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表格式)-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23808835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表格式)-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表格式)-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表格式)-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表格式)-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 题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课时 2-1日期教学目标1、懂得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2、懂得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等。3、懂得求新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是要与时俱进,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4、知道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在这种精神的浸润之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教学难点了解中

2、华美德的突出特点,知道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等。预习要求预习课本82页到85页的内容,初步懂得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板书课题: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二、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1、教师引导: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已经深深的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中华民族美德的突出特点就是

3、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2、出示名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

4、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3、那么,怎样才能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呢?(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教师小结:是的,古人一般都会在志向、气节、诚信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4、明志什么是明志?明志就是确立志向。为什么要明志?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

5、一推动力。具体例子出示课本82页“阅读角”乘长风破万里浪这篇小故事,学生读一读,了解南北朝时期著名将领宗悫的故事。出示“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个句子,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体会宗悫的伟大志向。预设:“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个句子选自沈约等宋书宗悫传。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叔父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其实,在我国古代,很多人在年少时就确立了伟大的志向,也有很多关于志向的名言,你们知道哪些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志向的名言。教师出示几句关

6、于志向的名言,引导学生读一读,体会这几句名言的意思。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竟成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出自后汉书。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语出明代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意谓志向不确定,则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功。喻指军事指挥员必须要树立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必须立志。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确立自己的伟大志向呢?你是否在坚定不移的朝着你的志向前进呢?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志向以及自己的努力。指一到两名学生,上讲台说一说自己的志向,并说一说自己向着志向前进的过程。教师小结:同学们,一个人只有确立自己的志向

7、,并朝着自己的志向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老师愿同学们都能树立自己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5、气节什么是气节?气节是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怎样才能坚持气节?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具体例子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83页“阅读角”的苏武牧羊这则故事,想一想苏武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做的?表现了苏武怎样的精神?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苏武牧羊这个故事反映了苏武在民族危急关头和强大压力面前毫不屈服的精神,这就是气节。除了苏武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具有这样的气节?学生分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具有气节的

8、历史人物,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全班交流,教师有选择性的指2-3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具有气节的历史人物。预设: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教师小结:从苏武和文天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毫不屈服的精神,看到了民族气节。最后让我们来学习几句跟气节有关的

9、名言。出示有关气节的名人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些名言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人的气节,学习他们在危急关头或者强大压力面前毫不屈服的精神。6、诚信什么是诚信?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诚信有什么意义?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具体例子学生读一读课本83页“阅读角”范式赴约,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想一想范式和张劭列下了什么约定?最后有没有履行自己的约定?从中可以看

10、出范式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发?教师引导:诚信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底线。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关于诚信方面的故事,大家知道哪些关于诚信方面的故事呢?学生分小组交流,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诚信方面的故事与同学们交流交流,并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预设:尾生抱柱“尾生抱柱”又称“柱下期信”,是一则古人重诺言、讲诚信的故事。典出庄子盗趾:“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意思是讲,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与一女子相爱,一日,两人相约在某桥下相会。之后,恰遇泛潮,江水上涨,那女子还没有到来。尾生却始终坚守诺言,死守在桥下,抱着桥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没

11、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为守信的代词。“一诺千金”的故事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在我国古代,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诚信方面的名言,这些名言,告诫一代又一代人要信守承诺,讲究诚信。出示相关的诚信方面的名言。失信不立。轻诺必寡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一言

12、之美,贵于千金。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些名言,初步了解名言的大概意思,进一步体会诚信的重要性。教师小结:同学们,所有人都应该以诚信为本,符合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要求。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嘴里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请大家回顾近期的生活,想一想,在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个方面,你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分析一下原因。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在明时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三个方面,做到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做到?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同学们,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国

13、家和民族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7、求新什么是求新?求新就是追求创新。求新的意义是什么?求新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求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怎样才能做到求新?求新就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要墨守成规。具体事例学生读一读课本84页“阅读角”的胡服骑射这篇故事,想一想,这篇故事讲的是谁求新的故事?赵武灵王是怎样求新的?结果怎样?除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故事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求新的故事。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

14、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在我国古代,也流传着许多有关求新方面的名人名言。出示求新方面的名人名言: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日新之谓盛德。学生自由读一读,理解这些名言的大概意思,进一步体会求新的重要意义。8、同学们,人格的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也是古人崇

15、尚的精神境界。9、出示课本85页“活动园”三句名言,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三句名言的大概意思,并且对照格言,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一说自己从这三句名言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教师引导: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润下,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后人前进的路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10、出示课本85页“活动园”的内容,引导学生读一读,并且想一想这三句格言的大概意思,再将格言和他们的大概意思连起来,并说一说这些格言对自己的启示。三、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追求创新等等方面,并且我们还知道,人格的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只有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能达到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