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对农村信用社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对农村信用社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思考.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银行系统论文:对农村信用社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思考【精品文档】第 14 页银行系统论文:对农村信用社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思考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其思想观念、经营环境、监管要求、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信贷管理,建立信贷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信贷文化的概念信贷文化是指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其作用力具有持久性特征。据此定义,健康的信贷文化就必须要强化规范意识、风险意识、客户和市场意识、成本和效益意识。认真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是农村信用社建立信贷业务良性发展长效机制的有效途
2、径。二、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紧迫性从经济环境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经济发展更具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这对于我们准确识别风险,选准信贷投向增大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对象,大多由于经济环境差,信用观念不强,偿还能力低且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信贷资金安全营运难度较大。从金融生态环境看,我国银行业已进入全面开放时期,但金融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仍然存在法制环境不完善,“胜诉率高、执行难”的现象;信用管理滞后、诚信意识淡薄、征信体系不健全、信用激励机制不完善,没有真正建立起良好的诚信环境;企业信息披露失真,难以掌握其真实财务状况,贷前调查难的问题较为普遍;经济金融错位,导致
3、信贷资金在少数行业、产业、项目上沉淀和损失。从自身信贷管理现状看,各级信贷从业人员普遍风险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观念陈旧、意识落后、认识模糊、缺乏危机感;有章不循、随意变更、执行不力;检查难深入、发现问题迟、处理较轻;避责不避险,防范风险注重“形似”而非“神似”;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独立性弱;贷款流程和条件变更随意性大。信贷管理现状令人堪忧,与“风险为本、资本约束”的监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三、对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思考鉴于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紧迫性,各级信贷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信贷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农村信用社尽快实现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外延型的做
4、大向内涵式的做强转变。(一)更新观念,切实转变信贷决策和贷后管理的认识误区。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不仅是经营货币、经营信用,同时也经营风险,其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信贷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切实转变各种落后的信贷决策、信贷管理、财务分析观念,重点解决“重贷轻管、重大轻小、重放轻收、重利润轻拨备、重奖轻惩”的“五重五轻”现象;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激励约束、加大审计处罚等多管齐下,尽快解决风险偏好过度问题;切实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反对“不作为”的行为,倡导“无功便是过”的责任意识,消除各种“潜规则”,推行“阳光信贷”,用极其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信贷管理工作。同时,正确处理好贷款营销与风险防范
5、、贷款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信贷支农的政策性与商业运作的安全性的关系,从思想上增强风险防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性。(二)着力化险,打造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物质基础。要严格按照“三降、两防、一做实”的总体要求,落实健康信贷文化的先进理念,切实抓好信贷风险防范工作。1、要切实防范增量信贷风险。在风险防范上,应特别重视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信用风险的最大源头,堵住了道德风险就防住了信用风险的大头。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使认真履行职责、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要重视和研究道德风险防范问题,实行差别化授权。在贷款投向上,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坚持“四个倾斜”
6、,发展优质客户,即信贷资金向重点基础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倾斜;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产品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客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能够自主创新的产业倾斜;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需求倾斜。要坚持“四个控制”,防范潜在风险,即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潜在过剩行业贷款;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投放总量和投放节奏;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并逐步退出存量贷款;适当控制房地产信贷总量,适当限制对大户型、大面积、高档商品房、别墅等项目的投放。在贷款管理上,突出管好以下四类贷款。一是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对房地产贷款进行综合治理,要从制度设计、流程再造、内部审计、管理信息
7、系统、责任追究等方面建立健全防范房地产项目贷款和“假按揭”贷款的相关内控制度,防范风险。二是加强异地贷款管理。严格执行异地贷款的相关规定,完善审批手续,进一步明确其管理责任。三是要加强“社团贷款”管理。对各县级联社作为法人时期发放的“社团贷款”要按规定定期对其进行贷后检查,密切关注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切实防范、控制和化解信贷管理上的风险。同时,对不能按期归还的“社团贷款”归并到牵头联社进行管理。四是积极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拓展中小企业业务市场机会很大,但是风险却不容忽视。要逐步规范、完善和建立中小企业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全面提高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市场营销能力和风险
8、控制能力。2、要有效化解存量信贷风险。要逐笔逐户分析不良信贷资产成因,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扩大清收盘活效果。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在经营目标责任制中加大考核力度和分值比重,制定贷款质量专项考核办法,重奖清收盘活有功人员,提高清收盘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考核有力、奖惩过硬、确保实效。对不良贷款下降难度较大的联社,在内部考核上可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划段考核”,让职工轻装上阵,积极做好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二是加大抵债资产处置力度。要对抵债资产进行分类排队,实行“一户一策”,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加快处置速度,防止“冰棍效应”。对产权有瑕疵或手续不齐
9、的抵债资产,可采取协商拍卖的方式处置,但应合理定价并经公示引入竞争机制。县级联社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不良资产处置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对不良资产进行集中管理、专业化清收、批量处置,并指导基层信用社盘活、化解和重组风险资产。(三)规范管理,严守信贷管理的“三道防线”。当前,在信贷管理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存在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审批察言观色、贷后检查走马观花等现象,不良贷款实现“真降”难度较大。鉴此,必须努力构建好传统的信贷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1、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把贷前调查关。要对潜在客户广泛调查,对往来客户重点调查。可以县级联社为单位,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中小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形
10、成中小企业客户资料库,做到“放得准、有效益、收得回”;要坚持“进社区、走市场”的特色发展战略,把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和社区居民的情况摸实;要发扬“老农金”精神,把信用工程基础打牢,为发放贷款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在贷款发放前,要做好尽职调查,防止利用假证件、假抵押、假按揭、假担保骗贷款;防止利用合法关联企业,母子公司名义,多头贷款,逃废金融债务;防止借款人利用抵押物低值高估向信用社贷款,进而抵偿成倍的贷款。2、加强贷款审查审批,严把贷时审查关。信贷决策流程各环节既要讲程序和制约,更要讲科学和专业;既要讲控制,也要讲效率;既要讲民主,也要有问责。联社职能部门要切实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机制,充分发挥贷款
11、审批委员会作用,落实银监会关于防范操作风险的“十三条规定”,严格按照集体审议、明确发表意见、多数表决通过的方式运作,每项决议、委员意见都要记录存档备查。要弱化最终决策人的决策权力,对信贷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清岗位职权和责任,并同时授予一定的权限,做到职能明确,责权统一,奖惩分明,逐步走出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怪圈。3、健全贷后管理体系,严把贷后检查关。一是分级落实贷后集中监督检查。要加强对新增信贷业务的合规性、担保的合法性、贷款条件落实的真实性等情况集中监督检查,强化对下级人员的监督和制约,督促解决执行力较差的问题。二是加大非现场监测的工作力度。要做好新增贷款和大额贷款客户的监测工作,对有疑
12、点的客户进行重点检查分析,提早排除风险隐患。要加强系统性、趋势性的信贷风险的监测,重点做好关联企业、大额贷款、中长期贷款投向的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改进信贷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提供支持。三是及时开展贷后检查工作。在贷款业务发生后,要及时开展首次跟踪检查,重点检查贷户是否按约定使用信贷资金,掌握风险状况变化情况,确保贷款用途合规、按约使用、按期收回。同时,根据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不同贷款对象,及时研究此类贷款贷后管理中最容易发现的风险信号,逐项明确贷后必查的具体内容。四是扎实推进小额农贷核查工作。加强小额农贷内查外对工作,并注重与清收不良贷款相结合,与落实保护
13、债权相结合,与清收违章贷款相结合,促进核查工作取得“一石多鸟”的良好效果,有效防范和化解小额贷款风险。五是规范信贷档案管理。作为序时真实反映信贷业务和信贷运行,明确信贷责任的信贷档案,是信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按照“完整、实用、规范、安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信贷档案管理标准、内容、范围,将审贷会运作资料和客户资料分别归档保管。档案管理员岗位变动时,要进行责任移交。(四)建立机制,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健康信贷文化。落后的信贷文化比巨额的不良贷款更可怕,因为巨额的不良贷款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化解,但落后的信贷文化会形成源源不断的不良贷款。因此,要把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作为农村信用社
14、加强信贷管理的长效机制来抓。1、建立岗位制约机制。一是强化授权经营,减少和降低决策风险。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本着既有利于信贷业务发展,又考虑资金计划,既提高决策效率,又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原则,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区别不同的信贷业务种类、科学进行内部转授权。对法人类贷款、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和贴现审慎转授权。同时,必须严肃查处超越审批权限发放贷款的行为。二是坚持审贷分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设置权力制衡、流程制约、环节相隔的信贷前、中、后台管理部门,从制度上保障审贷分离。在审贷过程中,必须将调查、审查、审批各环节的工作职责进行分离,由不同的部门或岗位承担,明确各
15、环节、各主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审贷会议事决策程序,使信贷业务按程序决策、按权限决策、按制度决策,真正使信贷流程起到“防火墙”的作用。三是强化合规意识,进一步规范操作行为。发展是硬道理,合规经营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规范;要针对制度执行层层递减的现象加大执行力建设,教育员工树立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对信贷人员操作行为的监管,推行信贷操作“阳光工程”,避免“暗箱操作”;要建立违规经营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举报违法、违反职业操守或可疑的行为,并充分保护举报人,真正做到“执行制度无弹性,按章操作不违规”。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6、信贷风险如同火灾隐患,风险预警机制如同消防设备。加强信贷管理就要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实现由事后发现和化解风险向事前预警风险转变。一是要经常分析风险。根据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的变化,组织人员定期对经济周期、所在行业、所在区域、市场格局、银企关系多角度分析客户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和政策风险。要定期对基层信用社信贷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预警,重点分析资金周转率、贷款收回率等主要指标。二是扎实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要认真开展货款五级分类工作,使之制度化、经常化,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同时,加快信贷报表系统建设,充分发挥报表信息对风险管理的基础性作用、预警性作用、时效性作用和非现场监管
17、作用。三是要建立劣质客户退出制度。在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由被动退出向主动退出转变。重点做好国家明令限制行业、发展前景差且无法偿还欠债、恶意逃废和悬空债务、资不抵债、诚信意识差的客户退出工作。同时,制定短期、中期、远期规划,加强对关注类、次级类贷款的管理,主动退出有潜在风险的客户。3、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要建立有效的违规问责制度,提高违规成本,真正起到震慑违规行为的作用。切实落实主要负责人责任,对不良贷款上升较大的信用社,联社要及时进行书面警示,并对主要负责人约见谈话。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形成贷款风险的,要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并
18、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和法律追究,努力营造不敢违章、不愿违章的制度氛围。4、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是培育健康信贷文化前提。一是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现有员工进行优化组合,精心挑选高素质信贷人才,同时合理分布业务骨干,尽最大限度使用人才,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放在信贷决策岗位上。二是要加大开发力度。通过公开竞聘、民主测评、专业知识考试等方式发现人才;对确定的业务骨干采取交流、轮岗等方式进行专门培养锻炼,多渠道开发信贷管理人才。三是要强化教育培训。特别注重信贷人员工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风险分析和控制技能;根据业务发展的要求和信贷人员的需求,及时补充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具备本职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水准。四是要营造环境留住人才。建立公开透明的用人制度,真正把那些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积极主动、愿意扎根农村的优秀人才选聘到队伍中来;要大胆启用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信贷管理人才,使真正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