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音乐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唐代音乐诗.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浅谈唐代音乐诗浅谈唐代音乐诗浅谈唐代音乐诗摘要:古代的诗、乐、舞本来就是三位一体的,后来随着发展逐渐分开了。诗可以表达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音乐、舞蹈也同样,只不过各自借助的形式不同而已。而到了唐代,随着各自的不断完善,出现了一些专门描写音乐的诗歌,它将音乐和诗词的特性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创造出迷人的魅力,他对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2、的。唐代诗人用诗歌的形式描写音乐远远超越古人,别出新意,是一种以诗的音乐性本身和多种手法来显示音乐效果的新写法。关键字:音乐 诗歌 韩愈 白居易 李颀 李贺李凭箜篌引 、琵琶行、听颖师弹琴 ,是三首唐代著名音乐诗。它们细腻、绝妙的笔法把音乐描绘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在中国,音乐和诗歌自古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特别是唐代,更是让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其中“音乐诗”就是一个最典型的表现。 唐代诗人用诗歌的形式描写音乐远远超越古人,别出新意,是一种以诗的音乐性本身和多种手法来显示音乐效果的新写法。音乐诗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手法: 1、以声拟声 我们知道,音乐是很抽象的,是靠听觉
3、来感受的,而要用诗来描写音乐就比较困难,诗人们在这里用各种声响来拟音乐声,就化抽象为具体,使我们能有较深刻的感受。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开始“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一般的轻柔细屑的声音,中间还夹杂些嗔怪之声,当我们正沉浸在这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时,“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轩昂。蓦地,“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景所代替。在这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琴声由柔转刚又转柔,由安谧转为喧闹,一张一弛起伏回荡,响于耳际。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是以1
4、0种声音来模拟。嘈嘈急雨声、切切私语声、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冰下泉流幽咽声、幽咽梗塞以至“凝绝”,至此,我们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又发出了银瓶炸破般的声音,水浆奔迸声,铁骑突出声以及刀枪轰鸣声。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突然如裂帛般的声音,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这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久久萦绕在胸间。 韩愈描写琴声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比喻,白居易描写琵琶声用的这十个比喻也多是人世间的事物,而李贺来模拟李凭的箜篌声。“昆山月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仿佛玉石碎裂,清脆铿锵;时而又一
5、弦独响,嘹亮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时而如幽咽的芙蓉泣露声,滞涩哀沉,时而又如欢快的香兰笑声,飘忽轻快。 至此,如寒风吹树、龙吟虎啸的篥声;如雨打屋瓦、野鹿呦呦的胡笳声,如儿女私语、如勇士赴敌场般的琴声,以及数十种声音不绝于耳的琵琶声和如“玉碎凤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的箜篌声,五种乐声,各有特色。 2、侧面描写 几位音乐大师们没有直接去说明音乐多么的美妙、动听,而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反衬音乐的神奇、美妙。李颀的听安万善吹篥歌中开始用“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突出篥的效果,然而即使如此,也是“解听不解赏”结尾诗人用“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写出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在这除夕之夜
6、,堂上明烛高照,一年将尽,哪有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何派遣呢?“美酒一杯声一曲”显出诗人与“世人”的不同,玉石安万善就不必再有长飙风中踽踽凉凉自来往的感慨了,而是遇到了真正的知音。 韩愈则以他自己的感受来烘托颖师的琴声。首先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秘。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深深感动,“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样写颖师琴声的感染力,即使听不懂音乐的人,听了也会受感染,而且感染力很大,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衫,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这种感情上的剧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听完
7、。末二句近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本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把人引进欢乐地天堂,一会又把人推进悲苦的地狱。就好比把冰炭同时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起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 几位音乐大师通过一系列的侧面描写,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审美空间,使我们去畅想那音乐要多美妙有多美妙,要多神奇有多神奇。苏轼说过“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文也”。这里,几位音乐大师的描写正是余味无穷,使我们慢慢地去品味。 3、听觉幻化为视觉(通感) “通感”是指人们把不同的感觉范畴所得到的印象拿来挪移借用的手法。它作为一种特定的心理现象在文艺创作中的反映,其来源往往是作家的直觉和幻觉。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由于艺术家沉浸于
8、浓烈的构思意境,就会出现“凭借着想象力和他的敏感,可以看出不同的事业的相互感应。” 几位音乐大师不仅使我们一饱耳福,从而使诉诸听觉,过耳即逝的音乐有了立体的形象、活跃的生命和鲜明的色彩。 李颀的听安万善吹筚篥歌“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听着音乐,恍然看见沙尘漫天,声调多变仿佛听到了杨柳春, 真象宫苑繁花令人耳目一新。李颀很惯于用这样的手法,在另一首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中,“空山百鸟聚还散,万里浮云阴且晴”。空阔的山间,群鸟散而复聚,使我们感受到琴声的忽纵忽收。天空中时而浮云蔽天,时而云开日出,使我们感到去掉时而高昂时而低沉。 而白居易用来模拟琵琶声的那十种声音,在发声的同时同样具有可感的视觉形象,急雨、落于盘的大珠小珠,莺与花、冰与泉、银瓶水浆、铁骑与刀枪,视觉形象更加突出了听觉形象,二者同时显露,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空中凝滞的云,昆山破碎的玉,鸣叫的凤凰,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蹦跳的老鱼、翩翩起舞的瘦蛟和一动不动的玉兔,还有那啼哭的湘鹅和素女,被感动的天皇和神妪,忘了补天的女娲和没了睡意的吴刚,这些优美生动的形象也无不带着音乐深深地打入我们的眼中、耳中与心中。他的诗着重从“声”入手,利用奇特的想象,创造出鲜明的形象,突出音响效果,独具浪漫主义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