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3.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 和人口基数大小 共同影响,自然增长率降低 并不意味着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2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 民族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4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高龄少子化”现象,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 ,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 一蹶不振 。因此必须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适当接纳移民。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
2、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其中:欧洲和北美:现代型全球: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我国:基本现代型6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 机械增减(人口迁移) 。7国际人口迁移时间特点举例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旧大陆到新大陆1516 世纪,欧洲人、非洲黑人 迁移到以 美洲和大洋洲。二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 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 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 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西亚和北非 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8. 我国
3、的人口迁移时间原因特点意义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人口移动规模小 调 节 人 口 空 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 强 民 族 融 合和文化交流; 促 进 经 济 发 展和 缩 小 地 区 差 异等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背井离乡大批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 成立 到20世纪 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 进行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流量增大,频率加快自发流动为主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9美国的人口迁移:20 世纪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精选学习
4、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随着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10.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自然环境 : 气候、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 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3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
5、迁入地】有利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影响: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4.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 内建立公平秩序 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16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正面】缓解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的矛盾,促进迁入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为输出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来源,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负面】对城市环境造成压力, 出现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6、、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农民工普遍面临 收入低、住房无保障、子女入学难等问题。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1.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 集中发展 的城市形态。山区相反。2城市形态的类型: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举例我国的成都、 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 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 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功能区。4三大功能区比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7、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形成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 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在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 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向外扩展的趋势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核心点。特点城市的中枢部分是中心商务区。第二环是过渡带, 初期是住宅区,后由于商业、 轻工业活动而环境恶化, 最后成为新来移民居住区。第三环是工人住宅带, 居民多从过渡带迁来, 因为不希望离工作点太远而集聚在此。中产阶层住宅带位于工人住宅带与通勤带之间, 这里住房条件较好。第五环是通勤带, 是上层和中上层人们
8、的住宅区, 它们是沿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高房租住宅区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外发展, 彼此相连形成一个扇面形。 地势较高,环境较好。随着城市的发展, 中等租金的住宅区便在高租金已占据的地区旁边发展起来。随着中等级住宅区的外移,近市中心的部位逐渐演化为低级住宅区。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交通的焦点。批发业务主要分布在市中心附近,既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又可接近市场。低级住宅区多在中心商务区和中级住宅区附近布置,而中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则向城市的另一侧发展。三种模式的共同点: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核心;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距城中心较远的城市边缘,而低级住宅区则集聚在市中心附近,两者之间隔着中级住宅区。6 经济因素
9、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7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9我国的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是城市人口规模。特大城市( 100万以上) 、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 2050万) 、小城市( 20 万以下) 。10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 服务种类少、 等级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等级高,服务范围比较大。11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
10、的影响最小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12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13. 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14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推力】使得人群 离开乡村 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
11、会服务短缺。【动力】吸引人群 来到城市 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15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6城市化的意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而区域经济水平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17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
12、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8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1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源危害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 排放的烟气; 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噪声污染交
13、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施工、社会活动20.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 在城市建设中, 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天人合一”)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市场 因素。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
14、合理利用。3农业主导区位因素举例: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 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 发展变化较快。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培育良种 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 ;改善局部自然条件 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5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6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
15、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不足(不过已有东水西调工程)【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和技术先进,交通便利。7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东水西调8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饮食习惯导致对稻米需求量大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9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
16、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较低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10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面向市场,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1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先进12大牧场放牧业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牛、羊)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13. 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
17、业的区位条件: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1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完善交通(铁路的贯通)海上冷冻船的发明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打机井)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15乳畜业的主要特点: 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紧邻消费市场 ) 。16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利于种植牧草和饲料。【社会经济条件】 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