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的反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晚年的代表作,被明人杨慎评为辛词第一。这首词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与想象,领悟词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还可依据时间线索逐层引导学生把握诗情,学生在把握本词
2、中所引用的典故基础上,领悟本词中作者的情感,为以后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过程的反思(一)优点之处1.教学设计,选准突破口。通过对这首词的鉴赏,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并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本词突出特点就是用典,这也是辛词的独特之处,教师如何让学生把词中所涉及的这些典故尽量熟悉,是读懂这首词的关键。2.对话交流,积极互动。在课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我直接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找出词中的典故,待他们稍微消化典故之后,点学生起来讲故事。孩子们参与了课堂,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老师。最后,我适时地抛出最后一个问题:“古人登临山川大泽必有所感,那辛弃疾登临北固亭
3、山的感受是什么呢?请用现代汉语,写一段话来。” 怀古词,这学期我们还学习过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里面苏轼和周瑜的对比,是上课的重点。其实那时我就在想怀古词其实中间含有某种古今对比,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应该也有,正所谓“借古人来浇自己心中旳垒块”,所以辛弃疾使用那些典故也是在某种程度含蓄的表达自己的心情。所以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也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不足之处1.朗读太少。在诗歌教学中,诵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如果在理清思路、展示意境之后能紧接着再进行一次读的训练,范读也好,听读也罢,或者干脆让学生进行试读,以此来检测他们对作品的独立理解,这样会使整堂课的处理更完美一些
4、,教学高潮也必将更明朗一些,诗歌的韵味也会显得更浓一些。应该让学生多读,以各种方式读,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更利于学生的背诵。2.典故之间没有衔接。作者为什么由这个典故联想到另一个典故?如果能处理好这个衔接,我觉得不仅使整首词连贯了,作者的感情也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3.对一些词的忽略,没有让学生掌握古今不同的词语,也没能更深入、全面地体悟到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情感。比如“烽火扬州路”的“路”是指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代的“省”。此类词语古诗文中较为常见,本应作重点交代给学生,作为知识的积累。另外,词中常见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诗词增添了神韵。有一些较为传神的动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5、:“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个“觅”字写出了词人仔仔细细寻觅的状态,就是因为如此细致的找寻,才更突出找不到的失落与叹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越过了层层山峰,超越了时空界限,词人“望”到了四十三年前扬州城内生灵涂炭的场景,也“望”出了千里江山,“望”出了词人精忠报国的理想。此外,还有一些修饰词语的运用,大部分都是形容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之景因形容修饰更体现其平凡、落寞,也因为人们对英雄的传诵而蕴涵了不平常之情。还有一些程度副词,词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人道寄奴曾住”两个副词的运用突出了历史风雨的无情打击,诸如此类词语还有很多。课上由于急于完成既定目标,没有把这些重点词分析到位,如果单就几个词重点分析,其余的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就不会有将刚要走入情境的学生拉回来的遗憾了。(三)改进措施综述以上认识,就是要从文本出发,充分地把握文本,深入研读文本,才不至于“攀无根之木”“寻无水之源”,才不会越走离目标越远,不仅是诗词鉴赏如此,文本的内涵很丰富,所有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内容都是文本,诗词、现代文是文本,应用文也是文本,甚至从一个标点符号中,我们也能揣摩出作者及文中人物情感。所以,教语文,还是要回归文本!以上是我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课文的几点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进行反思教学和行动研究,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