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要通过与膜上的G蛋白耦联才能发挥作用。12静息电位:是指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13极化:是指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所处的“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14去极化:是指静息电位的减小即细胞内负值的减小。 15超极化:是指静息电位的增大即细胞内负值的增大。16复极化:是指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 17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远距离扩布的电位波动,是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18阈电位;是指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27、19横桥周期:是指粗肌丝上的横桥与细肌丝上的肌动蛋白结合、摆动、复位、再结合,如此反复的过程。 20兴奋收缩耦联:是指将骨骼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21局部兴奋:是指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较小的、只限于膜局部的去极化。22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无论给予多大的刺激也不能使它再次兴奋。 23终板电位:是指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终板膜产生的去极化电位。24前负荷:是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25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在前负荷作用下所处的长度。26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 27等长收缩:是指在阻力负荷较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不足以克服后负荷
28、时产生的一种收缩形式。表现为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28强直收缩:是指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产生单收缩的复合。 29. 最适初长度: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能力的初长度。二、填空题: 1、研究生命活动规律 2、哈维 心与血的运动 3、物理性刺激 化学性刺激 生物刺激 4、适宜 机体所感受 刺激效应 5、形式 强弱 6、反应 兴奋 抑制 7、神经 肌肉 腺体 8、动作电位 9、最小时间间隔 10、绝对不应期的长短 一定次数 11、阈值 反变12、刺激13、兴奋性14、强度 作用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15、等于或大于16、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29、入胞和出胞作用17、通道 载体18、负 正 极化19、高 低20、复极化21、电压依从性通道 化学依从性通道22、兴奋性 传导性23、阈下 小于24、超 除25、易化 主动26、浓度差 通透性27、离子28、出胞29、锋电位 后电位 锋电位30、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低常期31、全或无 不衰减传导 脉冲式32、102033、离子浓度的改变 人工的方法调控膜离子通道34、四面八方 整个细胞膜35、局部电流 化学传递36、愈短 愈快37、三联管Ca+38、乙酰胆硷 胆硷酯酶39、化学依从性 乙酰胆硷40.神经一肌接头41、电化学电42、细 粗43、肌动蛋白44、肌凝蛋白 肌动蛋白 收缩蛋
30、白45、原肌凝蛋白 肌钙蛋白 调节蛋白46、愈大 愈晚 愈小47、等于 大于 维持人体的位置 姿势48、小于肌肉收缩力 对物体做功49、前负荷 后负荷 肌肉收缩力50、最适初长度51、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5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动态平衡53、肌肉缩短 肌张力54、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55、神经体液与其它56、复合 神经 体液57、负反馈三、单项选择题:1 、C 2、A 3、E 4、A 5、E 6、B 7、E 8、C 9、A 10.C 11、D 12、E 13、B 14、E 15、D 16、D 17.C 18、B 19、B 20、D 21、A 22、D 23、C 24.C 25、E 26、
31、C四、简答题: 1、答:是指恰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的临界膜位。其大小取决于Na+通道的密度,密度越大,同等程度去极化引起开放的Na+通道数目也越多,则阈电位也越大,它与静息电位相差就越小,兴奋性越高。Na+通道对膜电位去极化的敏感性高,阈电位将加大,兴奋性则升高。 2、答:是指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所产生的衰减性电扩布。它包括电紧张性电位和离子流的变化。 3、答:递质以囊泡为单位的释放,称量子式的释放。 4、答:以Na+的主动转运所建立起来的膜内外的Na+浓度差(势能)为能源的物质转运过程。五、问答题: 1、答: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该电位称静息电位,
32、是细胞安静的标志。静息电位是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安静时细胞膜只对K+有通透性,又因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于是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进行扩散,而膜内带负电的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出而留在膜内,结果形成一种内负外正的电位差,该电位差对K+外流起到一种阻碍作用。当浓度差与电位差达到平衡时,K+停止外流,膜内外的电位差就相对稳定于某一水平,于是静息电位就形成了。 2、答:神经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发生了一次快速可逆的反转,将这个电位波动记录下来就是动作电位。产生机制是:阈或阈上刺激作用于细胞,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出现少量Na+内流,引起细胞轻度除极化,当达到- 70mv时,膜上Na
33、+通道大量开放,Na+顺浓度梯度、电位梯度大量内流。在内流过程中,电位梯度首先消失,使Na+内流的动力仅剩下浓度梯度。随着Na+内流,膜内电位变正,膜外变负,形成Na+内流的阻力,当动力、阻力达到平衡,Na+通道关闭时,Na+内流停止,完成动作电位的除极化时相。动作电位的复极化时相,是K+外流形成的,其机制同静息电位的形成。静息期,Na+泵活动,逆浓度差转运Na+、K+离子,恢复正常的离子浓度。 3、答:给组织一个刺激,是否发生反应,取决于以下二个条件:第一、刺激;第二、组织的兴奋性。当组织的兴奋性正常,所给的刺激是阈或阈上刺激时,组织就出现反应,否则不出现。该组织接受一个刺激没有发生反应,可
34、能的原因:该刺激是阈下刺激;该组织兴奋性低于正常。 4、答:刺激引起膜的去极化,只有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才会爆发动作电位。可见刺激只起到促使静息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的作用,而动作电位的爆发是膜的进一步去极化,它并不依靠原来施加给细胞的刺激;再者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细胞膜内外的Na+浓度差,这两种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动作电位会有“全或无”的特性。 5、答:横桥的作用主要有二:横桥与细肌丝能作可逆性结合,既能结合又可分离。通过横桥的连续摆动,把它周围的细肌丝朝M线方向推进。它具有AIP酶的作用,分解AIP放出能量,供滑行过程使用。 6、答:兴奋从一个细胞传向另一个细胞的过程称作传递。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
35、递为电化学电传递。其传递过程: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传至轴突末梢,轴突末梢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囊泡向轴突前膜移动,通过出胞作用,呈量子式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与终板膜上的胆硷能受体(N2)结合,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微终板电位,经总和形成终板电位,当达到邻近肌膜的阈电位时,使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传递的特征:单向传递,即兴奋只能由神经末梢传向肌肉。时间延搁(0.11.Oms)o易受药物或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易疲劳。1对l的传递,即神经末梢兴奋一次,骨骼肌细胞也兴奋一次。 7、答:阈下刺激使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出现少量Na+内流,
36、引起细胞轻度除极化,产生一个小于阈电位的局部电位。若多个局部电位发生总和,达到阈电位,就可使细胞爆发一个动作电位;二者的区别是: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不衰减传导,不相融合。局部电位不是“全或无”的,衰减传导,可以总和。 8、答:把肌纤维兴奋和肌纤维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叫做兴奋收缩耦联。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的结构,耦联因子是Ca2+;耦联的过程:肌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沿横管膜传到肌细胞内部,深入到三联管终池的近旁,终池膜对Ca2+的通透性突然增加,Ca2+顺浓度梯度向肌浆中扩散,肌浆中Ca2+浓度比静息时升高200倍左右,引起肌丝滑行;终池膜中有Ca2+泵,肌细胞兴奋过后,Ca2+泵开始活
37、动,将Ca2+运回终池,使肌浆中的Ca2+浓度降到兴奋前的水平,导致肌肉舒张。 9、答:通常,我们把细胞外液称作机体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脑脊液。它们包绕各种细胞而又互相沟通,为细胞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理化环境,(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各种离子的浓度等),提供营养物质和02,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使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于是,内环境改变,细胞的代谢就要受到影响。不难理解,为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10、答:神经调节产生的效果快而准确,但是持续时间短很快消失。这是因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快,而且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成对应性联系。体液调
38、节产生的效果慢而广泛,一般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但是它的作用时间比较长。这是因为血液运输所需要的时间要比神经传导的时间慢的多,而且激素可以随着血液流向体内各个部位。 11、答:Na+、K+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能将Na+、K+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蛋白质。其实质是Na+ - K+依赖式AIP酶,简称Na+泵。它的功能特点是在其内表面存在能结合3个Na+的位点;在其外表面,存在能结合2个K+的位点;在靠近结合Na+位点处具有AIP酶活性。Na+泵活动的强弱受细胞内Na+和细胞外K+浓度的调节。细胞内Na+增多或细胞外K+增多,特别是细胞内Na+浓度增加时,钠泵活动增强。其作用是把细胞内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K+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并保持了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的离子分布,这是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基础。第三章 血液考纲要求:血液的功能、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浆与血清的概念;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红细胞的正常值和功能;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功能;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和过程;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步骤;ABO血型系统的分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RH血型的分型与临床意义;输血的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