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银行系统论文: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精品文档】第 15 页银行系统论文: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自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第一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实现,总体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从2008年开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工作从深化改革试点转入深入实施攻坚阶段。适应三农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要求,新形势下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加快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现代金融企业转轨。 关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农村信用社
2、改革的焦点、重点,也是难点。年以来的这一轮改革,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以省联社为主体的农村信用社省级管理平台。这一体制建立以来,省联社认真履职,银监会加强监管,总体看,各方面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这样一个管理体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工作运行,大体上有这么三点共识和三大焦点问题。 三点共识。一是省联社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平台和载体,省联社在推进改革、建章立制、行业管理、不良(贷款)清收、案件治理、电子化建设和支农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重要成果。二是省联社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由于省联社职责边界不清晰,在实际履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履职行为不规范问题,基
3、层社反映较多,社会各方面也十分关注,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理顺各方面关系来解决。三是省联社改革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在具体模式上充分尊重各方意见和各地实际差异。 三大焦点。一是省联社行业管理权问题。主要是对管理、指导、协调、服务中的管理职能有不同认识,这个管理究竟是行政管理,还是行业管理?管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管理的度应该如何把握?等等。二是省联社自主经营权问题。主要是对省联社自主经营的资格问题存在不同认识,省联社要不要从事自营业务?如可以做,则可以从事什么样的业务?可不可以改建为全能企业或有限持牌企业?如何对自营业务实施
4、监督管理?等等。三是保持县联社独立法人地位问题。主要是如何把握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具体层级问题,可不可以设立市(地)一级法人机构乃至更高层级的法人机构?设立这些机构的条件、标准和范围又如何把握?设立这些机构与稳定做实县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 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涉及的面很广,解决起来难度不小,有认识上的问题,有操作上的问题,也有时机上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但总的基本原则应是:改革,要有利于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有利于化解和防范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重点是落实好坚持一个宗旨,理顺两大关系,把握三项原则,做强四大主体。 坚持
5、一个宗旨。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省联社改革的深化,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实效,都应当进一步拉近与服务 三农的距离,而不能越改越离开三农,这不是改革的目的。 理顺两大关系。主要是理顺行业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关系,规范和划清二者行为和界限,再作出科学的制度安排。行业管理不是行政管理,其核心是通过制定整个行业的规范和准则,引导农村信用社共同遵守、协调发展。经营管理的核心是要解决省联社服务功能问题,围绕增强提升服务功能,依据市场原则办理部分自营业务,提高全辖农村信用社的整体防范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把握三项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化取向的原则。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地厘清省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信用社风险责任的承
6、担问题,剥离行政管理职能,增强服务功能,重构省级人民政府和省联社的新型关系。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省联社模式设计全国不可能整齐划一,一刀切的办法弊多利少不可取,只要能够很好地化解金融风险,支农服务有改善、有加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什么管理模式都可以大胆地探索和实践。发达地区可采取贴近市场的模式,欠发达地区采取符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的模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再进行新的调整和完善。三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省联社改革的制约因素很多,对此,在改革意识上要勇于探索,在改革步骤上要审慎稳妥,在改革推进上要有力有序。条件成熟的省份,可先行探索试验;暂不符合条件的,要先规范履职行为,加快基
7、层产权制度改革,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做强四大主体。做强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深化省联社改革,进一步稳定县域法人机构,全面做实做强县域,发挥好对基层社的服务职能,着力解决基层社想干干不了或者干不好的事情。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直面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通过相互竞争达到革新体制机制的目的,实现四大主体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完善,在竞争中壮大,共同服务好三农,支持好新农村建设。 关于产权制度问题 改到深处是产权。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在于产权,目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以股份制为导向的多元化产权模式已经开始形成。
8、但是,各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进展还很不平衡,产权模式选择差异较大,股份制模式选择还不多,特别是股份合作制模式仍然存在制度弊端。按照股份制方向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这是市场长期选择的结果,是解决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清、权责不明问题的出路,也是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 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造。要按照先经济发达地区、后经济欠发达地区,先城市地区、后农村地区,先符合条件机构、后不符合条件机构的原则,先对城区和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机构实施股份制改造,再逐步向农村地区扩展推广,争取用23 年时间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工作。对具备商业银行组建条件的,引导其一步到位组建商业银行;对计划组建统一法人社的,鼓励其组建股份制
9、的统一法人社;对不符合统一法人社组建条件的,要加强政策引导,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引入境内外投资者,尽快达标改制。当然,发展股份制并不排斥合作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合作金融,也有发展合作金融的土壤,适合合作制条件的,可以继续保留和探索丰富合作制。目前试点农村资金互助社,就是鼓励和发展规范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制金融。 加快提高股权集中度。应当看到,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结构仍然较为分散,单个社员持股比例很低,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严重,即使实施股份制改造,也难以发挥公司治理的应有效果。对经营好的机构,可以通过定向溢价增发,将农户股金集中转让给农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建立股权流通转让机制,促进股
10、权适度集中。对经营相对差的机构,要进一步放宽投资入股比例限制、放宽投资人地域限制、放宽企业法人盈利年限限制,提高投资者入股积极性,逐步提高股权集中度。当然,也要防止少数企业企图通过联合控股或间接持股控制、获取信贷资金的不良倾向和做法,重点是要加强对持股比例5%以上股东的资格审查,建立禁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大股东贷款、禁止有贷款的股东当选董事(监事)制度,为培育良好的公司治理奠定基础。 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江苏、浙江、天津等地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别引入了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技术引进、产品开发和公司治理等方面运作较好,有积极借鉴意义。要加快推进省内、省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合作、区域联合和兼
11、并重组,支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合作和资本联合,通过引资实现引智、引技,引进制度和机制,解决历史包袱,健全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战略投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进一步拓宽机构资金来源,有效改善股权结构,为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创造条件。 关于农村金融服务问题 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近年来,江、浙、闽、宁、陕、赣等省份在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探索林权、土地经营权和农房等抵(质)押贷款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突破,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要大胆更新金融发展理念,建立鼓励业务开拓和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切实增强金融
12、创新功能,持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既要注重传统金融产品创新,也要注重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既要注重产品技术升级革新,也要注重产品业务流程改造;既要注重服务理念创新,也要注重服务方式手段创新。 要大力提高贷款覆盖面。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趋势。在现阶段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物品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必须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优势功能,全面拓展贷款对象、金额、期限和利率。当前,特别是要适应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这一新变化,探索建立农村信用社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两社合作机制,构建起发放千家万户小额贷款的服务平台。对松散型的专业合作社,
13、由其为社员提供担保,发挥联保体作用;对紧密型的专业合作社,由其为社员代办贷款或直接贷款,发挥风险甄别和还款保障作用。 要积极探索农贷风险转移和补偿机制。2008年年初以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和地震灾害,进一步凸现了我国农业的脆弱性和农业保险制度的不健全,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快推动建立政策性保险、商业性保险、相互保险和再保险体系,探索银行与农业保险机构的业务合作机制,构建农业贷款风险转移机制;要注重创新担保机制与方式,扩大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比例,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担保制度,完善农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同时,要注重拓宽有效抵押品范围,继续探索林权、渔权和土地经营
14、权等权利以及农房作为贷款的抵(质)押物,提高贷款抵(质)押率和有效保障程度。 关于历史包袱化解问题 要在练好内功上下功夫。历史包袱化解固然需要外部政策,但根本是依靠内因发挥作用,要靠加快发展来解决,做增量的文章。要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制定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和目标,调整盈利模式,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通过不断增加盈利和自身积累,消化资产损失和历年经营亏损。 要在发挥市场机制上做文章。市场化处置是消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历史包袱的重要途径。要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重组经验,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原则,采取收购、重组、兼并等方式,帮助消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量历史包袱。鼓励和引导资本实力、管理能
15、力强的机构上市,跨区域收购兼并较差的农村信用社,实现好的机构加快发展、差的机构化解风险的双赢效果。有条件的机构,要通过溢价发行股份的方式进行增资扩股,或要求发起人按照投资入股的一定比例出资,消化历史包袱。 要在多措并举上出效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历史包袱沉重,成因复杂,化解这个历史包袱,还必须综合采取其他多种有效措施。要争取财税、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的支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要借助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探索委托清收、资产置换、打包出售、债务拍卖等不良资产清收办法;要继续争取政府扶持政策,采取票据置换、减免税、资产剥离等方式化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16、历史包袱。此外,在消化现有历史包袱的基础上,也要加快推动建立完善财政、税收、货币和监管等农村金融政策正向激励机制,防止产生新的风险,形成新的包袱。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管理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要风险指标持续好转,总体风险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资本严重不足、不良资产双高、拨备缺口巨大、大案要案持续高发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此,必须注重增量风险防范,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高度重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由于2008年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持续增大,经济周期特征明显,各类经营风险形势更加严峻。省联社在注重业务发展的同时,要
17、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及时准确把握经济金融运行态势,加强重大风险跟踪监测,加大风险提示力度,引导辖内机构牢固树立审慎经营意识,强化风险防范,确保健康平稳发展。 高度警惕不良贷款的反弹压力。信用风险仍然是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最大的风险,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依然很大,双降 任务仍然很重。特别是2008年又出现了许多灾害,增加了新的变数。对此,更要高度关注从紧货币政策对农业信贷投放总量的影响,更要高度关注产业政策对信贷投向的影响,更要高度关注频繁发生灾害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抓紧调整完善不良贷款反弹压降预案,禁止投放限控行业,限制投放非农行业,增提各项准备,以丰补歉,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
18、置和核销力度,确保不良贷款继续双降。 高度防止各类案件的持续高发。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要常抓不懈,办银行,这根弦不能松,核心是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要在进一步健全案件防控制度的基础上,对现行案件防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看看哪些制度还不够科学,哪些制度没有得到执行,哪些制度执行上存在偏差,哪些制度执行还不到位。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进行严肃查处和严厉问责,及时督促进行纠正,切实防范因不执行制度而发生案件,特别是同质同类案件的重复发生。 关于协调发挥地方政府作用问题 发展金融特别是发展农村金融,需要有一个公开、规范、和谐的外部环境。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争取地方政府更大的扶持力度,大力营造
19、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等多方面发挥好金融保障作用。 积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要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机制,主动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汇报、协调与沟通,争取地方政府的指导、理解和支持。构建新型政银关系,遵循市场规律来组织和管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更多地依靠和发挥地方政府在组织资金、清收旧贷、消化历史包袱等方面的支持作用。 协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建立司法机关与监管机构、审计机构以及各金融机构之间的案件通报和移送制度,加大金融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努力提高金融法治水平,发现案件及时查处,特别是要加大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形成人人喊打的合力和氛围,对金融违法犯罪分子形成震慑。 打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要发挥地方政府在金融环境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健全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完善有政府参与的各种担保体系,加快推进信用村镇建设,推动专业化的社会征信机构发展,引导企业和个人诚信守法,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努力打造诚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