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6.doc(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1、解放思想体现着()。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2、才能完成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3、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A.必然联系B.偶然联系C.因果联系D.间接联系4、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5、一切真知都来源于()。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7、真理就是()。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大多数人同意的
3、观点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8、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元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10、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
4、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11、所谓系统是指()。A.组成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B.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C.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D.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可变性12、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联余的观点C.发展变化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的本质()。A.是知识的理论体东和获得
5、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B.在于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在于它是各种知识的总和D.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15、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6、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1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18、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在根据和外部表现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6、队在度的范圈内相互规定的关系1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20、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二、多项选择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社会意识是对科学文化的反映D.社会意识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E.社会意识是对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2、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是由于人的认识(
7、)()()()()。A.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B.不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主体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的限制D.不受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E.受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3、认识客体与客观物质的关系在于()()()()()。A.一切认识客体都是客观物质B.认识客体既可能是客观物质,也可能是精神客体C.客观物质中只有与人的实践活动发生关系的才成为认识客体D.客观物质是元限的,认识客体是有限的E.客观物质是自在的,认识客体是认识主体选定的4、有人说,我们可以像消灭天花那样消灭癌症,这是()()()()()。A.现实可能性B.抽象可能性C.不可能性D.主观臆想的可能性E.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5、国
8、家和氏族组织的区别在于()()()()()。A.国家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氏族组织则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B.国家需要维持社会秩序,氏族组织则不需要维持社会秩序C.国家按地区划分其国民,氏族组织则按血缘关系划分D.国家是统治阶级手里的暴力工具,氏族组织则为全体成员服务E.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氏族组织的武装力量是“氏族的自动的武装组织”。6、人类劳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表现有()()()()()。A.能制造和使用工具B.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C.是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D.可以不受任何自然规律的支配E.一开始就是社会性活动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9、)()()()。A.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B.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现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C.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E.它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8、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的主体的人()()()()()。A.从自身的需要出发的活动B.从自身的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的活动C.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才式和方向的活动D.创造对人们有利的客观规律的活动E.进行改变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活动9、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封建社会形态发展的典型,其表现有()()()()()。A.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最早、延续的时间最长B
10、.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其他国家C.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也高于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D.中国地主上地所有制自秦汉以来始终居主导地位E.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也较西才封建政治制度发达10、科学技术革命包括()()()()()。A.科学上的重大发现B.技术革命上的重大创新C.科学理论体系的完善D.科学认识的量的增长E.原有技术的新的应用三、简答1、从共产主义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说明共产主义并不渺茫。2、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四、辨析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
11、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2、部分质变是质变的一种形式。五、论述1、怎样理解共产主义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2、运用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的挫折。六、材料题1、运用所学的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列材料: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原料,热本身就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摘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
12、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来源同材料1)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摘自霍布斯:利维坦)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惟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同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来源同材料4)请回答:
13、(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一、单项选择1.B2.C3.A4.D5.B6.D7.D8.B9.D10.C11.B12.A13.D14.A15.B16.A17.D18.D19.C20.B二、多项选择1.ABD2.ACE3.BCDE4.BE5.CDE6.ABCE7.ABC8.ABC9.ABCDE10.AB三、简答1答:(1)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事业。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同空想主义相对立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人们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14、是同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的;作为一种运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2)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艰巨的事业。它的实现需要经过亿万人民群众几代甚至几十代长时间的自觉努力奋斗。我国人民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是世界共产主义实践的一个部分。从歹史发展总趋势来看,从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来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每一成就,都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一份贡献,都是向着共产主义这一宏伟目标的迈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共产主义并非可望不可及,也并不渺茫。 (3)我们一定要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恕,用百折不挠的精神,顽强奋斗,就一定能把共产主义事业推
15、向前进。2 答:(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种属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首先,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其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基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16、的关系,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并且还要注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虽将在一定范圈内长期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激化,但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圄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他各种社会矛
17、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余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进步。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不仅同一事物中的各个矛盾是不平衡的,而且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居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才画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
18、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才曲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这种关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社会经济以较快速度
19、持续发展,社会稳定。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主流,是主要的。但是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那是支流,是次要的。因此,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巩固成绩,同时也不忽视支流,防止支流向主流的影响,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两个文明”一起抓,将我国的四化建设推向新阶段。四、辨析1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这是列宁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正确论断。反映特性是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的属性,它是物质形态在同他物的相互作用中复制、再现他物属性并留下痕迹的属性和能力。非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表现为机械、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包含着发展出生物反映形式的可能性。生物出现后,则具有了刺激感应性这种反映特性,动物则先后产生了各种感觉和
20、动物心理这种反映形式。高等动物的长期进化则产生了人类和人的意识。人的意识这种高级反映形式不是凭空突然产生的,而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列宁的上述论断不仅是合乎逻辑的,而且是合乎事实的。2答:不对。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整个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它有两种基本形式: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部分质变则不是整个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它只是事物个别、次要性质的变化(阶段性部分质变)或事物局部性质的变化(局部性部分质变)。部分质变属于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不属于质变过程,因此,不是质变的一种形式。把部分质变当成质变的一种形式,棍滑了质变和量变的界限。五、论述1答:(1)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
21、的事业。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同空恕主义相对立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人们最理恕的社会制度,是同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的;作为一种运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2)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艰巨的事业。它的实现需要经过亿万人民几代甚至几十代长时间的自觉努力奋斗。我国人民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世界共产主义实践的一个部分。 (3)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理恕的境界。就个人而言,是指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是指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指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是指人的本质
22、真正的实现。当每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时,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时代便到来了。2答:(1)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原理告诉我们: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然而社会进步总是要经历许多曲折和反复,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进步通过社会形态的新旧更替实现,但这种更替从来不是毫无阻碍的,它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旧势力和反动阶级的抵抗。因为社会形态的更替对于旧势力阶级来说,就意味着被推翻、被打倒,被抛出历史舞台,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抵御和反抗是顽固而持久的,使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最终取代旧的社会形态,常常要经历上百年甚至几万年的反复较量。 (2)掌握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23、和曲折性原理,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挫折。我们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主义,要看到社会主义社会要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剥削,这一取代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以往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因此,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曲折,发生许多更为复杂的情况。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在曲折和反复面前,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六、材料题1答案要点: (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后者是辩证唯物主义。 (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