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工会及其职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工会及其职责.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工会组织的性质与作用同济大学 张 鑫 杨荣棠内容提要: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指出工会组织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产物,是一种制度安排,对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沟通政府与个人的关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履行各项职能,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来推进工作的深度。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工会组织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在我国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外资企业中,工会组建困难、维权举步维艰、职工民主管理阻力重重、工会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之一在于对工会组织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试图从新制
2、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以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助于工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一、工会组织是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安排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等。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制度”既包括诸如所有权、集体行为、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意识等无形的制度,也包括各类有形的机构或组织,如国家、公司、工会、家庭等。也就是说,工会组织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安排。我们知道,任何制度安排都是服从于一定的目标的。从历史上看,工会组织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产物。从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到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模型,也都是以此作为研究范式的。而微观企业组织的劳动关系运行效果则是由工会
3、以及以工会为主体形成的集体谈判、三方机制、民主参与等制度手段共同作用而达成的。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工会仍然是沟通劳资双方关系的主要渠道,也是保护职工权益的重要组织形式。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的产生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提高效益。工会组织的产生也一样。众所周知,要在一个人群中达致一个集体行动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观念、想法、利益不一样,要达致共识乃至集体行动,需要巨大的协调和组织成本。工会组织作为集体协调劳动关系的产物,能够解决对资本而言处于分散状态的劳动者的集体行动问题,降低交易费用。职工之所以加入工会,其最原始的动机就在于通过组织的力量来表达其利益要求,使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从而
4、节省一个一个单独谈判签约的交易成本。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得到蓬勃发展,并在逐渐向制度化转变,进入了制度化过程。目前,工会等非政府组织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民间组织形式,而是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则与行为规范,其合法地位已普遍得到承认,其重要作用也得到了肯定。由此可知,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工会组织,不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国内企业,不论对企业、个人还是政府,都是需要的,不能因为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就认为工会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更不能以此为借口阻止工会的组建。二、工会组织是制度变迁的主体之一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主要内容,它涉及到制度变迁的原因
5、、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等。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基本上可以分为个人、非政府组织、国家或政府等。由于政府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主体,在组织社会经济生活的过程中也有着谋求自身利益与自身发展的冲动,因而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既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具有消极的一面,这就是“诺斯悖论”。而工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则是对长期困扰人们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做出的回答。它们以“独立”于政府的姿态出现,对制度创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条件下,工会等非政府组织具有矫正市场的作用。市场体制和政府体制的局限性使它们不能单独、也不能一起去满足人类的一
6、切要求,工会等非政府组织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它们的缺陷。如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对下岗职工、退休、失业者、老弱病残妇孺等的扶助、为弱者争取社会公正等方面,工会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我国经济学家林毅夫从需求与供给出发,将制度变迁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类型。诱致性制度变迁是由个人、组织或企业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的。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存在着较高的交易费用和“搭便车”等问题,需要强制性制度变迁来弥补,但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又存在“诺思悖论”。这些制度变迁的思想运用到制度变迁过程,要求两种制度变迁方式相互补充。工会组织具有广泛的
7、代表性,在各项活动中也最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更有利于实行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而且这种制度变迁方式常常是在一致性同意或大多数人同意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更能够提高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同时,工会作为连接政府与个人的中介组织,能比较好地沟通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使得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更有益于广大的民众。第三,工会等非政府组织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民主传统弱,这就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从基层入手,逐步培养出民主意识和民主方式生活,从而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教代会就是学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制度,是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
8、校在教代会基础下发展起来的民主评议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都大大丰富了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内容,对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是促进工会工作发展的动力任何组织要想在制度变迁中的发挥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决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如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有效性(凝聚力)、组织的进取性、创新性、学习能力创新与适应性等。工会组织要在促进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有所作为,同样必须不断创新。如果工会组织工作载体老化,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因此,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工会组织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工会
9、工作的创新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来推进工作的深度。要抓住开展各项工作的各种有利时机,深入基层和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工作创新。要坚持以党建带动工建,全面提高工会自身建设水平;要通过大力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营造崇尚先进文化的氛围;还要在厂务公开、校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权益维护以及建家活动等工作上求实破;在工会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也要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创新。就教育工会来说,首先要在处理劳动关系、维护教职员工权益上进行制度创新。维护、实现和提高教职工的利益,不仅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而且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是工会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根基。同时,也是工会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各种社会矛盾、利益冲突不同程度地也有一定的反映。工会组织作为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作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承担起代表和维护广大教职工利益的责任,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必须提高依法维权的自觉性,推动维权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切实履行依法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其次,工会要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高校是知识分子的
11、积聚地,他们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和能力。充分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对于实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具有重要作用。教代会是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形式。工会作为教代会的办事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在党政领导的支持下,确保教代会定期召开、程序规范、职权落实到位,监督教代会决议、决策的履行。还要结合党政工联席会议、教代会代表定期咨询座谈会、巡视制度、对话制度等,细化教代会职能,对某些工作薄弱环节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拓展和充实校务公开内容,逐步完善校务公开的实施办法。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才能维护
12、和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再次,工会要积极配合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创新型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建立一种互敬、互信、互帮、互学的制度和师资培训制度,帮助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起来。还要不断完善送温暖扶贫帮困等保障机制,关心教职工生活,全心全意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特别关注困难教职工、外聘人员和下岗职工的生活,主动配合学校党政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同时,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广大教职工认清形势,顾全大局,正确对待改革与发展中利益关系的调整,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通过正常的渠道、运用合法的形式来表达利益要求,以化解各种矛盾,维护校园的稳定。总之,工会工作的发展与制度创新并存,工会工作的制度创新与发展同在。只有坚持创新,求真务实,才能使工会工作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杨鹏飞.工会与青年关系现状的经济学思考J.当代工人,2007(2)3常凯,陶文忠.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调整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8) 作者简介:张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曾任文法学院工会主席、教代会代表团团长。杨荣棠,男,同济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