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布时间:2009-8-25 9:8:5 点击:81 次 司宏林 去年暑假参加了中职教师培训,接受了许多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收获很大。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的问题,我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同行们作了一些讨论,在这里略作表述。 一、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职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原则。职业教育的对象大多属于学习上的弱势群体,若课堂教学还只是按照传统的手段,过多的理论讲解,过深的难度,都会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压力
2、和负担,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那么课堂再也不能成为有效“传道、授业”的场所。目前,课程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首先,由于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和学生基础差异,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以机电专业为例,一部分常用计算机上网和玩游戏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会用计算机了,觉得没必要学习专业课程或者学习不够投入;而一部分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却感觉这门课深奥难懂;此外,习惯了中学的灌输式教育,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还不能适应。 其次,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与学时压缩相矛盾。 机电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且许多知识点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系统讲授,势必需要大量的课时,
3、但实际上课程的学时较以前已大大压缩。 再者,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选用经典教材,对课程中各部分内容逐一详细讲解,甚至每个功能及操作都逐条命令地讲解,过分注重“教”,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已不再适合新形式的需要。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解决本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与学时压缩之间的矛盾,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出来,都是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
4、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 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当今的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认为
5、,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理论与客观主义传统教学理论有着明显的差异。建构主义者认为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可以熟练地运用到现实社会,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真实性任务具有知识结构的不良的特征(即非良构知识);解决真实任务需要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这样的学习称为高级学习;而初级学习是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建构主义学习从真实任务出发,学习结果常常各不相同,呈发散状,传统教学中总围绕着
6、唯一的标准答案,学习结果是收敛的。 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克拉夫基认为:“教学不能象一道准备好的菜那样向学生呈现好的知识,应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课程改革应该在科学运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建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种全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是为了培养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以
7、适应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因此教学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讲授有关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同时,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坚持广度为主的原则,使学生对各种计算机知识有一个入门性的了解,突出计算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从需求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 为此,我们应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各种方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确保教学效果。始终倡导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避免照本宣科,对书上已有的、学生自学即能掌握的知识尽量少讲,布置学生自学完成;而对关键知识点,以及书上没有的、又非常实用的知识或技巧则通过实例
8、演示说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当讲授新的知识时,采用实际的案例进行演示说明,并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生动形象的案例中融合了多个概念和知识点,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并使学生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探索和遵循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讲授过程中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优化压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从计算机学科操作性强、技术发展更新快的特点来看,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电脑操作应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是浮泛在对知识的讲解和理解上,而是碰到实际情况会不会应用的问题。而建构主
9、义就是当前指导寻求适合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的最佳教学理论。通过“任务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学生能迅速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归纳和总结上升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了快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上机实践时,也采用“任务驱动法” ,上机实验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写明操作的步骤,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说明,逐条操作,即可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形式的实验题适于学生上机实验的早期,使学生能迅速上手,增加学习的信心。另一种形式是以提问或问题的方式提出实验要求,目标明确,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必须在认真听课、课后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完成。
10、例如在讲授完“操作系统及Windows 2000”后,可以提出一些典型问题,如:怎么用自己拍的照片作为Windows的背景图片?如何设置帐户和密码?当机器很慢,希望看到有哪些程序正在运行,应该怎么操作?忘了一个文件放在哪儿了,怎么找?这些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实验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尽管能力本位的职教模式已推行多时,各专业有专业培养目标、每一门课有课程目标、每堂课有课堂目标,其最终的归结点应该是具有专业特点的结构性“能力”。很多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显然大打折扣。反观“能
11、力本位”的课程设置,所有课程都应该是某种职业能力的立体结构中的一个分支,每一个专业都应有相应的能力结构图,不仅要让所有教师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这门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哪一种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上这门课,可以最终形成哪种能力。只有这样,从专业培养的最终能力目标入手,课堂教学才可能变得意图明确,行之有效。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 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方向。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
12、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 当然,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的,实践才不至于沦落为理论教学的点缀,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有效”。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是基础,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关键。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和探索计算机教学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精品文档.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