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1.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1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1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授课时间:4853课时授课教师:郑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刘宇授课对象:郑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九年级一班、二班课程目标:第一章 证明(二)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3、能够用综合法
2、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上的中线(高)、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并由特殊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4、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5、 会运用“等角对等边”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及相关证明问题。6、 掌握证明与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7、 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8、 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既解决实际问题。9、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10、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利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11、能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相
3、关结论12、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13、根据中垂线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三边中垂线共一点;根据角平分线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三内角角平分线共一点。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14、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 (n0)的方程;15、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16、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17、利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般一元二次方程。18、经历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19、进一步掌握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20、通过推导求根公式,加强推理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
4、逻辑思维能力21、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2、会用分解因式法解系数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23、掌握黄金分割中黄金比的来历24、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章 证明(三)25、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26、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它相关结论27、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8、能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9、能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30、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31、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
5、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2、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与投影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3、通过实例能够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34、会画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圆锥、球的三视图35、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36、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37、经历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38、能画出反比例
6、函数的图象,根据图像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39、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40、能依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领悟用函数观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41、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42、通过实验等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加深学会对概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43、能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4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统计推断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课程内容:
7、第一章 证明(二)你能证明他们吗 3课时直角三角形 2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课时角平分线 2课时回顾与思考 2课时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花边有多宽 2课时配方法 3课时公式法 1课时分解因式法 1课时为什么是0.618 2课时回顾与思考 1课时第三章 证明(三)平行四边形 3课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课时回顾与思考 2课时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视图 2课时太阳光与影子 1课时灯光与影子 2课时回顾与思考 1课时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课时回顾与思考 1课时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频率与概率 3课时投针试验 1课时生日相同的概率 2课时池塘里有多
8、少条鱼 1课时回顾与思考 1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1. 关注与知识的联系,提高思维能力;2. 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体会知识的发生与发展;3. 恰当把握打牢基础与培养能力的关系;4. 保证基本运算能力,避免复杂的题型训练;5. 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6. 在教学中,要注意体现研究图形问题的多种方法,关注学生处理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强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二)学习方法1. 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2. 采用多媒体,以调动学生感观的学习方式3. 多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4. 关注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的 学习方法(三)课外拓展性练习猜想、证明与拓广课程评价:(一) 评价指标1、 课堂状态2、 参与数学活动程度3、 学习的自信心4、 合作交流的意识5、 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6、 学生提问的能力7、 解决问题的能力8、 分析问题的能力9、 学生对问题实质的认识理解程度(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1、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关注以上九点内容指标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2、 学习评价按百分制评定3、 作业评定按A/B等级评定及附加文字批注10810110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