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精品文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如今,外来文化已渗入中国的角角落落。例如:朝鲜半岛的文化应该是从中国传承过去并结合自己民族的特点发扬光大,到现在冠以自己的名字进军中国的文化市场,并在中国国内引起一阵又一阵的热潮,用中国的传统打败中国人。所以面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优良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
2、,许多优秀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实际上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关系是无法割舍的,它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是深远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对我们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利用优良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盛开优良传统文化之花呢?一、培养小学生学习优良传统
3、文化的兴趣,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1、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首先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和意会法。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就成了“告”。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猜两个字。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千”字,加上河边上的三点水,是“汗”。双雁像“从”,天的上面是一横,合起来成了“丛”。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通过让学生认识猜字谜的方法,激发他们
4、去了解汉字的兴趣。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回”字,老师可以通过编字谜“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加深学生的记忆。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字谜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展现汉字的趣味性。2、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汉字的谐音体会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汉字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有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歇后语是比较常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但是要让学生明白搜集的是谐音歇后语,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而有些喻意性歇后语,如,“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不用搜集。搜集到的歇后语让同学猜,可以出示前一部分,猜后一部分。还可以用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展示,让全班同学共享资源,以及通过诵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充
5、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3、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变化,感受汉字的有趣。一个个汉字就像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此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以及发展变化十分必要的。可以让学生阅读甲骨文的发现了解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然后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如教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时,老师让学生自由看图,说说像什么?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重点指导“羊、鸟、兔”这几个字演变的大致过程。其实上面这些字叫象形字,这是汉字最初发展阶段,之后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通过
6、这些让学生对汉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加深了对汉字的感情。汉字是人类文学史上最悠久,充满生机,既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的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因此,在汉字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祖国文字,立志树立学好汉语的决心。除了汉字,古诗词也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深厚文化精髓。二、让小学生了解和感受优良传统文化精髓 感受诗歌的美。1、 要想让学生感知诗中形象、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中的情感,只有通过节奏、带感情的诵读。因此,在教学中,这就需要传授给学生读出诗歌美感的方法。首先教会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划分诗歌节奏,理清韵律。四言诗
7、句一般读成“二、二拍”,如观沧海中“以观/沧海”;五言诗每句“二、一、二”或“二、二、一”拍,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七言诗一般“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然后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在朗读时教师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每个节奏后要有轻短的拖音,有极短暂的停顿,还要注意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等,让学生反复诵读,有时还可以配上音乐,使他们初步从整体上感受到诗中的语言美、音乐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 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习诗歌的时候,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而且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领悟到诗的意境,体
8、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写船已经扬帆而去,而李白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此番送别,情谊依依,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为了使诗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情景,然后派代表上台表演。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送别的场面生动再现出来,而且也领悟到诗的意境,让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味,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聪明才智。3、 感受诗歌反映的节日文化之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
9、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传统文化氛围。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诗词反映了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如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喜迎新春佳节的情景。教学这首诗时让学生领会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燃烧鞭炮、喜欢屠苏酒和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让学生领会我国重阳节的传统习谷;登高、插茱萸。还有很多反映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老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对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三、结合课文内容,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机会,适时给学生传授优良传统文化知识。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古代诗文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弘扬这些优良的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优良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真正从优良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