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 职 业 危 害 应 急 救 援 预 案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主动应对可能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刚好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救援力气,预防和削减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结合采石场实际,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全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气体中毒、高温中暑、粉尘、噪声、冻伤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 二、应急组织机构 1、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 电话: 副组长: 电话: 成 员: 电话: 电话: 电话: 电话: 职责: (1)组织制定职
2、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指挥、协调整体应急反应行动; (3)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组织机构进行联络。 2、应急救援行动组 组 长: 电话: 电话: 成员:办公室、爆破组 职责: (1)一旦发生事故,小组成员必需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听从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 (2)在保证自身平安的前提下,刚好抢救人员,避开事故扩大化,削减事故损失。 3、应急医疗救援组 组 长: 电话: 成 员:生产组 职责:负责救治、转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清点事故在场人员数,核实人员受伤状况。 4、救援运输与治安维护组 组 长: 电话: 成 员:运输队 职责:负责保证事故发生期间的交通秩序,保证事故发生
3、地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畅通,为抢险车辆及救援车辆供应便利条件;负责事故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有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及事故中伤员、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运输畅通。 5、通讯联络及后勤保障组 组长: 电话: 成员:后勤 职责:负责保证领导小组与各应急小组间信息的刚好精确传达,负责物资保障、给养、各类物资供应及后勤工作。 三、应急救援程序 事故报告应急救援现场自救互救封闭现场对外联络联合救援事故分析责任落实 1、现场急救互救:各岗位工作人员均应驾驭心肺复苏及外伤急救包扎技术,一旦发生事故,便于现场急救互救,并刚好对外联系,争取应急救援; 2、建立应急救援联络通讯系统:各岗位人员要熟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
4、联络电话,以便事故发生后刚好报告、联系,取得救援; 3、封闭现场:发生事故时除参加救援人员外,疏导无关人员快速撤离现场,封闭现场。 四、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人员,应马上向采石场报告,并实行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 2、采石场接到报告后,快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及拨打医疗救援电话快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3、领导小组组长依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性质和规模,快速向上级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状况; 4、领导小组成员到达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后,依据职业病危害事故状态
5、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确定,如职业病危害事故扩大时,应恳求相关技术部门支援; 5、当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限制,马上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小组,调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缘由和探讨制定防范措施,并成立抢修小组,探讨制定抢修方案并马上组织抢修,尽早复原生产。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一)防尘措施 1、实行有效的综合防尘降尘措施; 2、加强通风管理,确保供风足够; 3、佩戴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二)噪音防护措施 1、保持设备的常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假如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马上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运用; 2、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防护用
6、品; 3、对于突发性噪声,提前通知旁边的工作人员,做好平安防护,其他能够人为限制的突发性噪声应尽量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噪声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4、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噪声的设备; 5、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发觉问题刚好实行措施; 6、加强设备修理,削减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 (三)高温防护措施 1、在高温季节来临时,应打算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用品; 2、加强工作现场温度监测。 (四)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 2、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毒面具等个体防护用品; 3、加强职工培训,驾驭自救互救学问。 六、有关规定和要求 1、为了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快速、处置得当,要仔细学习本应急救援预案,要对职工进行常常性的应急救援学问教化,并保证救援物资及器材的完备和足够供应,企业要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2、应在落实好日常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的同时,要针对发觉和存在的问题,主动实行各种有效措施,对本预案加以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