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案例:对一则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32777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案例:对一则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案例:对一则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案例:对一则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案例:对一则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高中数学案例:对一则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精品文档】第 11 页智慧火花的碰撞 对一则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为最终目的,而是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得失与感受,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学业务水平。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

2、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回答,作出正确、合理的赞赏评价语等,这些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候语言不当,有时候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是练习层次不够,没有梯度性,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应该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往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教与学活动过程中的互动,能激起更多的智慧火花,学生的一些想法与思路,超越教师有限的考虑范围之内,而却是这种想法与

3、思路,又是最容易让他们自己理解的! 在最近的一次习题课中就发生了这样的碰撞:案例:在等差数列中,若,则,类比上述结论,在等比数列中,若,则可得等式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应该这个等式是什么?(学生陷入思考之中,没一会儿功夫,就有学生跃跃欲试了,当然大部分学生还在紧张地思考与运算着,稍等片刻,请学生站起来说说他们的结果)生1:应该是生2:不对,应该是 (这时,大部分学生对生2的答案表示支持,对生1的支持率也是有的。) 教师:好,现在我们来比较刚才的两个答案,分析一下,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呢?首先我们看一看,刚才两位同学提出的两个等式,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右边的最后一项都是一样的,那大家是

4、怎么想到右边的最后一项的下标是呢? 生3:(激动地站了起来)老师,在已知的式子中找规律呀! 教师:(进一步追问)什么规律呀? 生3:已知,后面就加到,可以发现,所以由已知最后一项就是,因为教师:很好,大家都理解了吗?(学生都点头示意) 这时见一位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理解 生4:老师,你看,9是从第1项到第17项的中间一项,因此8是从第1项到第15项的中间一项,所以就会想到15了。 教师:好,不错!大家都已经找到这个规律。再看两个等式的不同之处,那么到底等式的每一项之间用“+”还是用“”呢?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经过片刻思考,学生举手发言) 生5:已知条件给我们的是等差数列,而我们写的是等比数列。那

5、么在等差数列中,它的通项公式是用“+”, 而在等比数列中,它的通项公式是用“”,自然后面要求的那个等式每项之间用“”了。(学生骄傲的回答呢!)(其它学生对生5的回答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教师也给以赞赏的微笑,因为这个思考,与教师本人的思考角度完全的吻合) 正当笔者想要结束此题的分析时,给出标准答案时(同生2的答案),只见一位学生举手提出不同的理解。 生6:老师,可以这样想吗,因为,加不加,结果都没有受到影响,而后面是,就理解成:乘不乘,都是一样的! (生6的想法,出乎我的意料,只见有其它学生在说:唉,这样子也能说得通嘛!本来对于这一题的讲解,本人在教学设计上就不想多做理论上的解释,只用类比的知识点

6、来分析。接收到生6的理解信息后,本人因势利导,在想何不以这个理解来推导答案中的这个等式呢?这样一来,让学生更明白,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这个等式成立的过程!) 教师:嗯,好,一个不错的点子!刚才,我们都只是去猜测这个等式的结果。下面给大家一个任务,请对刚才的猜测,给出证明过程。(学生对于证明,就有点为难,稍等片刻,见学生的思路不明,就提醒一下)教师:我们要用学过的知识点来推导这个结果正确性,那要用到什么知识点来证明呢?(学生在讨论,尝试各种方法) 生6: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呗。(教师给以掌声鼓励,请他回答推导思路) 解:在等差数列中, 而只要,则, 所以从中间任意截取,所以就有在等比数列中,而

7、只要,则,所以从中间任意截取,所以就有。顿时,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基本上所有的学生在看到这个推导过程后,都露出欣喜与羡慕的神情,还有部分学生高兴的低声说:“是哦,是哦!”笔者见学生的兴趣正浓,就再出这种类型的题目:习题: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数列也为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是等比数列且,则有数列= 也是等比数列。(学生饶有兴趣地思考着)教师:用什么知识点思考呢?学生们:用等差中项的性质类比到等比中项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推广。教师:大家都很棒,学以致用。出这题的用意,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一开始的不会,不懂,到最后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并能成功地解决问

8、题。作为教育者,不仅是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对案例的反思这一习题,是利用类比法这个数学思想方法去发掘相同的规律,又要找出不同的地方。在发掘相同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悟到了数学的奇妙和数学中的美,情绪高涨。在探究过程,以及推导过程中,教师“得寸进尺”的追问,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波又一波。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与力量,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的:“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正是他们的巨大的智慧与力量,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常常会有智慧火花的磨擦与碰

9、撞,使学生自主探究得以实现,获得成功感。即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在这一事件中,感悟到最深的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学生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得到锻炼。作为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点,并应用于数学问题中,作为教师,要授人以“渔”,有时还能从学生那里找到更多的思考角度,所以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着手,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印象也会更深刻。在可能条件下,有计划地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

10、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智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的教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在我们平时“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逐层递进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实施都是另一阶段实施的基础,而每一阶段又都有各自的具体目标,创设问题、授人以“渔”、反思建构、竞争合作是具体目标,如此步步为营,逐层推进,最终实现沟通与发展。教育无止境,教育事业应该是一个常做常新的事业,为师无止境,教师生涯应该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充满新奇的旅途。通过一些案例的反思,能让教师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