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言文复习题目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3641175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6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文言文复习题目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文言文复习题目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文言文复习题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言文复习题目 .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下)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文后题目。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 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3 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 ,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 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 1);( 2); (3)。 (6 分)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阡陌交通()

2、( 2)欣然规往()(3)便要还家()(4)怡然自乐()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 、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 、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6用原文语句作答: (3 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7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3、 -第 1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二、|阅读爱莲说,完成文后题目。1. 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3 分) 甚蕃 _ 亵玩 _ 宜乎众矣 _ (4) _陶后鲜有闻 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 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 3. 陶渊明“独爱菊” ,周敦颐“独爱莲” ,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 分 ) 相同: _ 不同: _ _ 4. 文 中 作 者 运 用 了 借 物 抒 情 ( 或 托 物 言 志 ) 的 写 法 , 把 “ 莲 花 ” 比 喻 “ 君 子 ”_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

4、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_ ,_”抒发对友 人 绵 绵 不 尽 的 深 情 ; 李 商 隐 在 无 题 诗 中 用 “ _ ,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 分) 5、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_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题目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吾与回(颜

5、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 人不堪其忧9翻译下列句子。(4 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 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

6、在“陋巷”,对此, 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 分)四、阅读阅读核舟记,完成文后题目。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 分)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其两膝相比者()(2)舟尾横卧一楫()(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 选文三四五段按顺序, 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和船背( 3 分)4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 , 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4 分)(1)苏东坡( 肖像特征 ) (2)佛印( 神态特征 ) 5“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1)

7、其两膝相比者()(2)舟尾横卧一楫()(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峨冠 gu n B手卷 ju n C不属 shD矫 ji o 首昂视8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A绝类弥勒(绝) :很B 历历数也(历历) :清清楚楚C如有所语(如) :比如D勾画了了(了了) :线条简单9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10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11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 (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 (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 (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 (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五、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文后题目。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选贤与能与( j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 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 n

9、)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 x ng)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 分)译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译文:4根据选文, “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3 分)六、杜甫诗三首(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眦()簪()逾()(

10、二)、文学常识填空1 杜甫(712770) , 字_, 别号_, 朝伟大的 _诗人。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朝由_而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3 写于所谓“开元盛世” ,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 和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 _ 。2_ ,浑欲不胜簪。3暮投石壕村, _ 。_ ,老妇出门看。4夜久语声绝, _ 。天明登前途,_ 。( 四)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造化钟神秀()决眦()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 五) 、阅读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

11、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1解释下列词语。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 戍 () _ 戌 () _ 戎 () _ (2) 衰 () _ 哀 () _ 衷 () 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用原文回答问题。(1)说明兵役之苛酷: _ (2)说明战争之惨烈: _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 _ 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

12、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揭示主题。( 六)、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1)妻子:(2)纵酒: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_ 七、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题目。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 分)(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 2 翻译下列语句。 ( 4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1)虽乘奔御风

13、,不以疾也。(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 分),天高地厚华夏情。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2 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5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2 分)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 至于 / 夏水襄陵B绝/ 多生怪柏 C 虽 / 乘奔御风D常有高 / 猿长啸7对下面语

14、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 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之” 与 “春冬之时” 中的 “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何陋之有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 已而之细柳营D策之不以其道9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八、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

15、成文后题目。1用 “ ” 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 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4 分) (1)晓雾将 歇( ) (2)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 ) (3)怀民亦未 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沉鳞竞跃。(2)相与步于中庭。4填空。 (8 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 _”和 “_ _” 。乙文写景

16、的名句是“_ ” 。(4 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 ” ,乙文描写了“之美 ”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的语句中。(4 分) 九、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题目。【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

17、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 分)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甲】文中写到“ 高峰入云 ” , 【乙】

18、文中具体描写高峰“ 入” 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 分)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十、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后面的问题。1、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1 分) 2、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 分) 盖 竹 柏 影 也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2 分) 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5、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

19、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 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作者的心境: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1)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 怀民亦未寝()(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 7.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十一、阅读观潮,回答文后题目。1、 观潮是 _朝的 _所写,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今杭州)外观看 _大潮的盛况。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候 ) B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20、穷尽 ) C 略不相睹 (略微、一点 ) D 披发文身 (文采 ) 3下列加点词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如履平地B 披发文身 C 吴儿善泅者数百 D 鞭数十 ,驱之别院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C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5下面各句中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A 溯迎而上 B 而旗尾略不沾湿 C 随波而逝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6.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B天: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C百:艨艟数百腾身百变D而:溯迎而上而僦赁看

21、幕7. 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A天下之伟观也势极雄豪B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C吴儿善泅者数百溯迎而上D分列两岸江干上下十余里间8、翻译下列句子(1)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3)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9、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10、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11 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_ 这一场面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_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 写法,这种写法

22、有_ 作用。12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_、 _、 _ 等特征。“ _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13、古诗文中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四句。 _ _ _ _ _ 十二、阅读 诗四首,回答文后题目。1、为下列字注音秽()豚()荆()燕然()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 使至塞上:( 2 )腊酒 浑 :(3) 闲 乘月: ( 4)逢候骑:3、文学常识填空(1) 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代诗人。本诗共_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2) 游山西村选自_,作者是 _,字务观,自号 _,_朝著名诗人,现存诗_首。(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 _朝诗人。本诗选自_。4、按要求用原文回答(1

23、) 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_,_。”(2) 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3) 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 _”。5、阅读 渡荆门山送别,回答诗后问题(一)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二)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渡远荆门外()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山随平野 尽()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3)仍 怜故乡水()A怜悯 B

24、怜惜 C 怜爱 D怜恤(三) 3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1)江入大荒流:_(2)月下飞天镜:_ (3)云生结海楼:_(4)仍怜故乡水:_ (四)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

25、来。十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文后题目。 甲 风烟俱净有时见日。 乙 山川之荚,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加点的词。(4 分 ) (1)猛浪若奔奔:(2)负势竟上上:(3)猿则百叫无绝绝:(4)沉鳞竞跃鳞:( 5) 经 纶 世 务 者 , 窥 谷 忘 反反 :(6)横 柯 上 蔽, 在 昼 犹 昏蔽 :(7)负势竞上(8)望峰息心2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3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

26、的和水的。(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4、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十四、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文后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3 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7、。(3 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五柳先生“好读书” ,为什么“不求甚解”?(4 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哪里B或置酒而招之或:或许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D曾不吝情去留曾:曾经6请简要回答作者“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3 分)7请概括选文第段所体现的作者的性格特点。(3 分)十五、阅读马说,回答文后题目。马之千里者,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28、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介:披上战甲。 褫( ch):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2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3)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 分)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 分)

29、5在作者看来, “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 分) 答:6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十六、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回答文后题目。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B、非天质之卑(低下)C、生以乡人子谒余(接见)D、言和而色夷(平和)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3 分) ()A 今诸生学于太学其一犬坐于前狼B 无冻馁之患矣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C 流辈甚称其贤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D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凡所宜有之

30、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4、 作者认为: “其业有不精, 德有不成者, 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3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 分)媵人持汤沃灌()同舍生皆被绮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7、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2 分)8、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

31、”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 分)答十七、 诗词曲五首1、按原文填空:A、 _ _ ,到乡翻似。,。B、_,零丁洋里叹零丁。,。C、明月几时有, _ 。_ ,今夕是何年。D、_ ,_ ,_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_,_ ,此事古难全。,。E、峰峦如聚, _,_ 。望西都, _ 。伤心秦汉经行处, _ 。_ ,百姓苦;亡, _ 。2、诗句的理解()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3)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32、?(4) 、如何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5)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7) 、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8)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乃写景之句。 转 、 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9) 、在

33、苏轼这首词中 无眠 之人特指的是什么?(10) 、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十八、阅读小石潭记 ,回答文后题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 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伐竹取道(3)佁然不动(4)其岸势犬牙差互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3用现代汉语写出

34、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 分)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 分)十九、阅读岳阳楼记 ,回答文后题目1. “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词语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1分) A. 乃记之而去 B.去伪存真C.停数日辞去 D.去留两便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是进亦忧,退亦忧。(

35、 1)进:(2)退: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翻译: _ ( 2)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 _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翻译: _ 4. 选文第二段结尾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答:5、解释下列词组中加点字。(3 分)去国()怀乡春和景()明长烟一()空6、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积于今六十岁矣C前人之述备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感极而悲者矣在

36、宋城上而待楚寇矣7、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是进亦忧 ,退亦忧”一句中 ,“进”和“退”分别是指_ 和 _ 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4 分)8、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2 分)答:二十、阅读醉翁亭记 ,回答文后题目。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伛偻提携()颓然乎其间者()醒能述以文者()2翻译下面句子。(1)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37、守之乐其乐也。(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 分)(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 分)3. 选文第一段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 “_” 、 “_” 、“_” 。4理解全文,选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A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B选文第二段使用了衬托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D “散中有整、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是本文句式的特点。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往来而不绝者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断其喉,尽其肉,乃

38、去黔之驴C.而不知人之乐 D.射者中,弈者胜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至于负 / 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 / 在山C游人 / 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 / 欧阳修也7选文第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二十一、阅读满井游记 ,回答文后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廿二日天稍和() 泉而茗者() 柳条将舒未舒()呷浪之鳞()2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

39、同的一个句子。(2 分) 若脱笼之鹄 娟然如拭3. 将“翻译为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现代汉语。(3 分)译文:4. 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 (2 分)5. 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3分)6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3 分) 7 “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 分)二十二、阅读诗五首饮酒(其五)1.本诗选自 _ ,作者 _,_

40、朝人。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1) 饮酒中最受世人推崇的诗句是:_,_。(2)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_ 。3.这首诗的诗眼是_。4.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5.如何理解“真”?_ 行路难(其一)1.本诗选自 _ ,作者 _, _朝人。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1)诗中表现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_,_。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3)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这首长诗选自_ ,作者 _。2.根据要求写

41、出诗文原句:(1) 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_, _, _。(2)诗中表现诗人美好理想的句子是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本诗选自 _ ,作者是 _代诗人。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1)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_,_。(2)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3) 只字未提送别, 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_。3、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_ 己亥杂诗1.本诗选自 _ ,作者是近代 _家、 _家。2.诗中最负盛名的诗句是:_,_。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悠然()B.金樽()庇护()C.突兀()风掣()D.浩瀚()挂罥()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结庐在人境:()(2)问君何能尔: ()(3)玉盘珍羞直万钱:()(4)风掣红旗冻不翻: ()3.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饮酒东晋B.李白行路难唐朝C.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1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D.龚自珍己亥杂诗明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