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学校管理心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专科学校管理心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校管理心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管理科学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主义早期管理阶段。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第一次将人引入管理中,劳动分工在本以上就是将工人分配到不同的劳动岗位,通过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工厂的的生产产量。第二阶段:科学管理学派。20世纪初到30年代,代表人物泰勒,主要观点:注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直接目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已取得高额的利润。第三阶段:行为科学学派。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主要观点:重视职工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以及领导行为的研究, 重视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的需要
2、、改善工作环境、改进管理方法,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组织目标。第四阶段:管理科学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70年代,代表人物很多如西蒙、孔茨等,主要观点: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系统的理性模式, 把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广泛地运用到管理领域,形成一系列新的组织管理技术与方法,把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的轨道。强调把运筹学方法作为管理基础,强调系统分析的管理特点,并把决策作为管理的灵魂。第五阶段:综合性现代管理学派。20世纪70年代至今,代表人物圣吉,主要观点:把组织看成一个开放系统的社会心理模式, 把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心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结合起来,创立了系统工程,
3、强调系统地组织和规划,将多种学科的技术和理论综合起来,以完成预定的目标。2、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构成有三部分;个体心理:个性理论、激励理论、教师生命周期理论群体心理:需要层次论、成长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组织心理:管理方格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弗德勒的权变理论、道德-目标理论作业2 答案一、填空1、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2、胆汁质 粘液质3、胆汁质4、性格5、发展水平6、情感意向7、社会精神8、首因 近因9、冷漠 幻想、退化10、情感 行为倾向11、工作参与 组织承诺12、态度改变的主动性 态度的内控性13、服从、认同、内化14、多维性 同时性 快
4、速性 不可预测性公开性历史性15、职业指导 青春期教育二、 1、A 2、B 3、C 4、A 5、B 6、C 7、D 8、D 9、A 10、B 11、C 12、D13、D14、C15、A16、C17、B三、判断改错1、2、3、4、能力质的差异5、6、7、8、9、10、11挫折是人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不能克服的障碍时所产生的沮丧焦虑紧张的情绪。、12、13、不合理14、情感决定人的行为15、不都是16、会17、18、不有效四、简答1、如何根据人的气质差异实施管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下面针对胆汁质和多血质谈一下他的管理要点。对于胆汁质的人应着重培养自制力和坚持到底
5、的精神;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轻易激怒;可以进行又说服力的严厉批评。多血质应着重培养踏实专一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防止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活动的机会,对其缺点可进行较严厉的批评。2、自我认知的形成途径及应用。自我认知形成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第一,通过自己的行为。如我们可通过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性格,来确定自己性格中的某些特质。第二,通过内省。即我们通常所说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在现实中我们更多是通过心理内部的线索,来确定自己的想法、态度情绪等,来了解自己真实地感受。第三,通过他人的反馈。如镜中我,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学生自然认为自己是好学生。第四,通过社会比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他人
6、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来了解自己。3、对他人的知觉反应有哪些应如何运用对他人的知觉反应有以下几种: 选择效应、对比效应、投射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定型效应。在管理中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应聘面试人员的影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作用;对组织成员的工作成绩、努力和忠诚的评估。4、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教师工作动机的激发可从以下几方面。直接性工作动机的激发:第一,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意义的认识。第二,尽量使任务具有挑战性。第三,工作多样化和丰富化。第四,要注重工作结果的反馈。间接性工作动机的激发:给与外加报酬;要注意教师作为知识性员工的特殊性精神奖励高于物质奖励;要处理好
7、个人奖励与集体奖励、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关系;学校中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领导方式。确立持久的行为动机应注意问题:尽量不用解聘、惩处、威胁等方式来激发教师的动机;恰当运用责任感、义务感来驱动教师;广泛采用对欲望回应的动力行为。5、心理挫折及成因、反应心理挫折使人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不能克服的障碍时,所产生的沮丧、失意、焦虑、紧张或愤懑的情绪与心理状态。挫折产生的原因:有构成挫折情境的原因大致可分为环境原因和个人原因两类。挫折感产生的原因:挫折忍受力、遭受挫折目标的重要性、抱负水平。挫折后的反应有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直接反应有:情绪反应、攻击、冷漠、幻想、退化;间接反应有:压抑、合理化、逃避作
8、用、替代作用、生化、补偿、认同、投射、反向行为。6、简要说明教师生命周期理论斯蒂芬和沃尔夫提出了教师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终身从事教育的傲视都要警力几个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提出职业教师生命周期阶段经过实习教师、新教师、专业化教师、专家型教师、杰出教师、退休教师。教师成长的机制是反思和更新7、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第一,公平的报酬第二,支持性的工作环境第三,好的领导第四,融洽的同事关系第五,挑战性的工作第六,人格与工作匹配。8、教师态度的特点教师态度的特点有:稳定性、主动性、内控性。改变教师态度应注意:第一,组织教师参与学校重大的决策和管理。第二,说服要摆事实,讲道理
9、。第三,调动教师爱学生的情感、促进态度的改变。第四,批评教师要讲究方法。五、综合归纳1、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其实质是调动人的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行为是与心理紧密相关的。从心理与行为的全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是指有未满足的需要而产生紧张开始的,再有一定的刺激、诱因、激发人的行为动机,有动机引起目标导向与目标行为,进而实现目标,满足需要、解除紧张的心理与行为过程,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人也就获得发展了一种行为。2、 理论归纳需要层次论:这是由马斯洛提出的,主要观点有他将人的需要按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
10、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依次满足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依次出现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人的需要海域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教育普及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的需要越想高层次发展。成长需要理论:这是由耶鲁大学的奥尔得弗提出的,他把需要压缩为三种核心需要: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认为三种需要间没有明显界限强调的是持续的成长发展。主要观点是:(1)各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越少,这种需要越为人所渴望;(2)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越充分,对较高层次的需要往往会更强烈;(3)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得越少,对低层次的需要也越多。双因素理论:这是
11、由赫茨伯格提出的,他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一类需要的满足能使人产生工作满意感,另一类需要却能消除人们对工作的不满感。满意感的产生因素成为激励因素包括与工作本身、工作成效、责任心、工作认可晋升与成长等相关因素。消除不满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它包括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如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这类因素处理不当会导致职工的不满情绪,从而挫伤积极性。成就需要理论:这是由麦克莱兰提出的,认为人基本生理需要满足后,还有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与友谊需要。成就需要是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欲望。一些人具有获得成功的强烈动机追求个人成就而不是成功的报酬,这是成就内驱力的体现。期望理论:这是由弗鲁姆提出的
12、,这是一种激励模式。认为,激励就是掌握人的行为、目标与方向的选择过程。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个人主观上对目标价值的判断成为估价。另一个是个体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估计称为期望值,两者乘积决定了激励水平公平理论:这是由亚当斯提出的,这一理论是研究工资报酬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认为,职工被激励的程度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强化理论:这是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理论家巴普洛夫、华生、斯金纳等提出的,他们认为,在人类行为的习得过程中强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因素,它是外界刺激与学习者的反映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并通过不断的重复而使两者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13、从而形成一种行为方式。强化理论的公式:刺激反应报酬或惩罚(正与负强化)归因理论:这是有海德提出的,后由罗斯等人加以发展的。它主要研究三方面问题:理解某一事情发生原因,对影响因果关系的内部与外部原因进行分析;评价归因后果和造成事件结果的责任,并根据人的行为表现做出推论;评价人的特征,并对进一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进行预测。后来韦纳提出了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模型,将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六、案例分析信条中第5条这样的措施能充分满足职工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些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能保证单位工作正常进行;第1条措施能充分满足职工的社交需要;第2、3、4、6、条措施能使职工获
14、得尊重的需要,尊重职工对获得管理上的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如果不尊重职工管理者就会得到种种无法下咽的回报,因为人的尊严的丧失是仅次于自我实现丧失的。所以这样看来这位校长的信条措施是很合理积极的。学校管理心理学作业3答案一、填空1、教师群体 学生群体2、行为导向 惰性3、多数 中等4、从众5、信息6、社会规范权威 个人7、非正式8、信息传递快、反应灵敏9、社会助长作用10、社会阻抑作用11、去个性化12、个体成员13、两种相反14、应答性15、信任和接受16、情绪 语言17、教育目的18、尊重19、肯定性 否定性二、选择1、B 2、B 3、C 4、C 5、B 6、B 7、C 8、A三、判断1、2、
15、3、正确扶持4、阻抑5、取决于活动性质和个体技能熟练程度6、7、两者间存在两种相反关系8、不同领导方式对群体凝聚力有不同影响9、可以避免的10、11、12、四、简答1、从众概念及作用从众: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有意或无意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从众。从众既可能起积极作用,也可起消极作用。(1)从中有利于形成群体的一致行为,有助于实现群体目标。(2)、从众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3)从众心理倾向于形成舆论一致这种压力容易迫使人人云亦云,窒息成员的独创精神。2、如何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如何管理非正式群体对于实现集体目标可能有积极作用也可
16、能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1)安定作用。(2)加强意见沟通。舆论作用(4)解决困难。(5)教育作用消极作用:(1)抵触作用(2)影响工作效率(3)传播谣言3、责任分散的概念以及产生原因个人与他人共同工作时,可能有责任感降低、将工作推给别人去做的倾向,也就是出现我们平时所说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责任分散。责任分散产生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是因为指向群体的外来责任压力在群体成员之间被分配开来了。4、工作团队的特点,分析工作团队与工作群体的不同之处。工作团队的特点:目标明确;沟通便捷;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成员在个性、技能、背景、年
17、龄性别等方面合理搭配;规模适度。工作群体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工作群体的界限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上下级关系,还可能跨越直接的命令关系。工作群体中的成员不一定要参与到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中他们也不一定有机会这样做。在公作群体中,不存在一种积极的协同作用,只能使群体的总体绩效水平小或等于各人绩效之和。5、结合人际行为模式谈谈尊师爱生人际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相互性二是应答性,人际交往中这两个特点使得人们的交往行为存在一致性从而形成行为模式。所谓人际行为模式是指交往中一方的行为会引起对方相应的行为反应。社会心理学家利瑞把人际行为分为八类有管理指导教育等行为导致和顺从等反应;有帮助支持同情
18、等行为导致信任和接受等反应;有赞同合作友谊等行为导致的协作和友好等反应;有尊敬赞扬等导致的劝导或帮助;有怯懦礼貌服从等导致的骄傲控制等反应;有反抗厌倦等行为导致的惩罚拒绝等反应;有攻击、惩罚等行为导致的仇恨和反抗等反应;有夸张拒绝自我炫耀等行为导致不信任或自卑。在现实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尊重,说话刻薄,责骂惩罚,却抱怨学生对自己不尊重,不友好,企图通过更为强烈的高压手段来纠正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结果当然事与愿违。当学生不符合教师愿望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改变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那时,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就会相应的改变。6、竞争合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
19、习动机。在竞争中,学生的自尊心被大大激活,思维活跃,这可能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合作的情境中感到安全,因此比在竞争的学习情境中降低了对失败的恐惧,从而增强了动机,而且合作倾向于强化内部动机。(2)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合作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在合作情境中学生不再过分担心失败,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所以他们敢于大胆创造,发散性性思维得到发展。合作性的情景促进建设性的争论。竞争也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但在竞争中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容易在学生中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3)对学生信息交流的影响。在合作情境中,共同目标是学生互相信任,以诚相待,配合默契,所以都给对方提供可*而有用的
20、信息。竞争的情境是封闭的其中的个体需要信息,然而,却缺乏信息来源。(4)对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合作情境中学生有最积极的情绪体验,他们更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并且也想帮助他人,而竞争使学生感到不被他人接受和信任,被拒绝被打击。基于以上我们应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五、案例分析竞争与合作是管理者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创设的两种活动情境。学校管理者考虑的是如何适当使用竞争与合作更好的达到管理的目标。1、根据任务性质和人员条件,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如工作较困难那么合作就比竞争优越。2、在竞争的同时,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为了培养好学生,各科教师要共同教育。3、适当交替使用竞争与合作。要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
21、创造一种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尤其是利用较高层次上的目标来制约较低层次上的竞争的工作环境,可能是比较理想的策略。如在总的个人竞争的形势下,提出教研组或年级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教研组或年级组的外部竞争环境造成的共同目标将本教研组或年级组的教师结成合作的关系。上述案例中可采用这样的建议,让老师明白一个好学生的诞生是依*广大教师的共同培育的,让他们结成小组共同教研,共同努力,效果就会不一样了,学校管理也会有成效了,整个学校的氛围就好多了。作业4答案一、填空1、 权威2、组织 激励3、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4、法定权 专家权5、非权力6、引起或改变7、员工为中心 任务为中心8、领导生命周期理论9、人格测验10
22、、任务结构是否明确领导者职位权力的强弱11、参与性方式 成就定向式12、松散 弹性 开放 学习13、系统性的思考 心智模式 共同愿景 团队14、工作专门化 部门化 正规化15、事前预防事发应变 事后重建和防止再度发生16、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行为文化二、选择1、B 2、C 3、A 4、A 5、C 6、D 7、A 8、D 9、C10、D 11、A 12、D三、判断1、2、非权力影响力 3、4、5、6、关系取向的领导行为7、8、支持性领导方式效果好9、民主型领导关心满足成员的需要,鼓励成员工作上下级关系平等融洽10、适合11、弹性化12、人性化1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14、无权15、学校精神文化16、
23、校园危机管理包括事前预防阶段、事发应变阶段、事后重建和防止再度发生阶段四、简答1、领导者影响力构成因素,怎样提高影响力学校领导者影响力有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由领导者的特定职务、地位自立等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由领导者的才能、知识、感情等构成。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正确使用权力性影响力 。第一,公正严明,审慎用权。第二,秉公自律,治校清廉。第三,善于用人,精于授权。第四,听取意见,接受监督。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水平,第一,领导应加强自我品德修养提高其品德威望。第二,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提高个人专业水平。第三,注意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提高能力水平。第四,倡导人性化管理,树立
24、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好两种影响力的关系,使用好资源。第一,职权和权威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发生影响,但作用不同。第二,职权是权威的基础。第三,权威是职权的支持和补充。2、勒温对领导作风分类的类型及特点勒温提出了专制、民主、放任三种不同类型的领导作风。(1)、专制型只注意工作目标、任务与效率,不关心成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很大,存有戒心与对立情绪;下属成员已产生挫折感与机械行为倾向。(2)民主型领导关心并满足成员的需要,鼓励成员工作;上下级关社会距离很近,人际关系民主平等融洽;成员有较强的工作动机,责任心、参与感,工作效率高。(3)放任型是群龙无首状态,领导者对职工的需要与工
25、作都不关心,无规章,无要求,无指导,无评估,工作效率低,人际关系冷漠。3、结合实际分析学校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有哪些研究者认为领导的效能除与领导者自身的能力、个性特征、行为方式领导风格有关外,还与被领导者的特点、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等因素有关。如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不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命令式;对初步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说服式;对比较成熟的员工,领导者采用参与式;对很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授权式。再如根据费德勒的权变模式,校长可根据学校的发展阶段与学校内外的环境情况,以及下属和教师的成熟水平不断调整与改进自己的领导行为与方式,以便取得最佳的办学效果。4、学校组织的特点第一,教师工作的
26、松散化和弹性化。第二,非教学部门管理的紧密化第三,学校组织的人性化第四,信息的开放化和组织的学习化。5、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学习型组织是由彼得圣吉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组织理论和组织管理的方式。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以系统性的思考为中心,结合组织及成员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通过建立共同愿景、结合团队学习的方法来达成组织的目标。6、如何进行学校工作设计第一,使工作任务丰富化,更富有挑战性第二,建立教师弹性工作制第三,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工作环境。7、学校在什么时候进行变革(1)学校管理的决策过程过于缓慢、办事效率低,反应迟钝,以致错失良机造成错误;(2)学校信息传递渠道不畅;(3)权力过分集中(4)学
27、校等级森严,管理层次增加;(5)学校内扛权责不清职责不明;(6)学校教师与主管人员冲突家长与教师冲突,学生与教师冲突;(7)学校工作倾向于简单化(8)把手段变成目的(9)有繁琐而僵硬的规章制度,严重束缚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8、学校组织文化的概念,如何建设(侧重某一点)一般认为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学校物质文化的总和。学校组织文化是各种文化要素的相互整合产物,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建设学校组织文化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校良好的精神文化,包括校长、教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校精神文化的构建可以结合校史教育、校友事迹宣传进行,还可以通过建立学
28、校组织发展共同愿景,以校训、校歌的形式加以传诵。当然,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发扬传统精神和与时拘禁、重构学校精神风貌的关系,使学校在历史的积淀上,以一种更开放、创新的姿态迎接各种挑战。五、综合归纳管理方格论:是由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提出了以员工为中心和以任务为中心两个领导行为纬度,每个纬度分9个等级共分出五种领导行为类型,1.1时软弱型,9.1时工作型或权威型,1.9时乡村俱乐部型5.5中间型9.9时团队型。他们认为9.9型团队型或战斗集体型是最好的领导行为方式。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曼提出的,把人的心理行为成熟程度分为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
29、很成熟等类型。将领导类型分为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授权式,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两者匹配后认为:对不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命令式;对初步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说服式;对比较成熟的员工,领导者采用参与式;对很成熟的员工,领导者应采用授权式。费得勒的权变模式:费德勒将人格测验和情境分类结合起来创建了领导权变模式。他认为情境因素中(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好坏为重要的情境因素(2)任务结构是否明确为次重要的情境因素(3)领导者职位权利的强弱为在次要的情境因素,将这三种情境因素结合起来把领导情境分为八种。认为,领导情境类型与领导行为取向匹配,便得到最佳的领导效果,即在组织情境极有利或极不利时,
30、任务取向行为是有效的领导形态;在组织情境状况一般或中等时,人际关系取向行为是有效的领导形态。道路目标理论又叫目标导向理论,是伊万斯提出,后由豪斯加以发展。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在应付不同情境时,有如下四种领导方式可供选择:指令式;支持性方式;参与式方式;成就定向式。根据这一理论,若下属知觉能力强,经验丰富,有自控性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则选择支持型领导方式,相反则选择指令型的领导方式。六、案例分析根据学校领导原理之一动态与权变原理指学校领导工作不应死板僵化应坚持动态变革发展的观点,坚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老师们存在个性差异,有的擅长这个方面,有的就在别的方面有所特长,案例中的有的老师善于在文字资料上表现自己,有的善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作为领导应辩证的看待每一位老师,他们既有优点又有不足,领导应鼓励教师发扬保持自己的优点,向别人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每位老师都能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