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重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社会医学重点.精品文档.1、社会医学的定义:是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订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交叉性学科。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
2、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 (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 (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5、 医学模式: 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核心是医学观。 6、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7、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 (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 (2)恒常性:经常作用 (3)积累性:累加作用 (4)交互作用8、经济发展与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群
3、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双向促进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增加卫生投入;提高居民文化素质(2)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和心理压力突出;社 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 (3)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作用:提高劳动力水平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节约医疗资 源,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9、文化的类型:(1)智能文化: 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 (2)规范文化: 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 (3)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 10、教育影响健康的途径:
4、(1)教育影响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2)教育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3)教育可以通过影响收入、社会凝聚力等间接影响健康11、风俗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1)有益于健康的风俗习惯:分餐进食、饮开水、回族禁酒、 爱干净、割礼 (2)不利于健康的风俗习惯:近亲结婚、纹身、女性割礼等12、宗教对健康的影响: (1)宗教有益于健康:缓解精神压力;佛教不杀生、不奸淫、不饮酒的戒律;犹太教的割礼等 (2)宗教不利于健康:印度的古典霍乱流行,教徒盲目崇拜等.13、性格对健康的影响? (1)A型性格的特征是: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出人头地;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对人有敌意
5、。A型性格被认为是与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及高血压并列的四项冠心病危险因子之一 (2)B型与A型性格相反 (3)C型性格的特征是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怒而不发,好生闷气,内向。C型性格者对健康影响,宫颈癌发病率比其他人高3倍,患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性更高。14、社会病概念: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危害人群健康 的社会性现象15、社会病特点: (1)社会性; (2)产生根源的复杂性; (3)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4)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5)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16、 意外伤害的预防干预理论: (1)工程干预:对环境与产品的
6、设计和革新; (2)经济干预:经济鼓励手段或罚款; (3)强制干预:法律措施 (4)教育干预:健康教育 17、 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控制: (1)依法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2)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与引导工作 (3)鼓励青少年多参加社会活动 (4)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自我判断能力 (5)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对成瘾青少年要积极帮助18、自杀的预防: (1)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第一层次 (2)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3)减少自杀的机会 (4)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 (5)对相关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 (6)控制自杀个案的媒体报道 19、如何控制和预防性传播疾病: 联合国对预防性病提出“AB
7、C”原则:A “禁欲”,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 B“忠诚”,固定性伴侣; C“安全套”。 我国措施:(1)政府投入:防治性传播性疾病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广泛宣教: 采取适当的形式,广泛宣传性病防治知识,让人们了解各种常见性病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防治方法,推荐正规的治疗机构为性病患者服务 (3)监测:加强对性传播性疾病的监测 (4)针对性预防:高危人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的预防工作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广义是指一切突然发生的对公众、社会、环境、财产等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狭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
8、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 康的事件。 21、假如你是CDC工作人员,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该怎么做: (1)处置病员 (2) 公共卫生管理 (3)稳定群众情绪 (4)寻求合作与援助 (5)做好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22、慢性病(NCD): 慢性病是一组发病潜伏期长,一旦得病,不能自愈,也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等特点。23、慢性病自然史: (1)无危险阶段; (2)出现危险因素; (3)致病因素出现; (4)症状出现; (5)体征出现; (6)劳动力丧失24、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在疾病尚未发生
9、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一级预防的双向策略:1、全人群策略:降低整个人群暴露于危险因素的平均水平;2、高危策略:消除高危个体的特殊暴露。 一级预防的主要手段:健康促进,健康保护。 (2)二级预防:亦称发病前期的预防,为了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而 采取的措施,达到阻止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防止并发症的目的。 措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3)三级预防:在疾病临床期阶段,进行康复治疗,是对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此时机体对疾病已失去调节代偿能力,将出现伤残或死亡的结局。此时应采取对症治疗,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
10、,残而不废,促进康复。 一般由住院治疗(对症治疗)和社区家庭康复(康复治疗)二个阶段组成。25、临床预防服务: 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或无症状的“病人”的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化的预防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包括(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 (2)健康筛选26、社会医学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 试验研究; 评价研究; 文献研究27、定量研究概念: 是收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 确定事物在某方面的规定性,或发现某些因素间的量化规律,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研究结论的研究过程。28、定量研究方法: (1)访谈法: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 (2)自填法
11、:信访法;现场自填法;网络调查29、定性研究概念: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阐述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30、定性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深入访谈法(非结构式访谈); (3)专题小组讨论; (4)选题小组讨论法31、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32、问卷的一般结构: 封面信、 指导语、 问题和答案、 资料的登记(编码)等。 33、社会健康状况: 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的状况。34、社会健康状况评价的内容: 包括两大方面: 人群健康状况评价; 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影响因素评价(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卫生保健等等)35、健康
12、危险因素评价: 是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3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 (1)收集资料: 死亡率资料; 危险因素资料; 收集计算危险分数的有关资料 (2)处理资料: 危险因素转换为危险分数; 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计算死亡危险; .计算评价年龄; 计算增长年龄; 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37、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可用于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1)个体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促进个体改变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 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2) 群体评价结果,可以了解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分布 情况,作为确定疾病防
13、治工作重点、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38、生命质量评价: 指具有一定生命数量的人在一定时点上的生命质量表现。39、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 包括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和一般性感觉。40、卫生服务研究: 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41、卫生服务需要: 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42、卫生服务需求: 从经济学
14、和价值观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43、卫生服务利用: 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44、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的关系: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的基础,但并非所有卫生服务需求与卫生服务利用均来自卫生服务需要,也并非所有卫生服务需要均会转换 为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45、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来势猛,绝对数量大; 2、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 3、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的不规则性和累进性; 4、人口老龄化中出现了高龄人口增长过快的现象; 5、将持续较长时间; 6、老龄人口结构特点带来养老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