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米分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Word毫米分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熟悉人教版学校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学问点 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二)力量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点 引导同学探究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 使同学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学难点: 关心同学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
2、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预备: 同学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同学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书的封面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连续测量书的厚度,同学汇报: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老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
3、?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个精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学问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二、探究新知 (一)熟悉毫米,教学例 1。 1、启发同学观看测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觉了什么?相互谈论一下。 同学回答:有很多小格; 长是 20 厘米还多 7 个小格; 宽是 14 厘米还多 5 个小格; 厚是 8 个小格。 2、老师叙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 厘米中间从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 23、56、9
4、10 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觉了什么?相互沟通一下。同学在初步熟悉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看、沟通,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 10 个小格,都是 10 毫米。 3老师板书:1 厘米 10 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相互谈论一下。 总结归纳:1 厘米10 毫米板书: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导同学观看争论自己感知的,同学感到兴奋。这也体现同学参加学问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学问。 4、借助手势,关心同学建立长度观念。 老师表示 1 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同学将 1 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用
5、手势表示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关心同学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同学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 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同学的熟悉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同学形成正确的概念1 毫米。老师在新学问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同学仆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同学都处于乐观的思维之中。 (二)熟悉分米。教学例 2。 1、引导同学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同学熟悉 1 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 1 分米中有多少个 1 厘米?板书 有了熟悉毫米的思路,熟悉分米,启发同学思维
6、,自己学会熟悉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关心同学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熟悉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 4 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同学分组相互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分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利用米尺,分组争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 页 分米的熟悉思路与毫米的熟悉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熟悉,把握 4 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进展 巩固进展是
7、在同学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学问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对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相互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 1 题。分组练习 5、推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 6 毫米。 跳绳长 2 厘米。 课桌高 7 米。 粉笔长 75 分米。 三、全课小结 引导同学总结、熟悉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毫米。 毫米分米
8、的熟悉人教版学校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使同学熟悉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引导同学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乐观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把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同学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关心同学感悟专心体会。 2、练习法。同学巩固学问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同学学习
9、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熟悉分米、毫米时,让同学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进展同学空间观念和培育同学操作力量。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和实际的应用力量。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量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简单出错,采纳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育了同学的合作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熟悉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10、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看,你发觉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看你发觉。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同学观看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熟悉 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同学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估计同学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同学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关心同学建立观念。 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觉什么?引导同学发
11、觉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熟悉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伴侣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同学发觉: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行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支配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舞同学大胆发言,准时反馈。引导同学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学问结构,并准时对所学的学问进行巩固。 毫米分米的熟悉人教版学校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班级上册
12、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同学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在本单元中, 、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这部分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同学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同学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同学的解决问题力量和实践力量制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同学的已有阅历,供应与同学现实生活亲密相关的材料。 2、借助同学的生活阅历引出长度单位,关心同学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力量的培育 教学重点: 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依据
13、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洁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同学观看、争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同学小组沟通、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同学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学问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同学常常用到同学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受,在教学时,应敬重同学的共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纳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留意自主学习与合作沟通相结合,动手操作与仔细思索相结合,在测量中,同学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把握一些,可让同学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同学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
14、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看,使同学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洁的换算。 3、在操作和沟通中,使同学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育同学估测的意识,提高同学估测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沟通: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依据把握的学问,估量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同学估量的结果。 提出问题: “毕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量的结果更接近精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
15、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熟悉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沟通。 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 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熟悉 2、学习 1 厘米10 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
16、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看和数格从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 (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同学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页做一做 2、第 5 页练习一第 1、2 题及第 3 题的前 2 题。 四、课堂小结:今日你学到了什么? 11