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案.doc(8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案【精品文档】第 82 页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学习目标】1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2能初步熟悉初唐四杰以及陈子昂、张若虚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3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专题总论】唐诗的初唐时期(公元618712年)大体上是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称武德至开元初)之间。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为内容上歌功颂德、应制唱和,形式上讲究声律对偶、雕琢辞藻。宫廷诗人虽然对近体诗体式的定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思想内容、诗歌风格上,他们的诗歌并不能将唐诗创作引上康庄大道。然而在当时,真正能反映
2、这一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首先他们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其次,他们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四杰的一些诗歌为五言律诗的发展定型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与“杰”稍后的一批初唐著名诗人,如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等人,他们在入朝做官时写的那些分题赋咏酬唱之类的“台阁体”诗歌,虽在内容上与以前的宫廷诗作并无太大差别,但在诗律
3、和诗艺的研练方面却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杜审言、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而四人之中,以杜审言最有诗才。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在初唐,还有两位诗人值得大书一笔,那就是陈子昂和张若虚。如果说,陈子昂带给唐诗的是“风骨”那么张若虚带给唐诗的则是“兴象”。陈子昂是初唐诗坛上第一个自觉的以恢复“汉魏风骨”己任的诗人,他的诗作恢复了自诗经到汉魏以来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了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从内容和形式上摈弃了轻薄浮艳的齐梁宫体余风,为初唐诗风的整合和开创,乃至盛唐诗歌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可以说,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为盛
4、唐诗歌创作高潮的来临,拉开了序幕。张若虚,是唐代有名的“吴中四士”,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他最有名的作品,就是那首著名的歌行体春江花月夜。此诗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反映出来的就是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情画意,这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并为盛唐诗国高潮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可以说,“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了基础。 春夜别友人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学习重难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和转换表达离情别意的。【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
5、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2.创作背景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
6、,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这首离别之作,就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品读赏析】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 没”两字有何作用?4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和转换表达离情别意的?【走进陈子昂】1阅读体会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思想感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7、。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面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蕤(ru):花草下垂的样子。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滕王阁 【学习目标】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王勃(649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
8、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他的诗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篇佳句都是公认的唐诗极品,而“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诗圣”杜甫赞赏“四杰”的诗文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2.评点精粹王子安滕王阁诗,俯仰自在,笔力所到,五十六字中,有千万言之势。(清周容春酒堂诗话)【品读赏析】1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
9、?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3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4.体会尾联中“空”的表达效果。【走进王勃】比较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别薛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10、【学习重难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2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2评点精粹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
11、在。(清 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品读赏析】1本首诗可分为几层?2在诗的前几句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他有怎样的思考呢?4前人曾评论说该诗艺术技巧极高,试简要分析该诗艺术手法。【课外探讨】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利用课外时间结合其他是此句中的这三个意象,总结、整理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从军行(自读)【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此首诗的意象、情感和结构。2理解本诗的技巧和特点以及勇于报国的精神。【学习重难点】1意象到画面的转换,关键词的赏析。2赏析诗眼
12、和意象及以少胜多的构思技巧。【资料链接】1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
13、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2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品读赏析】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
14、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从军行1赏析颔联和颈联。2“自”、“照”、“绕”在诗歌中起到怎样的表达作用?3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全诗采用 的表现手法,首联采用 的写法,先交代 ,中间两联采用 的写法,描写 ,尾联采用 的写法,表达 。全诗富有 主义色彩【课外拓展】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
15、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西陆:指秋天。 南冠:代指囚人,这里是诗人自指。玄鬓:古代妇女发式“蝉鬓”,又黑又光润,缥缈如蝉,故称。玄,黑色。这里代指蝉。 白头吟:乐府曲名。鲍照等曾以此曲作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战国
16、策齐策载土偶与桃梗对话,土偶曰:“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处喻指四处漂泊。(1)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技巧?(3分)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学习目标】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专题总论】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
17、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社会各方面的现
18、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 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 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 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各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
19、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望月怀远 【学习目标】1.了解张九龄的生平。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学习重难点】1诗歌境界的赏析2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
20、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20卷传世。2评点精粹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品读赏析】1“望月怀月”表达了什么感情基调?整首诗是如何借助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2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3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请说说你的理解。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为什么诗人“怜光满”?“披请觉露滋”这个细节描写,对于表
21、达诗人怀远之情有何作用?5“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如何理解蕴含其间的情感?【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 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山居秋暝 【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推敲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特点。 【学习重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资料链接】1作者简
22、介 王维(700?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省祁州(今山西祁县)。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连累,贬为济州同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执政,他被任命为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天宝十五年(756)安史叛军攻入长安,他被判军所俘,被迫接受伪职。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转为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不仅能诗善画,而且精通音乐,擅长书法。他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23、其田园山水诗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两家之长,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其诗常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2评点精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品读赏析】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3从全诗来看,诗中描写了明月、清泉,也描写了浣纱女归来时的喧哗和渔舟在莲塘中穿梭的情景,为什么首句却要说是“空山”?“空山”是着重写自己的眼前所见,还是着重于内心的感受? 4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王维的山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以为如何?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走进王维】阅读下面几首唐诗,
24、然后回答问题。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注:别业:别墅。南山即终南山,陲是山麓。(1)尾联中“偶然”二字其实是贯穿上下的,请结合诗的后三联作具体说明。(2)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点第三联:“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试分析其中的妙境。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
25、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26、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渭川田家 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与诸子登岘山 【学习目标】 1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学习重难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
27、要居家侍亲读书,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
28、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2.评点精粹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清沈德潜【品读赏析】1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 2分析颔联所用的手法及作用。3体会尾联“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4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5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走进孟浩然】阅读下面几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29、。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2)诗的第六句“孤帆天际看”,有人说是“羡他人之归帆”,有人说是“望来舟而不至”,你认为哪个说法更好,请说明。(3)体会尾联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留别王维 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1)首句中“寂寂”二字,含义丰富,试加以分析。(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
30、情,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燕歌行 【学习目标】1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2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比。【学习重难点】1鉴赏诗歌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比。2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资料链接】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至于生籍,现已无法考知。高适是盛唐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内容比较丰富。早年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他的诗多有自伤不遇之词和急于用世之意。如“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酬裴秀才)“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古大梁行)。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他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塞的生活:“倚剑对风尘,既然思卫霍”(
31、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 高适前期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因此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远为深刻,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在盛唐诗坛他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背景简介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32、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戍边将士的沉吟边塞诗形成的原因 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就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边塞诗歌。唐朝国力强盛,在这期间,各民族的融合、分裂,无不给当时社会以深刻的影响。其中战争的影响尤为突出。当时唐朝与契丹、突厥、南诏,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
33、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许多诗人的注意力,当文人们看到浩浩荡荡开赴边塞的大军,不时获悉从塞外传来的捷报,怎不会受到鼓舞?又怎能不激起他们心中强烈的创作欲望?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些诗人开始赴边塞,去亲身经历战争的宏大场面,接受战争的洗礼,了解戍卒的心曲,接触边塞的风土人情。边塞,这块过去人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此时又重新产生了神奇的色彩,这里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风土人情,甚至季节的变化,山水情态都有别于内地,引得诗人们兴致勃发,于是,大量描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产生了.【品读赏析】1概括“感征戍之事”的三个方面。 2此诗构思严谨,围绕一次
34、战争的场景来写。全篇共二十八句,分为四层。请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3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4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主要特色,从课文中找出诗句并加以赏析。【课外拓展】阅读下面这几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1)“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沈得潜评论第三句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 (高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35、注关山:系乐曲(关山月)。梅花:系乐曲(梅花落)这两首诗同为边塞闻笛思乡,有感而不伤、乐观开朗,有触景伤怀、痛苦凄凉。请就上两首诗作简要分析。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送魏万之京(自读)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学习目标】1理解诗文“意奇语奇”的特点。2把握岑参诗的艺术风格。【资料链接】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 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郡望南阳。曾祖父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以文辞致位宰相。参少孤,从兄读书,能自砥砺。天宝三载进士及第,因曾做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激。”(沧浪诗话)背景 这首诗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
36、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曾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品读赏析】1前3句写景其实暗写了哪种边塞的代表事物?2请抓住“吼”“乱”两个关键词,揣摩风的特点及描写的作用。3此次出征的原因与高适燕歌行中出征的原因有何不同?4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请结合此部分5这部分细节描写使用了什么手法?对于塑造唐军将士的形象有何作用? 送魏万之京 【品读赏析】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
37、法和表达效果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课外拓展】阅读下面几首诗,按要求答题。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江总 岑参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 ,第一首写了节日中 的习俗,第二首写了节日中 的习俗。(2)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征人怨 柳中
38、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并无“怨”字,而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学习目标】 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专题总论】
39、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
40、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
41、国。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 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
42、,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美的典范性特征。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
43、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传诵千古的
44、名篇之一。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是李白狂放风神的典型写照。送友人是李白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鲜明活泼,语言清新自然。将进酒是李白咏酒的名篇,也最能代表诗人的人格个性和艺术品格。诗人以其特有的夸张的手法,使此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由于有诗人的心中充实而深厚的内在感情在驾驭着,所以诗人酒后的豪言壮语并不显得空洞浮夸。关于李白的诗,归纳为以下几点:1.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
45、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2.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3.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4.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的个性之活跃和解放是少有的。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