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典型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典型案例.doc(2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典型案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典型案例弗洛伊德语录: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满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可能悔棋。梦是人类对未完成愿望的一种达成。女人越是拒绝,越是否认其性欲,男人对她的评估就越来越高。踏上寻找自我之旅,直面潜意识之下的“本我”,通晓发掘意识能量,领悟精神分析之实用。凡是掌握精神分析知识的人
2、,无异于享受着天堂般的生活。荣格。序言:对自己的内心一无所知,却不知不觉地跌入泥淖而深受其苦,这是神经质患者的不幸,也是许多正常人的实际状态。第一章弗洛伊德生平及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历程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并非某一天以完全形式被发现,而是在从弗洛伊德时代到现在的100多年的认真修正中得以发展的。精神疾病的发生是又无意识的冲突造成的。精神分析的宗旨在于从无意识中找出造成这些异常人格的来龙去脉。因此,精神分析疗法首先是将无意识里隐藏的冲突外化,然后进行治疗。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像弗洛伊德那样,系统地诠释存在于我们内心,却不为我们所知的心理世界。贫穷的弗洛伊德,推迟了婚期四年。妻子伯纳斯是个大家
3、闺秀,养育三字三女。他对家庭忠诚无二,对爱情忠贞不渝。为了揭示自己发现的人类内心世界,他不惜公开自己的隐私和生活。除了在16岁时有过一次单恋,他一生只爱一个女人,玛莎伯纳斯。第一阶段:1856出生到1897年年,为情感创伤论阶段。母亲19岁时与39岁的父亲结婚,弗洛伊德和同父异母哥哥的儿子年龄相仿,而同父异母的哥哥与母亲年龄相仿。兄妹7人,5个妹妹和一个小弟弟。3岁时,母亲生的第二个男孩6个月夭亡,弗洛伊德认为弟弟的死因自己而生。10岁,父亲作为犹太人而遭受侮辱,弗洛伊德喜欢汉尼拔将军的动机如此有关。汉尼拔将军也是犹太人,曾进军罗马。弗洛伊德在thumsee疗养所曾一个人击退了反犹太主义的进攻
4、,与父亲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弗洛伊德对基础医学十分重视,为此推迟毕业两年。1880到1882,他遇到了人生中的重要人物布罗伊尔,比他大14岁。两人共同研究癔症的病因,并合著了癔症的研究一书。26岁,布罗伊尔向其介绍了催眠术和疏导法。介绍了由此方法治疗的案例安娜欧。中上层家庭,美丽聪慧。21岁接受治疗,77岁去世,维护女权方面做过很大贡献,曾发行过纪念她的邮票。疏导法指压抑的情感得到发泄和净化,以达到治疗精神创伤的治疗方法。29岁在法国夏科博士处接触到催眠术,以夏科的名字为自己的长子取名。(30岁结婚)一生对夏科十分感怀,从他那里知道癔症的原因来自精神创伤,而且在性的问题上得到启发。两个方面,精
5、神疾病由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功能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1886年弗洛伊德30岁,诊所开业。采用催眠和布罗伊尔的谈话疗法。(核心是询问在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才发生了这些症状)一个象征意义的典型案例:发作性牙痛和颜面疼痛折磨15年,拔牙7颗无济于事。源自丈夫出轨,不与之同床,对丈夫的辱骂和容忍。吞咽困难是因为要压制对丈夫的回击。眉间出现剧痛,因为在房间手淫被严厉的奶奶发现,奶奶犀利的眼光通过眉间的疼痛表现出来,负罪感,认为自己是个淫乱的孩子,婚姻的不幸是对自己的惩罚。一个女士因为爱上自己的姐夫而又负罪感导致下肢瘫痪行走,维持了两年。弗洛伊德利用自由联想法治愈了这个病人。(评论:文化的影响)癔症的研究
6、是在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和布罗伊尔合著的。他专注于寻找造成精神创伤的原因,发现创伤几乎都与性欲有关。故而认为癔症的发生原因是性欲。“被压抑的无意识力量从本质上来说是现实的创伤体验的情感。引起这种情感的记忆是不道德的,神经质患者无法接受,然而又不能以正常的方式解除。”这些情感是被禁闭的,治疗的过程就是释放禁闭情感的过程。将引发这种情感的记忆带到意识里来,就是精神分析疗法。通过发泄和宣泄,从意识中被逐出的情感会再次成为意识的一部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安娜欧对布罗伊尔产生了恋情,有过想象妊娠。布罗伊尔逃避现实,安娜一生以看护私生子为职业,终生未嫁。布罗伊尔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他不肯承认性欲说,对自己与
7、安娜相爱不予承认。弗洛伊德放弃催眠法的原因:有些人无法进入催眠状态,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的技术不够纯熟;治疗效果是暂时的,不能令人满意;治疗时,患者会产生强烈的性的渴求。这是他放弃催眠法的根本原因。起初,用压迫技术,遮住患者眼睛。对于现代精神分析而言,这样的身体接触和暗示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样会干扰患者的移情,使分析的难度加大。发展了自由联想法,躺在长沙发上,自己坐在患者视线不及的地方(头侧的椅子上),耐心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一阶段,他创立了冲突、防御、阻抗和移情等重要概念。强调产生神经质的原因是精神创伤,尤其强调幼年时受到的性诱惑。他还认为,某些神经质是由不正常的性生活引起的。与幼年记忆或
8、性诱惑无关,之和现在的性生活有关的神经质叫做现实神经质。焦虑症、神经衰弱和疑病症均属于此。焦虑性神经质是由过分压抑时产生的神经质,如性交中断等。神经衰弱由体力过渡消耗,即过度手淫引起的。现实神经质的病因与精力有关,并有较多的躯体属性。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比作考古。弗洛伊德学说的学术基础:他相信物理学的原则可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其代表性理论有因果论、决定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等。他也试图用这些理论解释患者的症状。精神机能的目的是适应。紧张,解除紧张,能量释放,消除紧张,产生舒适感。第二阶段:1897-1923(至人格结构理论发表为止),分域论阶段。41-67这27年。精神分域理论主导时期
9、,也可称之为本文心理学。第一阶段后期,更为关注患者的梦和幻想。幼年时的创伤经验,可以以梦和精神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41岁时发现,很多创伤记忆其实是幻想的产物。得出结论:是孩子盼望父母的诱惑,从而产生相应的幻想,而他们却认为这种幻想是真实的。由幼年期创伤理论转入幼年期幻想理论。无意识机能的动力概念的萌芽时期。自我分析:40岁时,父亲去世,他自信心荡然无存,焦虑和肠胃功能障碍随之而来,性生活中断了。他也换上了神经症。有学者认为,布罗伊尔、Fliess、荣格都是弗洛伊德对父亲的移情客体,对这些人都进行理想化,但最终都因失望而分手。弗洛伊德能够记忆起的第一次梦是7-8岁时关于母亲的梦。两三个人将沉睡的
10、母亲抬到床上。这些人都长着鸟嘴,吓得他从梦中醒来,哭着跑向父母的卧室,直到确认母亲没有死才放心下来。这个梦表达了他对母亲性的欲望。鸟嘴象征着生殖器。他儿时喜欢看旧约全书中的插画,满足他性的好奇心。他认为在梦中感到不安,可能不是因为母亲的死,而是对乱伦和受罚的恐惧。7岁的弗洛伊德目睹了父母交欢的场面,突然站着撒尿。分析认为,自己的目的是阻止父母的性交,进而独占母亲。弗洛伊德一生都在进行自体分析。俄狄浦斯情结,男孩想要独占母亲,可是遭到强悍而可怕的父亲的阻止,并因惧怕父亲的报复和处罚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都称为“阉割恐惧”。所有的神经质都存在这种矛盾冲突。在成长中,会逐渐在与父母的认同的过程中消解。
11、假如这种认同过程产生偏差,就会导致性倒错和人格障碍。这完全是在其经验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俄狄浦斯情结是每一个人一定要经历的,是导致神经质的原因。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父母,完全不为俄狄浦斯情结纠缠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弗洛伊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每当在理论探索上遇到问题时,他都会包容下来,并使之成为继续探索的动力。此阶段结论:神经质的起因是患者的内部冲突以及与冲突有关的幻想。关注点由外部事件转向内部世界。对梦进行分析非常有助于理解人的内心冲突。自由联想法,梦成为“走向无意识的途径”,在积累了诸多梦的经验后,发表了梦的解析。提出了分域模式。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1901年45岁发表。正常人同
12、样受到无意识动机的影响。言语过失、象征行动和症状行为等均由无意识的冲动引起。另一篇重要论文性学三论。阐述了“幼年期性欲论”。幼儿也有性欲。人的性欲是先天的本能,随着处理这种欲望的方法不同,每个人的人格也有所不同。还首先介绍了本能论,认为本能驱力存在于所有人的性欲里。还提到了性倒错。认为所有的人都存在性倒错倾向,只不过是程度的不同而已。换句话说,满足性本能欲望的方法是从幼年到成年逐渐发展成熟的,当它固定在幼年的某一阶段时就是性倒错。例如,同性恋是性欲客体没有转变为异性而停留在同性的结果;窥阴症是指未能发展到通过正常性交获取满足的阶段。人的内心冲突是在性本能欲望的作用下产生的,这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
13、心。因此被称为“驱力心理学”或“本我心理学”。在第一阶段,弗洛伊德着重关注人类对外部世界的适应问题,到了第二阶段转而人类对某种内在力量的适应问题。对本能欲望的适应,成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中心课题。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治疗方法也随之完善。自由联想法,基本原则就是将心中产生的任何想法坦率地、毫无顾忌地说出来,也鼓励患者说出梦的内容和有关联想。分析家坐在沙发的另一端,以免患者看见,且尽量不向患者透露本人的信息,特别是价值观和信仰。对患者所谈的内容不做道德上的评价。其目的是使患者克服阻抗,更多地展示其内心世界。实践证明,自由联想的效果特别好,从中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分析理论。能够写出梦的解析也要归功于自由联想
14、。此阶段:无意识分为两种无意识和前意识。前意识在无意识的表面或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自我是利用压抑的心理机制吧不适宜的欲望和想法驱逐到无意识里。因此,将意识和无意识分开的防御机制是压力。弗洛伊德把压抑说成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本能理论也多次修改,第二阶段前期全部都是性欲论,并与攻击无关。后期无意识欲望增加了攻击欲望。力比多出现,攻击欲望却没有加入能量概念。这一阶段提出了“升华”的概念。不道德的、本能的、性的欲望转换成高尚的、非性的形式,来满足其欲望的一种防御机制。无意识的机能方式是幼稚的,不合理性和原始的,称为“初级过程”。无意识世界里不存在逻辑联系或形式,欲望或愿望只遵循快乐原则,也就是为了满足
15、欲望,为了快乐,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快乐原则”,这一名称源自弗洛伊德。前意识和意识不采取这种方式。它们发挥次级过程的机能,即既符合逻辑关系,又考虑外部形式,遵循理性的行为规范,称之为“现实原则”。是在分析了现实情况之后,采取延缓的方式或者变换的方式,以达到最终满足现存的欲望。58岁提出了“自恋”这一概念。1920年,64岁提出了“死亡本能”。多数现代精神分析学者不承认死亡本能或敷衍了事。第二阶段是其理论的全盛期。弗洛伊德全集共23本,其中的15本是第二阶段完成的。一生之中65%的论文是第二阶段完成的。第三阶段:1923至1939年去世,结构论阶段以1923年自我和本我和1926年的禁忌、症状和
16、焦虑为其理论转变的标志。第三阶段,主要以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来说明人类的精神现象。为了说明无意识中的罪意识,分域论难以解决,提出了“超我”的概念和结构论。本我是先天的和体质性的。自我的基本职责是保存自身,在本我的压力和现实的需要两者之间斡旋,也就是或者以延缓满足本能欲望的方法,或者以自我防御机制的方法,调节本我的压力和现实的要求两者之间的矛盾。超我,代表着道德和良心,是理想的自我。是孩子在和父母或成人的冲突中形成的。与父母或成人的关系内化了,就成为超我。超我的大部分隐没在无意识中,而“自我”的大部分和“本我”的全部也是在意识之外行事的。意识是“自我的感觉器官”。自我必须应付三位主人:本我
17、、超我以及外部现实的要求。焦虑理论也发生了变化,焦虑变成了自我的积极反应:自我之所以产生焦虑,是因为可能存在一种损害它的危险信号。在收到焦虑信号以后,自我会寻找适当的防御方法,以维持自身的整合与安全。疗法也有发展,更加关心自我对现实的认识,还积极开展了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次女死亡时试图以哲学方式解释死亡的意义。外孙也随之去世后放声痛哭。荣格的离开对他打击最大,为此患上了眩晕症。77岁著作被希特勒焚毁,82逃到伦敦,妹妹被杀害。67岁患颌骨癌。安娜曾被秘密警察逮捕。弗洛伊德是个无神论者,实施了安乐死。死亡前看过的最后一本书是死亡的皮肤。这是一个男子为了满足欲望而与魔鬼承诺,每达成愿望就会衰老,皮
18、肤就会枯萎。后来他爱上一个女人,女人为了使他免于痛哭而离开,而他选择痛哭的死在她的怀中。第四阶段:1939年至今1936年安娜出版了自我和防御机制,1939年哈特曼出版了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英国的客体关系理论在精神分析的发展中做出了很大贡献。科胡特1960年创立“自我心理学”,在治疗自恋人格障碍方面成绩斐然。美国精神分析学会学者发展了自我心理学,英国发展了客体关系理论,以南美为中心发展的克莱因学派侧重于攻击本能和幻想理论。安娜一直独身,名字和俄狄浦斯和母亲生下的女儿一样。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包括分域论、精神决定论、客体关系论和人格结构等内容。弗洛伊德以合理的思考方式和经验努力接近
19、人的本质。弗洛伊德是彻底的经验主义者,如非亲身经验,他从不接受。为此招致种种非难,被认为是不懂妥协的老顽固。从不争论,以合理思维方式和经验为根据的思维方法,是他的力量源泉。1、分域论弗洛伊德高度评价荣格,说自己如果是摩西,荣格就是约书亚。荣格非难弗洛伊德甚至不愿在其手下工作。压抑的内容一有机会就会闯到意识中来,为了压抑它们需要耗费大量的精神能量。一旦自我弱化了无意识存在的证据:人的失误中:新郎把绿灯看出红灯并惊慌失措不愿意结婚;领导把开会说出散会潜意识中厌恶会议。利用催眠术实验确认无意识的存在;母亲睡眠时却对婴儿的微弱声音敏感;准时醒来;梦;无意识认知过程的实验性证据。对无意识的探求是精神分析
20、的首要目标。分域论把人的精神世界分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前意识是指并不在人的意识之中,但经过有意识的注意和努力可以转化为意识的东西。无意识的本能性欲或记忆,要通过一番“审查”才能进入前意识。构成前意识内容的,还有来自外部世界的知觉经验。大部分习惯行为或技术,都是在前意识的调节下进行的。前意识的机能是广泛的。解决问题、议事论事、创作活动也属于前意识的机能。(灵感)前意识能够理解语言,并具有利用语言进行象征的能力。前意识也像无意识一样处在意识之外。可是,它又同意识一样,属于理性思考范围。因此将无意识和潜意识成为“描述性无意识”。动力性无意识是不合理的,很难进入意识之中;可描述性无意识是合理的,容
21、易进入意识之中。前意识进入意识的审查成为“次级审查”。无意识是个不通情理的地方,因而很难接近。在这里,聚集着“未得到满足的本能欲望”。这些愿望大多数源自本能的性驱力和攻击驱力。要通过自我审查阻拦,就得改头换面成为象征欲望的心理表征。阻拦是一种防御机制,成为“压抑”。无意识的愿望要进入意识,想要通过门卫的审查,就不得不以派生物的形式出现。压抑的动机是焦虑,因为焦虑故而需要压抑。那些本能欲望在意识中是禁止的,于是就产生了内心冲突。因为冲突,使人感到焦虑。自我的功能是将冲突化解,保持心理的舒适平静,于是使用压抑的心理机制。无意识的内容是由幼年期性欲和攻击愿望,及其被压抑的衍生物构成的。这些欲望因为惧
22、怕审查,而无法直接表现和发泄,在正常情况下,只能以伪装的衍生物的形式进入到意识层面。经过伪装的衍生物到前意识后,只要一有条件,就会避开自我的审查而进入意识之中,表现于行动。但是如果存在意识无法接受的因素,那它们就将继续被压抑。精神分析中发生的各种移情也是无意识派生物的表现,梦则是无意识的伪装派生物。1)弗洛伊德梦的理论梦并不是空穴来风,无意义的,而是通向无意识的一扇大门。(迷信认为,梦见死人不易开车,梦见猪应该买彩票)做梦的目的是对愿望的间接满足,这是弗洛伊德对梦的研究的重大发现。(1)梦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对梦的解析被认为是弗洛伊德最大的成就。他把梦分为“显梦”和“隐梦”。前者是梦本身,含有隐
23、藏的意味,这隐藏的内容叫做隐梦。隐梦是无意识的愿望,它们在意识里很难被容纳,如果不改头换面就很难进入意识中来,愿望自然也就得不到满足。隐梦是通过凝缩、置换、象征、退行等防御机制进行歪曲和变形的。隐梦在睡眠中进入到意识就是显梦,这个过程叫“梦的工作”。释梦就是通过显梦解释隐梦含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家必须要做的是让患者对梦的内容进行自由联想,即让患者讲出诸多与梦有关的诸多背景和想法。弄清梦的日间残余也是释梦的重要部分。由此,所收集到的联想可达到中心主题。分析家在中心主题中可以发现患者的无意识愿望。分析家在解释梦的中心主题时,可利用自己掌握的患者的精神病理状况,也可以运用关于梦的象征。通常,
24、梦中出现性方面的无意识愿望居多,也有攻击的愿望。无意识的愿望作为梦的动力,而这些愿望则隐藏在梦中。换句话说,释梦为的是得到有关无意识的信息。无意识才是真正的心理现实。意识所传达的无意识信息也是不完整的。“如果将我自己的梦公之于众,无异于袒露我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我看来,与其放弃发掘心理学上的证据,不如承认公开秘密的痛苦。”(2)梦的目的是实现愿望和化解未得到满足的欲望人可以通过梦实现他们的愿望。噩梦惊醒:自我将本我的愿望在梦工作过程中成功地加以处理、变形,就会做上个舒服的梦,睡个安稳觉。但如果本我的要求太强烈,自我对涌入的本文欲望无可奈何,人就会因焦虑而从梦中惊醒。(3)梦的目的
25、是维持睡眠梦不仅是实现欲望的场所,还有维持睡眠的目的。梦的功能是在梦中满足无意识愿望的同时继续睡觉。因而,梦是“睡眠的守护者”。这是以分域论为基础的。但是焦虑梦、创伤梦、惩罚梦等很难以为是为了实现愿望,相反,它们无疑成了影响睡眠的因素。于是,弗洛伊德发表了结构模式,并修正了梦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回避超我非难的罪可行的方法是受罚或赎罪行为。负罪感很深的人即使做了很可怕的惩罚梦,却感觉轻松,如释重负,是因为它可以解除罪恶感。是为了回避罪恶感,自我甘心情愿地在梦里接受惩罚。自我利用梦,将受罚的愿望以易于接受的形式实现了。(4)梦是无意识愿望的象征表现梦在表达无意识的愿望时,常利用象征的方式歪曲地表
26、现出来。提出结构论后,对“梦的歪曲”的解释也有所进展,即强调了自我的机能。歪曲,是自我的机能。梦是片段的视觉表象,自我把这些片段改编和串联起来构成梦。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为了防御,对梦进行歪曲和修正,甚至将有些内容删掉。(5)梦的材料和源泉:幼年期材料幼时的愿望会出现在梦中,并试图在梦中得到满足。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梦中,儿时的自己仍然存活着,且不断产生冲动。现代精神分析里将这种现象称为“心童”。人的无意识是无时间概念的,因而会把幼时的事情错认为是现在发生的事情。“时代错觉性焦虑”。如果有些矛盾冲突在无意识里没有得到解决,就会继续存在,甚至支配着现在的精神世界。这是神经质的状态。可以说把无意识的孩
27、子带到意识里让其继续成长的过程就是精神分析。童年和同父异母哥哥的儿子年龄相仿,后者大其一岁,总是赢不了他,童年有挫败感,十分向往自己拥有力量。(7)梦的工作也能产生情感通过梦的工作,情感可以转变为相反的情感。例如,弗洛伊德原来觉得自己的伯父很亲切,可是由于对伯父的儿子敌对,对伯父也产生了敌对感,但是通过梦的工作,却将敌对感转变成了亲近感。(8)弗洛伊德的释梦方法曾在梦的解析中提到多种释梦方法。在释梦的理论和实践中归纳为4种。将梦的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联想并给与解释。这是传统和经典的方法。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分析家自身分析梦内容的最好方法。在梦的内容中,选择特殊成分进行解释。例如,可以选择印象最深、
28、最清晰、感受最强烈的成分加以联想,或者从梦里听到的口头语言开始解释。抛开显梦,直接询问:“过去是否发生过与刚说的梦相关联的事情?”如果梦者了解释梦的方法,那么,不妨事先不要给与指导指示,让梦者随意进行梦的理想。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里提到了同样的观点,只是强调与之相关的日间残余的重要性。白天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在梦中出现。因此,对日间事件进行联想非常重要。弗洛伊德将梦前24-48个小时所经历的事件称为“日间残余”。事实上,幼年期事件或新近发生的事情都可成为梦的素材。(9)与释梦相关的几个问题释梦时利用象征的问题。“利用梦的象征进行释梦是必要的。借助梦的象征,即使我们不向梦者询问,也可以明了散在梦中的内容
29、。”“利用梦的象征进行分析时,应当仅仅针对具有普遍性的或者单个象征意义的那些内容。如果用象征来解释梦中的特殊成分,或者认为只有运用象征方才是释梦唯一可信的方法就大错特错了。可是,了解象征的意义,就能在患者对梦的联系不充分或者难以进入联想状态时正确地解释梦,因此对释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弗洛伊德还警告说:“梦里充满了象征。象征一方面可以成为释梦的助力,另一方面又使释梦更为复杂。只随梦者的自由联想进行释梦,往往无法诠释梦的一些象征成分。然而,释梦者随意判断和解释也是不科学的于是我们只好使用综合法。即在确认梦的内容中存在象征成分的前提下,一方面依赖梦者的自由联想,另一方面依赖释梦者对象征的认识。解
30、释象征要十分慎重,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是否劝导梦者记录下自己的梦?弗洛伊德对此明确反对。在没梦的工作里,有基本的无意识内容在起作用,梦的内容是忘不了的。事实上,梦是通过初级过程表现出来的非合理表象,在叙述梦的时候,很多内容会被修改,进行合乎逻辑的二次修饰。同一晚上做的不同的梦。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内容同一的梦。梦的内容模糊不清时怎么办?应该把患者所说的视作梦的内容,不要认为梦者更改了梦的内容,也不要认为梦者记错了梦的内容。总之。梦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无意识愿望在梦中得以实现;通过梦,可以看到无意识的愿望和冲突。可是,由于梦的表现是歪曲的,并需进行释梦。他提出了四种释梦方法,并反对过度利用象征进行释
31、梦。现代精神分析认为,梦和自由联想一样,是联想的一部分,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且认为,到达无意识的途径不只是梦,还有移情。弗洛伊德初期重视隐梦而不重视显梦,现代精神分析也很重视显梦,其理由有四条:显梦里有“日间残余”;能知道是否为创伤梦;多表现出自我的机能;能知道记忆的内容。2)在无意识里起作用的精神机能的特征在无意识里起作用的机能指的是初级过程。由于受到内在刺激和外在刺激,人的无意识里会产生欲望冲动。过去经验过的满足欲望的记忆得以复生,精神能量开始倾斜到这个记忆上来。当这个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附在欲望上的能量成分为了得到满足,会移到其他想法上去。换句话说,无意识之所以能产生欲望的派生物,是因
32、为自由移动的能量可以从这个想法向那个想法移动的缘故。次级过程是合理性的思考过程。在次级过程中,能量不能随意从一个地方移到其他想法或个体上。但无意识和非合理性的初级机能有相通之处,故而这种转移成为可能。初级过程的特性可以归纳为置换和凝缩。这是无意识精神机能的特性。置换,是指能量从一个精神内容移到别处,可以以部分代替全部,也可以以全部代替部分。因此,部分相似可以视为全部相似。(恋人选择上的问题)。这个过程无规则可循,也无逻辑可言,只因看到部分关联就从一个想法移到其他方面。安娜弗洛伊德对置换解释如下:“在无意识里会发生依我们看来极为异常的现象,那就是能量非常容易被转移。附在一个想法上的能力可流向其他
33、想法,而且这种流动十分容易。”凝缩也是无意识思考方式的一个特征。“凝缩作用的特点在于,梦里将某些本能能量价值相同的成分叠加起来,构成新的联合,形成一些共同的代号。”也就是说,两个不同的想法或记忆与同一种本能欲望相关联时,就可能凝缩。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的6大特性:无时间概念弗洛伊德说:“无意识体系的各种过程没有时间顺序,也不随时间流逝而改变,可以说和时间没有什么关系”。时间概念是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机能,是合理的次级过程的机能。时间概念只限制在前意识和意识领域,无意识里没有时间概念,因而人们会产生一种错觉幼年时发生的事情好像就在此时此地发生。无视现实按照快乐原则,无意识顽强地要求满足不合
34、理性的幼年期本能欲望。即使成人后,还会不顾现实的状况执着地要求满足欲望。心理现实在无意识里,实际现实会被心理现实所替换。因此,在无意识里无法区分哪个是实际事件的记忆,哪里是心理想象记忆。有时,将一些抽象的象征当做活生生的现实存入记忆,或把想象记忆成亲身经历的事件。不存在矛盾具有合乎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才具有识别是否存在矛盾的可能性。无意识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一些相互矛盾的因素可以共处一处。“在我们看来,两种欲望冲动就目的而言存在着矛盾,但是这两种冲动互不削弱,互不妨碍。”无意识中的无矛盾性是以“对立认同”的形态存在的。这是因为无意识里没有否定的概念。在这里,相反的内容互不对立,且被看做是同一
35、内容。这种现象在梦中常有发生,梦的内容往往与现实情况相反。不包含否定因素在无意识里不存在“反对”和“否定”的概念。只有进入到前意识或意识中,才有否定的概念。以事物表示语言即在无意识里的“无话语言”。语言是象征,但是在无意识里不会使用语言这个象征,只存在事物的表象。来自无意识的欲望派生物在意识化时,不是以语言,而是以具体的形体或表象出现的。2、精神决定论人的任何看似偶然的行动都具有特定的动机和缘由。换句话说,就是因果论,无原因的结果是不存在的。更具体地说,成人行动的动机是由他幼年的经历早已决定了的。案例:一个年轻企业家经营者一家大企业,却总认为自己是一个虚伪的没有能力的人。原因,幼年受母亲较大的
36、性刺激。父亲亲切善良,但懦弱且惧内,赚钱方面无能为力。母亲蔑视和责备父亲,赶出房间,让儿子与其同睡。父亲对其训斥总会遭到母亲斥责。母亲帮助他成为了“俄狄浦斯”情结的胜利者。成年后他继续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别人给与的。缺乏自信心和抑郁的性格源自于此。婚姻不幸福,换上了早泄和阳痿,认为自己的性器是从父亲那里偷来的。3、客体关系理论它强调幼年时期的客体关系维持到成人的精神生活。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现在的人际关系受过去业已形成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即幼年期内射的客体关系会在日后的人际关系中再现。内化是一种心理现象,指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外界客体进行认识和判断,或者按照自己的想象塑造客体,并且将这些表
37、象作为内心世界的一部分。不仅客体可以内化,关系也可内化。客体关系的内化是大部分幼儿型和幼稚形态的人际关系的成因。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修正,就会固着下来,日后处理人际关系时会遇到麻烦。在对成长后的内在客体关系进行分析时,移情的外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家将移情有效地用于治疗过程中,通过对分析家的移情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患者无意识里的内在客体关系。将移情视作内在客体关系再现的观念,对现代精神分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客体关系理论对现代精神分析的贡献。目前,移情分析法已成为精神分析最为推崇的方法。案例:孪生姐妹中,母亲偏爱妹妹,姐姐“受蔑视的自己”和“蔑视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成为他的内在客体关系。同时扮演着
38、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双重身份。4、人格结构论因为看到无意识罪恶感,而提出人格结构论。自我、本我和超我。主要看超我。若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合理,过分严格或残暴,孩子人格结构中的“超我”会变得残暴而具有施虐性。如果具有这种超我,孩子会因受到“苛刻的超我”的严厉非难而陷入负罪感、忧郁和自卑的泥淖。他们会因经常听到非难自己的声音而变得胆怯,会陷入完美主义,一生过着刻板的强迫性生活。“超我”有帮助“自我”的技能,有帮助评价和调节“本我”欲望的机能,如果超我敌视自我,就会形成抑郁的人格。残酷的超我使人成为受虐者。具有严厉超我的人,是个道德受虐者或具有道德受虐性格。1)道德受虐者和负性治疗反应是指过分苛求良知,反而
39、无法承受成功的人。这是因为,无意识里否定了幼年期的无所不能,从而使人陷入无能为力的状态。受虐者们没有自信心和自尊心,常常自愧不如人而自责。他们愿意遭受不幸,以避免负罪感、自责、惭愧、自尊心的损伤。受虐者具有受罚的欲望。因为,受惩罚也比受“超我”的拷问好受。如同神经质患者,他们会将无意识里产生的欲望视为已经付诸行动了。仅仅是无意识里产生了憎恨,也会深感内疚。正常人产生了憎恨之前才会有负罪感,并借助负罪感消除到憎恶心情,并以自己在道德上的成功而感到自豪。受虐性格的人挑动别人蔑视自己,随后又感到伤心、生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一面伤心一面又乐此不疲。他们欣赏能够操纵外部客体来惩罚和侮辱自己的这种力
40、量。尽管这种惩罚是痛苦的,他们却从不产生任何敌对和憎恶的情绪,只是感到被爱和关心。具有受虐欲望的男性多有阳痿。他们在受虐幻想的同时手淫并射精。在幻想里,他们同时扮演侮辱自己的女性和受屈辱的男性两个角色。受虐也用于防御机制。在受到外界挫折时,受虐者不是被动的忍受。而是主动地干些别的坏事,以掩盖所受的挫折,并使它丧失力量。因为自己做出的坏事产生的影响更大。他们以这种方式回避外界挫折带来的痛苦。但是,他们在对这个防御机制进行分析、弄清其实体后,会立即终止。因为,自己所做的坏事使得防御能力丧失,反而给自己带来痛苦。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这种防御机制属于投射、推行、反相等水平。这些多与攻击者认同时使用,用
41、模仿给自己造成痛苦的人的角色来使自己痛苦。受虐者在分析时,表现出负性治疗反应。这是源自他们的无意识负罪感,认为自己理应接受惩罚。他们无法忍受自己获得成功,处于不幸状态反而使他们觉得舒坦,受惩罚时反而自在,故而并不因病情好转而高兴。他们不愿意病情好转或消失,因而在治疗过程中也产生了阻抗。他们将分析家视为惩罚之人,故意惹分析家发火,让分析家攻击他们。通常在分析治疗中,当分析家对患者的症候解释正确时,患者喜欢分析家的正性移情会增加,可是受虐者表现出负性治疗反应。具有受虐性格的人容易陷入强迫症的泥淖。具有强迫症的人,在无意识中只有欲望但还没有行动,可是他们往往感到已付诸行动而怀有深深的负罪感。他们非常
42、担心发生可怕的事情,担心这些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在父母或他人身上。强迫症让人产生代人赎罪的感觉,而患者在代人受罚中获得满足。这是超我向自身进行施虐攻击的结果。2)什么是健康的自我世界上不存在人格完美无缺的人。人的内心常常因本我和超我的争斗而焦虑不安。“未成熟的自我”竭力想控制住焦虑但这并非易事。因此,它值得借助神经质来安抚焦虑,或者索性逃避到精神症状的后面。“健康的自我”则能仲裁这一斗争,并在遵循现实环境的情况下,找到一条合理地满足欲望的途径,从而既适应现实用取得心理的平衡。因此,自我越健康,人的心理自由的空间越广阔。自我具有现实感,具有将欲望延期执行的现实 ,使用各种防御机制处理内心的焦虑。自我
43、通过在意识层面上获得的感觉、想法、体会和行动,认识周围的环境并对此作出反应,以维持与现实的关系。因此可以认为,自我是人格结构中发挥意识调节机能的部分。自我也在无意识里发挥机能,大部分的自我机能发挥在无意识里。对所有现实的状况进行评价、判断、妥协、解决,或担负防御机能也都包括在自我机能里。可以认为,自我是通过综合知觉和记忆、现实的评价、验证及经验,仲裁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作用等主要机能来调节人格机能的执行机关。例如,本我感到性饥渴,希望实施性行为时,自我的机能是寻找客体付诸行动。如果自我不去执行,本我和超我就不能以行动表现出来。强壮和健康的自我,能够有效地处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合理地满足
44、现实和社会的要求。具有充分发达和成熟的自我的人,在面对艰难的生活和精神负担时能够灵活地处理;但自我软弱的神经症患者、精神疾病者和人格缺陷者,往往固执而无灵活性,只能反复地使用某种预防机制和病态的解决方法。自我是儿童在成长中,通过与父母以及影响其成长的人们之间相互作用而发展起来的。担负适应及防御机制的自我机能,是在消除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他的自我机能不存在这些冲突,只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因而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自我可以促使个人适应社会。可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这些作用,还要具备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理解他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态度。通过一个人平时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可以推测他对社
45、会的反应。形成了这种自我,可以说自我认同发展了。健康的人格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人格结构均处于均衡的状态。精神分析采用结构论后,技法也有很大的变化。过去是澄清无意识和过去,现在是更多地关心自我在成长过程如何解决冲突,关心自我如何处置环境问题。本我心理学主要关心自我和内心欲望的斗争,可是自我心理学对自我如何处理环境也很关注。作为问题解决者的自我,随时要与本我、超我以及外部环境的要求相遇。这些要求相互矛盾时就会产生冲突。自我的作用就是解决这些冲突。自我为了解决冲突,会采用妥协方式,有些妥协方式可能成为症状。症状是在某些特定冲突情况下,自我可能找到的最好的妥协方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分析过程就是发现
46、和解决这种冲突的过程。第三章 人格的发展过程1、胎儿生活给胎儿听胎声,容易睡着。抱在左侧。胎儿可以感知母亲对自己的感情?第四章 防御机制人希望获得内心的安宁。可是,人生中总不免会发生打破心理宁静的内部或外部的事件。焦虑源自对抗本能欲望的超我的威胁。这时,自我为了去除焦虑、恢复心理平衡做一番努力,这就是防御机制。自我利用防御机制,一方面可以避免焦虑,另一方面可以部分地满足本我欲望。通过这个过程,可解除心理冲突,恢复平静。在这个过程中,本能欲望和超我要求之间互相做些让步以达成妥协,导致妥协形成,即以互相让步获得欲望的满足和心理稳定。妥协形成以行动来表现的结果就是症状和人格的特征。本能欲望和超我的要
47、求以及它们和自我之间的冲突,统称为冲突。这种冲突是所有神经质的根源。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处理冲突所做的努力。自我根据情况自动地运作,启动了必要的防御机制,而且往往一次启动一个以上的防御机制。因为所有过程发生在无意识之中,当事人无法意识到这一点。自我不仅在精神病理的状态,而且在正常状态下也使用防御机制。所说的人格特性,实际上是指某一个人主要使用的是什么防御机制。故而,精神分析以改造人格为目的,也可以说是使病态的防御机制转变为健康的防御机制的工作。自我防御机制分述如下。1、 压抑压抑是最常用的防御机制,将在意识里很难被容纳的想法、欲望、冲动等推进无意识里。通过压抑,自我防止威胁性冲动、情感、愿望、想
48、象、记忆等的意识化。尤其是像罪恶感、羞耻感以及损伤自尊的体验等,可以一起痛苦的焦虑,因此这些体验特别容易成为被压抑的对象。如果压抑成功,就能防御本能欲望及被禁止的欲望公开化,因此能过上一种与社会和道德要求相适应的生活。这是最基本的防御过程,因为压抑才产生了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压抑是精神分析的基础。压抑时需要使用心理能量。用压抑的方法来防御焦虑不成功时,会动员投射、象征化等其他防御机制,结果可能出现神经症或精神症状。压抑得越深,所出现的偏见或成见越多,这是因为被压抑的各种想法未能解放而在压抑之中的缘故。压抑会产生无意识,而且通过压抑才能进行治疗。精神分析工作就是克服压抑的过程,因而压抑是精神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