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与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与建议.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与建议【精品文档】第 5 页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与建议 贷款五级分类其核心是对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作出客观判断,根据贷款损失程度的大小,来认定贷款的形态。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农信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一、农村信用社开展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 (一)、信息收集困难,真实性难保证。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借款客户提供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是决定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的决定性因素,而这点正是农信社开展五级分类的难点所在。农信社的借款人多为中小型私营企业和农户。这些企业普
2、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低的问题。部分小企业甚至没有设账或数字虚假,这使信贷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无从下手。另外,农户贷款额度小、笔数多、分布广,而农信社信贷人员少,难以掌握农户的真实收入状况,贷款风险分类主要依靠主观判断,所获信息缺乏持续性和真实性。 (二)、分类界线模糊,分类质量难保证。实际操作中贷款五级分类界线模糊,虽然五级分类中对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贷款下了定义,并指出了基本特征,但缺乏十分明确的判断标准,因此对贷款分类时难以准确判别,特别是相近类别之间存在可左可右的情况。同时,由于各位信贷员对贷款分类定义和特征理解上、认识上的差异和社与社之间在贷款分类的尺度掌握上的
3、差异,使贷款五级分类主观随意性较大,分类质量难保证。 (三)、技术含量较高,信贷人员准确把握有一定困难。贷款风险分类是建立在对现金流量、财务比率、担保和非财务因素分析等四项分析方法之上的实践性很强的操作体系,其运作中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难度高。这些条件都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敏锐的判断能力。而目前一些信贷人员还不能适应五级分类管理的要求。加之信贷员不能认识其重要性,可能个别信用社会出现“一刀切”现象(如将原呆滞、呆账贷款全部划分为损失类)。 (四)、重一时分类,轻长期管理。有些同志认为,上级现在要求搞五级分类,我们就突击一下,集中几个人,把贷款分成五个类别,敷衍了事。
4、二、建议 (一)、对于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借款人档案资料,对于大额贷款逐户建档,逐笔进行风险分类认定,进行区别对待;其次在以后贷款管理中要把企业是否提供真实财务、非财务信息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凡不能提供真实财务、非财务信息的借款人申请贷款,应从严把关,新增不予批准,存量贷款收回或压缩规模,从贷款发放环节督促借款人的诚信意识,并加强督促和管理。 (二)、首先是根据当地实际,对分类标准作出统一的解释,在定量指标上,根据不同行业的标准,作出明确的界定;在定性指标上,对照非财务因素分析,把已经出现过或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进行集合,把复杂的判断简单化,提高信贷管理人员分
5、类判断的准确性。其次建立自控、互控和监控的内控机制,即信贷管理人员作出认定后,然后由信用社贷款管理小组进行信贷讨论,互相审查分类的准确性,联社信贷业务部门应参与信用社大额贷款分类认定的信贷讨论,起到互控作用,最后由联社稽核科采用抽样检查和专项稽核的形式,不定期地对信用社的分类情况进行稽核,从机制上消除或降低分类的随意性。 (三)、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针对目前农信社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把信贷人员、特别是从事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的人员培训纳入当前农信社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提高业务素质,合理配备人力资源,保证贷款五级分类方法的顺利实施。 (四)、建立长效机制,保证五级分类的延续性。农村信用社各级负责人和业务操作人员要充分认识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把贷款五级分类当成突击性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贷款五级分类要一年至少两次对贷款的质量进行认定;另一方面,要求不间断地对借款人的报表、现金流量、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是一项经常性的日常工作。因此,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应该有常设的工作部门、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