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84382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4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试卷含答案.doc(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试卷含答案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试卷含答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伤仲永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贤于材人远矣( )二、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 )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闻: 1、余闻之也久(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其: 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 ) 然: 1、父利其然也( ) 2、泯然众人矣( ) 宾客

2、:1、稍稍宾客其父( )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2、(或)以钱币乞之( )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4、(稍稍)宾客其父( ) 5、泯然(众人)矣( )四、重点句子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五、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

3、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 4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5

4、. 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 6.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从个人情况看: 从道理上讲: 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答: 8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籍贯 姓名 身世 家世 9“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 10“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观点?答: 11从最后一段分析,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重要?答: 六、解题: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 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 之情。七、练

5、习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4、“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 5、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答: 6、请你从方仲永

6、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答: 木兰诗1本文 选自宋代编的一书。这首诗是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燕山()胡骑()辔头()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万里赴戎机(赴: )出郭相扶将(郭:) 策勋十二转(策: ) 著我旧时裳(著:) 关山度若飞(度:)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意思是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意思是 5翻译下列句子。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7、,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答: 8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答: 9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答: 10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出了 。11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12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4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答: 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答: 16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

8、贴切评价? 答: 17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18按要求默写:(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 孙权劝学1孙权劝学选自

9、 ,该书是 时期的 家、 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 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翻译句子。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

10、的: 6.本文主要通过 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 ;吕蒙是 。7鲁肃的话表现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 ”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8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答: 9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答: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1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答:口技一阅读全文回答:1、本文节选自 是清代 编选的 小说。作者 ,字 , 人。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会宾客大宴( ) 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合(2)众妙毕备( ) 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3)宾客意少舒( ) A少量 B稍微 C减少

11、 D年轻(4)不能名其一处也( )A 名字 B名声 C 出名 D说出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一时齐发”指文中 5.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6.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是 ,这样写的作用是 7.文中用 写声之远,用 、 和 写声之近,用 写声之大,用 写声之小、夜之静。8.文章正面描写了 ,侧面描写了 ,都是为了突出 。9.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

12、到见解。10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妇抚儿乳( )(2)既而儿醒( )(3)一时齐发( )(4)众妙毕备(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第一层: 第二层: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 、 的描写方法。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答: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 ;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 ;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 。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三

13、 阅读第四段回答: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2) 虽人有百手( )(3)不能名其一处( ) (4)两股战战( )2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 。3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 。4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 。5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 。6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7.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 、 ;文中拟声的叠音词是 、 ;文中表示不同声音的动词是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日逐走( )河渭不足( ) 北饮大泽( ) 弃其

14、杖( )3翻译下列句子。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4.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答: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答: 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答: 8.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共工怒触不周山1.翻译下列句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译: 天柱折,地维绝译: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

15、的两句话? 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6.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 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5木兰诗中的“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

16、活的句子是: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 ”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12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1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1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 15、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16、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17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

17、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18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19、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20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21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22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用以动写静手法描写雨景,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抒发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情怀的诗句是: 23滁州西涧中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24、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25、刘长卿送灵澈散人一诗

18、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两句是: 26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 27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28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的两句是: 默写:春夜洛城闻笛峨眉山月歌竹里馆山中杂诗论诗送灵澈散人江南逢李龟年滁州西涧逢入京使约客参考答案:伤仲永一、 “扳”通“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二、自:名词,自己 介词,从 闻:动词,听说 名词,名声 其:代词,这 代词,他的 然:代词,这样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动

19、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名词,客人三、1、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2、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3、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4、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四、略 五、1、(A B C D F) (E) 2、D3、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4、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受于人者不至5、“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

20、为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样写,暗示仲永本应该前途无量,与后文章仲永变成平常人的情形形成对照,引人深思,深化主题。6、从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 从道理上来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7、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8、略 9、结构上起承

21、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转叙述为议论,将我对这件是的态度与结论写了出来。10、表明先天条件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11、后者更重要,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七、1.略 2. 不使之学 令其作诗 我还自扬州 受之于天 借于旁近与之 3. 自扬州还八、哀伤,痛惜 哀伤,惋惜 九、1、C 2、B 3、略 4、“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5、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

22、可设想的感触。6、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木兰诗1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2略3只奔赴外城记功穿度过,过4略5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依次是:叹息声、流水的声音、马叫声、磨刀的声音6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后一问意近即可)7父亲年

23、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8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9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10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11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12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13A14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5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16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17.

24、(1)、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2)、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

25、可爱。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18. (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孙权劝学1资治通鉴 政治 史学 司马光 编年体2B 3(1)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表阻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4孙权对吕蒙说:“现在你当权掌管军政大事,不可以不学习!”(鲁肃)很吃惊地说:“现在你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县阿蒙了!”5、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6、 对话 睿智、关心下属; 直率 7情不自禁的赞叹 吕蒙学有所成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结果看也可说明孙权善劝。(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10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1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