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动物怎样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动物怎样生活.doc(1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动物怎样生活)【精品文档】第 110 页白云区鹤边镇泰小学备课本班别:四年级科目:科学任课老师:周达航目录一、有生命的物体1.动物怎样生活12.形形式式的动物23.植物怎样生存34.植物的根和茎45.形形式式的植物56.动物和植物7二、溶解1.食盐在水里溶解了82.怎样加快溶解103.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124.分解食盐和水的方法145.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16三、天气1.云和雨182.风的观测193.气温的变化214.我们关心天气23四、磁铁1.磁铁的磁性252.磁铁的两极273.做一个小磁铁294.指南针31五、声音1.听听声音33
2、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5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64.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385.制作我们的小乐器40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动物怎样生活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动物特征的兴趣;知道某种被观察动物的外表特征和行为特征。2让学生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的过程。3能根据提供的观察要求, 以小组形式开展观察、讨论和搜集相关信息;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归纳,从而感知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初步获得对有生命物体多样性的认识。重点学生对动物有专题的动态观察过程。难点围绕主题进行针对性的记录、交流。教具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小朋友,你平时见过哪些动物? (2)回顾以往见过的动物。 回顾上一学期观察过的蜗
3、牛、蚂蚁、蝗虫、蚕等动物。 问:其他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注意引导学生从动物的基本生活需要、生长变化过程、繁殖后代的方式、怎样运动以及它们对环境因素的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为下面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作准备)。 二、分小组选定一种观察的动物我们要观察一种动物,那么观察什么内容呢? 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进行板书。 (学生们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动物的基本生理特征、生长变化过程、繁殖及运动、环境等主要方面进行观察。) 问:怎样观察?碰到观察不到的内容怎样办?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归纳。要提醒观察时注意事项,比如不要伤害小动物、小组合作、做好记录等。同时对一
4、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的内容如怎样繁殖、环境对它们的影响等,要引导学生用查资料的方法解决。) 三、小组观察、记录,教师巡视学生观察自带的小动物,或者观察动物标本、图片等。 四、小组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归纳对本小组观察中的发现,进行归纳、整理。 五、全班交流(1)每小组选出两个代表上台交流(自带观察动物上台),小组的其他成员作补充。 (2)其他小组提出各类问题,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对不完整处进行补充。 (3)如果问题不在他们小组观察范围内,或无法回答,下课后小组成员再进行观察、研究,作课后的延伸。六、教师总结,学生开展自评和相互评价教学反思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形形式式的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
5、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重点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难点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教具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 1从旧课引入。 (提供 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二、寻找相似动物的特点1 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三、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 1将看法
6、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4提供科学家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四、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五、作业教学反思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植物怎样生存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需要空气、水、土壤中的养分和阳光。2经历寻找事实和根据对植物叶的作用进行认识的过程。 3能在班级和小组讨论中,提
7、出新的、有意义的问题,有根据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重点植物的养料是什么?难点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教具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软件、每组一台显微镜。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你知道它是靠什么生存的?那植物生存所需的养料又是什么?从哪里来? 二、讨论:学生进行各种猜测 1小组讨论、猜测“植物生长的养料是什么?” 2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猜测思考。学生可能认为水、土壤等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养料。如:“我们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可能水是植物的养料。植物的根长在土壤里,那植物的养料可能从土壤里获得。”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1能不能通过实验来
8、证明你们的猜测?学生设计实验。 2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情况。(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 四、了解海尔蒙实验 1老师这儿也设计了一个实验,它是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所做的实验,我们把它叫海尔蒙的实验。海尔蒙是第一个研究植物是从什么地方获得养料的人。 2请学生阅读海尔蒙的实验。 3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请学生讲解。 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 他的实验是怎样做的? 实验证明了什么? 海尔蒙又怎样作了进一步的猜测?这个结论正确吗? 五、了解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植物的养料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经过科学家多年的观察研究,我们终于知道了,它是植物自己制造的。 2学生阅读关于养料制造的教材内容。 3交
9、流。 植物怎样制造养料? 植物制造养料所需的空气和制造的氧气是怎样进出的? 4利用显微镜认识气孔。 六、了解植物与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植物释放氧气,能为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又能美化我们的环境等。教学反思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植物的根和茎教学目标1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知道植物依靠根来吸收水分和养料; 2通过小组讨论制定植物吸收水分实验的改进方案;知道植物的茎能输送水分和养料; 3按照教材提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 重点根和茎的作用的实验证明。难点学生证明实验的自主设计。教具多种多样的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
10、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食用油;滴管;剪刀;两个装有不同颜色的水杯。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怎样生存,你们知道植物怎样生存了吗? 2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达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呢? 3学生作出自己的假设。 4出示多种多样带根和茎的植物,让学生观察。5. 归纳: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二、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根真的能吸收水分和养料吗?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 组织学生讨论和提出种种初步的方案; 交流和指导: (1)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说说你这样选择的原因。 (2)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容器装水?为什么? (3)怎样保
11、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到空气中去? (4)你预测试管中的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怎样设计一张观察记录纸? 学生制作实验装置,并放置在阳光照射的地方。 进一步交流讨论:根在植物的生长中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三、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茎的实物或图片。 说说植物的茎有哪些作用? 交流:有什么证据或方法可以证明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小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 交流各组讨论结果,对实验设计进行改进。 提供实验器材,并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 预测:植物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四、课外拓展 1课外对植物根和茎的作用进一步进行实验和观察。 2课外多阅读有关各种植物的书籍
12、。教学反思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形形式式的植物教学目标1知道大部分常见的植物都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生长阶段; 2知道大部分常见的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许多种; 3知道大部分常见的植物的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4知道并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 5初步了解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或适应); 6能以小组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和交流;7能概括出植物的共同特点。重点了解植物世界的多样性,了解植物的共同特点。难点能运用查资料、小组协作等方法探究植物的多样性。教具教师准备:各种花卉盆景实物、凤仙花生长各阶段图(三年级下册)、多种多样的植物图
13、片、植物向光性演示实验(在几天前应开始准备,教学时揭示实验结果);小组活动材料:大的透明塑料袋、盆栽植物或校园中的小型植物、相关植物图册书籍、学习单。方法教学过程一、科学教室植物展1准备形形色色的植物图片、花卉盆景等实物展览。 2汇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籍等资料。 3各教室生物角的植物介绍资料,如各班准备制作的“让学生会开口说话”的植物名片。 二、植物个体特征的探究教师出示一张凤仙花的照片,设问:你知道凤仙花哪些情况? 出示凤仙花有关生长过程图片与资料。凤仙花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凤仙花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凤仙花的身体结构可以分为哪 6个部分? 学生发表见解。 三、植物群体特征的学习。
14、选择一种典型或常见的植物进行小组研究1讨论并完成学习单:(项目包括:植物名称、生长阶段、繁殖方式、身体结构、生长环境、其他特点等)小组交流。 2植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问:植物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吗?你有什么证据或例子? 教师出示植物向光性演示实验装置,讲解实验原理,并揭示实验结果。 四、了解植物间的异同点(植物的多样性)具有相似的生长过程(种子芽花苗开花结果)。 具有相似的身体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都能繁殖。 都需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 从学生上述的交流中过渡或直接设问:植物间具有许多的相同之处,它们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师生归纳。 五、植物叶
15、的蒸腾作用实验1教师谈话:植物外形虽形形色色,但它们的基本构造及功能都差不多,还记得根和茎有哪些作用吗?谁知道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估计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叶在光合作用时,还有其他什么功能呢? 2学生对实验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出示事先套上透明塑料袋的植物,让学生观察塑料袋上的水珠,设问:你有什么问题与想法吗?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想法供同学讨论。 引导与讨论: 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和植物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蒸腾有何作用? 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气候、人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并在学习单中写出植物的共同特征。 六、小结交流: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
16、些共同特点? 教学反思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动物和植物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比较事物的异同。 2了解生物的基本特点,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命观,感受生命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命观,感受生命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点生物与非生物区别。教具常见动物的图片。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要总结前五课的学习内容,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1)列出动物的相同点和植物的相同点。 先请学生发言,然后加以整合,再把整合的结果和第二、五课
17、记录的共同点加以对照,并分别填写到表格的左、右两栏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印象。 (2)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还是按照发言、讨论整合、填写的步骤进行。 三、建立“生物”的概念(1)向学生说明动物和植物是有生命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代表了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点。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让学生根据生物的概念,举出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说明根据生物的共同特点。 (3)讨论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例如“火是生物吗?”“计算机是生物吗?”进一步摆脱以运动定义生命的思维方式。 四、讨论“我们是什么”方案一:如果首先发言的学生说“我们不是生物”,讨论就从人和生物有
18、什么不同开始,让他们充分说明人和生物的不同,然后再找人和生物的相同点。找出了相同点,还可以进一步说说我们和哪一种动物相似。方 案二:如果首先发言的学生说我们也是生物,讨论就从人和生物有什么相同开始。通常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看成和狗是一类,其中有“人是地球的主宰”的观念因素, 可以相机告诉学生:人和其他生物是互相依存,是平等的。人类的确是哺乳动物进化来的,是生物中的一种,但人类通过进化形成了一个发达的大脑,使人类远远超 出了任何其他生物。大脑的进化与功能发展使我们能够更科学地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这是我们和其他生物的不同之处。教学反思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引导学生
19、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 “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科学技能: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重点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难点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比较。教具小组实验用: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糖各一包、搅拌棒3根、一次性透明度较高的塑料杯5个(2/3水)、烧杯1只、自来水、抹布、过滤器、滤纸、塑料水槽(废水槽)方法教学过程一、尝饮料,引入课题1(出示事先调好的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这里有两杯饮料,是什
20、么饮料呢?想尝一尝味道吗? 2说一说,品尝到了什么味道?你认为它们是什么东西制作的? 3你看见了这杯水中的糖和盐了吗? 4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糖、盐等物质在水中会有哪些变化。 二、沙和食盐哪个溶解了1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轻搅拌一分钟。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2观察比较搅拌成的两杯混合物。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吗? 沙在水里溶解了吗? 3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哪些现象能使我们知道“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三、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食盐在水里很快地溶解了,形成了盐的水溶液;沙在水中却很难被溶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取一小匙面粉,
21、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轻搅拌一分钟,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比较面粉、沙、盐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4混合在水中的沙、面粉、盐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5讨论:面粉在水里溶解了吗? 四、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的溶解1在两个玻璃杯中各装半杯水,分别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和砂糖。仔细观察并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 2用筷子轻轻搅动几下,继续观察并描述水、高锰酸钾和砂糖的变化。 3想像糖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五、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1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 食盐 沙 面粉 高锰酸钾 砂糖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2、2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呢? 3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 教学反思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怎样加快溶解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正确认识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知道怎样才能使物质溶解得更快。 科学技能: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怎样才能加快物质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实验;愿意与小组成员或全班同学一起交流。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教具每组一只手表,一次性杯子 6只,大小
23、相同的肥皂6块(其中一块肥皂切碎并用塑料袋包好),筷子1根,糖4颗,方糖1块。每组桌上放一块抹布,一个装有水的水槽。方法教学过程一、肥皂能在水中溶解吗 1教师出示一块肥皂,提问:肥皂能在水中溶解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二、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 1如果要使肥皂溶解得快些,你们有什么方法?学生讨论研究。 2研讨,得出结论:搅拌 切碎 用热水 3学生选择研究主题。讨论好实验方案后,教师分发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后面选择的研究方法要在第一个方法研究完后再进行。 搅拌与不搅拌 你们觉得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小组讨论。 对于同学的回答,你们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在实验时
24、,我们该注意些什么?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总结出:对比实验的水温、水量和肥皂的大小都要相同,而不同的是其中一杯进行搅拌,另一杯不搅拌。 切碎与不切碎 用热水与用冷水 对于这两种方法,我们又该注意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相同的呢?在实验时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研究用热水实验时,热水由教师给学生倒。 4实验结束,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5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给学生每人一颗糖作为奖励。 三、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 1教师提问:糖块能在水里溶解吗?怎样才能使糖块在水中更快溶解? 2学生讨论交流。 3给学生分工,按照要求进行研究。 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表 溶解糖块的方法 溶解所用的时间 小组长
25、 含在嘴里不动 实验员 用舌头翻动搅拌 材料员 把糖咬碎并搅拌 记录员 学生自己选择 4各组材料员领取材料后进行实验。 5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四、加快方糖的溶解 1创设情境:春节时,用方糖给客人泡一杯甜甜的糖茶,你们有什么方法能使糖块更快的溶解?利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实验。 2学生讨论,领取材料后实验。 3请第一名的小组说说自己的经验。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 4总结:怎样才能使物质溶解得更快。 五、课后延伸 做食盐溶解的对比实验。 教学反思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目标1科学技能: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2情感
26、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科学知识:通过经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研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 重点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难点食盐怎样算不能溶解了(饱和溶液的初步认识)教具学生材料:食盐、小勺、筷子、盛有 50 毫升水的 100 毫升烧杯、牙签、毛巾、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大、小)烧杯各一、(大、小)勺子各一、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方法教学过程一、食盐能无限溶解吗1通过上几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食盐能在水中溶解和一些加快溶解的方法。 今天,我们继续
27、来研究溶解问题。 2(出示一杯清水,把一小勺盐倒入杯中并搅拌) 仔细观察,盐在水中怎么了? 3(再往杯中倒入一小勺盐并搅拌) 盐在水中又怎么了? 4那我不停地往里面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5这只是大家的猜测,大家想不想知道呢? 6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小黑板出示课题) 二、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1( 小黑板出示 )要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 请四人小组先讨论一下。 2师生交流。( 学生说教师演示 )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引出: 水量 一杯水是多少?(出示大小烧杯) 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水量,测水量的单位是什么毫升。
28、那么在杯子中放多少毫升的水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50毫升水可以吗?为什么可以? 如果知道了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多少食盐,可不可以知道150毫升呢? 好,我们就确定在杯中放50毫升水。 勺量 一勺是多少?(出示大小勺子) 所以,我们必须用一个大家通用的单位克。 如果我们知道了一勺是多少克,能不能知道9勺是多少克? 所以,我们还必须确定一勺是多少克? 每勺取盐一样吗?我们在取的时候满一点也是一勺,浅一点也是一勺,那它们的重量一样吗? 谁能想个办法,使我们都能够做到每勺差不多? (老师示范用牙签抹平食盐) 这样的一勺我们说它是一平勺。 我们在取盐时,还要注意是一平勺。老
29、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样的一平勺大约是一克左右。 溶解 讨论到这里其实我们的研究问题已经变为了5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 老师还有个问题,假如当我们加入食盐到第9勺时,搅拌的时间很长,但还是不溶解,那我们的实验也就怎么了? 这时,我们算这杯水里溶解多少食盐呢? 同学们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从节省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你认为我们怎样放食盐好? 1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2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 有:一只装有50毫升水的杯子;一只小勺子;一根牙签;一瓶食盐;一块毛巾。你认为能完成研究吗? 3师生交流研究方法。 三、实验探究5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30、 1说得真好,同学们觉得能完成这个研究吗? 2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分发实验记录表。 四、交流研究中的发现1各组来汇报研究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组号 1 2 3 12 50 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克) 2结果出来了,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3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吗? 4像现在桌上放着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解液叫做饱和溶液 。 (板书) 五、课外延伸 现在我们知道了50毫升水里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如果这杯水是100毫升,它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那同学们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蔗糖呢?我们能知道吗?课后去探究一下,看哪个同学
31、最先把结果告诉老师。 六、整理器材把盐水收集起来,供下次课继续研究使用。 教学反思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 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重点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难点如何确定分离出来的物质就是盐。教具学生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蒸发皿、火柴、滴管、小烧杯(含盐水)、烧杯(清水)、放大镜、白纸、药匙、食盐盒、毛巾、筷子(每组各一份)教师材料:一杯饱和的盐水溶液(125毫升)、清水(50毫升)、药
32、匙、食盐、笔方法教学过程一、加水使杯底的盐溶解了1教师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 师导:这是一杯盐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2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3师生交流采用加水的方法。 4学生上台演示。 二、盐水蒸发后留下了白色物质。1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 2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有办法证明盐是不是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 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4小组内活动,用筷子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
33、上,轻轻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观察手指上盐水的变化。 5采用加热的方法。师导:对,给盐水加热加快它的蒸发,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加热的材料。(师介绍材料)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盐水加热吗?你准备怎么做? 6师导: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请各组材料员领取材料。 (提示:加热后勿碰;盐水未完全干,熄灭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 7酒精灯的使用:( 师示范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学生上台演示) 8学生分组实验。 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1师导:同学们都差不多完成了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
34、 2师导: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或许盐水加热后变成了另一种白色的物质呢?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它就是盐呢?(比较) 3师导: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为了方便研究,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盐、放大镜。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请各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师导: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5师导: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 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盐了。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四、海水是怎样变成盐的1师导:
35、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播放海水变成盐的幻灯片) 2 师导:对呀,说起海水中的盐,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你们想听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5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 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 五、了解更多溶液的分离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加热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来。 教学反思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初步感
36、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能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科学技能 能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激发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做科学探究主人的意识。 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教具烧杯、滴管、玻璃棒、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酒精、食用油、清水、牛奶、醋、雪碧。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你知道哪些物体能在水里溶解? (2)固体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
37、呢?(板书:颗粒微小(透明)、均匀分布、不会沉淀) (3)谈话引入:我们已经能够判断不少物质是否能溶解在水里,今天我们继续观察物体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1酒精、油与水的溶解现象。 (1) 这种液体是酒精,如果用滴管把酒精滴入水中,搅拌均匀,大家猜想一下酒精在水里会怎样?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2)这里还有一种液体(食用油),你能完成实验记录表中的四个观察吗? 酒精滴入水中 水滴入酒精中 食用油滴入水中 水滴入食用油中 现象 结论 (3)根据学生的猜测再进行实验。 实验要求:实验前,学生大胆的猜测会有什么现象;实验中,仔细观察并描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学生汇报观察
38、结果。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5)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导结论。这些现象能说明是否溶解吗?(板书:溶解现象) (6)小结:哪些现象说明液体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区分液体和水是否溶解吗?怎样区分?醋、食用油滴入水里的溶解现象和水滴入醋、食用油里的溶解现象一样吗? 2其他液体与水的溶解现象。 (1)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几种液体,判断它们是否能溶解于水中。 (2)出示醋、牛奶两种液体,观察研究它们是否能溶解在水中?操作方法:因为两种液体溶解是相互的,所以可以把水加入其他液体中观察。 (3)学生观察研究,并思考:怎样观察和区别它们是否溶解了? (4)反馈小结:我们研究的几种物体都是液体,液体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
39、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呢? 三、观察溶解在液体里的气体1雪碧中的气体。 (1)那么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 (2)出示一瓶雪碧。你知道雪碧中溶解了哪些物质吗?(读一读标签中的主要成分) (3)打开雪碧瓶盖,观察雪碧液体里析出的气泡。追问:这些气泡是从哪里来的?这说明什么问题?气体既然溶解了,为什么还要跑出来呢?现在雪碧里还有气体吗? (4)寻找雪碧中的气体。(用注射器吸1/3管雪碧,用橡皮帽堵住管口,慢慢地向外拉活塞,然后再慢慢地往里推活塞)大家猜想,我慢慢推拉的过程中会有什么现象?你想试一试吗? (5)学生实验操作。分发实验材料,一位同学操作,其他同学一起仔细观察。 (6)反馈小结:通过这个研
40、究你发现了什么?(雪碧中溶解了气体)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1)出示一试管清水,你们说这水里有溶解的气体吗?为什么? (2)观察水中的气体。在酒精灯上给试管稍稍加热,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 (3)学生实验。实验中有所发现后,熄灭酒精灯,讨论填写实验表。 现象 结论 酒精灯加热装有冷水的试管 (4)反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5)谁还能举出一些水中有溶解的空气的例子? 四、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许多溶解的现象,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你还知道哪些溶解现象?(板书:观察更多的) 2.拓展延伸: (1)思考:你知道自来水里的空气多,还是凉开水里的
41、空气多? (2)课后收集更多与溶解有关的知识或与溶解有关的现象。教学反思第周星期2008年月日课题云和雨教学目标1经历对云的简单的观察、描述、估测及记录的活动过程。 经历测量降水量的活动过程。 经历分析云和雨的关系的活动过程。 2对云的观测和自制工具测量降水量有较浓厚兴趣。 3知道如何根据云量来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知道如何收集、测量一天的降水量。重点云的观察、雨量的测量活动。难点正确使用工具测出降雨量。教具方法教学过程1导入。 谈话导入:你认为天气包含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谈各自的看法。 2我们看云去。 (1)由谈论天气过渡到云。 请描述印象中的云是什么样的?(云的形状,云的多少等)学生用语言、画画等方法来描述云。 观看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天气状况下的云? 学生根据图中云的状况来判断。 (2)人们常用什么方法来测云量?怎样根据云量来判断天气? 学习测云量的方法。讨论:什么样的情况是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