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线考试试题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线考试试题与答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线考试试题与答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线考试试题与答案(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线考试试题与答案(一)1、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案是写好教案。(x)(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案交叉备课,加德纳提出)2、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x)(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
2、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体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3、开放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y)4、优质教学即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y)5、教师把实物、教学器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演示法。(y)6、研究型学习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学习模式,将极大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x)7、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合作。(y)8、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讲演法。(x)(讲授法)9、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
3、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x)10、教材的思想性主要指教学知识内容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y)11、研究学生主要是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认知的前提特征和情感的前提特 征。(y)12、教案反思研究不必有序进行,也不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学科。(x)13、课堂讲授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x)14、备课就是要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y)15、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x)(发展)16、备学生时必须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x)(发展性原则)17、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的教学方案(y)18、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
4、入研究学生的过程(x)(了解学生)19、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好写略案,一边可以更好的随堂发挥。(x)20、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的质量。(y)21、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y)22、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以按照如下基本环节进行设计:问题情境-求解与解释-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x)23、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是求同存异。(y)24、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是制度建设。(y)25、集体备课的功能应该定位为解决问题。(y)26、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是网上资料的多少。(x)(个人研究)27、集体备课并不是将各任课教师各自所写的教案装订成册(
5、y)28、开放教学是现代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y)29、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 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y)30、注入式教学的本特征是以讲授法为主。(y)31、教学中心环节是运用知识。(x)(上课)32、公开课是探讨课堂教学问题的集体教研活动。公开课包括测评课、观摩课与 展示课。(x)(示范课)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熟读精思”,“学思结合”“教学相长”是孟子 的思想。(x)(孔子)34、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内部重组,以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等综合素质的学习方式是自主 性学习。(y)35、传
6、统教学手段可分为两在:一是基本教学手段,即教师凭借其自身的身体器 官就能完成的,二是教学器具。(y)36、单一的教学手段可以独立用于解决细节问题,但不能解决教学过程的全部问题或整体问题。要完整地解决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必须交叉组合运 用多种教学手段。这反映了教学手段的协调性。(x)37、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的“温故而知新”教学要求,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 则。(y)38、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互动策略。(x)39、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读书。(x)40、一
7、般地,教科书呈现方式研究,可以具体体现在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概念呈现方式、版面呈现方式和语言呈现方式等等诸多方面。(y)41、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加德纳42、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 -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示范-模仿式43、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斯腾豪斯4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5、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D课程制度的变迁46、同课异构基本的流程是(C)方案设计-课堂行动-评议反思-修正方案-再
8、次行动 -再次评议反思-撰写反思安全47、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都是主体48、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以按照如下基本环节进行设计(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决-应用于拓展-回顾与反思49、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是(B)制度建设。50、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是(C)求同存异51、校本研究的主体是(C)教师52、集体备课的功能应该定位为(D)解决问题。53、接受学习可以分为机械接受学习和(D)有意义接受学习54、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C)多边活动55、教学过程看是()的过程C 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56、选择合理的( )是备
9、好课的前提 B 教学内容5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 )A交叉备课58、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D)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59、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A)师生对话60、新课程主张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2/361、研究学生主要是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认知前提特征和(B)情感特征62、()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 (布置作业)63、备课就是要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B)最近发展区64、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内部重组,以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10、智能结构等综合素质的学习方式是(B)自主性学习65、备学生时必须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 )原则(发 展性)6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熟读精思”,“学思结合”“教学相长”是( )的 思想。(孔子)67、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 )学生的过程。(了解)68、公开课是探讨课堂教学问题的集体教研活动。公开课包括测评课、观摩课与 ()。(示范课)69、在备课具体工作中,备( )是核心环节。(学生)70、一般地,影响课程内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内容的难易程度、内容的教学价 值和(B)教学对象的整体水平71、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和()两种基本方式。A直线式编写7
11、2、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属于(B)讲授法73、经验型课程的教科书通常是从(A)出发。 (具体的情景)74、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A)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7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A) 单一课和综合课76、教科书文本的课程设计(B)往往决定着教科书的发展方向。 (风格)77、(B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78、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79、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保证和核心要求是确立正确的(C)教学观80、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是(
12、A)个人钻研81、集体备课就是(C)教师公开智慧的结晶82、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的历史的(A)选择。(必然)8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备课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84、(B备课)是上课的前提。85、广义的备课,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A自我成长)和持续性发展。 判断题1: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对国民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这些基本素质的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因而它发挥着指导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功能。 A : 正确 2: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二是自己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学校的特色,保证
13、学生的发展。 A : 正确 3.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学生课程的选择性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己设计学习课程,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主的选择。 A : 正确 4: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内容涵盖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具体地说来,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学校的组织与管理、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学校环境与办学条件等。 A : 正确 5: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积极主动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扩展,使得课程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绳索。 A : 正确 6: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
14、实施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A : 正确 7:在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应突显地方课程资源的特色,促进学生的发展。 A : 正确 8: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 A : 正确 9:社区课程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以形成学校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促进课程实施的条件性课程资源。 A : 正确 10: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看成是意义建构
15、的过程,避免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机械地进行教学。 A : 正确 11:普通高中校内课程资源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课程标准和教材。 A : 正确 12: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方向等情况有明确的评估,使课程资源开发有明确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益。 A : 正确 13:课程资源是广泛多样的,它们的存在方式与各地域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没有紧密的联系。 B : 错误 14: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根本性目的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及社会适应性。 A : 正确 15: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完整再现教学设计而已,而是师生共
16、同建设、互动对话的过程。 A : 正确 16:课程资源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从广义上来说,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称为课程资源,生活中存在的不可能成为课程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对课程实施有必要的直接作用的资源。B : 错误17: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成果的表达除了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之外,还可以采用记述教学叙事、生活叙事以及撰写教育自传的形式。A : 正确 18:教师自我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反思,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发展的一种活动。 A : 正确 19:以
17、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一种基础性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 A : 正确 20: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己必须从教书匠变成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A : 正确 21:课程改革的地方化是以学生主体性及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着眼点和着力点的,它同时强调了学校教师个体开发课程的责任,这不仅是教育本真即人的回归,也是课程本真即经验的回归。 A : 正确 22: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所有的教学研究都应该旨在改善学校的日常生活,改善教学的实践效果。 A : 正确 23: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自然情
18、境下采用多种方法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活动。它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教师及学校的专业发展。 A : 正确 24:成长记录袋则是本次课改主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A : 正确 25:模块成绩的认定应遵循校内自主的原则,可以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模块测验的成绩和平时的过程性评价的结果。 A : 正确 26:新课程倡导以下几个评价原则: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体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2以学校内部评价为主,发挥多种评价主体的作用,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量化的评价与质的评价并重,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4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5评价的结果与
19、过程并重,体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A : 正确 27: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检查,更在于诊断和促进发展。 A : 正确 28: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参加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获取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A : 正确 29:研究性学习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主体,关照自然、社会和学生自我三个方面。 A : 正确 30: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领域。 A : 正确 31: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
20、必修课的区别在于,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具有生成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的课程。 A : 正确 32:对于选修课,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状况进行设置,保持学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性。对于选修课,它属于地方课程开发范畴,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设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一方面体现学校的特色,一方面保证学生发展的需要。A : 正确 3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个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4周。 B : 错误 34: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构建时代性、选择性和基础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A : 正确 35:学分制有利于学习年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培
21、养过程的指导性、崇尚学生的个性化以及教学计划的弹性化。 A : 正确 36: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选课过程中的角色是指导者,而不是学生选课的最终决定者,学生是选课的主体。 A : 正确 37:课程改革的使命就是,通过对课程各个要素的调整,谋求学校特色化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统一。 A : 正确 38: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A : 正确 39:促使学生主动发展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生的选择。(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3)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4)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A : 正确 40: 素质教育的根本价值之一
22、是要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成功者。 A : 正确 41:学生发展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潜能尽可能得到发挥,学生能主动发展,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生教育奠定基础。 A : 正确 42:学科发展的需要趋势要求打破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的局面,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和经验课程逐渐进入到课程领域。 A : 正确 43:学生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追求,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从教育产生至今,教育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围绕人-学生来进行。 A : 正确 4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应试教育的核心环节。 B :
23、 错误45:教师不在是学习者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的指导者。 A : 正确 46:课程内容秉承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使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发展由同一走向多样化。 A : 正确 47:给予学生课程的自主权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爱好和课程提供的选择的可能性来进行选择。 A : 正确 4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A : 正确 49:卓越的教育就是使人尽其才,最大
24、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使人的个性得以张扬。 A : 正确 50:学生发展需要的能力的核心就是终身学习具备的能力。 A : 正确 单项选择题51: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本质上遵循( )的基本过程,即明确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获得结论并展开行动的过程。 A : 行动研究 52: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是为了构建一种宏观的教学理论,而是为了通过解决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的效果。它是一种应用性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是一种( )研究。 D : 行动 53: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 )。 C : 反思 54:高中课程改革追求基本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
25、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 )。 D : 素质教育 55:( ),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标志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2003年3月A : 37681 B : 38047 C : 37316 D : 36951 56: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高中课程改革秉承两个教育理念:一是使所有( )都成功;二是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 C : 学生和社会 57:所谓课程时代性是指( )的选择要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 B : 课程内容 58:基础性的实质是( )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一个国家公民所必需的知识、理解多元文化价值观所必需的
26、知识。 B : 学生终生 59:新课程规定( )由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和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构成。 D : 学习领域 60:(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C : 1999年 61:( )是学科,是构成学习领域的基本单位。 A : 科目 62:( )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围绕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生活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D : 模块 63:新课程选修课由国家研制,选修课由( )开发,但是国家规定选修的基本要求 B : 学校 6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 )三个领域。综合实践
27、活动的精髓是通过研究而学习。 A : 社会实践 65: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必修课,三年为( )学分,再加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际的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学分为23学分。 A : 15 66:学分制实质上是一种衡量学生课程( )的标准计量单位。 C : 学习量 67: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选课过程中的角色是指导者,而不是学生选课的最终决定者,学生是选课的( )。 A : 主体 68:课程结构以学习领域、学科和模块为主划分为8个学习领域、若干个学科和模块,为高中学生提供( )多门课程。 D : 100 69:选课指导制度的基本目的是学生( )的发展。 D : 个性 70:学分制管理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学分认定、(
28、 )和学籍管理四个要素。 A : 选课指导 71:选课制是由艾里奥特在( )年提出的。 A : 1869 7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列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共计-( )学分。 B : 23 73: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功能是指导教材编写、引导( )、指导评价。 A : 教学 74:课程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对学生( )学习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A : 整个 7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教学观、课程观和教育观的综合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地方和( )-三种力量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B : 学校 76: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
29、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II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 )方可毕业。 B : 144 77: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结构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 )等特点。 C : 个性化 78: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 )素质。 B : 科学 79:学分制于1894年产生于( ),它是在实行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D : 美国 80:学分制又可以分为( )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
30、。 B : 学年 81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 )认定。 C : 学校 82:( )年6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规定在高中试行学分制管理。 C : 2001 83: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 )周,其中1周复习考试。 B : 10 84:我国确立了国家、( )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标志我国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变革时期。 D : 地方和学校85:社区课程资源根据其存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 )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环境资源。 C : 文化 86:教学过程是不断生
31、成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看成是( )的过程,避免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机械地进行教学。 A : 意义建构 87:一般说来,( )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是学校课程实施质量的主要保证。 B : 校内 88: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开发主体认识课程资源系统、利用课程资源为课程实施服务的过程,具体包括( )、筛选、培植、建设四个步骤。 C : 设计 89: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 )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B : 个性 90: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经济性原则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
32、间的经济性和( )的经济性。 A : 学习 9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对( )进行最优化的配置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课程资源开发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对可资利用的资源进行甄别、筛选、优先选取具有较大的育人价值,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A : 课程资源 9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 )的开放性。 B : 途径 93:学校的自主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二是自己挖掘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发挥学校的特色,保证学生的发展。 C : 学校 94:学分制管理为(
33、 )的自主选择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C : 学生 95:结合普通高中教育的阶段位置及类型特点,可以将其基本性质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基础性、( )和终身性。 B : 大众性 96:一般说来,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广适性、长效性和( )。 C : 再生性 97: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我国第一个与义务教育课程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基础教育司制订和颁发各科教学大纲,编写配套教材,并从1997年秋季开始在天津、山西和江西进行试验。 A : 1997年 B : 2006年 C : 1999年 D : 2004年 98: 学习领域一般由相关的( )群构成,各个学科群由一些相关学科组成。 A : 科目 99:高中课程在形态结构上要打破原有的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选修课,从划一和硬性的课程向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课程转化,给( )以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C : 学生 100:设置必修课的目的在于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选修课程的设置是( )教育在课程领域的体现。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B : 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