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资料考试参考答案【微缩精编打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资料考试参考答案【微缩精编打印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电大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必备复习资料考试小抄1、简述表现主义的特征。答: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其特征表现为:1)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2)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3)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象,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变形记如何表现出“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的特征”?答:1)善于营造幻象世界,但又有精细入微的现
2、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卡夫卡的小说充满了再造现实的幻象,如变形记写的是一个人变成大甲虫的故事。小说写老实本分的推销员格里高尔在一天早晨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但他还想着起床、吃饭、上班、出差,可是他做不到。家人敲门、公司里的主任秘书来叫他出差,他因害怕而不敢开门。主任吓唬他说公司怀疑他贪污,他父亲一气之下叫人砸门,他才艰难地用牙齿将门打开。见到他的丑态,母亲吓晕、主任逃走、父亲将他打回房间。他被革职、家境也每况愈下,在极端痛苦中,格里高尔悄然死去。显然,人变甲虫的故事是一种虚拟的幻象的世界,作者通过这种再造的现实,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人的种种压抑、紧张、恍惚、愤怒、焦躁等情绪
3、,这种情绪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最终发生变异,由人变成非人。从而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本质的真实。因此,卡夫卡的小说总体上呈现出的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想象的梦幻的世界,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荒诞的世界,一个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世界。另一方面,卡夫卡的小说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又是极其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有着非常精细入微的描写,小说场景的处理也是极其生活化的。2)具有高超的虚拟现实的本领,他往往借助于荒诞、变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段来实现。如变形记则是一种变形的手法,作品正是通过这样一些艺术手段,打破生活的固有形态,通过对现实的夸张扭曲来凸现生活以及人的存在的本质的真实。3、简述作为文学术语的意
4、识流的三个层面及其各自的主要内容。答:意识流作为一个文学术语,通常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二是指一种小说文体;作为一种小说文体,对意识流小说的认识在理论界并不统一,分歧的焦点在于意识流小说描绘的所谓流动的意识到底指意识的哪个层面。根据弗洛依德对意识的划分,人的意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因此,一种观点认为,意识流小说是指描绘所有层面的意识流动的小说,这样,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就被包括在意识流小说家中,他的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也被看成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意识流小说应该侧重于描绘前意识和潜意识,美国文学家汉弗莱给意识流小说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意识流
5、小说是侧重于探索意识的未形成语言层次的一类小说,其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存在。”所谓“意识未形成语言层次”,指的是前意识和潜意识。这样,普鲁斯特又被逐出意识流作家的行列,只有象伍尔芙、乔依斯的、福克纳这样对前意识和潜意识感兴趣的作家,才称为意识流小说作家。三是指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一种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4、什么是“零度写作”?答:所谓“零度写作”,即中性的、非感情化的写作。存在主义作家追求一种冷静得近乎冷漠的叙事来表现世界的荒诞感受,如加缪的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面对母亲去世的自述:“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
6、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在这段叙述中,丝毫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人物内心的冷漠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5、什么是“处境剧”和“处境小说”?答:存在主义认为,人生在世是一种存在,而不具备本质,获得这个本质的方式是“自由选择”,即一种不受任何道德原则的制约,完全由个人意志支配和决定的选择。“自由选择”是有前提条件的,离开了“一定境遇”便没有自由选择可言。“一定境遇”在存在主义文学中即是“人物的处境”,与传统文学的典型环境不同,“人物的处境”既不表现时代特征和历史进程,也不为塑造典型人物服务,只是提供主观感受和自由选择的条件,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
7、本领,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这类小说被称为“处境小说”。这一特色在存在主义戏剧中尤为明显,作家总是把剧中人物置身于危机四伏、生死攸关的“极限境遇”,并运用一切艺术手法,着力渲染人物对于生存环境的恐惧感。因此,存在主义戏剧也被称为“处境剧”。如在萨特的文学创作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他的“处境小说”和“处境剧”。他的短篇小说墙写的是西班牙战争中三个被佛朗哥法西斯逮捕入狱的共和党人在临刑前夜的孤独和恐惧。作者将人物置身于这种极端化的生存处境中,致力于对人物心理的描绘和对存在处境的分析,他的小说也因此被称为“处境小说”。6、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和主要艺术特征是什么?答:“自由选择”的原则是存在主义文学最重要
8、的观念,也是存在主义作家们酷爱的主题。这使存在主义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探索的是人类以及人的个体在荒诞的世界上的出路和可能性的问题。存在主义作家因此常常把人物放在某种极端化的处境中,让主人公面临具有荒诞性的两难化局面,最终突出他们的决断和选择。他们强调的是人类只有面对极端处境和危急关头,生命的潜能和可能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掘,人的意志和尊严才能充分显现,人类所面临的真正的生存现状也才能得到深刻的反思。因此,存在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身处逆境,遭遇荒诞的形象,他们置身的往往是一些极端化的生存处境。“荒诞体验”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一种代表性的体验和感受,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存在主义认为,“
9、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萨特还有一句名言:“他人即地狱”。因此,荒谬是人类生存的具有本体性的处境,荒诞性也是文学作品的思想出发点。存在主义文学最显著的文学特征是哲理化。存在主义作家往往是哲学家,存在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存在主义哲学,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位存在主义者,人物性格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哲理性,某些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存在主义理论的传声筒。同时,哲理化的特征也是20 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的发展趋向,反映了20 世纪人类对自身命运和存在状态的困惑以及执着的探索。7 试从“城堡意象的朦胧性”的角度论述城堡的多解性。答:城堡是一部具有多重解释的作品,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出发点可以得出不同的结
10、论,即使同一研究方法也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这种多重解释,是由于“城堡”意象的朦胧和神秘所带来的。对城堡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解释:神学观点:虽然都是持神学观点,但他们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1)城堡是神和神的恩典的象征,K追求的是最高的和绝对的拯救。2)以城堡比喻神,然而K的种种行经都是旨在反对这种现有秩序,想证明神是不存在的。3)城堡根本不代表神,假若城堡里有神,这也是一位躲藏起来不见人的神。4)K处于基督教义上的信与不信之间,代表没有神可以依赖的人类的悲哀。5)K的处境就是犹太教、犹太人的处境,一切的努力在于得到非犹太世界的承认。心理学观点:城堡客观上并不存在,它是K自由意识的外在折射,是
11、K真实的外在反映。存在主义观点:城堡是荒诞世界的一种形式,是现代人的危机。K被任意摆布而不能自主,他挣扎着,意欲追求自我和存在的自由,他徒劳地努力,从而代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社会学观点:城堡中官僚主义严重,效率极低,城堡里的官员既无能又腐败,彼此之间充满矛盾,代表着崩溃前夕的奥匈帝国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又是作者对法西斯统治者罪行的预感,表现了现代集权统治的症状。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同样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1)K的恐惧来自于个人与物化了的外在世界之间的矛盾。小说将个人的恐惧感普通化,将个人的困境作为历史和人类普遍的困境,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益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积极向上的文艺观
12、。2)城堡中描写的不只是历史的真实,在社会主义世界中也有现实主义,并且K努力克服自己的处境,要求自己的权利,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形而上学的观点:1)K努力追求和探索的,是深层的不可知的秘密。他在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2)城堡的一切出自善意,由于K不了解城堡而不能真正认识它。3)K的目标不明确,他只是为了寻求而寻求,而寻求是必要的,需求可以显出生命的强力,可以显出人格的力量。实证主义观点:详细考证作者生平,以此说明作品产生的背景。指出城堡中的人物、事件同卡夫卡身处的时代、社会、家庭、交往、工作、旅游、疾病、婚事、个性等等有密切的关系。也有结合生平从其他研究入手,认为K寻找的是现实生活的稳定。有论者指
13、出:“卡夫卡的作品的本质在于问题的提出而不在于答案的获得,因此,对于卡夫卡的作品就得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这些作品能解释吗?”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城堡是没有最终的主题和答案的,或者也可以说,对于它的解释是无止境的,卡夫卡对城堡的描写策略是想把它塑造成既真实又虚无飘渺的意象,一个迷宫般的存在,这是一段具有隐喻和象征色彩的文字,提示着城堡的无法企及和无从认知。它是一个有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的意象,同时也使小说成为一个解释的迷宫。这使小说有着复义性的特征。城堡的多解性是由小说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1)“城堡”的意象的朦胧性。它既像一个真实的存在,又不像一个真实的存在。2)K进
14、入“城堡”的过程的朦胧性。它既像真实的过程,又不像真实的过程。“城堡”的意象是朦胧的,不确定的。K首次到村子时,天已经很晚了。“村子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城堡山笼罩在雾霭和夜色中毫无踪影,也没有一丝灯光显示巨大城堡的存在。K久久站立在由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仰视着似乎虚无缥缈的空间。”第二天天亮后,K终于看到了城堡。“从远处看,城堡大体符合K的预想。它既不是一座古老的骑士城堡,也不是一座新的豪华府邸,而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由几幢两层楼房和许多鳞次栉比的低矮建筑物组成”;“可是当他走近的时候,城堡却使他失望,原来它只是一个相当简陋的小市镇,由许多村舍汇集而成,惟一的特色就是也许一切都是用石头建造的
15、,可是墙上的石灰早已剥落,石头似乎也摇摇欲坠。”而这破烂不堪的城堡里,住的却是高不可攀的达官贵人。这些描写都使人感到城堡是个巨大的幻象。企图进入城堡的过程也是亦真亦幻的。K先是花了一天的时间在冰天雪地里跋涉,但最终非没有到达看似近在咫尺的城堡,反而离它越来越远。并且这一天的长度也真假难辨:因为天黑了,所以K认为自己已经出来一天了,但仔细想想好象才出来一两个小时。此后,K放弃了很快进入城堡的念头,在村子里住下来,开始进行长时间的努力。他吃苦耐劳,不惜做杂役,讨好每一个人,甚至去勾引CC伯爵身边的克拉姆部长的情人,但这一切都失败了。他想通过部长身边的送信人巴纳巴斯接近部长,但后来才知道巴纳巴斯也没
16、有见过部长本人。他勾引部长的情妇是为了进入城堡,没想到竟得罪了部长,断绝了与城堡的一切联系。城堡就在眼前,它剥落的石灰、摇摇欲坠的石头甚至清晰可见,并且它没有警卫看守,但K却穷其智慧和精力而不能进入。城堡的可望而不可即,进入城堡的荒诞的、具有巨大象征意义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除想方设法进入城堡这条主线以外,环境描写、其他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故事也是荒诞不经的。城堡的虚幻、进入城堡的离奇古怪的情节、神秘莫测的人物都使城堡成为一座解释的迷宫。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学识、信仰来理解“城堡”,赋予它不同的意义。 8.什么是情节?情节与细节有什么差别?答:1)情节是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人
17、物关系、人物行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2)而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它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3)细节描写不等同于细致描写。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细枝末节,它属于情节的范畴;细致描写则是描写仔细、具体,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讲的。细节描写往往只抓住人物的细小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来刻画人物,并不需要做过多的细致描写。9. 什么是意识流小说的“心理时间”和“现实时间”(又称“物理时间”)答
18、:心理时间就是心理上对时间所产生的感觉,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最先提出“心理时间”的说法。这种时间是现在、过去、将来各个时刻的相互参与和渗透。他保留了时间应有的的属性:连续性而不是同时性,强度而不是量值,是彼此渗透的片刻而不是彼此分割的片刻。他是一种从属于心理活动的时间,是意识中的时间。柏格森把这种时间归结为是纯意识所存在的东西,是人内心深处不可测定的连续不断的变化流。意识流小说家们正是根据这一理论,用内省的方法来探索心灵的深处,大胆地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采用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凌乱颠倒、相互渗透的手法,来达到一种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它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自由联想实现的,而自由联想往往是由小说中
19、的人物闻到的气味、听到的声音、遇到的人、碰到的事的触发引起的。而现实时间又称物理时间,是透过外在运动而认识的时间概念,它是一种特殊的现成存在者,它是一种引起万物展现与消失的特殊的物理存在者,即一种自在的物理之流。这种时间只有通过运动才能显现给我们,因而才能被我们所理解和认识。所以,物理时间总是“运动的什么”。在意识流小说中,现实时间就是叙述者外在感应的时间,是小说客观显示的时间,它并不会因为心理时间的存在而发生改变。在意识流小说中,现实时间与心理时间相交混,例如在喧哗与骚动节选中的现实时间就是一天1910年6月2日,昆丁在哈佛大学自杀的那一天。而心理时间涉及到凯蒂结婚之前、婚礼当天等许多时间段
20、。10.昆丁的叙述在心理时间上交代了哪些故事情节?答:1)、妹妹结婚时的情景。2)、妹妹与推销员达尔顿、艾密斯有了苟且关系后,他自己去向父亲“承认”犯了乱伦罪的情形。父亲跟他说的话。3)、昆丁与斯波特吵架,斯里夫劝他。4)、妹妹凯蒂失身那天的情形。5)、1898年祖母去世那晚的事。在回大房子时,班吉哭了,凯蒂安慰他。6)、1900年给班吉改名那天的事。7)、1898年祖母逝世的情景。8)、1909年夏末遇到达尔顿、艾密斯那一天。9)、昆丁母亲康普生太太给他介绍凯蒂未婚夫的情景。10 )、凯蒂小时侯与一男孩邂逅,后来与他接吻的事。11)、凯蒂结婚那天班吉的行为。12)、某个圣诞节的情景以及弟弟杰
21、生小时侯的一些琐事。13)、去夏自己在桥上与达尔顿、艾密斯斗殴的情形。14)、结婚前与凯蒂在他的卧室与昆丁的一次谈话。15)、昆丁给布兰特太太写回信。16)、与赫伯特、海德见面那天的情形。17)、凯蒂结婚前夕,家中派汽车去火车站接亲友的情景11. 昆丁的叙述在现实时间上交代了哪些故事情节?答:这一节的现实时间:1910年6月这一天发生的事。1)、时间是7点到8点之间,碰到施里夫,他说还有两分钟就要打铃了,叫昆丁不要旷课了。2)、时间还是7点到8点之间,昆丁打碎了表,洗了个澡,刮了胡子,作好寄信前的准备,到邮局寄信。3)、时间是吃完早饭,昆丁买了一支雪茄,到钟表店修表。4)、从钟表店出来,昆丁坐
22、上了电车,所见所闻。5)、时间离十二点也就只有十分钟光景,昆丁又搭上一辆电车离开哈佛。6)、时间是十二点肯定过了,昆丁跳下车又跳上车回到区间车站。7)、时间是一点钟过后,昆丁看钓鱼。12.通过昆丁叙述所交代的故事情节,表达了小说的哪些思想内容?答: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有:1)、时间的意识。无论是手表的反复出现还是昆丁总是听到的时间嘀哒嘀哒地走动,都在说明时间的残酷性,它是最客观、现实的东西,所有的希望与失望在它面前都会被消解掉。让一个行将面对死亡的人来表达这种感觉,会更有现实的意义和深度。2)、生活的无奈。从昆丁的回忆中,他对妹妹的出轨是无助和愤慨的。这种感觉一方面来自于家族的遗传,但另一方面,
23、这也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折射。面对家族的破败,一个曾经优越的南方人显得无所适从。妹妹的堕落只是导致昆丁死亡的表象,深层的原因是:对与一个在现实中迷失方向的人,死亡成了他逃避现实的方式。 1、新小说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答:1)、 对巴尔扎克以来的西安市主义小说传统的质疑和反叛;主要包括对传统小说的关于“真实性”观念的质疑;新小说派首先质疑的是传统小说关于“真实性”的观念,认为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小说对环境的注重、对任务的刻划所反映的只是一种肤浅的真实,不仅无法揭示一个客观世界,而且以真实性的假象欺瞒读者。同时,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手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心理习惯。2)、在艺术观
24、念上,新小说派作家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论,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因此,对“物”的重要性的强调在新小说派这里走向了一个极端。 3)、他们不在探索小说的意义,要消解深度,写“表面小说”。4)要求瓦解叙事。打破传统的完整的叙事方式,小说的表现方式为“现在进行时” 。新小说家主要热衷于探索没有被别的小说家实践过的小说形式和主题,而对传统小说一概否定。13、简要叙述小说嫉妒的内容。答:嫉妒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房屋、阳台、卧室、厨房、客厅、柱子的阴影和山谷、山坡、小桥、流水、种植园、香蕉林等通常可见的景物,小说
25、的主要情节是庄园女主人公阿A 与邻居弗兰克之间的互访、用餐、出车、进城等平常的活动。仔细阅读作品,我们发现有几个特点,首先,除了上述事物和景物的描写极为细腻、精确之外,其它事物则大多是朦胧、模糊不清的;其次,在小说中,时间概念也是模糊的,除了阳光和阴影暗示时间的流逝之外,时间都是不确定的,如作品中写到的阿A 与弗兰克进城,汽车抛锚一夜未归的事件是现在是过去还是将来发生的,读者并不清楚;再次,作品的叙述人是模糊不清的。观察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似乎是阿A 的丈夫,但他既在现场却从未露脸,小说直始至终也没有披露他的姓名。读者只是从作品的提示(如第三把椅子、第三个杯子、第三副餐具)和对物对人的描写
26、中隐隐约约感觉到他的存在。14、简述“陌生化”原则的内容。答:陌生化是魔幻现实主义常用的一种技巧。所谓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罗夫斯基的著名理论。他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们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伏低做小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技巧就是要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文艺创作不能够照搬所描写的对象,而是要对这一对象进行艺术加工的处理。陌
27、生化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要使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15、什么是“元叙述”和“元小说”?答:“元叙述”是后现代主义各种实验手段中最常用的因素,指的是小说的叙述往往在谈论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而当一部小说充满了元叙述的时候,这种小说就被称为元小说或超小说。元小说关心的不是人物、事件等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是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喜欢声明
28、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告诉读者作者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相关过程。16、如何评价博尔赫斯对小说学的贡献?答:人们常把博尔赫斯的小说特征概括为“宇宙主义”和“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具体来说,一、他的小说具有一种玄学特征,小说中充斥着对无限和永恒的思考,这种思考往往以小说中具体有限的形式来传达,以有限表现无限。同时这种玄学特征使博尔赫斯十分迷恋“迷宫”的意象。二、他的小说具有缝合、杂糅的特征,在小说文体中综合了不同的因素,既有不同的小说文体,也有不同的小说类型,还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和主题模式。三、博尔赫斯的小说以幻想性著称,他擅长于把幻想因素编织在真实的处境之中,在小说中致力于营造一
29、种真实的氛围。17、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1934 年8 月召开的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制定的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作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它既体现了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苏联时期的自我更新的机制,诞生了20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独属于苏联的自己的方式,同时也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惟我独尊的地位而束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空间。五、
30、六十年代之后这种状况有所改观。论述题:1.试论百年孤独的“孤独”主题。答: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他是当代拉丁美洲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讲述了布恩蒂亚创建小镇的具有开天辟地的神话色彩的经理以及马孔多小镇由盛到衰直至消亡的百年历史。这部作品是魔幻现实主义技巧的集大成;对神话传说世界的再现;独具匠心的小说叙事结构(时间的三个向度:过去、现在与未来)。“百年”指历史。作者虚构的 马孔多是哥伦比亚乃至拉美的缩影。作者描写的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百年历史,是一个循环反复过程。作者用意表明:拉美的百年历史并没有摆脱贫困落后和愚昧的困境,循环意味着停滞,拉美人民面临
31、历史使命是寻找新的出路。孤独的主题:马尔克斯从整个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学的立场出发来思考孤独的主题。马孔多是一个封闭的殖民地国家和地域的象征。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不仅没有给他带来现代文明,反而最终使之走向毁灭。但这种结局对拉丁美洲大陆的政治生命产生着一种政治警示的作用。对孤独与死亡的抗争构成了小说的真正意图。马尔克斯在写拉美历史时,更注意挖掘和表现拉美人民的精神生活。造成拉美人民的不幸和灾难,有外来的因素,也有本身存在的内部根源,尤其是人们精神上的原因。他把这种精神生活上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孤独。2.阅读与论述:魔鬼与天使的交谈读卡夫卡地洞卡夫卡在1924年写出了短篇小说地洞,在今天读来仍让
32、人有很多想法,因为他阐述的是人的根本思考问题,不是随时间而流逝。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动物,或人类,或老鼠,或其他的动物,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不断努力着和一个叫地洞的东西在纠缠着。说实在的这地洞真的是在地上挖的一个洞,我看未必如此,这地洞是动物中复杂矛盾的产物,也是人类在不断的超越自我和迷失自我的更好见证。莫名动物建的地洞的功用是什么?估计连他都说不清楚,是防御天敌,是储藏事物,还是纯粹的精神上的愉悦呢?很难说清楚,防御天敌吗,在他的理解中地洞很不安全,弄不好会招来天敌,他很清楚这一点,但就是离不开地洞充斥自己内心的一种空洞;说是精神愉悦吗,他多次表白对地洞怀着深深的不满,但就是
33、离不开,这是一种矛盾,矛盾的主宰者是魔鬼和天使,其实很容易看出他造了一个奇异的地洞,地洞由一个大的城部储藏室和许多地道组成。造地洞是为了躲避外界的敌人,为了有一个藏身之地,逻辑上他这样认为。可是一旦造洞的行动开始,逻辑就被推翻了,以后又不断地建立,不断地再推翻,每一项行动都处在矛盾中;他像摆钟一样来回地奔忙,时刻在恐怖中度日,似乎成就了巨大的工程,实际上到了老年还在原地未动。仔细地体会,就会发现他的不幸与外界的威胁无关;一切矛盾和冲突都来自内心,由他天生不幸的性格所决定。这样一种性格就造出了这样一个地洞,洞内一切设施的功能全是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莫名的动物有一种很大的报复和理想,并且是完美主
34、义者,他的毕生愿望就是在修地洞,修一个完美无暇的地洞,于是每次开始都满怀希望和憧憬,在理想的鼓励下去做修地洞的伟大事业,可每次这项工作都无法完美的完成,都是在改动中寻找改动,他很快就会放弃手里的工作,而去衷心的期盼下一次工作,期盼是他生活的原动力,而原动力的根源就是在地洞因为只有地洞才是它魂牵梦萦的地方,才是它存在的意义。这早已与它结为一体的理想的乐园,可以随地打滚和酣睡的仙境,谁能和它比?除了它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地洞又确实是不完美的,致命的缺点处处可见,时常使它羞于审视自己的劳动成果;而彻底的改进又只能在想象中和梦中来进行,接触到现实,马上显出自己体力上和思维方式上的无能。无论如何去说,他总
35、是在渴望着一种积极的颓废或绝望,而不是消极的,这一点对所有的生命都是存在的,因为他们都在重视着生命,确切的说应是生活,而不是死亡,因为死亡是最好的完美了。莫名的动物也是千方百计的去生活,要不然就不会为了地洞而绞尽脑汁了?地洞的存在是他对生活的一种领悟,虽然地洞的存在也是生活对他的枷锁。可世界上那没有枷锁呢?戴着枷锁才能延缓对死亡的渴望,这是深深的悲哀和绝望,但上帝轻轻的告诉了世界万物:你们只能这样了!地洞的存在是莫名的动物对精神上空洞的补偿,地洞的修建和不断修改,事物和战利品的不断的挪移,就是对他空洞的解释,也只有这样才能填补,才能在肉体和精神上得到额外的愉悦,由空洞而形成了地洞,是由于他身上
36、孕育着伟大的热力,虽在曲折阴暗的内心。在他的内心更好的解脱是地洞产生的美妙的梦,可惜的是都是只有一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是由于和外界的隔绝,或是别的?可是领略了它修建地洞的激情以及支配这激情的精神之后,我们难道不会产生一些另外的幻想,另外的梦境吗?我们的梦境难道不会在某个特定的点上与它的梦境接壤吗?莫名的动物在努力的寻找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地洞提供了*的场所,但他并不满意,地洞使他尝到隔绝后自己享受孤独的快乐,但带来了一大批的落寞。于是他想着让世人知道地洞和了解他自己,无论在实际操作上或是梦幻中都有尝试:让别人知道地洞,最好是天敌的出现,以及自己英的斗争,证明了自己的伟大之处等等。可实
37、际上,他也知道,外界和本身无所不在,当他修了地洞时,地洞和他就分不请谁是外界,谁是本身了?莫名的动物拥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占有欲,可他对地洞也是一种矛盾,如果有一天表现欲消失了,地洞也就不会再营造下去。不可否认,在营造中那种根深蒂固的怀疑时常导致他产生毁灭自己的创造物的冲动,又由于对创造物极端的不满意,就更害怕外界看见他,只愿独自一个来欣赏。而创造物一旦存在就成了对象,而他自己就变成了外界,所以这种欣赏仍然是一种与外界交流行为的折射。地洞,不论他多么隐蔽和巧妙,终究是会被外界发现的,这一定曾是他隐秘的希望。这种希望不断活跃在黑暗深处的它的脑海中,使思想不至于僵死,使肢体不至于颓废,也使暗无天日的封
38、闭处所可以在想象中与广大的外面世界相联。更深的体会是源于我们与莫名的动物有相似的共同点,共同感觉出他内心的魔鬼与天使的交谈。 .3.试论新小说派的革命性答:新小说派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1)对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主要是真实性)进行质疑和反叛。2)在艺术观念上,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4试论嫉妒的模糊性.答:嫉妒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房屋、阳台、卧室、厨房、客厅、柱子的阴影和山谷、山坡、小桥、流水、种植园、香蕉林等通常可见的景物,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庄园女主人公阿A 与邻居弗兰克之间的互访、用餐、出车、进城等平常的活动。仔细阅读作品,我们发现有几个特点,首先,除了上
39、述事物和景物的描写极为细腻、精确之外,其它事物则大多是朦胧、模糊不清的;其次,在小说中,时间概念也是模糊的,除了阳光和阴影暗示时间的流逝之外,时间都是不确定的,如作品中写到的阿A 与弗兰克进城,汽车抛锚一夜未归的事件是现在是过去还是将来发生的,读者并不清楚;再次,作品的叙述人是模糊不清的。观察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似乎是阿A 的丈夫,但他既在现场却从未露脸,小说直始至终也没有披露他的姓名。读者只是从作品的提示(如第三把椅子、第三个杯子、第三副餐具)和对物对人的描写中隐隐约约感觉到他的存在。5潜对话是特点是什么答1)潜对话是萨洛特的创新之处。2)潜对话即只发生在内心中的不具有外在具体形式的对话
40、。3) 潜对话被称为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复调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内心独白的一种发展。6.答:“元叙述”是后现代主义各种实验手段中最常用的因素,指的是小说的叙述往往在谈论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而当一部小说充满了元叙述的时候,这种小说就被称为元小说或超小说。元小说关心的不是人物、事件等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是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告诉读者作者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相关过程。7试论博尔赫斯的小说特征答:人们常把博尔赫斯的小说特征概括为“宇宙主义”和“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具体来说,一、他的小说具有一
41、种玄学特征,小说中充斥着对无限和永恒的思考,这种思考往往以小说中具体有限的形式来传达,以有限表现无限。同时这种玄学特征使博尔赫斯十分迷恋“迷宫”的意象。二、他的小说具有缝合、杂糅的特征,在小说文体中综合了不同的因素,既有不同的小说文体,也有不同的小说类型,还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和主题模式。三、博尔赫斯的小说以幻想性著称,他擅长于把幻想因素编织在真实的处境之中,在小说中致力于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8.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1934 年8 月召开的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制定的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作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它既体现了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苏联时期的自我更新的机制,诞生了20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独属于苏联的自己的方式,同时也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惟我独尊的地位而束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空间。五、六十年代之后这种状况有所改观。的因素,也有本身存在的内部根源,尤其是人们精神上的原因。他把这种精神生活上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