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91928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对现代中国人来说,龙的形象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人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

2、、“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 “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大中国人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它曾作为先民们与神沟通的工具而存在,担负着村落的兴衰。它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器皿,承担起天神代言人的角色。人们还用泥沙土石在田里制成龙的形象,以此求雨。姑且把巫术与宗教因素撇开,龙的起源与原始图腾信仰也能找出不少联系。图腾,源于印地安语,原意是“他的亲属”或“标记”。原始氏族,对周遭的自然物象知之甚微,这样,他们就

3、凭借着猜测,认定有那么一种具有超凡主宰能力的物种,它与降雨息息相关,控制着世界的秩序,而他们,又与这种特定的物种有着亲缘关系,因此,他们将这种动物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并将其取名为龙,遂自称为“龙的传人”。 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是有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的,从远古时期黄帝、炎帝的子孙到尧、舜、禹的族人,以至再后来的吴国、越国的子民。这些关于龙的神话虽已经过后人的修改和加工,但仍然涵载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公元前约26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参与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 在中国神话里,龙到底长一个什么样子,似乎没人能说得清。在宋代,古人明确提

4、出了一个龙的形象:“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到了当代,龙的形象可塑性更强,在卡通、电影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龙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概率也很高。屈原在离骚中写道“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 神人“不食五谷,吮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龙在古代人瑰丽的想象中都成为神仙的坐骑,腾云驾雾,被赋予了空灵飘逸的仙家之气。唐朝的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这三个排比偶句中,文人将自己比作龙和仙,即使身居陋室,却心宁气静,怡然自得。“龙与仙”的

5、境界其实正是古代文人难以割舍的情结,一种飘逸洒脱的人生态度。龙在中国文学中也是力量和权势的象征。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人称“卧龙”,庞统人称“凤雏”,这两个称呼颇值得玩味。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用龙、凤喻人中豪杰,被称为龙的人,若无缘生在帝王之家,就往往既才华横溢又品性刚直,有一点怀才不遇又有一点孤芳自赏。所以从本质上来说, 龙是既可畏,又可亲的。总而言之,在中国,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在龙的身上,附着着中国人的信念,龙是适应国家的出现而被造就的,它也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一旦形成,便牢固树立了它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权威地位

6、。与中国不同,在西方人的文化里,龙是一种邪恶的生物。因为,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渊源之一。在圣经中,上帝是创世之主, 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曾被称为大龙( the great dragon),因此龙在西方文学中是罪恶的象征,邪恶的代表。圣经中所出现的其他邪恶的动物其实大部分就是龙的置换。 在西方文学中,龙多是以好战、凶悍的形象出现的,代表了战争残酷、血腥的一面。西方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中,最有名的要算古希腊神话了。在希腊神话中,较早被提及的龙是与众神之神宙斯作战的龙形巨人,这些龙形巨人是大地女神盖亚与天神乌拉诺斯所生,他们面目狰狞,须发杂乱,身后拖着一条带鳞的尾巴。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这样的

7、反抗者角色,但却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甚至沦为了被愚弄的对象。由于古希腊文明对西方影响深远,希腊龙的形象在欧洲各地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意大利、德国、北欧诸国和英国等地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中,陆续出现了龙的身影。北欧神话中象征着毁灭的力量。在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创世神话中有一条叫做尼特霍格的毒龙,它盘踞在支撑起宇宙的三棵大树下,日夜不停地噬咬着伸入泉水的巨大树根,毒龙生为恶魔,它企图最终咬断宇宙树的巨根,毁灭世界。这只栖息在冰雪世界的毒龙,隐喻着原始部族在同大自然作斗争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毁灭性的力量。德国的尼贝龙根之歌是中世纪英雄史诗,同样也是北欧神话的延续。故事中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德是位有名的

8、勇士,他也曾杀死毒龙,获得尼伯龙根宝藏。 对龙的态度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显著差异。龙的存在是莫须有的,莫须有的存在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原料,而在想象中这种莫须有的动物被赋予了超强的力量。在更具审美意识的中国的文化里,龙的强大作为审美的对象,加上了无边的想象,和超俗的神仙一同被写意成凡人艳羡,无可企及的一种美,一种境界。而相反,在西方的文化里,龙的强大成了令人惶恐的事情,龙越强悍,人类越无法驾驭,龙就愈走向了人的对立面,被异化、妖魔化成一种邪恶的东西。中西方各说各龙,显然会构成文化交流的障碍。但是,如果有一方让步,舍弃文化中原有的龙的形象,显然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而将民族文化置于世界文化的视角,舍弃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损失。其实有关龙的不同解读仅仅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两方都应秉持着更加开放与圆融的态度来对待文化冲突,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又要抱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我们自己的文化体现民族性、突出时代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