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浦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秋浦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秋浦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秋浦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1作品简介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此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宝贵。全诗展示了一幅瑰玮壮丽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衬托,显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作品原文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词句注释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秋浦因
2、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此指炼铜之炉火赧郎:红脸汉。此指炼铜工人。赧:原指因惭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白话译文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创作背景明嘉靖、万历等池州府志、贵池县志记载了李白游秋浦的过程和他的名作秋浦歌十七首。贵池县(今池州市贵池区),唐时名秋浦县,因境内秋浦河而得名。李白一生,酷爱名山秀川,曾于天宝、上元年间,先后五次到秋浦,踪迹踏遍九华山和秋浦河、清溪河两岸,留下了几十首诗篇,其中名篇颇多。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游秋浦时写下的代表作,组诗的写作时间约在唐天宝八年至十四年(749
3、755)李白三次游秋浦期间。一说此诗大约天宝十二年(753年)。作品鉴赏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宝贵。炉火,旧注有的说明为炼丹之火,有的说是渔人之火,这些说法都不妥当。清人王琦认为是冶铸之火,这个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冶炼之炉火,红光冲天,故能照射天地。紫烟独具色调的美感。李白喜用此词。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素手掏青霭,罗衣曳紫烟”,以及闻名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前二例的“紫烟”,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谓紫气祥云。后一类则是自然景象。本诗的“紫烟”句,则是对炉火的红星在紫色
4、烟雾四射飞进的描写。用“紫烟”而不用“浓烟”,既淡化了冶铸工匠的艰辛,给这种劳动场景给予了一层漂亮多姿的色调,又体现了诗人对色调美的捕获实力。“赧郎”一词,旧时有人认为这是吴语,是“歌者助语之词”,即是象声词,是工匠们歌颂的某一音节。此说难以确证。赧,本指羞红的脸色,郎是对男子的尊称。“赧”此处引申为“红”义,“赧郎”指被熊熊炉火照红的冶炼工匠。这种说明是通达的。工匠们在寒夜里,在月光下,仍旧辛勤地劳碌着,喊着响亮的号子,唱着粗犷的山歌,歌声在寒夜传得很远很远,在河面上飘飞,在山谷里回荡,不但使旷野的氛围变得热情,也驱走了他们自身的疲乏和劳顿,寒夜也好像不那么漫长了。全诗只有二十个字,但传神写
5、照,将冶炼工匠的生活与形象刻划得维妙维肖,动人心弦,诗人对冶炼工人的尊敬与颂扬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炉火照天地”,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冶铸工场的热情气氛,给全诗定下了热情欢快的基调。从画面上看,形成一个亮点,处于中心位置。这映照天地的炉火,既是工人们劳动的反映,也和他们豪迈爽朗的心情相衬托。“红星”一句则是对上句的补足,从细微环节对炉火进行刻画。着重从色调的红与紫的对比、星与烟的排比入手,抓住了最富代表性的特征。而一个“乱”字,更是奇妙而逼真地将火花四溅,紫烟升腾的冶炼场面再现出来。以如此十字便精确生动地概括出一个热情喧腾、生气勃勃的场景,不能不叹服诗人的如椽大笔。最终二句,顺势进入对人的
6、描写。先用“明月夜”照应上文的“炉火”,写工匠们深夜劳作的艰辛。农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冶炼工人们却不能如此运作。铁水未化,便不能下岗,夜以继日才是他们的特点,这不经意的一句,恰到好处地写出了他们与农夫的生活规律及劳动方式的差异来。尽管如此,工人们还是喜爱自己的职业的,当铁水出炉之时,他们会为自己的杰作而骄傲,而歌颂。那声震寒川的歌曲,就是他们此刻心境的最好说明。这就把劳动者勤劳和善的性格特征显明地表现出来。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安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旁边)。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
7、(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天宝元年(742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天宝十五载(756年)参与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们疾苦表示怜悯,又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酷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
8、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擅长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闻中吸取养分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调。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特性特色、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秋浦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2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词句注释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白发:白头发。亦指老年。缘:因为。个:如此,这般。长(zhng)明镜:光明的镜子。何处:哪里,什么地方。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白话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9、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的水乡地区)时所写。他这时已经接近晚年,有感于自己的日益苍老而写下此诗。作品赏析这首诗写对镜悲白发的情景,运用夸张、比方的手怯,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傈长。”白发长达三千丈,因为忧愁才变得这样长。夸张白发之长是为了形容忧愁之深。起句突兀,落笔惊人,却又切合人的心理,恰如其分。请问有谁面对明镜梳理自己白发时不会感到长无边际,因为抚弄那缕缕“白丝”之时,心潮涌动,多少陈年往事会涌向心头,童年的无优欢乐,少年的燥动探求,青年的潇洒无羁,中年的年轻有为,而今的垂垂老矣,多少事值得追忆,多少事值得惋借,一边梳理长发,一边也是在梳理一生的坎坷
10、,一生的转折,人生短暂,好比是自朝至暮,最终还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一切岂一个“愁”字了得,豪放如李白者,到此时也只能长叹“缘愁似个长”,其实胸中惆怅何止“三千丈”,简直是无边无际,永难诉清。“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知道明镜里面,那里来了这一抹秋霜。这一句明知故问的比方更令人感伤,明知镜中“秋霜”即是自己的白发,却又不敢承认不愿承认。这此中感觉正如辛弃疾词中“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样,不明说愁却更见愁深如海。此诗虽是描写暮年悲白发,但用笔流畅,如行云流水,仍见潇洒。诗中一夸张,一比方,生动形象,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孤独地坐在明镜前,木然看着自己满头白发的情景犹如就在眼前。作者简介
1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特性特色、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怜悯,又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酷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擅长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闻中吸取养分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调,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秋浦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3作品原文秋浦歌十七首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行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其二秋浦猿夜愁,黄
12、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其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其十一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
13、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其十七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词句注释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山公:指山简。宁戚:春秋时卫国人。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
14、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逻(lu)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人:一作“叉”。鱼梁:地名,在逻人矶旁边。舟:一作“行”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赧(nn):原指因羞涩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个:如此,这般。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白鹇(xi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罝(j):捕获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波:一作“陂”。白话译文其一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行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我问江
15、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挚友去吧!其二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旁边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原来准备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其三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以漂亮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其四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其五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其跳动飞腾如一团白雪。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月的嬉戏。其六愁作秋浦
16、之客,强看秋浦之花。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美丽,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其七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其八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妙。天空似乎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漂流。其九巨石江祖屹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自然画屏。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漂亮的苔藓。其十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伤的猿声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客心。其十一逻人石之高
17、踱,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急流使得客舟飞速地行驶,山花挨着人面,散着阵阵香气。其十二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其十三透亮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其十四炉火照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冶炼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其十五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其十六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获
18、林中的白鹇。其十七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晰楚。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辞,遥向白云作揖而去。创作背景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其次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殊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特别。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
19、。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作品鉴赏第一首诗是这组诗中最长的一首。开头说“秋浦长似秋”: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样子。这是因地名而产生的诙谐,也是为引出下句“萧条使人愁”而设。秋萧条愁,顺理成章,并且非常和谐,读之顿生冷落寂寥之感。三四句承上写愁:“客愁不行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一个“望”字,凝合着深厚的忧愤。“望长安”正是诗眼所在。后面四句是对江水说的话。“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扬州是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处,诗人要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实为寄往长安。泪虽一掬,却极有重量。其次首诗与前一首一样,也是抒发客愁和对长安的思念,思归益切,愁绪愈来浓。“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
20、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前四句写别愁,比较婉曲;“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后四句进一步言归思,直抒胸臆,一挥而就。第三首诗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从诗意看,诗人对山鸡所倾注的怜悯好像还更多一些。第四首诗是李白的自画像。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愁闷,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似乎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此诗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好像觉得原来还李白始终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
21、早上起来之后,发觉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外,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焦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缘由:“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立刻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唯恐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
22、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原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督促!这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地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首诗的表层意义是诗人对进入暮年的喟叹,深层意义是抒发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冲突情怀。第五首诗前两句“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说明白地点和描写的对象,并塑造出白猿快乐游戏的群像;后两句“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则是对白猿母子戏月的特写,把白猿的动态写得栩栩如生。第六首诗开篇以“愁”字领起,呈现出诗人面对残酷
23、现实和即将爆发的战乱一筹莫展的苦闷心情和深广忧愤。”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欣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像,可见心情是比较低落的。第七首诗可以说是这十七首诗的纲领,它真挚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畅游秋浦时的心境。诗中以山简、宁戚、苏秦自况,抒发了自己理想、境遇和不平。从”白石烂“和”黑貂裘“这两个典故上,读者不难明白,在长安时失意于最高统治者其实始终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白石烂“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牵牛叩角而歌时唱的歌词,”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长夜漫漫何时旦!“从而引起了齐桓公的留意而最终得到了重用;”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
24、胜利的策士苏秦在一开好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境况,”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苏秦始以连横说秦)李白觉得自己的境况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而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第八首和第九首,诗人描绘了秋浦的奇妙景观:水车岭和江祖石。在艺术处理上,两首也很相像。第八首除一句”天倾欲堕石“略带夸张外,其余都是照实描绘;第九首也是除”青天扫画屏“一句用比外,纯用白描手法,不以词语惊人而以意境取胜。第十首诗,李白以轻快的笔调描写山乡的自然风光:嘉木成林,满山青翠,白鹭横飞,白猿长鸣。但末二句笔锋陡转,劝诫人们不行去欣赏这里的山光水色,因为那凄厉的猿声使人愁肠寸断
25、。第十一首诗,诗人选择了两块不寻常的岩石,描写它们雄奇峻峭的姿态,绘制了一幅非常壮丽的画面,倾诉了诗人对秋浦山水的仰慕之情。第十二首诗,写的是平天湖的夜景和诗人欣赏夜景时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想象丰富,韵味无穷。第十三首诗,写江南水乡之景和民间采菱男女之情,也是先写景,后写情,而景和情又是相互关联、渗透、交融的,充溢了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语近情逸,令人神远。第十四首诗,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珍贵。“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光明、气氛热情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
26、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颖、兴奋、惊羡之情。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画,冶炼工人宏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奇,颇耐寻味。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塑身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忱、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颂,那响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
27、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假如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美丽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这是一幅瑰玮壮丽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奇妙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衬托,显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
28、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稀奇句,不能不使人惊羡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许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行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许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怜悯。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
29、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悲伤憔悴的感情色调,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志向(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
30、,人已苍老,不能不倍加苦痛。所以揽镜自照,骇人动目,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第十六首诗,李白用一种极为观赏的眼光,再现了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愿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劳碌,但是心态却是特别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明显是在一种轻松自由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喜闻乐见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第十七首诗,也是最终一首,以黯然离别秋浦作结,传达了一种伤感的情调。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特性特色、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怜悯,又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酷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擅长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闻中吸取养分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调,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