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内容:。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
2、(铅笔情境)。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生:想!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生:记得,是笑笑!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生:铅笔。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生:一共有5支铅笔。
3、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二、讲授新课。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4、师:恩!说得真棒!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生:好!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生:一共有5只熊猫。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 (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生:愿意!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生:可以!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
5、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生4:用数字3来表示。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生5:用数字2来表示。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生:认识,加号(板书)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
6、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2、摆一摆,算一算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四、课堂小结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3+2=5读作:3加2等于5.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
7、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教学内容: 还剩下多少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1、
8、请你根据图意列式。2、教师总结。(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二)教师设疑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二、学习减法(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1、出示图片:主题图(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2)小组内说一说。(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2、全班讨论。3、教师小结。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9、3。(二)反馈1、出示图片:做一做12、出示图片:做一做2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三)小结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一)出示图片:手指图(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四、小结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 51=4 53=2教学反思:教学内容 可爱的小猫教学目标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
10、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创造情境(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
11、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一)小朋友们正玩的
12、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四、本课总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 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31=2 1+4=521=1 51=411=0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 5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难
13、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具准备: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参与程度。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哪些算式的得数是O?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师: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
14、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哦。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二 探究新知1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师:同学们,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我们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学生可能会说: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物体如果划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划掉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算。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解决问题的时
15、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要求我们算什么,再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请打开教材第32页,看第3题,做一做。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学习610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2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现在就以得数为准,挑出其中得数是0的算式。(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来:0+0=0 1-1=0 2-2=0 3-3=0 4-4= 0 5-5=0师:得数是1的算式呢?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
16、利地按要求挑选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的类似。3、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 练习一4+1=5 52=353=2作业布置: 32页第4题。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猜数游戏 教学目的: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棋子,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
17、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18、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
19、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O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O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
20、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三、课堂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谁能说一说列举几个算式?板书设计: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6 1 2 3 4 55 4 3 2 1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背土豆 教学目的: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
21、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棋子,课件。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
22、备工作。二探究新知1“背土豆”中的问题。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
23、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
24、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
25、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板书设计: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7 1 2 3 4 5 66 5 4 3 2 1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跳 绳 教学目的: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教具准备: 课件,花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
26、跳绳照片。(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二、探究新知1计算“8”的加减法。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2分一分,填一填。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4、巩固练习。教材第39页“试一试”板书设计: 跳绳(8、9的加减法)8 0
27、1 2 3 4 5 6 7 88 7 6 5 4 3 2 1 09 0 1 2 3 4 5 6 7 8 99 8 7 6 5 4 3 2 1 0作业设计: 在得数是9的算式后面画“v”,在得数是8的算式后面画“O”。 2+7( ) 5+3( ) 6+3( ) 99( ) 2+6( ) 4+5(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可爱的企鹅 教学目的: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1:1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
28、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由这些数学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吗?二、探究新知1、师: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这是怎么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第二幅图)师:是啊,冰山后面有几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诉老师。2、引导学生画图,列式。3、说一说。三、巩固练习课本42页“练一练”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5+3=8 3+5=8 8-2=6作业设计: 看图说一说,再列式
29、计算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小鸡吃食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二、探究新课110的加减法。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
30、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10的组成。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3、巩固练习课本44页的“练一练”三、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10 9 8 7 6 5 4 3 2 1 0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乘 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
31、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 (2)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 (3)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桥北站到了
32、,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 二、根据汇报,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汇报板书: (2147)或(2327) 4、汇报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147)或(2327) 5、(电脑出示图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板书) 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说一说,算一算 (
33、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教材第48-49页)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
34、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具学具: 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
35、学习,慢慢进步。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
36、,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学生身上)(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加,用连加计算。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口算练习。
37、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结果交流。三、课堂总结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 口+口口B类 6+2( ) -1( )-4( )+5( )+1( )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教学目
38、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9、,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二、探究新知:1整理加法表。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
40、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 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
41、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师:同学们,
42、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板书设计:10以内加法表10 9 8 7 6 5 4 3 2 1 0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0+1 8+2 7+2 6+2 5+2 4+2 3+2 2+2 1+2 0+2 7+3 6+3 5+3 4+3 3+3 2+3 1+3 0+3 6+4 5+4 4+4 3+4 2+4 1+4 0+4 5+5 4+5 3+5 2+5 1+5 0+5 4+6 3+6 2+6 1+6 0+6 3+7 2+7 1+7 0+7 2+8 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