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结课论文.docx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50232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结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物联网结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联网结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结课论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物联网结课论文物联网结课论文物联网应用论文班级:姓名: 学号:联系电话: 二零一五年六月摘要: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

2、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本文对物联网的现状与发展作了一定的研究,并详细论述了其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绿色建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关键词:物联网应用1 物联网相关技术1.1RFID技术RFID3是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从硬件设备上来讲,RFID主要包括电子标签和识读器两个部分。当电子标签通过由识读器产生的射频区域时,识读器发出询问信号并向电子标签提供电磁能量

3、,标签获得能量之后,向识读器返回芯片内存储的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编码)数据信息。因此,在RFID射频系统之中不需要标识的可视化,因为识读器不需要“看见”,就能够读取其信息。1.2EPC编码EPC提供对物理对象的唯一标识,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物品标识。其编码长度有三种,分别是64位、96位和256位编码。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前两种。EPC编码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和当前的信息资源来存储数据。它克服了条形码无法识别单品,只能接触识别、易破损丢失信息等缺点。1.3.EPCGlobal网络EPCGlobal网络是目前较为成型的分布式网络集成框架,在全球供应链

4、中以RFID技术应用为基础。该网络主要针对物流领域,其目的是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可控性。RRID电子标签和识读器传递电子产品编码的数据,然后以Internet为纽带在授权用户之间进行相关信息的共享。2 物联网发展现状2.1国外物联网发展现状目前,国外对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少数国家。2009年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构想,物联网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从而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并启动了9

5、0多个研发项目。2.2国内物联网发展现状在国内,许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对物联网作了相关研究,如南京邮电大学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节点UbiCell-MUbiCell-M拥有30万像素和60FPS的图像采集与处理能力,足以满足网络监测与识别的应用需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深联科技研发的GAINSJ、GAINZ等系统传感器节点,基于ZigBee无线通信协议,实现多种网络互扑,用户可以根据协议提供的API设计自己的应用,组成更复杂的网络。而且,物联网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如上海移动已经采用物联网技术为多个行业客户量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3 物联网相

6、关应用3.1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应用3.1.1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以物理电网为基础(中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

7、、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其先进性和优势主要表现在:(1)具有坚强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能够适应大规模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网的坚强性得到巩固和提升。(2)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

8、可能发生的故障。故障发生时,电网可以快速隔离故障,实现自我恢复,从而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3)柔性交/直流输电、网厂协调、智能调度、电力储能、配电自动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电网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经济,并能适应大量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及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的接入。(4)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损耗,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5)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6)建立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实时了解供电能力、电能质量、电价状况和

9、停电信息,合理安排电器使用;电力企业可以获取用户的详细用电信息,为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由于智能电网包含内容较多,各电网和设备厂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实现智能电网。3.1.2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智能变压器和断路器,电子式互感器,变电站统一信息平台。3.1.3智能电能表智能电表可实现双向互动供电模式下

10、的双向计量功能、可实现动态浮动电价下电价的快速响应,快速切换、电价实时结算等功能。3.1.4智能交互终端智能交互终端是实现家庭智能用电服务的关键设备,它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对家庭用电设备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对电能质量、家庭用电信息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指导用户进行合理用电,调节电网峰谷负荷,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智能交互。此外,通过智能交互终端,可以实现水、气表集抄,降低自来水和燃气公司的抄表成本,可为用户提供家庭安防、社区服务、Internet服务等增值服务。3.2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方面的应用3.2.1 智慧交通我国交通能耗、污染和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出现,

11、人们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智慧交通与智能交通都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的产物,二者在建设内容、关键技术、应用方向等方面拥有共同点。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智能交通主要侧重于各类交通应用的信息化,而智慧交通则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有效集成运用,侧重于追求系统功能的自动化和决策的智能化。智慧交通是将自动控制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集成运用到交通系统的各个节点,形成高效利用交通设施、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尽力减小环境污染的智能化交通新格局,可见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新方向。智慧交通系统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建成髙效、安全

12、、环保、舒适、文明的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大幅度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便利、高效、快捷、经济、安全、人性、智能的交通运输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高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3.2.2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将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智能传感技术、信息网络技术、通信传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并运用到整个交通系统,是智慧交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个网络中,各要素能彼此进行交流,实现所有交通信息的综合处理,并为各要素提供所需的要素信息,将汽车、驾驶员、出行者、道路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连接起来,使整个交通体系智能

13、化。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是智慧交通的重要领域,可以建立城市交通“一卡通”信息系统,实现公交车、出租车多种城市交通消费一体化;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利用GPS、RFID、人像识别、车内视频监控等技术掌握实时信息;站台车辆信息平台建设,方便乘客查询相关乘车信息,合理制定乘车方式。2、物流信息化: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通过道路运输GIS系统定位跟踪与运输导航、RFID、3G网络提供广域移动车载通信手段实现货物状态位置实时管理;通过电子标签及识别自动收集货物信息,从而缩短作业时间,提高运营效率。3、电子收费:ETC(

14、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它可以加快路桥收费站车辆通车速度,加快效率、减轻或避免车辆在收费用站口拥堵问题。4、电子证照:IC卡电子证件嵌入了RFID逻辑加密芯片,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等特点,使得IC卡电子证件成为一张智能卡;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汽车电子牌照等对于防止假牌假证具有积极作用。5、设施监测:在智能交通物联网中,道路基础设施被赋予电子标签,并有特定的信息传输通道和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对象实体的状态信息,并将有强大的后台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及丰富的展示平台,用于提高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3.基于

15、物联网的智慧交通系统架构智能交通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控制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和利用,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但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技术难题渐渐显现出来,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通过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形成智慧交通系统。智慧交通系统从整体架构上可以从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四个层次来进行划分。 (1) 感知层感知层主要运用RFID、二维码、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和实时定位等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收集,及时、准确监测交通信息。(2)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通

16、过移动网络、无线网络、Internet、卫星等通信设施将感知层所采集信息运输到数据中心,供支撑层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 支撑层支撑层是在智能处理、云计算、管理系统及数据库等资源下,实现海量信息并行处理和优化以及存储资源动态配置和部署。(4) 应用层通过信息存贮与处理系统、综合控制系统对信息进行管理,将信息以多样的方式展现到使用者面前,供决策、服务、业务开展。智慧交通主要系统模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与收集系统随着射频识别采集器、雷达检测器、GPS导航等新科技的运用,城市交通信息的采集更加便捷,为交通调度和智慧交通控制系统提供了更加准确、及时、实时的信息数据。所有交通信息采集装

17、置构成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由于采集的信息包括视频信息、位置信息、车辆速度信息、车辆流通量信息等多种模式,因此信息的收集、融合和处理是智慧交通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信息传输系统将交通信息采集起来,运用有线信息传输和无线信息传输方式,根据已有条件,如电视网、通讯网、计算机网等,实现交通信息传输,此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安全性。(3)交通信息存贮、处理系统信息采集并传输过来后,必须建立相应的存储系统,并运用相关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类、整理,并做出相应决策。(4)信息发布和控制系统根据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分析后的决策,提提供交通出行的各种信息安全服务,如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最

18、佳交通导引系统、停车库空位信息系统、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交通安全控制系统、紧急事故处理系统等4。可以充分利用收集的信息,及时发布相应的交通拥堵情况,疏导最佳线路信息,为出行者提供参考;对于各交通要道的车流量信息,合理控制交通灯的长短,减少交通拥堵的状况;对于车辆故障,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并通知事故处理机构等。总结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系统,是当今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它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收集各种交通信息,通过信息传输、分析和处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交通信息,使人们出行更加方面和快捷。3.3物联网在智能物流方面的应用3.3.1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已经在仓储物流方

19、面得到了很大的应用,而且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的技术也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得到广泛应用的有:通信、网络、智能仓库储藏、传输技术以及感知技术等方面。(一)网络的通信技术我国现代化的物流总发展趋势是基本上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在企业制造时,其生产系统和现代的智能仓储配送之间都会有着一些相互的有效配合。仓储系统就产生这个大系统里很重要的部分,其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些企业的内部系统的网络架中,其作用就是将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络当作主体,根据主体建立起来一个独立性的网络系统。在面对较大的物流网络时,相关的物流公司都会需要借助其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络系统来共同管理每一个网点中的仓储信息,最后再

20、进行相关信息的传达。物流店、物流中心、物资配送点三者之间会进行信息传输,这也是应用了全球物联网的技术。从2009年起,将无线局域网来和仓储业的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二)物联网的感知技术当前我国的仓储行业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物联网中的一种感知技术,在很多现代的仓储配送中心这种感知技术相当的普遍,这种感知技术最为常用的就是其中的RFID技术,运用RFID技术可以将成本降到很低,同时,将RFID技术中的手持连接终端为基础的话,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速度和效率。一些普通的仓储系统的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也到了很多的应用,这里的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不是RFID这种的感知技术,指的是在拣

21、选工作时的作业系统。对RFID技术的完全利用,可以把进出库的订单通过拣选进行有效的分类,分类之后就可以将货物运输到指定的货位,运用这项技术时的操作系统较为简洁而且很实用,应用更为广泛。3.3.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关键技术(一)物流行业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在局域网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会留有和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不方便布线的地方运用无线网局域网技术。在大范围的物流传输和运用信息系统,经常会用到GPS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的一种方式,组建一个货运的联网,来实现物流运输和车辆配货和调理制度,这样可以实现这一套整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综合起来说,就是物流行业方便的移动和储存许多货物,就是通

22、过运用物联网来实现。(二)物流行业常用的智能技术除了上文说道的感知技术以外,还有很多的智能技术,比如在网络通信方面,就会御用无线的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以及直接连接网络的通信技术等等,运用这种技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更为便捷,就像我们现在常用的手机来上网或者打电话,其中就应用了无线的技术;在仓储的智能物流中心,采用的技术就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管理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等,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在节省了人力的同时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效率,这种技术使得物流中的很多程序合为流水线工作,通过机器和计算机的正确编程,让物流行业效率提高,让消费者们在更快的时间内收到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智能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3、(三)在物联网中的两项关键技术物联网我们常用而且较为使用的是以下两种技术。(1)传感器技术也是计算机使用的关键技术。就如大家所熟知,到目前有很多的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而自从有了计算机只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计算机就能处理。(2)RFID标签也是其中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结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综合技术,RFID在物品物流管理和自动识别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3.3.3智能物流中物联网的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物联网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人们也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了别的领域,对于物联网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着。(一

24、)智能的交通管理技术为了减少现在的交通堵塞现象,我们应该利用科技的手段来账务实时的道路信息,首先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货物、行人、车辆在某一地区的移动状况。所以,获取信息是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再路边建立一些传感器,这样就可以取得实时的交通信息,这样就可以方便的调整路线,避免了交通拥堵的状况,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简称一条智能化的“高速公路”,利用车辆和网络连接,通过传递车辆实时路况信息来更改更为合适的路线来改善交通状况,提升交通的效率。(二)智能危险品物流管理技术我国在危险品物流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漏洞,监管不明确、物流效率低等因素会成为发生事故的隐患,这将阻碍了危险品物流的进

25、展。到那时通过物联网的RFID技术就可以对危险品物流进行监控管理,可以运用GPS、GIS、智能传感技术等科学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危险品的物流监控,可以实现对危险品的安全报警和位置跟踪等功能。当危险品装在车上时就开始了监控系统,信息采取系统会还是的采集车内的温度、湿度、烟雾的一切可能使危险品保障的信息,使得运输员和远程控制中心都能实时掌握当时的状况。(三)智能冷链物流的管理技术冷链物流的管理在药品和视频的生产运输过程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视频监督法律来规范冷链的管理。现代我国的冷链管理有很多弊端:(1)大多为人工测量和记录;(2)不能实时的取得当时的状况,监管严重脱节。在应用了R

26、FID的技术后,就可以在冷库中装置一个RFID的读取器,通过贴有RFID感温标签,就可以实时的采集苦衷的存储环境的温湿度,就可以采用相关的技术来进行调节。通过GPS技术可以在车间内安装一个能接受指令的终端,这样就可以用手机或者PAD等方式进行远程管理、下达指令等作业。四、结语物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为我国的物流领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智能物流的发展,物流的运输方式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通过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让我们节省人力物力,节省时间和经济。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物联网要想有一个更为高级的物流管理要求,还需要进行大量投资和研究和研发,不过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27、是人类迫切研究的课题。3.4物联网在智能绿色建筑方面的应用3.4.1智能建筑概述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的优化组合,向业主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诞生于20 世纪80 年代,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 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随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的智能化建筑方兴未艾。据有关统计:美国智能建筑近万幢,日本新建的大楼60% 是智能建筑。中国的智能化建筑起步于90 年代,起步虽晚但是发展很快。3.4.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

28、在监控管理、智能安防、节能减排和智能家居等方面。1.监控管理物联网感知层上的传感器数目繁多,功能齐全,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用于智能建筑监控管理上的两个关键技术。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固化在建筑材料中,可准确测量各种材料的参数和性能;智能建筑的电力系统工作在高温高压状态,光纤光栅传感器安装在电力系统的终端及接头部位等要害位置,对电力系统实时监测,可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系统终端。智能建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是无须布线,智能化程度较高,无线传感器节点较少,网络规模小。无线传感器应用场合灵活多样,尤其是在对建筑物火灾火情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马鑫等人开发出了超高层建筑人员定位系统,结合无线传感器网

29、络的定位技术,在火灾发生时对处于灾害环境下的人员实施定位。Zigbee网络由无线传感器节点和基站构成,可定位建筑物内火源具体位置,当网络节点被部分损毁时,Zigbee网络能够迅速重组,重新定位。物联网的通信网络技术为监控智能建筑管理人员或业主提供各种数据终端(如计算机及手机等),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报警信号会及时反馈到终端。2.智能安防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安防系统与传统安防系统相比,其特点是有效、全面,处理速度快及准确率高。智能安防系统的内容有:出人口控制、防止入侵报警、视频监控、防毒防爆检查电子巡更等。一卡通系统涉及物联网3个层面技术一卡、一网、一数据库。智能建筑中用到的门禁卡已经发展为带

30、有CPU的射频卡,刷卡时通过专用局域网连接后台数据库,判定刷卡人身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止入侵系统中,运用红外线感应器和智能化传感器对探测到的信号进行特征分析,以判断信号是否为非法入侵,避免了传统防入侵系统误报警的情况。家庭安防是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在家庭中布防红外线感应器、玻璃碎裂传感器、门磁、感烟探测器及燃气泄漏传感器等,可有效保障家庭安全。家庭中一旦发生破门而入、煤气泄漏等事故,安防系统将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向小区值班保安求助,同时,通过通信网络,将报警信号发至业主手机终端上。3.节能减排绿色、生态是智能建筑的发展目标,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建筑可做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耗,节能减

31、排。在智能建筑内部安装无线传感器,可对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照明情况实时监测,从而控制空调系统,并调节到最低能耗状态,还可自动配置照明系统,关闭不需要的灯光节约用电。3.4.3智能家居与物联网物联网产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得以迅猛发展,这使得智能家居可以方便地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满足人们在舒适的基础上对建筑智能化、高效化、便捷性、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使得智能家居的发展和普及成为可能。近年来,由于更多廉价和易于使用的互联设备的出现,智能家居的普及得到了极大的推进。智能家居(Smart Home)在国外也称家居自动化,是“建筑自动

32、化”在个人住宅领域的扩展。它是指家居、家务事或日常事务的自动化。智能家居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控制家用电器和特性(如窗口或照明)。系统可能包括从简单的远程控制照明到复杂的计算机、微控制器的基础网络,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智能和自动化。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的家居自动化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对保姆或社会护理机构的负担,为用户提供便利、舒服、节能和安全的生活环境。智能家居系统将整个屋子里面的电子设备全部集成起来。应用于智能家居的技术包括那些用于建筑自动化的技术以及家庭活动控制的技术,例如家庭娱乐系统、室内植物及庭院浇水、宠物喂养、为不同的场合(如晚餐或集会)改变环境场景、家庭机器人。这

33、些设备将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连接,从而允许个人电脑对其进行操作,同时也允许来自因特网的远程控制。通过将家居环境的信息化集成,信息系统和设备将以集成的方式进行通信并为用户带来方便、节能和安全方面的好处。智能家居的扩展是社区智能家居,它是基于社区的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通过社区服务器和应用程序软件,结合许多家庭智能系统在社区一起专注于管理和资源共享,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家用电气技术、无线控制技术,将所有有关家庭生活的子系统结合在一起。通过计划管理,不仅实现了安全监视的社区,还将家庭智能控制、信息和消费服务等整合在一起,使生活更舒适、更安全、更有效,为业主提供一个“聪明的

34、生活空间”。为了实现家居的智能化应用,我们将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结合起来,同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而应用层就是这些方案的集合。物联网应用层的使用使信息技术和传统家居有机结合。并体现在了智能电网、家庭医疗等的应用中。此外,应用层作为家庭服务商与用户的中介,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结语综上所述,物联网与智能建筑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十分可行的,同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联系。在以后的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过程中,将物联网与智能建筑进行融合成为关键,将两者融合之后将会极大地促进建筑的发展,并且提高建筑物的价值。3.5物联网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3.5.1物联网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监测环境

35、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排放速度以及排放量等,为环境监测部门、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动态实时信息,可做到及时发现污染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污染情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环保行业中已开始初步推行。1999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第一次在全国开始推广环境在线监控系统是物联网的最早探索和实践;2008 年开始在全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 个环保督查中心和 333 个地级市部署了国控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该系统是物联网在环保领域的规模建设和行业级实践。近年来,由国家财政投资,全国约 7000 多个重点污染企业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通过互联网建成全国

36、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目前,物联网已被应用于大气监测、水质监测、生态监测、海洋监测等多个方面。1 大气监测大气常用监测方法主要有固定在线监测和流动监测,其中在线监测因其具有同步实现监测和预报的功能使其可能成为未来大气监测的主要方式。固定在线监测是在污染源排放口处安装固定在线监测设备,在监控范围内按网格形式布置特定污染物传感器。我国多个城市已建成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对环境空气常规监测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以武汉为例,近年来,武汉市在全市建立了 8 个监测子站,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对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等因子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网络将实时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环境空气自动监测。

37、2水质监测水质在线监测的种类主要有饮用水监测和水质污染监测两种。在线监测在在两种监测中的方法类似,主要是在监测目的地布置各种传感器、视频监视等传感设备,形成感知层,然后经过网络层将数据传输至应用层,应用层根据传感器的位置、数据采集时间等信息综合分析监测数据组成监测体系,从而实现对于水质、水污染源的监测和综合监管。杨宏伟等人采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基于三层网络传输结构的监测体系,在原有的中程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藻类水华预测预警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开发了太湖蓝藻预测预警平台,实现了蓝藻水华 3 天平均预测精度80%以上,并确保了数据的时间连续性。3 生态监测生态在线监测技术主要是将监测区域分为若干个

38、不同的分簇,每个分簇可根据监测需要设定如噪声、湿度、温度等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来采集、搜集各种类型的监测数据;搜集采集到的数据发给控制中心。该技术不仅实现对环境监测远程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且在监测区域内设置移动 Agent 节点,根据网络能耗建立实时二维定位表,选择最优路径传输数据,使得网络整体能耗较低。4 海洋监测海洋监测主要是将传感网与互联网综合运用到海洋环境监测中,通过在监测海域搭建无线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节点监测并采集营养盐、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化学耗氧量、有机磷农药等多种海洋环境参数,经无线发射装置实时传输采集数据,在数据接收端完成数据的接收与处理,从而构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海洋环

39、境智能监测系统。每一个节点可以连接不同的传感器,而且传感器安装位置可以水下水上调整,以适应不同监测点的要求。 5 对重金属等污染的监控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也更加突出的摆在人们的面前,这种污染一般造成的影响具有持久性,不容易被消除。对它更应该实行实时的监控,由物联网发现问题或者是造成重大污染的时候可以发出预警,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可以在预警机制的提醒下进行样本的采集与整理研究,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对重金属进行清理,并对已经造成的污染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应用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感器、云技术等存在的技术问题。传感性的灵敏度及稳定性导致数

40、据失实,传感器的速率低造成信息延后等,云计算技术也限制了物联网的发展。其次,技术标准统一化问题。目前,物联网三个基本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均有各自的标准化组织,但三者并不统一,导致物联网整体系统不稳定。再次,安全性问题,网络黑客、漏洞可能会造成数据泄漏、遗失等安全隐患。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仍有广阔的前景,发展方向有两方面:横向和纵向。横向方面,目前物联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较为单一,物联网在土壤监测、噪声监测、电磁监测、化学组成、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纵向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运用技术方面可更深层次的实现网络化、智能化,使得物联网系统在各

41、个领域中配备更为齐全、完善,更大化的提高生产效率,为环境事业作出贡献。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环保行业是信息时代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目前,物联网技术在环保行业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技术在环保行业的应用中仍存在标准化组织协调性、关键技术突破问题、安全隐患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除了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还必将存在着技术伦理、网络权力滥用、个人隐私保护等社会道德风险,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规避。总之,对于这项新技术,我国应从政府层面大力支持物联网技术在环保行业的技术发展,并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环保行业朝向高度信息化、

42、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4 结语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快速发展的“主要生产力”,物联网所带来的是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的美好愿景,是人类社会的深度信息化。未来几年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猛发展的时期。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成为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物联网大规模普及,成为一个万亿美元级产业。参考文献:1 李娜,陈晰,吴帆,等.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信息聚合技术J.信息通信技术,2010,4(2):21-28.2 邬贺铨.物联网的应用与挑战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

43、然科学版),2010,22(5):526-531.3 赵婷,高昆仑,郑晓崑,等.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架构及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2012,454劳陈峰.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市场研究,2012(12).5杨志华;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2、03(15):22-236常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等院校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研究J;山东大学;2012、10(20):55-757周蓉;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参考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2012、06(28):10-268 李征;物理网宽带优化分配与智能物流监管系统研究J;天津大学;2012、0

44、6(01):15-339李伟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应用 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10何乾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J 数字化用户 -2013年5期-11张公忠 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 J 现代建筑电气 -2011年3期-12邢智毅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J 物联网技术 -2012年9期-13蒋燕敏.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4(4):4446.14杨宏伟,吴挺峰,张唯易.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太湖蓝藻水华预警平台J.计算机应用,201131(10):2841-2843.15王希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30(7):149-152.16何世钧,陈中华,张雨.基于物联网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30(3):1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