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94442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中考常用文言虚词复习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这两类词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

2、习的难度。而虚词从去年开始又成为我们临沂中考的考点。我们就必须把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过大家不用怕,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归纳复习几个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二、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去年临沂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常用虚词的用法与意义; 二、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2.掌握 “之、而、以、于”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三、考什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临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4个文言虚词:之、而、其、以、于、为、焉、者,也、乎、且、则、乃其中“之、而、其、以、于、为”使用的频率很高,当然考试的几率也就更大一些,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这几

3、个虚词的用法。四、怎么考复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道题,是2012年我们临沂市的中考题。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因为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来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用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凭借,依靠从这道中考题中可以看出:1、题型设置:为选择题,选项为四个,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意同。2、题料来源:四个选项全选自课内所学课文。同时,这道中考题告诉我们,必须灵活把握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才能得心应手,做对题目,把这两分轻松的

4、收入囊中。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借助题目归纳总结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五、复习归纳一、“之”(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1、二世杀之(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3、宋何罪之有?(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5、久之 ,目似瞑( )6、(陈涉)辍耕之垄上( )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8、固以怪之矣( )9、马之千里者( )(二)“之”的用法归纳1、代词(1)一般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2)指示代词:(之+名词)可以译为“这”2、助词(1)结构助词 (定语+之+中心语)可译“的” 。 (2)结构助词(宾语+之+动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不译。 (3)结构助

5、词(主语+之+谓语) 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无实义,可不译。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5)音节助词:(时间词+之)或(动词+之) 补足音节,无实义,可不译。3、动词(主语+之+宾语)可译为:去、往、到。(三)直击中考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或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怅恨久之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何陋之有?C:公将鼓之D:辍耕之垄上2、“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小大之狱 C. 布衣之怒 D. 王之蔽甚矣二、“而”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1、佣者笑而应曰( )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夺而杀尉

6、( )4、人不知而不愠( )5、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二)归纳:“而”字通常用作连词,在句子中表现词与词之间的并列、顺接、修饰、转折、递进等关系。(三)直击中考1、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日出而林霏开 ”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2、“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学而不思则罔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挟天子而令诸侯 D.足肤皲裂而不知 三、“以”(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意义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以君为长者( )3、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4、不以物喜,不以

7、己悲。( )5、以塞忠谏之路也( )6、策之不以其道。( ) 7、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二)“以”的用法归纳1、用作介词表示工具、方式、方法, 译为“用、拿、把、按照”表示凭借,译为“凭、靠”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 表结果,译为“以致” 。 有时相当于 “而”。3、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 (三)直击中考1、“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 以告先帝之灵C. 以光先帝遗德 D. 以咨诹善道2、“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以衾拥覆 ”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

8、必以情 B. 以残年余力 C. 徐喷以烟 D. 以彰其咎四、“于”(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胡不见我于王( )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骈死于槽枥之间 ( )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不求闻达于诸侯( )8、皆以美于徐公。( )(二)“于”字的用法归纳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2、当于与“比”连用时,译为:“跟、同”3、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4、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三)直击中考1、“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相同的

9、一项是( ) A.休祲降于天 B.贤于材人远矣 C.欲有求于我也 D. 又留蚊于素帐中2、“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不求闻达于诸侯 B.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五、“为”(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1、不足为外人道也 (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3、二虫尽为所吞( )4、若为佣耕( )5、为坛而盟。( )6、以丛草为林( )7、或异二者之为( )(二)“为”字的用法归纳一、用作介词,一般读作“w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替“等。2、表示动作、行

10、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3、表示被动,译作“被”。读作“wi”二、用作动词 ,读作“wi ”。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可译为:制造、修筑、接受等动词,翻译比较灵活,其意根据语境而定。三、用作名词,读作“wi ”。(三)直击中考与”知之为知之“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径寸之木为宫室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C.项燕为楚将D.士卒多为用者六、“其”(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复前行,欲穷其林( )3、其真无马邪?( )4、其真不知马也( )5、既克,公问其故。( )6、安陵君其许寡人

11、!( (二)“其”字的用法归纳1、 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3、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推测、反问、愿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三)直击中考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百姓多闻其贤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其如土石何?七、“乃”(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乃”字的用法。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久而乃

12、和(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二)“乃”字的用法归纳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二、 用作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三)直击中考与“乃记之而去 ” 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见渔人,乃大惊 ( ) B.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C.乃重修岳阳楼( )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六、方 法 指 津1、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3、代入筛选法: 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4、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被动句“为所”、倒装句”何之有?”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到这里,所剩虚词,下节课继续归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