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23795321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0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2年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清单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 人类可见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2. 宇宙由多层次的天体系统组成,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太阳这类自己发光的星球叫恒星,地球、火星等围绕恒星转的星球叫行星。 围绕行星转的叫卫星, 比如地球的天然卫星月亮。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最大。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均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 除金星和天王星自东向西自转,其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3. 地球

2、存在生命的原因:从地球本身看,1)从地球自身条件看,地球体积质量适中,重力适中,形成了以氧氮为主适于生物生存的大气。2)地球放射性元素衰变和重力收缩,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形成液态水,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差不至于过大,液态水能保存。外部原因: 1)稳定的太阳辐射。 2)各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个面而且方向相同,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内。3)日地距离适中。 【必须懂,去找个人听你给TA分析一遍,知道 TA懂为止】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的能量,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晚上比白天要冷有木有啊】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 4 个氢原

3、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 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 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切记 ! 】1. 太阳常数表示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 平方厘米 1 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太阳常数=8.24J/( 2?min)。2. 人类通过生物改良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实质是利用植物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6 页光合作用固定更多的太阳能。 人类位居地球食物链的顶端, 各级食物链

4、的生物都是人类的食物来源, 人类将埋藏在地下数千万年来积累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开发利用, 因而人类是太阳能的主要消费者。 【萧老师独家补充,非385 的学生不懂滴】3. 太阳大气由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各层相应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光球)、耀斑( 色球)、太阳风(日冕)。黑子数目以11 年为周期变化,黑子数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引起地球磁暴的耀斑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风在极地上空与高层大气碰撞于是产生极光。耀斑越强太阳风越强。【这是老师给你们抓的鱼。现在自己去看书“打渔”去,千万学会自己总结,切记,切记】4.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下垫面(反射率不同)、大气洁净度、

5、气候或天气(阴雨天木有太阳滴) ,海拔(越高越强,登上的穿棉衣戴墨镜,因为冰雪耀眼太阳刺眼) ,日照时间的长短(涉及纬度、季节等知识)。 【点拨:遇到比较两地太阳辐射总量之类题目,按上面的要素一个萝卜一个坑去套】这是萧老师总结的本部分的知识点,可能有漏缺,自己补上。建议:列成表格或者关系图。第二部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人规定地球来到方向是西方, 去的方向是东方, 所以地球从任何地方看,都是自西向东 .东西方是相当而言的,没有绝对的东、西方。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萧老师补充:在北半球的

6、任何地方观察北极星,可发现天空中的北极星与地平面所成的角度刚好等于观察点的纬度, 比如赤道上看到北极星是在地平线上,北极看北极星是在头顶。原因自己推导,搞不懂就慢慢想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6 页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o)所需的时间。 1 恒星日为 23 时 56分 4 秒。1 太阳日为 24 小时。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 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

7、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E1P到 E2P地球自转360o,时间为 23 时 56 分 4 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即地球从 E1到 E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3P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 小时。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3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 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 1670km/h) ,向高纬递减, 两极为零。纬度为 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 1670km/h cos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地球各地角速

8、度相等,约 15小时,两极为零。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吗,地轴不转动,所以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 0.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1. 地球自转导致 24h 为周期的昼夜交替现象出现。 不是昼夜现象, 地球昼夜现象产生原因: 1 太阳照射, 2 地球为不透明球体。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在前面两条的基础上还要加上“地球在不停地运动”。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公转。如地球不自转只公转,昼夜交替同样存在,只是一个昼夜周期为一年。地球永远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6 页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白天黑夜的分界线形成一个

9、大圆即晨昏圈。晨昏圈包括晨线和昏线两段,地球从白天跨入黑夜经过的那段叫昏线,从黑夜进入白天跨过的那段叫做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 晨昏圈永远平分赤道圈, 因此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刚升出或落入地平线。晨昏圈只有在两分日才与经线圈重合。2. 产生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主要用来分析大气、洋流、河流的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自西向东流的河流河水会向南岸冲刷, 南岸受冲刷严重往往河道较深,适宜船舶航行和建设码头。而北岸往往泥沙淤积形成冲积岛、沙滩。河道较浅。另外如,气流

10、,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信风(北半球)和东南信风(南半球)即信风带。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响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受其影响偏转成西南风(北半球)和西北风(南半球) ,即盛行西风。【头晕了木有?拿出地图册,对着三圈环流图再看一遍就懂了】3. 地球自转一周 360用掉 24h,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间计算尺度。1=4min ,15=1h。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太阳光总是从东方扫向西方。所以,东方总先见到太阳,先正午,先天黑,即时间比西方要早。每条经线都把太阳位于其天顶时当做正午12 点,两个正午之间划分为 12 个小时,于是每条经线都有自己的时间标准。这样由于经

11、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如果我们知道了 A地的地方时,如何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 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经度差 4 分钟/1 ,如果 B在 A的东面则用加,在西面则用减。经度差的计算,若都是在东/ 西经区则减,若分属东西经区则加。【几个练习题练练。学习千万不可眼高手低,注重基础很重要,还记得老师说的那个基础练出的状元彭蔚吧! 】1、当 120oE为 11 点时,求 140E为几点?( 12:20)、当 20oE为 1 点时,求 40 oW为几点?(前一天21 点)、当 80oW 为 16 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12、第 4 页,共 26 页时,求 70o E 为几点?(第二天2 点)时区的换算全球 360个经度,若用 360个时间标准, 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麻烦。于是,我们人为将地球360个经度划分为 24 个时区。对应24h每天,划分为 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有了划分的时区,计算两地的时间差我们可以先求出两地所在时区,再用时区差来计算】中央经线:每个时区正中央的那根经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 度的整数倍,即 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158120)。若所得余数 7.5 时区数为所得商 +1。时区差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3、: 【用时区数轴 , 这两种方法也适合地方时计算】在零时区两侧 (或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 的换算: 所求地区时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区差。加减号选取的原则: 东加西减时区差求法: 同减异加若两地同时位于东时区或西时区, 则减; 若一个位于东时区, 一个位于西时区 , 则加.如下图 1。要注意的是 , 如果计算结果小于 24 小时, 那么日期不变 , 时间也不变 . 如果计算结果大于24 小时,那么日期加上 1天, 而时间减去 24小时; 如果计算结果是负数 , 那么日期减去 1 天, 而时间加上 24 小时. 过日界线区时的换算所求地的区时 =已知地的区时相隔时区数1天加减号选取原则 :

14、 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则加1 天, 减去相隔的时区数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则减1 天, 加上相隔的时区数 .: 跨日界线相隔时区算法:相隔的时区数 =(12- 已知地时区数 )+(12- 所求地时区数 ) 【全球共 24 个时区,但有 25 个时区名,因为东西12 区以 180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6 页中央经线,各占 7.5 个经度。东西 12 区的地方时一样,但日前相差一天。180以东是西十二区,以西是东12 区】【时区换算的笨办法】数轴法: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是进行区时计算的好方法。计算时遵循东加西减、一

15、区一时的计算法则,注意日期的变化。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在解题过程中同样强调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帮助思维日界线有人为的、位置固定180经线和自然的位置变动的地方时为0 时的经线。 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 以免影响一些国家或地区时间的完整性,实际上并不完全在180 度经线上,而是有几处偏移成为折线。因此,越过 180度经线日期的变化就有三种可能:如箭头 A、B、C:日期不变如箭头 D、E:日期加一天如箭头 F、G :日期减一天人为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以北半球为例,看右上的图)在地球表面实际上有两条日期的分界线,一条是上面所讲的日界线,这是一条人为界线,它在地球上的位置永远不变,其西侧永

16、远比东侧早一天。另一条是时间 0 :00 所在的经线,其两侧日期也不相同,但它在地球表面是不断移动的,每1 小时要向西移动 15 度,其东侧要比西侧早一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6 页【以上两个图均是北半球的示例。大家可以将其自转方向标示出来,可以发现按地球自转方向,180经线一直不断吞噬旧的一天】左图: 180度为人为日界线;西经45 度为自然日界线,目前的时间为 5 月 1 日 0 点或 4 月 30 日 24 点;非阴影部分为4 月 30 日。右图: 180 度为人为日界线;西经135 度为自然日界线,

17、目前的时间为 10 月 1 日 0 点或 9 月 30日 24 点; 非阴影部分为 9 月 30日。以上两幅图像还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时间的范围和所占的比例, 例如在右图中全球7/8 的范围是 10 月 1 日,1/8的范围是 9 月 30 日。经典例题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向东航行,过日界线于 2011 年 1 月 2 日 15 时抵达加拿大温哥华 (西七区 )途经 14 天 2 小时,该船在上海启航时间是( ) A、2010年 12 月 21 日 4 时B、2010年 12 月 20 日 4 时C、2011 年 1 月 16 日 17 时D、2010 年 12 月 2

18、0 日 10 时解析: 这是一道有关时区和日界线的综合题,我们首先来看日期,到达温哥华的日期是20111 年 1 月 2 日,途中航行了 14 天,减去 14天为 12 月 19 日,考查船途中还自西向东穿过了日界线,航行时减了一天,现在还要加回来,也就是12 月 20日从北京出发的。我们再来看时间,航行时间中有一个2 小时的零头,我们将其减去,15 时就变成了 13 时,再换算成北京时间,从西7 区向西到东 8 区,减 9 个小时,也就是 12 月 20 日 4 时。这道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同学们最好先画一幅草图,明确了相对位置关系和方向就不容易发生错误了。答案: B 精选学习资料 - - -

19、-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6 页【以上就是地球自转的意义全部内容,只要你静下心去思考, 没什么难的。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强者的心,永远不要低估你自己】地球公转1 地球围绕地球和太阳共同的质心公转, 【因为相比太阳那个巨无霸,地球太鹅毛,所以也可以看做围绕太阳转】其路径为公转轨道,是一个非常接近于圆的椭圆。所以近日点远日点对地球热量的影响很小。但对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影响,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面。黄道面和赤道面成2326的角度,叫黄赤夹角。同时,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度数相一致,为南、北纬 23 度 26分。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20、,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从而导致了南北半球温度地区的四季现象,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 地球公转的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1)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 =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日出

21、、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 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日出前日落后可以认为太阳高度为负值。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6 页球夏季 6、7、8,冬季 12、1、2)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 =90度-黄赤交

22、角度数同一地点,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带夏至日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纬度地带冬至日达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太阳直射时达到最大值(每年两次)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纬度地带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现在老师建议你自己把北半球冬至日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图画出来,依葫芦画瓢,萧老师说你肯定行】(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9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H=90 某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即H=90 |

23、 |=90纬度差同一半球取“”,不同半球取“”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注意: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的规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6 页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 (3 月 21日 9 月 23 日) :北极点附近为极昼,南极点附近为极夜,全球越往北白昼越长。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 9 月 23 日3 月 21 日) :南极点附近为极昼,北极点附近为极夜,全球越往南白昼越长。以上的规律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上面的图中 A、B、C、D分别代表春分、夏至、 秋分和冬至,曲线 a

24、表示北极圈上一年昼长的变化情况,曲线 b 表示的是南极圈的昼长变化,曲线 c 是赤道上的昼长变化。经纬线的判读:经度判读的规律是: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增大的为西经度。在侧视图中经线表现为弧线, 一幅平面图包含了180度经度,再根据图中的经线条数确定每条经线的度数,在 A图中每两条经线的间隔为45 度,在 B图中每两条经线的间隔为30 度。在极投影图上经线表现为放射状的直线,在北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上,地球呈逆时针旋转,东经度为逆时针方向增大, 西经度为顺时方向增大。 南极投影的图相反。纬线在侧视图中表现为直线, 在极投影图中表现为同心圆。 通常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H和 I 是两幅立体图其判读

25、方法与极投影图类似。晨昏线的判读: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有两个特点, 一是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二是始终平分赤道。晨昏线的判读规律是: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有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有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 晨线位于昼半球的西部边缘,昏线位于昼半球的东部边缘。所以 C 图中最左侧的经线为晨线,最右侧的为昏线,而B图正好与此相反。在 G图上晨昏线的左半部分晨线,右半部分为昏线。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判读:太阳直射的纬线可以根据晨昏线的位置来判定晨昏线若与极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6 页相切,且北

26、极圈内全部是极昼,南极圈内全部是极夜,则可判定为夏至日。如 E、G 、I 图就是夏至日。晨昏线若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全部是极夜,南极圈内全部是极昼,则可判定为冬至日,如D、F、H图所示。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极圈内昼夜各半,则可判定为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的经线是平人昼半球的经线,在图 A 中它应与晨昏线成九十度夹角; 在图 B中它应是午夜 0 点所对的那条经线; 在图 F中它应是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各经线地方时的判读:各经线地方时的判定可以有三个切入点,一是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6 点,二是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为 18 点,三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

27、2 点。然后再根据每15度 1 小时或每 1 度 4 分钟, 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例如:A图 0 度经线上的地方时为9 点;D图 0 度经线上的地方时为22 点。昼夜长短的判定:首先应明确同一纬度上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春秋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夜各长 12 小时,6:00 日出, 18:00日落。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昼、夜各长12 小时, 6:00 日出,18:00 日落。其他纬度、其他地点的昼夜长短不一样,在极投影图上,某一地点所在的纬度圈昼弧所跨经度数乘以 4 分钟即为昼长。在侧视图上通常只能看到一半昼弧, 所以要用这一半昼弧所跨的经度数乘以2 再乘以 4 分

28、钟所得为昼长。图号直射纬线直射经线节气北京时间A 赤道东经 45 度春秋二分日17:00 B 赤道西经 120度春秋二分日04:00 C 赤道东经 135度春秋二分日11:00 D 南回归线西经 150 度冬至日06:00 E 北回归线东经 135 度夏至日11:00 F 南回归线东经 90 度冬至日14:00 G 北回归线东经 30 度夏至日18:00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6 页H 南回归线西经 60 度冬至日00:00 I 北回归线西经 30 度夏至日22:00 【光线图解题技巧】 一、如果是极点俯视

29、图, 判断属于哪个半球。 二、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极昼为则代表太阳直射在该半球的回归线上,极夜则代表太阳直射在另一半球的回归线上。三、分析晨昏线。晨昏线若与经线重合则代表日前为两分日。晨线、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分别为 6点和 18点。 将白昼平分为两半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将黑夜平分为两半的经线地方时为0 点。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即 (地方时为 12 点的经线,太阳直射点的纬线)。得出这些信息利用我们上面讲的规律,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都是很容易求的。第二部分“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结构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6

30、 页【萧老师的学生一定要会做知识结构图,帮你对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结构,有清晰的条例。尤其是想学文科的同学,希望你能采纳这个方法】第三部分:地球内部圈层及地表形态1. 地球的结构一、地球内部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P波) :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 快横波 (S波) : 只能在固体 中传播,速度较慢划分界面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 17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 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 ,横波则突然消失位置:莫霍面以上厚度:平均约 17 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厚 ,约 33 千米,海洋较 薄,约 6 千米地壳。海拔越高,厚度越大。精选学习资料 -

31、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6 页组成:含量最多的3 种元素是 O 、Si 、Al ; 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结构: 上层为硅铝 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下层为 硅镁 层,相对密度较大 ,分布连续。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结构: 上地幔具有 固态 特征,主要由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地幔下地幔岩石圈: 地壳 和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 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位置:古登堡面以下地核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 和 镍结构: 外核呈液态 或 熔融 状

32、态内核呈固态 态2.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矿物确定的化学成分、 物质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形态:气态(天然气等)液态(石油、汞等)固态(最常见)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金属矿赤铁矿 ,磁铁矿 , 黄铁矿, 黄铜矿和方铅矿等。非金属矿石英 , 长石和云母 ( 花岗岩中 ), 方解石(石灰岩和大理岩中), 滑石, 石膏和磷灰石等 . 矿产有用的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才称矿产矿物不一定矿产矿产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目前约有150 种,而矿物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

33、共 26 页过 3000 种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 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地表内形成的叫侵入岩,地表上形成的为喷出岩,如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 裸露的岩石受到各种外力作用,如流水、温度、风、生物等的破坏作用,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这个过程叫风化。 【风化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 在寒冷干燥的地区物理风化教常见,如西北内陆地区的风化地幔,典型的如雅丹地幔。在潮湿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做用更强】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成岩,就形成了沉积岩。最典型的沉积岩是石灰岩。3 岩石存在条件发如温度和压力生改变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发生改变,因

34、此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3 地质循环概念:漫长的地质时期, 岩石圈和其以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其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在地质循环过程中,组成地壳的岩石和矿物也会相互转换。而地质循环的进行, 会带动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发生改变。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 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 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互关系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火山、岩浆活动形成高山和低地使地表高低不平内外力作用在空间上相联系,时间上同步,一般以内力作

35、用为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6 页外力作用 太阳能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削平高山、填平低地,使地表趋于平坦4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地表基本面貌;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全球共分为 6 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是完全的海洋板块外,其它板块均有海洋和陆地部分。 板块只是借用大洲大洋的名字,比如阿拉伯半岛就属于印度洋板块而不是亚欧板块。六大板块的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一般是板块张裂的地方,或者是海

36、底的火山带,如大西洋的海脊。火山喷出大量物质推动板块向两边运动。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 形成海沟 - 岛弧或海沟 -海岸山脉, 如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岛弧、 马里亚纳海沟, 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褶皱:受到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 使沉积岩发生弯曲。 褶皱包括背斜、向斜两种基本形态。断层:沉积岩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

37、显著的位移。包括地垒、地堑两种形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6 页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找矿、找水、工程建设构造地貌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隧洞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 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5. 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地震是

38、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会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些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最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侵蚀作用,峡谷、蘑菇石、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等都是风力和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另一种是堆积作用沙丘、 冲积平原、冲积扇等是典型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现在请回过头去看三大岩石转化关系图,标出各个箭头上表示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还是外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39、 - -第 17 页,共 26 页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我们既不能单纯从人类局部的、眼前的利益出发, 罔顾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也不能在自然面前持消极被动的态度, 不对自然进行任何开发实行原封不动的保护。人类要努力发掘自然潜力, 制止自然的危机倾向, 是自然景观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到最优化的水平,实现人于自然共同创造。】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 侵蚀作用 风

40、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 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 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沉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41、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6 页作用 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 (静止沙丘、移动沙丘 ) 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第三部分知识结构简图【这个结构图是以地表形态为核心联系相关知识,需要你把地质循环、地球内部结构内容补上】第三节的大气环境和水循环属于同一部分知识,就是讲水圈和大气圈的内容。大家可以将其归

42、为一类。第四部分:大气环境1. 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2. 低层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组成体积( % )作用干洁空气 N2 78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O2 21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CO2 0.03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6 页O3 很少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水汽很少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3. 因为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雨、雪、冰、雹、霜

43、、露、雾等对流层内的天气现象都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影响,对流层空气的清洁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 所以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流层也称为天气层。对流层的温度由低层向高空递减,因为下垫面是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受下垫面的长波辐射作用越弱,温度越低。对流层上冷下热的结构有利于形成空气的对流。热空气含有的水分较多,在膨胀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水蒸气以凝结核为中心凝结成水滴,成云致雨。对流层在低位地区较厚,高纬地区相对较薄。【地形雨,即暖湿气流受到地形阻挡抬升,空气遇冷,成云致雨。比如山地的迎风坡一般降水较多。地形雨有个特点:在一定海拔以下,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超过一定海拔,降水又开始减少。】4.

44、 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 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气温下降 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 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发生时稳定性特别强(不利于对流运动 ), 易出现大气污染。逆温经常出现在地形低洼地区平静而晴朗的夜晚。日出前后的逆温层最厚 , 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 , 对流层温度由低往高逐渐升高, 逆温层慢慢消失。【所以晨练并非越早越好,一般以日出后 1 小时左右,逆温

45、层基本消失后开始适宜。 太早了呼吸的全是脏空气。把它告诉你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5. 平流层由于含有较多的臭氧,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平流层增温。平流层上热下冷,因此大气稳定,适于飞行。6. 高层大气密度很低, 气压很低。高度电离形成电离层反射电磁波。是极光的形成区域。7.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6 页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云层和尘埃,特点是无选择性。所以,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在树阴下,在房间里,凡是阳光不能直接照射

46、的地方,仍是明亮的,这些都是大气的散射作用的缘故。 大气辐射对太阳的散射作用参与的主要成分是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特点是具有选择性。 波长较短的蓝光、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出蓝色,纯净的海洋也是蓝色。综上,太阳辐射通过地球大气层时,大气削弱的主要是红外线、紫外线区和可见光的短波部分, 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可见光集中了太阳辐射一半的能量,所以太阳辐射给予地球表面巨大的能量, 是发生在地理环境里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最重要的能量源泉。8.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因而使近地面大气增温。近

47、地面大气又以辐射、对流等方式,把热量传给高一层大气, 使大气保存了地面所放出热量的绝大部分 (75%95%) 。因此,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也主要集中在红外线区, 所以大气辐射也是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热一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使地面温度变化比较缓和。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大气逆辐射更强,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所以,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综

48、上所述,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 使地面增温;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 称为大气温室效应【我们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其实就是搞定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6 页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能够自己把这个图分析出来就算是学懂了这部分知识,对照那些文字,再把图看三遍】大气的温室效应, 我们应重点弄清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

49、之间的关系。如左图,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从而将地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二是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正是这种关系, 才使得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我们可以借助于上述简图分析说明大气保温效应的三个物理过程:(1)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2) 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又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3) 大气增温后又产生大气长波辐射, 一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而散失,剩余的绝大部分射向地面, 我们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如左图 )。大气逆辐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面辐射所损失

50、的能量,从而起到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不同,等量太阳辐射在地面的散布面积不同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不同, 被削弱程度不同。 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地面辐射也就不同。2、下垫面因素。反射的越多,地面得到的越少,地面辐射的越少,大气得到的就越少。【温室效应】在大气中,有那么一些成分,如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合物、氯氟烃、臭氧等气体它们具有与玻璃相似的作用,让阳光到达地球,阻碍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从而维持了地球表面的气温,这种效应,就如同温室的作用一样,因此被称为“温室效应”。这些气体被称作“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有许多种, 但二氧化碳却是其中的主要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