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探讨.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探讨.精品文档.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探讨 作为新课程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条件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强调,一个充满理智和情感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学应通过设计问题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在问题情景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景有具体的感受,
2、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进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一种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场景。创设问题情景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学习契机,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亲自体验,自由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新性及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做法,就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谈几点看
3、法:一、 设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设疑问题以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机,创设“问题情境”最关键的环节是设疑,设疑的一般方法是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有计划、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知识基础之上,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疑问、问题或悬念,从而把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活动凝聚在一起,点燃起思维的火花。在化学新问题面前,学生通常习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进行推断,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学生对于新事物探究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在
4、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如“燃烧的条件”:情景创设:大家都知道,水是能灭火的,但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传递最具特色的是,澳大利亚海洋生物学家邓肯手持经过特殊化学处理的火炬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底完成了3分钟的水下火炬接力。可见水火并不一定不相容。提出问题:你见过什么能在水里面燃烧的物质吗?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实验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对照实验实验一:白磷在冷水中,通入氧气,并不燃烧;实验二:白磷在热水中,不通入氧气,也不燃烧;实验三:白磷在热水中,通入氧气,白磷燃烧。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一和二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从而总结出燃烧的条件。上述情景的设计,利用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来调动学生积极思
5、维。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二、 亲身参与,再现真实情境。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亲身经历、感受过并获得深刻体验的东西往往令人终生不忘。因此,建构主义主张“亲临现场的教学”-让学生亲临现场,到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强调通过“亲临现场的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化知识,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当然,初中化学教学搬到田间、地头、工厂等,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创设让学生有“亲临现场”感受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并积极思考、解决“真实情境”。如 CO2实验室制法:情景
6、创设:在CO2实验室制法中,书上只写到实验室制CO2可用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提出问题:此实验采用的石灰石能否用纯净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代替;稀盐酸能否用稀硫酸代替。在问题的引发下,组织学生实验:取几支试管,分别放入少许等量的如下药品:块状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同时分别滴入稀盐酸,看到与稀盐酸与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快且无法控制。在盛有等量的石灰石固体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同学们观察到滴加盐酸的试管中气泡匀速放出,滴加硫酸的试管内,一开始有气泡放出,片刻反应物的表面生成许多白色固体,一段时间后反应中止。学生们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一个反应中止,一
7、个反应顺利进行呢?通过一个个实验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励他们寻求、探索其中的奥秘,使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顿时,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尔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及时将好奇心转移到教学任务和控制目标上来。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又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沏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
8、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引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沏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四、光影变换,营造直观情境
9、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储存的信息除了语言、语意之外,还有大量的直观表象(事物的具体现象),并且直观表象比语言、语意更容易接受,初中化学的概念比较抽象,若离开直观的表象,则很难使学生体会到概念和规律获得的过程,也很难使知识信息的学习成为实质上的“意义学习”。正因为如此,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和规律,有必要通过直观现象的情境将其再现出来。将抽象概念规律转化为直观表象的手段,除了化学教学挂图和活动挂图、模型等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集图、文、声、光、影于一身的计算机多媒体。如:当我们对抽象知识难以讲解或学生难以理解时,我们往往采用挂图、投影或实物模型等直观媒体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微观知识(如分子、原子结构
10、,核外电子排布等),就很难通过一般媒体来达到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时,借助于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的不同感官产生全方位的刺激,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求中来。教育家荀况曰: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
11、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全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当学生心潮澎湃、兴奋不易时,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提出几个思考题:1.神六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则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航天员的食品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3.为了净化飞船中的空气,可使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诸多旧知识点在一个新鲜的情境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探讨 武 生 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