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2014秋).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周长,能从平面或立体图形中找出周长。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教学准备:各种平面图形、尺子、棉线等测量工具(均为每组一份)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形,你们想不想看呢? 2、请你打开1号信封,看看都有那些图形呢? 二、描一描,认识周长1、这么多的图形,你想不想把它们描下来画在自己的纸上呢?2、要想把这些图形描得最
2、漂亮,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呢?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描一描,问:你觉得他描的怎么样?为什么? 4、接下来请你从自己组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来描一描,时间是一分钟,当你听老师开始倒计时就请整理好手中的学具。 5、展示学生的作品:看,这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画的,画的多好啊!你们都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得出:都是围着图形的边线画一周) 6、指出:这些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板书一周的长度 周长) 与周长打招呼那么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指一指)你能象老师这样介绍一下其他图形的周长吗?(在投影上边指边说) 7、出示兔子图和汽车图:你能找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谁能
3、上来画一画它们的周长。(全班画)三、找一找生活中的周长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周长,你能来找一找吗? 学生说到某一物体面上的周长时,请他们摸一摸。四、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接下来我们就来测量一下我们桌子上这些漂亮的图形的周长。2、请小朋友们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你觉得哪个图形最难测量呢?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量出它的周长吗?合作要求:(1)、先轻声商量你们准备测量哪三个图形的周长。(2)、想一想:你们准备怎样测量呢?(3)、四人小组合作测量,把测量的结果在记录表中作好记录。(4)、在测量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也请你们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交流。(5)、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得
4、最好。3、下面请小朋友拿出2好信封中的测量工具,四人小组合作一起来量一量其中三个图形的周长,在测量的时候老师有一些小小的要求:4、交流反馈。(在反馈中得出:五角星、正方形等边长相等的图形只要量一条边,就能算出周长,长方形只要量两条边,三角形要量三条边,凹字形的多边形也只要量三条边,圆形、月亮形等图形不能直接用尺子量的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等工具帮助测量。)五、能力拓展,巩固练习刚才我们班的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出色,可是爱挑毛病的孙悟空还是有点不服气,想考考小朋友,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1、 四个图形的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1) (2) (课件演示各组图形的比较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比较。)2、
5、出示:把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弯曲剪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看的?这次孙悟空总该服气了,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你们真棒,我佩服你们!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过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周长这个单元的起始课“认识周长”,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大胆尝试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在新教材中,紧紧围绕“什么是周长”这一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通过描一描、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周长,体会到周长无处不在,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提供大量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
6、。重视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优化策略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氛围里,小组合作探索出了求不同图形周长的不同的方法,如正方形只要量一次,长方形要量两次,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则需要用到棉线等工具,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的同时为了保证参与效率,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又是必不可少的,这节课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是同时,课堂也有些吵闹,难以控制,环节就显得有些凌乱,离活动预期的效果还有些差距。另外,由于收到了课件的约束,学生中许多很好的想法都收到了冷落,这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板书设计:这些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 610=60(cm) 104=40(cm) (15+10) 2=50(cm) 6+8+10=24(cm) 量一次 152=30(cm) 量三次 可以借助绳子102=20(cm)30+20=50(cm) 量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