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doc(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期中考试知识点整合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一、宇宙1.宇宙具有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的特征。2.多种多样的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3天体系统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2、:地月系1系系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二、太阳1太阳系概况太阳系: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因其质量最大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从地球上空俯视,各大行星的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近圆性:各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只有水星轨道的偏心率稍大。2太阳的辐射能量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2太阳释放的巨大能量对
3、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的特点,但并不特殊,特别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这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的条件有关。(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稳定而又安全
4、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安全的宇宙环境)。(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自转周期适当。白昼增温不过分炎热,黑夜降温不过分寒冷。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地球原始大气层,并逐渐演化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四、地球的自转1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2自转的周期:其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称为一个恒星日,使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而日常所用的24小时,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太阳日,是昼夜更替的周期。3速度角速度: 约每小时15,每4分钟1 南北极点自转角速度等
5、于0线速度: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赤道线速度最快,为1670km/h南北纬60约为赤道出的一半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每隔15相差1小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识记为“南左北右,赤道不偏”。例如河流两岸侵蚀现象,北半球河道偏右,左岸泥沙堆积,南半球则相反。五、地球的公转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2公转轨道:椭圆形轨迹,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3公转
6、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包括角速度和线速度)。4公转周期:一个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一个回归年为365天5时48分46秒。六、黄赤交角地球自转面(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的夹角,角度为2326。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如图和表(二分二至是针对北半球而言的):熟记3月21日或9月23日、6月22日、12月22日三个太阳光照图,能判断图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某地时刻、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7、情况等。八、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全球的白昼时间由南向被逐渐增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全球的白昼时间由南向北逐渐缩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则昼渐长,夜渐短。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是相同的。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交即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9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
8、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时,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3四季更替(1)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我国传统四季划分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春、夏、秋、冬四季;习惯上四季的划分如下: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欧美四季的划分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的。4如何应用公式H=90|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其中,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角,代表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代表当时太阳直
9、射点的纬度,|表示两纬度之间的纬度差,若与在同一个半球,则用减号();若不在同一个半球,则用加号(+)。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二、 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1、 三大类岩石的比较岩浆岩: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的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由于凝结时间长,矿物结晶明显 典型岩石有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的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由于凝结时间短,矿物结晶不明显 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经过紧压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形成不同岩层,有的含有化石 典型岩石有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
10、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 有的重新结晶,有的有片理构造 典型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软流层中的岩浆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喷出地表或侵入地球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岩浆岩,其中喷出岩是暴露在地表的,侵入岩如果遇到地壳抬升的话,也会露出地表。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会会形成沉积岩,岩石如果遇到地壳下沉的话,又要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经过重熔再生又生成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同时变质岩也可受到外力作用变为沉积岩。3、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2) 分类: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
11、可分为内力作用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对地表的影响:造成高低起伏,形成高山、盆地等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是太阳能、重力能 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 对地表的影响:削高堆低,是地表趋于平坦四、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反射作用:尘埃和空气分子使阳光改变方向,蓝色光容易被散射,云层和尘埃可以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因而夏天白天多云时,气温不会太高。散射作用:晴朗的天空景观蔚蓝色,黎明、黄昏及阴天时天空仍然明亮,都是散射作用的结果。2、大气的保温效
12、应地表可以吸收短波辐射,也可以吸收长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后,温度升高,同时,地面也把能量向外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同时也产生大气辐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返回地面,我们称之为大气逆辐射,这样就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了保温作用。五、大气运动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规律: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下凹的地方是低压。
13、近地面,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相反。高压与低压是同一水平面的两点比较。竖直方向上气压永远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形成高空大气中的风向。在近地面,还要受摩擦力的影响,风与等压线斜交。六、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三圈环流形成原因: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在地表表现为相间分布的气压带与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地表大面积的海陆相间分布及其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海陆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